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探索_株洲石峰公园植物改造构思

合集下载

探析城郊森林公园景观植物的营造和配置

探析城郊森林公园景观植物的营造和配置

探析城郊森林公园景观植物的营造和曾庆辉(湖南省隆回县白马山国有林场湖南邵阳422207)摘要:针对城郊森林公园景观植物营造及配置,提出植物配置要和场所精神相契合,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空间,以对景观序列进行调节两种可行措施和要点,以此为实际的营造及配置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植物;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20-0093-02如今,我国各个地区都在逐步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建设,在新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当中,提出了对新建城郊森林公园的部署建议。

为充分发挥城郊森林公园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应重视植物景观营造及配置,注重崇尚自然和突出野趣这一主题,保证景观营造及配置的合理性。

1植物配置要和场所精神相契合,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1.1野趣营造选择并搭配适宜的材料,保证生态系统及其组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营造与自然十分接近的景观,确保游览的人们可以产生回归自然之感,富含野趣。

在景点的周围与公园定位相契合,在林下大面积种植大花金鸡菊与宿根亚麻,以此形成乔草群落,在保证通视的基础上,为林下通风创造条件,起到防止细菌滋生等作用。

此外,对绦柳与银杏而言,自身就具有杀菌的能力,能使植物群落发挥一定减菌效益。

经混播形成的花卉安全自然生长,无人工雕琢痕迹,野趣盎然,其维护度很低,能为游人提供良好观赏体验[1]。

1.2创造滨水植物景观城郊森林公园往往离不开水,绝大多数都是沿河而建。

对于滨水部位的植物,其配置与营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水之间的关系,采用生态驳岸、设置透景线、处理倒影关系等措施,营造出层次分明且角度诸多的特色植物景观。

在宏观层面应明确河面宽度等方面的限制,因两岸的观赏距离相对较远,所以在植物配置方面应重点考虑大面积种植这一方式,力求凸显出群落具有的色彩及轮廓。

对于竖向景观,应做到层次分明且丰富,保留和河道相距较远的现有景观,将其作为背景,在河岸相对较近的位置种植花灌木,以此营造色彩丰富的中层景观,并配以适宜的水生植物,完成向底层的平顺过渡。

株洲市石峰公园现状与植物造景

株洲市石峰公园现状与植物造景

株洲市石峰公园现状与植物造景
唐中泽;侯碧清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
【年(卷),期】2009(7)2
【摘要】植物造景作为有生命的景观元素集合,是公园景观的核心,运用景观生态学、地植物学原理,以石峰公园为例,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植物造景对策。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唐中泽;侯碧清
【作者单位】株洲市石峰公园,株洲,412005;广州华南环境资源研究院,广
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现代公园植物造景探讨——以株洲石峰公园为例 [J], 丁丰华;胡希军;熊伟
2.用Excel计算滑坡推力--以株洲市石峰公园跑马场滑坡为例 [J], 石建中;王雄飞
3.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 [J], 唐中泽;侯碧清;邱建丽
4.现代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探索——株洲石峰公园植物改造构思 [J], 丁峰华
5.株洲市石峰区跆拳道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付立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园湿地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探讨

