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

合集下载

煮酒论英雄原文及解释

煮酒论英雄原文及解释

煮酒论英雄原文及解释《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讲述了宋江与晁盖两位英雄豪杰的性格和命运的不同。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有着文武双全才华却过于忧虑的人。

故事中,宋江在晁盖被捉拿之后,对晁盖的命运感到非常的愤怒和悲伤。

他于是决定煮酒论英雄,邀请众好汉共饮,以探讨英雄的真正含义。

在煮酒论英雄的过程中,宋江提出了“豪杰”与“英雄”的不同概念。

他认为,豪杰是具有胆识和勇气,能够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人。

而英雄则更加强调仁义和忠诚,是能够在正义和公理面前坚守自己信仰的人。

宋江在论英雄的过程中,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他首先提到了晁盖,认为晁盖是一个豪杰,因为他勇敢无畏,有着不怕死的勇气。

然而,晁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最终被捕入狱并被处死。

宋江认为,这是因为晁盖并没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加入了梁山泊这个盗贼团伙,背离了他作为一个豪杰应有的正义和忠诚。

接着,宋江提到了自己。

他自认为是一个英雄,因为他胸怀大志,有着保护百姓和反抗压迫的使命感。

他并没有选择加入梁山泊,而是选择了投降朝廷,并成为了一个忠诚的官员。

尽管他曾受到朝廷的冷遇和不公正对待,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改初衷。

通过对比晁盖和宋江的命运,宋江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既有豪杰的胆识和勇气,又能够保持自己的忠诚和正义的人。

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通过对两位英雄的性格和命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品质的思考和探讨。

它不仅仅是一种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是对于人性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这一章节寓意深远,让人思考何为真正的英雄,何为正义和忠诚的真谛。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本文是关于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感谢您的阅读!【成语】:煮酒论英雄【拼音】:[zhujiulunyingxiong]【解释】:《煮酒论英雄》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出处】:《三国演义》。

【举例造句】:“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语,让中国人记住“才子男装”这个品牌。

【成语典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语煮酒论英雄缘由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加害,故以种菜为韬晦之计。

一日,曹操派大将许褚、张辽来请。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电视《三国演义》这一集也煞是好看,青梅煮酒,天外龙挂,气象森森。

可是,不管小说也好,电视也好,过去几年的“三国热”中,评点三国的人,大都舍却此篇,不知何故。

成语煮酒论英雄造句1. 可谓古有三国“曹、刘”煮酒论英雄,今有闵集青梅酿酒话盛世。

2. 曹操煮酒论英雄,掷酒却强敌,每每把酒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南边的煮酒亭旁,古树梅香,暗合“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历史故事。

4.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5. ,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

6.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

7. 著有管理畅销书《梁山政治》、《青梅煮酒论英雄》、《比强者更强》。

8.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曾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说明古代人喜热饮。

9. 。

《青梅煮酒论英雄》可堪为绝世妙文,把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10. 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

11. 燕逍遥与蓝雕来到飞驼客栈煮酒论英雄,谈兴正酣,金风娘手提凤啄钩闯进。

12. 男人爱酒,总是在畅饮间“煮酒论英雄”;男人如酒,让女人喝一口醉几分。

13. 每年的6月广告节开幕并举行颁奖盛会,全球的广告精英们在此青梅煮酒论英雄。

14. 诗号:临绘天下观残红,遥指东南西北中,神州春秋九问鼎,谁堪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煮酒论英雄的解析如下: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

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煮酒论英雄”一般就用来单纯地表示谈天论地,或对某类事物或人进行品评。

也称“青梅煮酒”或“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煮酒论英雄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

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煮酒论英雄的解释《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

成语煮酒论英雄典故

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加害,故以种菜为韬晦之计。

一日,曹操派大将许褚、张辽来请。

《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电视《三国演义》这一集也煞是好看,青梅煮酒,天外龙挂,气象森森。

