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辨证4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肾与膀胱
中兽医学-脏腑辨证(肺与大肠病证)

中兽医学-脏腑辨证(肺与大肠病证)(1)肺气虚多因久病咳喘伤及肺气,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及肺,使肺气虚弱而成。
【主证】久咳气喘,且咳喘无力,动则喘甚,鼻流清涕,畏寒喜暖,易于感冒,容易出汗,日渐消瘦,皮燥毛焦,倦怠肯卧,口色淡白,脉象细弱。
【治则】补肺益气,止咳定喘。
【方例】补肺散(党参、黄芪、紫菀、五味子、熟地、桑白皮,《永类钤方》)加减。
(2)肺阴虚多因久病体弱,或邪热久恋于肺,损伤肺阴所致,或由于发汗太过而伤及肺阴所致。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主证】干咳连声,昼轻夜重,甚则气喘,鼻液黏稠,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粪球干小,尿少色浓,口色红,舌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
【方例】百合固金汤(见滋阴方)加减。
(3)痰饮阻肺因脾失健运,湿聚为痰饮,上贮于肺,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
【主证】咳嗽,气喘,鼻液量多,色白而黏稠,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
【方例】二陈汤(见温化寒痰方)加减。
(4)风寒束肺因风寒之邪侵袭肺脏,肺气闭郁而不得宣降所致。
见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
【主证】以咳嗽、气喘为主,兼有发热轻而恶寒重,鼻流清涕,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宣肺散寒,祛痰止咳。
【方例】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均见辛温解表方)加减。
(5)风热犯肺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
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病程中。
【主证】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共见为特点。
咳嗽,鼻流黄涕,咽喉肿痛,触之敏感,耳鼻温热,身热,口干贪饮,口色偏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方例】表热重者,用银翘散(见辛凉解表方)加减;咳嗽重者,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甘草、薄荷、连翘、芦根、桔梗,《温病条辨》)加减。
(6)肺热咳喘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而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
见于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等病。
【主证】咳声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涕黄而黏稠,咽喉肿痛,粪便干燥,尿液短赤,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
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辨证

---------------------------------------------------------------最新资料推荐------------------------------------------------------ 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辨证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马淑然写在课前的话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在体合皮毛,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能传导糟粕,吸收肠中部分津液,所以大肠主津。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脏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主纳气,肾又主水。
与肾相表里的腑是膀胱,膀胱司二便。
这四个脏腑的辨证需要通过症状和体征来把握。
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基本生理功能是什么?肺与大肠病,肾与膀胱病的辨证基本概念是什么?如何进行分型辨证呢?辨证的要点是什么?【肺与大肠的辨证】一、概述 1、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通调水道,开窍于鼻。
(2)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
2、肺与大肠的关系肺居上焦胸中,大肠位于腹中,两者互为表里。
3、病理变化(1)肺病:以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输布失常、以及卫外机能失调等为主要病理变化。
1 / 10咳嗽、气喘、咯痰胸痛、鼻塞流涕、浮肿等。
(2)大肠病:以传导功能失常为主要病理变化,出现便秘、泄泻等症状。
二、辨证分型(一)肺气虚证 1、基本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宣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1)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咯痰清稀,面色淡白,声音低怯,神疲体倦,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2)舌淡苔白,脉虚。
3、辨证要点以咳喘无力咯痰清稀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肺阴虚证 1、基本概念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1)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
中医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实证特点

中医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实证特点一、肺与大肠的实证1.寒痰阻肺。
我们在讲痰饮的时候,提到痰有寒、热之分。
#哆咖医生超能团#寒痰的主要特征是痰色白而清稀或呈泡沫状,这种痰主要是肺泡、气管、支气管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过多而形成。
寒痰阻肺除了上述痰的特征外,还可以见到咳嗽畏寒、胃纳不佳、面目虚浮、舌淡苔白腻、脉象滑等症状。
这种痰并不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需要使用温化寒痰的药物(如干姜、细辛、姜半夏等)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热痰壅肺。
热痰的特征是痰色黄稠,有时可呈黄绿色。
热痰壅塞在肺部,除了上述热痰症状,还可见咳嗽发热、呼吸气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等症状。
如果邪热亢盛,还会引起肺部组织腐烂化脓,产生肺脓疡,这时候往往表现为高热咳嗽、咯腥臭浊痰甚至咯吐脓血。
对于热痰的治疗才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清热化痰药物,如果形成了肺脓疡,除了使用清热化痰药外,还需要使用清热解毒排脓的药物,如米仁、冬瓜仁、鱼腥草、桔梗等,促进肺部脓液排出,恢复肺的正常功能。
3.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洁、嗜酒等因素造成,湿热的特性就是既有湿邪的黏腻重浊,又具有热邪的灼热、亢进,所以湿热侵犯大肠常常可见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时时欲大便,大便黏滞不爽、臭秽异常,肛门灼热甚至有火辣感,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西医上的急性胃肠炎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我们平时吃了不干净或是变质的东西后出现腹痛腹泻,只要吃上几片黄连素,往往就能好转,为什么黄连素能有这样的效果?饮食不洁引起的腹痛腹泻是由于不洁食物在体内腐烂发酵,形成一种湿热邪气,扰乱大肠功能。
而黄连素是中药黄连中的主要成分,黄连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燥湿解毒,是治疗各种湿热病证的妙药,所以黄连素对这种病症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大肠湿热有个名方叫“香连丸”,就是黄连和木香两味药配伍而成,黄连清热燥湿,可以去大肠湿热,木香理气止痛,可以恢复大肠功能,两药并用,既可去湿热之本,又可解腹痛之标,所以可以迅速改善大肠湿热引起的腹痛腹泻、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大便不爽等症状。
中兽医学-第二章-脏腑