公园湿地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探讨

园湿地设计为例,对当前公园湿地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与景 观 营 造 进 行 了 探 究,重 点 分 析 了 植 物 景 观 形 态
的 配 置 和 营 造 ,希 望 能 够 以 此 推 动 当 前 公 园 湿 地 植 物 配 置 和 景 观 营 造 的 发 展 .
关 键 词 :公 园 湿 地 ;植 物 配 置 ;景 观 营 造
在 对 公 园 湿 地 植 物 群 落 配 置 过 程 中 ,为 了 兼 顾 生 物 的多样性以及景观,可 以 将 多 种 植 物 进 行 适 当 搭 配,能 够 与 周 围 景 观 相 宜 . 不 仅 如 此 ,为 了 物 种 在 湿 地 环 境 中
图 1 设 计 总 平 面 图 (作 者 设 计 )
型的公园有很大差别.公园湿地景观形态营造的主要目的 是,保 护 原 有 的 生 态 环 境,并 以 此 为 基 础 通 过 适
当程度的人为修改,使湿地原有的生态景观美化.对于一 片 自 然 湿 地 区 域 来 说,通源自常 都 是 通 过 湿 地 中 丰 富
的植物群落、动物、游步道来吸引游 人,使 游 人 能 够 在 公 园 中 感 受 到 自 然 湿 地 的 美 丽. 以 株 洲 市 天 鹅 湖 公
2018 年 11 月
Journalof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
第 21 期
公园湿地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探讨
朱 毅1,袁 潜2
(1.株洲市石峰公园,湖南 株洲 412000;2.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指出了湿地作为当前城市中的主流公园类型,其建设 过 程 中 的 植 物 配 置 与 景 观 营 造 都 与 以 往 普 通 类
(2)植物景观与周边景色的相容性.在对公园湿 地 植 物 配 置 与 景 观 营 造 时 ,不 仅 需 要 考 虑 植 物 景 观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匹 配 度 ,还 需 要 对 植 物 景 观 与 周 边 景 色 的 相 容 性 进行考量,在设计过 程 中,应 当 以 保 持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和 景观协调为前提.公园湿地植物景观在配置时,要考 虑 过去、现在、未来,并以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作 为 基 础,通 过 合 理 的 植 物 配 置 将 三 者 进 行 联 系 ,做 到 因 地 制 宜 .

城市花海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

城市花海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

城市花海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朱毅,龙柏云,王钢,言光辉(湖南省株洲市园林养护一所,湖南株洲412000)摘要: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为例,通过植物选择、花期搭配和种植地点等因素,在湘江风光带河西和河东两岸打造湘江风光带花海生态景观。

逐渐成带的花海景观,在城区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湘江风光带的生态景观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得到增强。

关键词:城市花海;株洲湘江风光带;植物配置;景观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2-0109-030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回归自然、寻求放松成为人们节假日的首要选择。

花海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有很好的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花海作为一种花卉的应用形式,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为美化环境增添助力,是人们目前关注的重点。

1城市花海的概念花海是自然界中由花卉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美丽景观,色彩艳丽,整体感强,色彩高远开阔,是由自然或人工造景的花卉植物所呈现的。

自然花海是自然生长的自然景观,人工花海是人工种植的人工景观,这两种形式都能起到美化景观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人工花海。

都市花海主要以野花组合,一年生和多年生相结合,以大面积种植为主。

花海的“海”,既要体现规模和体量的营造,又要有内容的丰富性,更要有细节的规划和施工[1]。

2株洲市湘江风光带花海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2.1概况株洲市气候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十分明显,气候年平均气温17.6℃,月平均气温5.5℃,7月平均气温29.5℃。

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形闭塞,高温时段不断,夏季酷热难耐。

属全国多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280mm,年降水量145d。

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蒸发量125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基本保持常年湿润。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欲求品位先兴绿—株洲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欲求品位先兴绿—株洲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绿化覆盖面积达 2 7 8公顷 , 化覆盖 3 绿
率 达 3 .5 , 7 7 园林绿 地面积 达 2 i 0 7 公顷 , 绿地率达 3 . 7 , 2 8 公 绿地面 积达 4 5 7 3 . 5公顷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58 . l平方米 , 全市 建设 了 4个 功能各 异的主鄹公园 、 8个城区休 闲广场 、 4个 近趣风景旅游 区、 目前规 划中的 3个城 区公 园及湘 江风光带 正紧锣密 鼓地进 行筹备建设 . 全市基本上形度 了一个 以
城. 高起点规划 . 大手笔布 绿, 建好城 市 绿色屏障 城市绿化 是一个系统 工程 , 提高城
l 设 理 刊2 2 弟1期 2建 臂 专 D 年 2 D
维普资讯
壤国
肺 ‘ 在湘江沿岸 , 。 结台 ‘ 株 、 一体 等 ,营造清 宜人的 绿化效果。 长、 潭
的 受 了 我们充 分利用自然人文优势 , 加快近如 口、 6 近 0平方公里的中等 工业城市 。 近 比较 分散 , 组团之间的自然优势十分 面 , 但 洲 更 发, 提出‘ 希望在环保、 衰在 生态 ’ 的建 这一优势 . 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 城北开发建设 了大 京风景游览区 、 仙庾岭 的 亮 以生态园林 观念指导城市园棉绿 风景旅游区、 九船山森 林公园 , 目前正按规 设发展方针, 严格尊重和顺 应自然规 律, 看持 , , ●●●, ..、 株 搂 了 昊家岭风景林 、 牢 固树 立科学 、 康 、 性的生 存发展 化建设 , 健 理 保护开发并举 , 城在 园中 、 划加紧进行雪花岭风景区、 按 园

