山东省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高一期末学分认定语文试题(该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使……弯曲)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参与检验)B.声非加疾.也(强,宏大)而闻者彰.(清楚,明显)假.舟楫(借助、利用)C.而绝江河..(泛指河流)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神明自得.(愉悦)D.无以..至千里(无法)用心躁.也(浮躁,不专心)驽马十驾.(驾驭)2.对以下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枉用相存.问候、探望B.阳谷..皆入汶山北面山谷中的水C.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D.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3.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吾尝跂而望矣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于.天地/月出于.东山之上5.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孔子师.郯子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⑦不耻.相师⑧则群.聚而笑之⑨小.学而大.遗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B.①⑤/②⑥/③⑨/④⑦/⑧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⑨D.①④/②⑤⑥/③/⑧⑦/⑨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而今安在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

例如:《春秋左氏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测试卷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美学是生命美学。

现代诗人的作品,主要从以下方面表现生命的审美特征。

人们常说生命之光,没有光就没有生命。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存在的重要机能,而植物又是动物生命和人类生命的食物之源。

诗人不是生物学家,他们从审美的角度观照光明,体验到生命之美只有在光明中才能呈现出来。

在隐喻的意义上,生命自身也会发光。

生命之美在光明中呈现,在鲜妍中达到美丽的极致。

如此则有光明照耀下的生命和暗影中的生命之光。

光明照耀下的生命色彩,有日光中的生命色彩、月光中的生命色彩和火光中的生命色彩。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鲜红的血流!”(郭沫若《太阳礼赞》)“银光下这春水晶澈得如一面明镜。

”(刘梦苇《北河沿底夜》)“我只要开一朵璀璨的火焰。

”(汪静之《我若是一片火石》)暗影中的生命色彩,有星光、灯光和炉火之光。

“星星呀”“从黑夜给我们带来微光”“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即使是微小的光明,也能驱赶黑暗,黑暗遮蔽不了生命之光。

活动能力的强弱体现着生命力的强弱,一个人活动能力强,他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应也强,同时也说明他的生命力是旺盛的。

因此,体现着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的活动状态,由于它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被人们认为是美的。

这就是动态美,艺术家们总是追求动态美。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①在历史上,汉宇“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白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023.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发现,异化劳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范围内。

它表现为劳动创造的产品演变成否定劳动的存在,与劳动对立。

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雇佣条件下,劳动被异化意味着人的本质也被异化。

换言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即异化的生产关系,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劳动者生产的全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人好像是为资本家劳动,最终劳动作为人的本质,逐渐与人相分离、相对立。

异化劳动不仅表现为人们受劳动和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的支配,而且扩大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

拜物教指的正是物反过来支配作为主体的人。

异化劳动促使商品拜物教的产生。

马克思认识到,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

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想要通过劳动实现养活自己的目的,就只能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创造劳动产品,进而获得工资。

劳动产品必须进行交易,变成商品,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最后实现价值。

商品的命运支配并决定了人的命运,人人都希望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

原本由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变为支配人的力量。

商品拜物教进一步发展为货币拜物教。

商品的交换关系在市场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常见,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换。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使用价值,会随着商品的流通而流通。

这时,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并获得价值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人们就会迫切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获得钱币。

我国目前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山东省济南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以此为基点,考古学家推定郑州商城等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偃 师二里头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为晚期夏文化。二里头都邑始建于距今 3800 年以后,有宫城、数十座宫殿以及各种官营手工业作坊,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礼器,成为 当时最高级别的中心聚落,对中国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深刻的辐射影响,中华文明从此步 入成熟文明社会或者王权社会阶段。更早 4000 多年前的龙山时代,河南中部的王湾三 期文化曾经南下大范围取代长江中游等地的石家河文化,这一文化巨变很可能对应古史 记载的“禹征三苗”事件,夏代早期的历史也因此得以基本确认。在夏代早期前后,黄 河中游还存在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芦山峁和神木石峁等多处数百万平方米的地区性 中心聚落,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许多数十万平方米的古城,这些为我们进一步探索 五帝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由此前溯,我们甚至有可能利用考古学解开三皇时代 的历史谜团。
试卷第 4页,共 11页
了国家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从而达到国家之“和”,这种“和”是国家“一统” 的基础,是国家认同,是四方凝聚于中央。帝陵的“亚字形”墓室、陵园辟四门与帝国 都城规制有着同样的“中”与“中和”思想。
综上所述,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不只是局限于器物的类型学研究,更为重要的是 选择属于国家文化载体的古代都城、帝王陵墓等的空间位置、布局形制等开展多学科、 跨学科综合研究,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中”“中和”国家文化理念与中华历史文化基 因。考古发现的鲜卑北魏王朝洛阳城及女真、蒙古、满等民族依次建立的金中都、元大 都、清北京城,都承袭了几千年形成的“中和”理念,深化了国家认同思想。从国家“宫 城”到民居四合院的“中”“中和”布局,二者大小虽然不一,但是理念相同,反映出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核心理念,可以说 “中”“中和”理念之所以在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中延续不断,与家国同构、家国 一体的广大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密不可分。