主要功效:润肠通便,调理肠道,排毒养颜
1、主气、司呼吸
即指肺有主管 人体一身之气 和呼吸之气的 功能。 主一身之气: 参与宗气的生 成,调节全身 气机。 “肺者,气之 本”。
主呼吸之气:主机 体的呼吸运动,维 持机体的气体交换。 “其大气之搏而不 行者,积于胸中, 名曰气海。”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首先,脉管必须通畅; • 其次,血液必须充盈; • 第三,心气必须充沛。
2、心藏神
心藏神主要指心 具有主宰人体五 脏六腑、形体官 窍的一切生理活 动和人体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的功 能。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 兼管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 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 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 也。”
(1)疏通全身气机, 维持血津正常运行
肝主疏泄,肝的生 理特性是升、动、 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 行通而不滞。 其泄,可使气散而 不郁。
(2)对脾胃运 化功能的影响
消化是以脾的升 清和胃的降浊, 即以脾胃的气机 升降来概括的。 肝的疏泄功能是 脾胃气机疏通畅 达,脾升胃降的 一个重要条件。 “木得土而达”。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君主之官”,为神之 舍,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 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 活动的作用。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 能:主血脉和藏神。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 推动血液在脉中运 行,流注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手少阴气绝则脉 不通,脉不通则血 不流,血不流则髦 色不泽,故面黑如 漆柴者,血先死。”
2、主宣发和肃降
所谓宣,即为宣发 之意,是肺气向上 向外的运动,也就 是升、散(津液、 血液)。 所谓降,即肃降之 谓,是肺气向下向 内的运动(津液、 血液)。
临床中成药应用:脏腑辨证——肾与膀胱

膀胱湿热证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艰涩,尿道灼痛,尿 黄赤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小腹痛胀迫急,或伴 见发热,腰酸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中成药】癃清片(胶囊)、三金片、双石通淋胶 囊、癃闭舒片
病例
汪某 ,女, 35 岁,患者婚后五年中,曾四次妊娠, 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 然流产。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 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肾气不固证
小结:
肾与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 1.发育失常:表现为生长迟缓、生育下降 2.小便失常:表现为尿频、夜尿多、水肿 3.膀胱失常: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
谢谢!
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 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 不孕,性欲减退;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 发脱齿松,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 缓,舌淡,脉弱。 【辨证要点】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 【中成药】补肾益脑丸、五子衍宗丸
肾不纳气证
【临床表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 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 白,脉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 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 ,脉细数。 【辨证要点】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 益甚 【中成药】固本咳喘片、固肾定喘丸、苏子降气丸
➢ 膀胱的病变主要反映为小便异常及尿液的改变,临 床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以及遗尿小便失禁 等症。
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
肾 与
虚证 肾精不足证
膀 胱
肾气不固证
病 辨
虚实夹杂证 肾虚水泛证
证
中兽医理论基础知识