市园林绿化环境效益关键在于突出萁整

是 强 化 近 郊覆 组 团间 绿地 开放 与保
体性 、 自然性 和开艘性 , 因此 , 立足整个 护 . 筑绿 色通道 . 生 态屏 障 . 绿八 城 . 建 引 融 城市环境的改善 . 依托自然山jl u水 域 于林。 I, I 借 一方面 , 们结合城市总 体规划 , 我 之景 , 展现城市风貌 . 形成清新秀美 、 自 买施 城市通道工程和城市快速环遒建设 .

株洲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景观生态分析

株洲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景观生态分析
株洲 属 典 型 江 南 红 壤 丘 陵 地 貌 , 海 拔 多 在 100m 以下 , 最高海拔 32814m , 地势南高北低 , 成
Ξ 收稿日期 : 2006 - 01 - 12 修回日期 : 2006 - 04 - 05 作者简介 : 张益青 (1970 - ) , 男 , 湖南长沙人 , 工程师 , 研究方向 : 园林绿化管理 、园林规划设计 。
在利用美国 Quickbird 卫星数据完成的株洲市 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调查并建立的城市绿地地理信息 系统的基础上 , 提取各种景观要素信息 。Quickbird 卫星是美国 2001 年 10 月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 , 其 数据的几何分辨率可以达到 0161m , 为城市绿地系 统的调查提供了精确而可靠的技术支持 。 21211 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
Fi = Di / Si
其中 Fi 为景观类型 i 的分离度 ; Di 为景观类
型 i 的距离指数 ,
D=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ni A
,
ni 是景观类型 i 的
斑块总数 , A 为景观的总面积 ; Si 为景观类型 i 的
面积指数 , Si = Ai / A , Ai 表示景观类型 i 的总面积。
21213 景观斑块多样性指数
景观类型多样性反映的是景观类型的丰富和复 杂程度 , 其测定多考虑不同景观类型 (如公园 、园 林、行道树等) 在景观中所占面积比例和类型多少。
(1) 多样性指数 (Diversity Index) 依据信息论原理 , 参考 Shannon2Weaner 指数 , 景观多样性指数为 :
m
H = - ∑Pi log2 Pi i =1
Abstrac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vegetation landscape of Zhuzhou city , the study on the biodiversity of urban vegetation landscape has been done by means of 4 indexes namely diversity , domi2 nance , fragmentation and separation from 3 aspects in pattern diversity , layout diversity and patch diversity , with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pattern diversity of urban vegetation landscape has reduced and simplified ; while the patch diversity has increased and complicated ; landscape structure is com2 plex , unstable , and weak self2regulation and self2reparation. Therefore a certain number of suggestions for the landscape improvement of Zhuzhou are proposed. Key words : landscape ecology ; urban vegetation ; diversity ; dominance ; fragmentation ; separation ; Zhuzhou