可是,不管小说也好,电视也好,过去几年的“三国热”中,评点三国的人,大都舍却此篇,不知何故。

1. 可谓古有三国“曹、刘”煮酒论英雄,今有闵集青梅酿酒话盛世。

2. 曹操煮酒论英雄,掷酒却强敌,每每把酒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南边的煮酒亭旁,古树梅香,暗合“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历史故事。

4.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5. ,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

6.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

7. 著有管理畅销书《梁山政治》、《青梅煮酒论英雄》、《比强者更强》。

8.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曾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说明古代人喜热饮。

9. 。

《青梅煮酒论英雄》可堪为绝世妙文,把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10. 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

11. 燕逍遥与蓝雕来到飞驼客栈煮酒论英雄,谈兴正酣,金风娘手提凤啄钩闯进。

12. 男人爱酒,总是在畅饮间“煮酒论英雄”;男人如酒,让女人喝一口醉几分。

13. 每年的6月广告节开幕并举行颁奖盛会,全球的广告精英们在此青梅煮酒论英雄。

14. 诗号:临绘天下观残红,遥指东南西北中,神州春秋九问鼎,谁堪煮酒论英雄。

15. 《霸业》不但提供这个机会,还让你和上千名真实的玩家同台较艺,煮酒论英雄!16. 曹操与刘备,一个心黑,一个面厚,煮酒论英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7. 还先后参加了《九江口》、《青梅煮酒论英雄》、《画龙点睛》等戏的唱腔设计。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导读:【成语】:煮酒论英雄【拼音】:[zhujiulunyingxiong]【解释】:《煮酒论英雄》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出处】:《三国演义》。

【举例造句】:“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语,让中国人记住“才子男装”这个品牌。

【成语典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煮酒论英雄文言文翻译

曹操煮酒论英雄文言文翻译

曹操煮酒论英雄文言文翻译
1、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

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操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

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

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2、《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

里面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3、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意思是:在曹操的眼里,当时能够成为天下英雄的人物里,只有曹操自己和刘备而已,其他的人能力都不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酒论英雄——点评三国演义十大虎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说英雄,三国真的让人神往不已,有东坡凭吊的公瑾,有千古称诵的孔明,更有许许多多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虎将!虎,森林之王,为将者,叱诧风云、勇猛无匹可谓之虎将。

第一、吕布。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三国中论勇猛以吕奉先为第一人,想必是众望所归。

先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后有典韦和许堵双战吕布也未能取胜,而曹操接着一共派出了六名超一流或一流以上名将围攻吕布,最后还是让吕布轻松杀出了包围圈。

吕布在三国里也算是个悲剧人物。

他虽然是个小人,但却是真小人,所谓“虽多变却不诈”,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比起伪君子来应更可爱一点。

但是,真小人在白门楼早早地就身首异处了!第二、关羽。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都足以证明其勇。

关羽的军事才能也是无可否认的,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独立作战,是刘备阵营中少数几个有独当一面能力的大将之一。

水淹七军更是关羽的颠峰之作,连曹操都有了迁都以避其锋的打算!此公死后更是被神化,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如北斗一般星光闪耀。

多少年来居然有不少人家把关公作为财神爷供奉,古往今来的武将恐怕只此一人吧?骄狂自大,自己不把自己当人(当神),是关羽最大的缺陷。

这种性格下显现的忠义,在现代人看来,不免太过虚伪。

自大替关羽自己敲响了丧钟。

对东吴诸将(准确的说应该是天下所有的将领)的极端藐视,使他最终自吞苦果,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被擒就不像第一次那么风光。

被朱然、潘彰这样的三流角色活捉,实在是一代名将的奇耻大辱!关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最辉煌时种下了失败的种子,关羽死于自己的盲目自信。

第三、赵云。

被赞誉为“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不少战绩都是单枪匹马下成就,如逐文丑救公孙、卧牛山战群匪、长坂坡救主、截江夺阿斗、汉水救黄忠,尤其是长坂坡一战,更是七进七出,勇不可挡,传为历史佳话。