山东省青岛市某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某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

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

《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山东省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9.11)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认为,修身是从政的前提,欲正人先正己,人君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百姓才会效法学习,社会风气也才会随之改善,社会治理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孔子说:“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认为,“七教”是人君治国理民的根本,只有人君坚持德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三至”则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为政理念。

孔子认为,明王只有达到“至礼不让”“至赏不费”“至乐无声”这三种境界,才可以对外征伐。

明王所征伐的对象必定是无道之君,是为了吊民罚罪,必然会得到所征伐之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孔子认为,明王所进行的征伐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征伐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孔子还在《大戴礼记·用兵》中把战争分为两种,即“圣人之用兵”和“后世贪者之用兵”,这两种战争的动机和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孔子还认为,明王要达到天下大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劳苦和耗费。

所以《大戴礼记·主言》载:“孔子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

’”这里所提到的“不劳不费”是孔子“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

文中还提到“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这也体现了早期儒家“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_____▲____ ,___▲_____”两句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情。

(2) 《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若鞠躬致敬。

(3)自然界猿猴的啼叫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6分,每句1分。

错1字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其他答案亦可)山东省日照市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17.(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城墙,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即便当物质意义上的城墙消失以后,城墙文化仍然肩负着解读城市历史的功能。

中国传统城市的高度发达,东西方学术界一直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

六卷本《中国古城墙》,就是主编杨国庆和众多文物工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中国古城墙》一书的价值,首先在其资料性。

中国城墙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种类繁多,遍及大江南北,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资料的收集工作量非常大,且有一定难度。

正因为如此,中国此前一直没有一部综合性的资料集。

《中国古城墙》收录了近500座中国古城墙,几乎囊括了传统中国晚期所有形制、各种等级的城墙,并最大程度还原各个城市城墙变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如筑造时间、建置变化、历次毁损及修缮、拆城及遗址保护等。

值得肯定的是,该书大大拓展了资料收集的范围,不仅从浩瀚的文字资料中梳理出相关的资料,还收集了珍贵历史图片400余幅,城墙遗址照片2000余幅。

《中国古城墙》也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虽以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为地域单位依次编撰,但由于主编和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中国古城墙的专业工作者,因此能保证该书的学术性,并能做到形散而神聚。

如开篇《绪论》一章,高屋建瓴,对中国古城墙涉及的诸多重大学术问题,如城墙的性质、起源、数量、周长与行政建制等,皆作了精辟的概说,可谓新见迭出,颇多发明。

如作者提出,中国城墙虽从外表上看似乎非常简单,甚至给人留下“千城一面”的印象,但事实是因为时空之差异,每座城池形态、筑造技术、文化内涵等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此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今后中国古城墙的研究和保护,构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学术平台,也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古城墙》一书,具有强大的知识普及功能。

由于20世纪中期以来各地古城墙的大量消失,人们对这一传统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而融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中国古城墙》,图文并茂,信息量极大。

它的出版不仅有助广大民众对现存古城墙的认识、欣赏、解读,还能发挥恢复公众历史记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在这一伟大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中国自身特色、凸显城市个性,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古人的智慧,或许能给今天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启迪和借鉴。

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认识的理性回归,中国古城墙必然成为中国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符号,其地位和价值也将会被重新评估。

就此而言,《中国古城墙》一书的出版,也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它将唤醒人们对“城市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思考。

(摘编自夏维中《城市从何而来,带何处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城市物质意义上的城墙已经消失,但城墙文化仍然具有解读城市历史的功能。

B.《中国古城墙》一书资料收集范围广,是我国古城墙研究领域第一部综合性的资料集。

C.《中国古城墙》一书虽然形散,但因专业工作者保证了该书的学术性而做到了“神聚”。

D.解决今天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首先要做到保持中国自身特色,凸显城市个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评述《中国古城墙》一书,主要通过概述该书的某些内容点来论证。

B.文章开头充分肯定《中国古城墙》一书接着重点评述了该书三方面的价值。

C.文章列举《中国古城墙》中图片、照片数据,旨在论述该书资料收集难度大。

D.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论述了《中国古城墙)具在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众多专业工作者多年的付出,六卷本中国古城墙)就不会出版发行。

B.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就不能读学术价值相当高的《中国古城墙》一书。

C.《中国古城墙》图文并茂,公众阅读此书能消失的古城墙获得较为直观的认识。

D.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作为文化符号的古城墙,其地位和价值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豆收王忠范①快到“白露”的时候,我的老家嫩江北岸黑土地上的大豆田变得黑绿黑绿的,长长的豆荚一天比一天鼓,里面的豆粒越来越圆,即将成熟了。