株洲市石峰公园景观提质设计

株洲市石峰公园景观提质设计

ABSTRACTCity Park experiencing cycle germination, growth and maturity, decline, upgrading and new.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raffic chaos, lack of access to the landscape, inadequat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so on. I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park,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eople to become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the park.The creative design of Shifeng Park in Zhu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case reference method and the field research method in the project design of existing resource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into the scope of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make the park landscape play linkage benefit combined with the surrounding. To preserve the natural resources, enhanc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lant, increase the ornamental site,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landscap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te and the division of space activities, giving each activity space with a variety of themes and use functions.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traffic lines, rich experience of travel, increase the distribution space and activities of the square,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in order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window, enhance the service function as the design goal. In Shifeng Park is for design, combing the travel road system, enhance entrance landscape, improv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features to create special garden of four quality and strategy to determine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overall plan, so as to realize the upgrading of Shifeng Park landscape.Key words: Shifeng Park, landscape, and quality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一章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2.1研究目的 (2)1.2.2研究意义 (2)1.3研究内容和对象 (2)1.3.1研究内容 (2)1.3.2研究对象 (2)1.4研究方法 (2)1.4.1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法 (2)1.4.2实地调研法 (3)1.4.3案例借鉴法 (3)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1国外研究现状 (4)2.2国内研究现状 (4)第三章 石峰公园现状研究 (6)3.1现状分析研究 (6)3.1.1上位规划解读 (6)3.1.2区位分析 (6)3.1.3现状植被分析 (7)3.1.4 道路分析 (7)3.1.5 入口分析 (7)3.1.6 公共服务设施分析 (8)3.1.7 专类园分析 (8)3.1.8现有景点分析 (9)3.2现状问题总结 (9)3.2.1道路系统 (9)3.2.2入口景观 (9)3.2.3公共服务设施 (9)3.2.4专类园 (9)第四章 石峰公园景观提质设计策略 (10)4.1设计目标与定位 (10)4.1.1目标 (10)4.1.2定位 (10)4.2设计原则 (10)4.2.1人本性原则 (10)4.2.2可持续发展原则 (10)4.2.3地域性原则 (10)4.3相关理论 (10)4.3.1有机更新理论 (10)4.3.2生态园林理论 (11)4.4提质策略 (11)第五章 提质设计 (12)5.1疏通园路系统 (12)5.2提升入口景观——以西入口为例 (12)5.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13)5.4提质特色专类园——以樱花园为例 (14)结语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致谢 (23)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驱使下,城市公园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型城市公园与开放性城市公共绿地的相继兴建。

基于植物进化理论的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基于植物进化理论的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52魏小皖1991年生/女/山东夏津人/广州市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广州 510220)廖菊阳1980年生/男/湖南汨罗人/硕士/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生态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镇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研究、新优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城镇森林景观构建等(长沙 410116)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景观;植物进化;专类园;乡土植物AbstractPlant landscape as the main form of landscape expression of botanical garden, also contains natural and human connotation and quality, so scientific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upper planning analysis and fi eld investigation are fi rstly carried out. After that, the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were set up, and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veins of plant evolu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help of taxonomic theories. The highlights of the plant exhibition in Zhuzhou Yunfeng Forest and Botanical Garden were identifi ed through zoning, seasonal ,seasonal planning and specialized garden planning, mainly displays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as Zhuzhou city fl ower,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for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subtropical trees, and Leonurusjaponicus represented the medicinal plants of Shennong’s herbal culture. The research on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of Zhuzhou Yunfeng Forest Botanical Garden strengthened the coll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native plants in the central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and explored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the central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otanical garden plant landscape in the future.Key wordsbotanical garden; plant landscape; plant evolution; specialized garden; native plants*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全球植物园的发展日新月异,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探索 ——株洲石峰公园植物改造构思丁峰华(中南林学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该文分析了株洲市石峰公园的基本情况,阐述现代城市公园植被改造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类型游憩地段的改造措施。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公园;株洲石峰公园中图分类号S7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08)04-080-03Inquiry into Planting Design of Urban Park——Thought for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of Shifeng Garden in ZhuzhouDing Fenghua(College of Environment Art & Design of CSFU Changsha 410004,China)Absract: Base on the analysis Shifeng Park in Zhuzhou city,this paper stated the principles of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park,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creation areas of proposed measures.Key words: Planting desigen ;Urban park;Shi Feng Garden in Zhu Zhou城市公园绿地不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能绿化、美化和香化城市环境,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

人们在景观优美的绿地中可以放松心情、调节自我,对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造景已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