赵云是一代战神,永远的常胜将军。

对他来说,大将军当死于沙场之上的话没有意义,他的锋芒无可抵敌,没有人可以在战场上杀败他,所以他只能死于床塌之上。

对于领导者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好臣子,他深明大义,忠贞无私,见识高明,谦虚谨慎,任何事交到他的手中,都可以放心,任何艰难有他在身边,都可以走过去,他是世间最英勇的武将,却从不如旁人那般桀骜不驯,他是世间战功最卓著的武将,却从不会如旁人那样争功夺利,他就象他手中那口青釭神剑,虽然锋利,虽然危险,却总是安安稳稳的装在鞘中,直到危急时刻,才脱鞘而出,把光芒照亮天际。

对共同战斗的袍泽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伙伴,冲锋时赵云会冲在前面,你只要掠阵就行;撤退的时候赵云会替你断后,你只要先走就行;你被包围地时候赵云还来救你,你只要还没死就行;领功劳的时候赵云会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边就行,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不用担心任何事,该想到的,他自然为你想到了。

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赵云是个可敬的将领,他关心每一个普通的士卒,不会轻易让任何一个人涉险,他武艺高强,智谋出众,成熟稳重,从不弄险,更不会为了功劳而用手下的性命来铺路,赵云杀人斩将是最多的,打地胜仗是最多的,但他的士卒,却从来都是消耗最少的。

他生如朝阳般耀眼,死如秋叶般静美。

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才贴切呢?只有——国士无双!第四、张飞。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知道什么叫“万人敌”了吧。

这就是张飞张翼德。

千年过去,长板坡一骑绝尘,直至几十年前,德国一个叫隆美尔的小伙子在北非故计重施了一把,一不小心居然就博了个“沙漠之狐”的美称。

谁还敢小看张飞?“三国演义”里,众人皆畏吕布之勇,独独张飞,屡屡跳出来要和吕布单挑。

而且,若以带兵论,张飞的能力应当强于吕布。

攻占益州,张飞是战功最大的一个,而且显出了难得的谋勇兼备的名将素质。

汉中的战役中张飞战张颌,张飞用的是先骄其心诱敌出击,再利用狭窄地形迫其主力决战,使用尖锋突破的战术,一举击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传说中,张飞善画美人,由此可见其胆大心细。

可惜,张飞为酒活着,不可一日无酒,也因酒而死,在暴饮暴打一顿后,被坏恨在心的范疆、张达谋害。

名将陨落于小人之手!第五、马超。

西凉锦马超,张飞并世雄。

当初为报父仇,孟起偕同庞德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说的就是这事。

马孟起后投张鲁时,又在葭萌关夜战张飞,真乃“前只吕布,后无来者”的虎将。

再后,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

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诸葛亮对马超的评价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孟起这一世之杰一投靠刘备,刘璋等辈便立时震惊万分,须臾就投降了刘备。

可惜的是,天不予寿,马超四十出头就亡故了。

否则北伐也不至于只让魏延一人苦苦撑着了,而且以马超在西凉的威望,孔明在长安以西一定还能有所作为。

“扶风勇略冠当年”,缅怀马超同志!第六、张辽。

张文远,逍遥津一战,江东小童此后闻张辽之名,竟夜不敢啼!新浪论坛“月七月八”兄有很精彩地描述:“张辽是我认为三国大将中军事才华最高的一个。

他的全盛时期是在合淝。

由他指挥的逍遥津战役是战争史上可称得上奇迹的战役。

先说逍遥津之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兵留张辽守合淝,孙权乘胜来攻,初战失利。

大将太史慈策化了一计,派人到合淝城中放火然后里应外合。

守城最怕的就是这一招,张辽象事先知道一样让兵士夜不卸甲,城中的间细很快被捉,张辽翻手就玩了一招,让兵士放火呐喊,做好埋伏,然后大开城门,太史慈中计所带精兵被歼,自己也于此役丧生。

同为名将,太史慈与张辽相差何止千里。

逍遥津战役张辽以绝对的少胜绝对的多,而且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完成,真是奇迹。