这季节最怕早霜,所以家家户户都在田头地边点燃一堆堆事先准备好的蒿子,火苗闪闪,烟雾腾腾,制造一种小气候环境。

有的人家用三楞草扎成小小的扫帚挂在房檐下,像装饰品,荡荡悠悠,说是正在扫霜呢。

母亲不信这些,说尽是迷信,没有用。

②父亲天天带我去大豆田转悠,他像端详我那样看着每一颗大豆,看着看着就咧嘴乐了,脸上尽是笑容。

父亲拔起几把豆棵子,捡来干柴,点燃烧毛豆吃。

这豆粒圆圆胖胖,鲜鲜嫩嫩,吃了这粒想那粒,不一会儿肚子就鼓了。

我的手和嘴巴总是弄得黑糊糊的,父亲说我像山里的小黑熊。

③仿佛只是眼睛一闭一睁的工夫,就是“秋分”了。

满地的大豆悄无声息地落叶,豆秸和豆荚忽地变黄、变黑,开始哗哗啦啦地摇铃了。

那些从山里飞来的尖嘴鸟在空中盘旋,“咯咯嘎嘎”地欢唱,似乎在说:割啦、割啦……④豆收的日子到了。

⑤这时候祖父就要跑一趟镇里的市场,买几把新镰刀、小磨石和露着手指头的特制皮手套。

还扎进小酒馆跟熟悉的老哥们喝几盅,唠唠收成,泡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回来在月光下给镰刀开刃、细磨,哗哧哗哧,磨得锋快锋快,搭上一片草叶立刻断成两截。

⑥开镰这天,全家人顶着晨星下地,一人抱三条垄,中间垄开趟子,再来回割另外两条垄放铺子,沿着长垄一截一截地往前推进。

这时太阳还没出来,露水大,大豆不能炸角,要快割多割。

太阳像个火球时,就回家休息,等日头卡山再下田来割,就是避免大豆炸角。

祖父常说,豆收时若是让大豆炸了角,满地豆粒,不但损失大,还要被人家笑话,说你算什么农民。

其实豆收是最苦最累的,大哈腰,使足劲拉拽镰刀,不一会儿就汗珠子满脸了。

而拢豆棵的那只手的指尖,被豆角尖扎得血糊糊的,疼得人直筋鼻子。

往往一条垄没到头,镰刀就钝了,祖父便摘下挂在裤腰带上的小磨石给大家磨磨刀,只有这工夫才能直直腰。

接着又割,刀快声响,心头滋生几分丰收的喜悦。

豆收这几天活累,各家的饭菜多种多样,尽是好吃的东西。

我家祖母在家做饭,她烙牛舌头饼、焖带豆的黄米饭、做小鸡炖粉条、炒青菜、煎河鱼、煮咸鸭蛋、熬酸辣汤……一顿一个样,看着馋,却吃不了多少,是累的。

不过祖父天天晚上还要喝几盅,他说喝了酒能睡一夜好觉,那就缓过乏了。

⑦只是几天时间,地里的大豆全放倒了,一个个豆铺子成行连串,像幅大自然的版画那样好看。

接着开始拉地,就是把豆铺子一车又一车地拉回家去,在场院里堆起小山般的豆秸垛。

等“寒露”一到,就打场。

这期间,那些唱大鼓的、说书的、演独角戏的、变戏法的乡间艺人,常常来村里祝贺丰收挣赏钱,几乎天天都有节目。

不管怎么热闹,家家都留人看护豆秸垛,因为一旦失火,一年的血汗就泡汤了。

⑧现如今豆收也用上了机械,人们只需跟着收割机往前走,把豆子灌进袋子就行了,没啥累活。

然而,我老家那地方好多人家不雇用收割机,不差钱,就因收割机不能把倒伏的豆棵子收起来,更怕糟践了豆秸和豆皮子,豆秸和豆皮子可是牛羊最好的饲料。

父亲说,生长在田地里的一切都是汗水泡出来的,浪费啥俺都怪心疼的。

⑨打完场,大豆入仓了,农家满院都是大豆的芳香。

父亲抓一把大豆瞧了又瞧,拿一粒用牙一嗑,“嘎嘣”一声,他就憋不住笑了。

这么好的成色,农人怎能不高兴呢。

母亲乐颠颠地走过来,掐一把父亲:“今年会亲家,咱们要杀一口猪。

”“金豆金豆,亲家碰头。

”农家一年四季都忙,就是儿女亲家也很少见面。

现在豆收过了,有点空闲时间,总要会会亲家,走往走往。

会亲家时,除了吃喝玩乐以外,还要踏田,规划明年,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希望。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顺序,从白露扫霜,到秋分开,到寒露打场,到大豆人仓。

细致生动而又完整地展现了豆收的过程。

B.第①段写有的乡亲在房檐下挂三楞草扎成的扫帚扫霜,而母亲不以为然。

看来母亲是一个不迷信,顺应自然的人。

C.第⑧段写老家那地方豆收时“好多人家不雇用收割机,不差钱”,是为了突出表现老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后的喜悦心情。

D.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叙述生活化、语化,亲切自然,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5.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6.文章用“会亲家”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会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

明年,昭帝崩.,宣帝即位,褒赏大臣,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今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

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今/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B.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今/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C.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今/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D.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今/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益.封万六百户益:增加B.官尊.其位尊:尊重C.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诚:确实D.以全.老臣之命全:保全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休假,古时官吏每逢体假则沐浴更衣,称为“休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