然而,营造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既涉及到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的艺术组合,又涉及到植物群落理论和植物对立地环境条作者简介:丁峰华(1982~),男,浙江义乌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2008-01-12择植物时,应注意植物之间的互相搭配,避免将两个转主寄生的树木邻近栽植,以防病虫害疫情发生时扩散。

即使行道树也要每隔一段距离更换一个品种,一旦发生病虫害,可起隔离作用,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对景观的不利影响。

3 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相互统一的原则3.1 远近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

植物是活的、有生命的。

有的植物生命周期较长,如:松柏类;有的植物生命周期较短,如:桃、梅;有的植物年生长量较大、长势快;有的年生长量较小、长势慢。

因此,道路绿化在选择树种时,不但要考虑到植物栽植后一两年的景观效果,还要有长远观点,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植物,要充分考虑到植物10a、20a以后的长势和效果,避免出现栽后较短时间内就需要对植物品种、数量进行调整的情况发生。

道路绿化时,应根据常绿与落叶、快长与慢长、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选择多个乔、灌、草适宜品种进行搭配。

应特别注意处理好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衔接的问题,确立二者的比例关系,保持道路绿化的长期景观效果。

草种也可根据其不同的生态习性混植,保持绿化效果。

3.2 绿化植物的生长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相互统一。

道路绿化中经常会碰到地下管网繁多或有架空电线等障碍物的情况,在道路绿化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与这些障碍物的关系,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如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若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会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吸取到所需养分而死亡。

此时只能选择一些浅根系的植物,如:海棠、白玉兰、紫玉兰、瓜子黄杨、桂花、紫薇、紫荆、茶花、含笑、桃叶珊瑚等。

而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若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小灌木或地被、草坪植物,如:栀子花、红叶李、美人蕉等。

若需选择乔木,则要选耐修剪的品种,如:法梧。

每年通过人工修剪控制其高度,保证道路绿化的安全性。

道路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

如何合理选择道路绿化植物,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并增强其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志朋编、校)件的要求。

所以,公园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问题。

本文以株洲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园绿地——石峰公园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对城市公园植物改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调查点自然地理环境概况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地处东经112°57' 30"~114°07' 15",北纬26°03' 05"~28°01' 07"。

株洲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多阴雨低温,冷暖无常,气温变化大;夏季高温少雨,酷热期长,秋季天高气爽,常有秋旱;冬有冰雪,严寒期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7.6℃,一月均温5.5℃,七月均温29.5℃。

年平均降雨量1 280mm,年降雨日145d。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蒸发量为1 250mm。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株洲市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土壤为红壤。

株洲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大面积分布的是次生和栽培植被。

株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公园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有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的生长与发展。

2 石峰公园绿地植物造景现状与分析2.1 植被类型。

该公园植被基本为人工营造。

植被类型根据植物群落乔木优势种来划分,即以群落的优势种来命名。

根据这一原则,石峰公园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相当于植被类型中的群系),其组成和结构简述如下:(1) 樟树、川山矾林:该类型主要分布于公园东北部和北部,结构多层,乔木可分二亚层,还有灌木和草本层。

(2)樟树、檫木林:分布于公园南部、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段,乔木层优势种为樟树和檫木,均为人工栽植。

(3) 樟树、泡桐林:主要分布于公园南门和沿江山坡。

(4)樟树、马尾松林:分布于公园中部的山坡上部和北部的部分地段。

2.2 种类统计。

初步调查,全园有维管植物(未统计苔藓植物)127科,450种,详见图1。

从图1可看出,该园植物种类是丰富的。

特别是蕨类植物有13种,这些种一般喜阴凉湿润,抗污染性差。

这说明石峰公园的生态环境是良好的。

2.3 生活型统计。

植物生活型是指植物对于综合生存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所以生活型主要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

这里我们采用习惯的分类法来统计生活型。

详见表:从生活型统计分析,该园植物生活型类型较丰富,这说明植被较好,生态环境也是良好的。

但是草本比较多,乔木(包括小乔木)比较少,水生植物很少,原因是该园主要是人工林,树种比较单一,本地天然树种较少。

依现状总的来看,公园内植被较丰富,但缺少植物造景;未经整理的绿地面积较大,裸露地不少,也没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植被景观改造原则及措施3.1 改造原则。