一、阴阳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阴阳的概念: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明暗、大小、前后、动静等为准则。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2、阴阳的互根3、阴阳的消长4、阴阳的转化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1、在畜体组织结构方面:机体部位上为阳,下为阴;脏为阴,腑为阳;经属阴,络属阳;血为阴,所为阳;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
2、在生理方面:物质为阴,功能为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3、在病理方面:阴阳失去平衡,导致疾病发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4、在药物方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5、在病证防治方面:阴阳为八纲的总纲,脉象的阴阳之分,数、洪、浮、大、滑为阳,迟、小沉、细、涩为阴。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五行相互关系: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3、五行相乘:木→土→水→火→金→木。
4、五行相侮:木→金→火→水→土→木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在生理方面:按五行的属性以分别脏器的特性及相互联系,以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滋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
畜体就是依靠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在病理方面:用五行生克规律说明脏腑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及我克的关系,用这四行进行了联系。
五行配五脏以后,也从这样的四个方面来固定一个脏与其他四个脏的联系。
如以肝为例,生我者为肾,我生者为心,克我者为肺,我克者为脾。
在病理上,肝病传脾,称为“木克土”,肝火犯肺,称为“木火刑金”。
3、在疾病传变上:在疾病的传变上,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脾病传肝称为“土侮木”,肝脾也可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传心(母病及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等,都可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解释。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它主要包括五脏和六
腑的辨证。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是五脏之外的器官,承担着
运化、排泄等功能。
胆主疏泄,胃主受纳和消化,小肠主分清浊,大肠主传导粪便,膀胱主储存尿液,三焦主气化水液。
脏腑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和诊断的方法。
根据
辨证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舌苔颜色来判断肺脏功能的健康状态。
如果患者
有咳嗽、气促、咳痰等症状,并且舌苔厚重,可能表明肺脏功能受损。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判断脏腑的阴阳盛衰、寒热虚实等。
例如,肝脏主
疏泄功能,如果肝阳上亢,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口苦等症状。
肾脏主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可能引起腰膝酸软、畏寒等症状。
总而言之,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辨别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这一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维护人体健康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中兽医学课程第2章 脏腑学说