应该说孙权采取的战略是正确的,当时曹操远征张鲁,合淝防线兵力薄弱,只有八千人,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孙权纠集了十万人出征合淝,合淝和皖城互为犄角,无论攻那一方,另一方必然衔尾痛击,孙权不宣而战,用闪电战先取皖城,张辽救之不及,只有在半路退回。

至此合淝成为孤城。

曹操远在汉中,援之不及,一切只能靠张辽自己了。

张辽精选了八百死士,和孙权的攻城大军正面硬憾,居然把孙权杀的要避其锋锐。

守城军士气大震,战以后能守,不得不佩服张辽。

孙权攻城十来天不能下,十万大军粮草补给不上,只得暂时退兵。

孙权和重要将领在逍遥津召开军事会议,他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张辽全军倾巢而出突袭逍遥津。

我不得不佩服张辽的胆略和战术,八千人和十万人对比,动辄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张辽的自信来自情报的掌握和精确的判断力,为求速度张辽使用的是全骑兵。

孙权差点把老命也丢在逍遥津,幸亏马跑得的快,因为骑兵式突袭,工事兵配合不上,断小师桥的命令没有及时执行,孙权捡回了小命。

罗贯中作诗称赞孙权的马快…逍遥津上玉龙飞‟实则是刻骨的讽刺。

手下将领几乎被一锅端,逃走的都寒了胆,再没人敢跟张辽交锋,倒致孙权的全面溃败。

”后曹丕征吴,以张辽等为大将,却为东吴徐盛所破,张辽中箭身亡。

名将不败,神话破灭,可惜可惜。

第七、甘宁。

甘兴霸,东吴第一名将也。

兴霸最初在刘表手下,跟随黄祖,期间射杀来犯的吴将凌操。

后改投明主孙权,在赤壁之战其间,颇受大都督周瑜赏识,立下赫赫战功。

后期与曹操在合肥的一系列争斗中,甘宁更是确立了他在东吴第一名将的位置(其时太史慈已亡)。

曾创下百人夜袭曹营,不折一骑,安然而返的奇迹。

甘宁在此战中的表现足以掠美张辽逍遥津之战的完美表演。

他与凌操之子凌统的一段由仇人到兄弟的故事更是值得称道。

甘宁,最后在刘备伐吴的战争中被南蛮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美中不足,与张辽一样未能克尽全功。

第八、典韦。

曹操早期的贴身保镖,使一对八十斤重的铁戟,可见勇力过人。

曹操征讨张绣时,张绣听取贾诩之言,献宛城而降。

哪知曹操好色,做了次张绣的便宜叔叔。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又是贾诩献计,张绣造反。

典韦为掩护曹操逃命,身中数十刀而死。

后来曹操说起这宛城之战,不痛子曹昻、侄曹安民之死,而独泣典韦耳。

不过凶手贾诩后来投靠了曹操,居然混得很不错。

此中可见曹操用人的策略。

第九、许禇。

典韦的后任,对曹操也是极为忠心。

许禇成名是因为当时在家乡与抵挡流寇侵犯,在阵前居然拽住一头牛的尾巴,走了百步有余,真是位牛人!曹操很是看重许禇,称之为“吾之樊哙”。

自征张绣开始,一直至曹操亡故,许禇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总是被用为先锋之职,以振士气。

在官渡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均可看到仲康活跃的身影,当然最脍炙人口的要算那次在渭水光了膀子单挑西凉超哥了。

曹操死时许仲康哭至吐血,忠心可鉴。

其子许仪后来为钟会所杀。

第十、周泰。

周幼平,“此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数次会战于合肥一带。

特别是曹操平定汉中后的逍遥津之战,规模甚大。

孙权用兵不当,被曹军困住,周泰挺身杀入重围,身中数枪,终救得孙权。

战后周泰背上竟似刀刻过一般,盘根遍体。

孙权深感其忠勇,抚着伤疤一个一个问过去,问一个便让周泰喝一盅酒,结果周泰大醉。

幸有名医华佗,周泰之伤得以治好。

孙权:“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

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

”周幼平,黄武年间(222—229年)病卒。

此后,蜀灭,吴亡,三国归晋,名将凋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