(1)把再现自然作为改造的战略目标,将生态、观赏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2)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主要选用地带性树种的前提下,适当引进景观植物,树种选择既要考虑群落结构,也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结合景区、景点的主题。

(3)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满足各种年龄层次人的需求。

(4)以协调、互融为方针,在保护与改善原有植被的条件下,做好林下地被层的局部改造。

大量培植观赏性强且耐荫和较耐荫的地被植物,逐步营造出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带性植物群落。

3.2 主要改造措施。

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景象,可给游人带来不同情趣的艺术感受[2]。

(1)主入口:力图营造一片开阔的视野, 形成一条直达主山的视线走廊, 给人以震慑心灵、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

配合中央花坛的延伸, 两侧保留部分原有大树的同时,点缀秋色叶树种红檵木、银杏以及香花树种桂花等。

均采用大苗带冠移植, 形成缓坡碧草,树影婆娑的优美景色。

整体布局简洁,线条流畅,富有动感,气韵连贯,谱写出一首动人的绿色乐章,独具魅力(参见图2) 。

(2)游道两侧植物配置:带状改造现有林分,即沿游道两侧,每侧改造5~10m宽,在此范围内补植乔、灌、花草植物。

原有乔木形态好、生长正常者保存。

树种配置应多样化,最好具有节律性,即一定距离(100m以上)配置一定的树种。

这样既体现了植物多样性,又使游人感到植物的丰富性、多姿性以及变化的韵律感。

随地形变化而运用不同的配置形式和不同的种类搭配,如直道缓坡可规则式配置,树种应高大挺拔;山坳平路两侧可自然式配植,树种应枝叶浓密,树冠大、分枝低矮粗壮;通过陡坡的环山游道两侧应自然式配置,树种宜用小乔木,并配置些藤本植物以减少惊险性(参见图3)。

(3)专类园改造。

雪松园:其面积约0.3hm2。

缺点较多,主要是纯雪松林景观单调,观赏价值较低。

雪松树形普遍表现为衰老状态。

地被植物杂乱,既无观赏价值,又影响到全园的形象(参见图4)。

改造方向:改雪松园为观果植物园,园中建藤类植物长廊。

在原雪松林中分块自然式栽种观果树种,做到四季有果实观赏。

规划栽种观果植物20种以上,种类是:冬季观果类—酸橙、火棘、珠砂根、红凉伞等;春夏观果类--石榴、野枇杷、樱桃等;夏秋观果类-- 红翅槭、樟叶槭、黄杞、青钱柳、野柿、乌柿、猴欢喜、铁冬青、山桐子、珊瑚树、木瓜、花红、台湾林檎、四照花、复羽叶栾树等。

藤廊植物要多样化,一个种集中一段,或混交栽种。

规划选择如下种类:常春油麻藤、五叶瓜藤、辟荔、京梨猕猴桃(或多花猕猴桃)、冠盖藤、五味子等。

樱花园:樱花园是公园一处有特色的园地,现状问题是品种单调,园内樱花只有3~4个品种,以日本晚樱为多。

品种少,在花色、花形和开花时间上均显单一。

疏密不均匀,山坡上部密度适中,树冠基本相联。

山坡下部较平缓地段密度过稀,林中空地大。

平地有积水处的樱花树大部分死亡。

地被植物杂乱,缺乏观赏性。

改造方向:充实樱花品种,建成樱花品种园;增加小景点,体现樱花文化;配置地被观赏植物,提高观赏性(参见图5)。

园中配置小景:在坡地和较平坦处,设置几处石景,石旁栽种观花灌木或草花;也可在平坦处樱花林中配置水、石小景。

林地植被种植如下种类:鸢尾、石蒜、忽地笑、玉簪、酢浆草等。

(4)林下地被植物景观改造:目前在石峰公园景区内已经植有不少各色杜鹃花和鸢尾科的蝴蝶花,有些林缘与挡土墙上蔓延着中华常春藤,因而使春季的景色分外娇丽和动人。

作为原本就具亚热带风貌的植被无需太多的人为改造, 这对公园的植物景观改造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