肾的上窍为耳,下窍为二阴:
肾阳不足,脾运化功能下降 肾虚泻、尿频、尿急
第三节
六
腑
一、胆:
腑。 胆主要功能为贮存胆汁,以助消化,在功能上属六 胆汁是由肝气疏泄而来的。“肝之余气泄于胆,聚 而成精”。 胆汁分泌受阻——厌食、厌油腻、腹胀等。 胆气上逆——口苦,呕吐黄水,舌苔黄腻。 胆汁排泄受阻——肝胆湿热,黄疸等。
五、肾:
1、概述 2、功能 1)肾主藏精:精: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即肾阴 (真阴、元阴)。 A、先天之精:即肾本身之精气。是构成生命的 基本物质,它与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生殖有 关。“先天之精”是来自父体和母体,是胚胎发育 的根源。 畜体发育成熟后,肾精充足,生殖能力开始, 公畜精液产生,母畜出现发情周期。
1、五脏六腑: 1)五脏:肝、心、脾、肺、肾、心包络。 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胞宫。
4)气血津液: 气:指机体功能活动的动力,分为先天和后天 两种。 血:指物质、营养。为水谷精微物质所化生, 有营养机体的作用。 津液:体内正常水分的总称。清晰者为津;稠 厚者为液。
3)心主汗:心主汗液。 “血汗同源”、“汗为 心之液”。
心血不足——汗液减少 大量出汗——心血亏虚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外侯, 心有经脉上行而通于舌。
心血充足—— 心血亏虚—— 心血瘀阻—— 心经有热——
附: 心包络:心的外围组织,保护心脏的作用。
膀胱失约——引起遗尿, 膀胱湿热——出现排尿困难,尿痛或血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与大肠病证
20
(七)肺热咳喘
3.治法
–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4.方例
– 麻杏甘石汤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1
(八)大肠液亏
1.病因
– 燥热伤津 – 胃阴不足
老龄家畜 母畜产后 热性病后期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2
(八)大肠液亏 2.主证
– 粪便秘结干燥,努责难下 – 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
风寒侵袭,肺失宣降,卫气受 损,郁而化热,津液不布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2
(四)风寒束肺
3.治法
– 宣肺散寒,祛痰止咳
4.方例
–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3
(五)风热犯肺
1.病因
– 外感风热 风热感冒 急支气管炎 咽喉炎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4
– 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 厚朴,枳实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7
(十)大肠湿热
1.病因
– 外感湿热 – 草料不洁 – 过服攻下药物
急性胃肠炎 菌痢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8
(十)大肠湿热
2.主证
– 发热,腹痛起卧,泻痢腥臭,混杂脓血 – 口干舌燥,口渴贪饮,尿液短赤 – 口色红黄,舌苔黄腻或干黄 – 脉象滑数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33
(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
1. 肺病因有外感与内伤,证分虚与实两类
(1)肺虚证 –病因 肺功能不足引起,长期咳喘,声低沉无力为 共症状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34
(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
– 证型 肺气虚:兼见阳虚卫外不固症状 肺阴虚:兼见阴虚内热的症状
湿热壅积,气血受阻,损伤脉络津液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9
(十)大肠湿热
3.治法
– 清热利湿,调气和血
4.方例
– 郁金散 郁金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大黄,芍药,诃子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30
(十一)大肠冷泻(冷肠泄泻)
1.病因
– 外感风寒 – 内伤阴冷
急性肠卡他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大肠津亏,肠失滋润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3
(八)大肠液亏
3.治法
– 润肠通便
4.方例
– 当归苁蓉汤 当归,肉苁蓉,番泻叶,麻油 木香,香附,厚朴,枳壳 瞿麦,通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4
(九)食积大肠
1.病因
– 过饥暴食 – 久渴失饮 – 草料突换 – 气候突变 – 咀嚼不全
结症
(五)风热犯肺
2.主证
– 咳嗽,鼻流黄涕,咽喉肿痛 – 耳鼻温热,口干贪饮 – 口色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肺失宣降,热煎津液 风热上扰,津液被耗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5
(五)风热犯肺
3.治法
– 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4.方例
–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2020/3/3
痰饮阻肺 气机不降 饮流胁下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9
(三)痰饮阻肺
3.治法
– 燥湿化痰
4.方例
– 二陈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0
(四)风寒束肺
1.病因
– 风寒侵袭 感冒 支气管炎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1
(四)风寒束肺
2.主证
– 咳嗽,气喘 – 发热轻而恶寒重,鼻流清涕 – 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慢性咳嗽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3
(一)肺气虚
2.主证
– 久咳气喘,咳喘无力,动则喘甚 – 畏寒喜暖,易感冒出汗,消瘦倦怠,皮燥毛焦 – 口色淡白,脉象细弱
宗气生成不足,动则耗气 肺失宣发,肌表失养,卫气不固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4
(一)肺气虚
3.治法
– 补肺益气,止咳定喘
4.方例
– 补肺散 党参,黄芪 紫苑,五味子 熟地,桑白皮
肺与大肠病证
16
(六)燥热伤肺
1.病因
– 感受燥热,耗伤肺津
2.主证
– 被毛焦枯,干咳无痰
燥热耗伤津液
– 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细数
– 发热微恶风寒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7
(六)燥热伤肺
3.治法
– 清肺润燥养阴
4.方例
– 清燥救肺汤 石膏,桑叶 麦冬,胡麻仁,阿胶 党参,杏仁,枇杷叶,甘草
第七章 辨 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证 肾与膀胱病证 脏腑兼病辨证
四、肺与大肠病证
肺气虚 肺阴虚 痰饮阻肺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燥热伤肺 肺热咳喘
大肠液亏 食积大肠 大肠湿热 大肠冷泻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四、肺与Leabharlann 肠病证(一)肺气虚 1.成因
– 久病咳喘 – 它脏影响(心、脾、肾)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5
(二)肺阴虚
1.病因
– 久病体弱 – 邪热伤肺 – 发汗太过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6
(二)肺阴虚
2.主证
– 干咳连声,昼轻夜重,甚则气喘,鼻液粘稠 – 低热不退,午后潮热,盗汗 – 口干舌燥,粪干尿少,口红无苔,脉细数
虚热内生,阴不制阳,煎炼津液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8
(七)肺热咳喘(肺实喘)
1.病因
– 外感风热 –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
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 肺脓肿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19
(七)肺热咳喘 2.主证
– 咳声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液粘稠 – 粪干尿赤,口色赤红,舌苔黄燥,脉洪数
外感化热,阻塞肺气,煎蒸津液
2020/3/3
31
(十一)大肠冷泻
2.主证
– 耳鼻寒凉 – 肠鸣腹痛,泻粪清稀如水 – 口色青黄,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大肠受寒,传送失常;寒凝气滞血瘀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32
(十一)大肠冷泻
3.治法
– 温中散寒,渗湿利水
4.方例
– 桂心散 桂心,干姜,益智仁 砂仁,厚朴,青皮,陈皮 五味子,肉豆蔻,白术,当归,甘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5
(九)食积大肠
2.主证
– 粪便不通,肚腹胀满,回头顾腹,不时起卧 – 饮食欲废绝,口腔酸臭,尿液短赤 – 口色赤红,舌苔黄厚,脉沉有力
粪便聚结,阻塞肠道,气血不通 结粪滞留,化热化燥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26
(九)食积大肠
3.治法
– 通便攻下,行气止痛
4.方例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7
(二)肺阴虚
3.治法
– 滋阴润肺
4.方例
– 百合固金汤 百合,玄参,生地,麦冬 当归,白芍,熟地 川贝,桔梗,甘草
2020/3/3
肺与大肠病证
8
(三)痰饮阻肺(痰湿阻肺)
1.病因
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肺失宣降
2.主证
– 咳嗽痰多,鼻脓白滑 – 胸胁疼痛,肘头外展 – 苔白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