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14物质的特性含解析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科学试卷第1页(共20页)科学试卷第2页(共20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
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A .长时间使用电脑B .躺在沙发上看书C .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D .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2.5月9日,相关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118B .176C .294D .4123.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C .群落D .种群4.为了预防麻疹、风疹的流行,卫生部门与学校共同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A .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B .要求饭前便后勤洗手C .注射麻疹、风疹疫苗D .要求发烧时及时就医5.如图为自动垂直升降式车库的停车过程示意图。
下列关于汽车匀速上升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B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6.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A .司南指示方向B .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C .电饭煲通电煮饭D .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7.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
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
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A .B .C .D .8.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无机盐称为骨盐,其中含有氟化钙(2CaF )。
氟化钙中氟(F )元素的化合价为()A .2-B .1-C .1+D .2+9.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 点施加压力,将订书针钉入M 点下方的纸张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A .B .C .D .10.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A .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B .都是氧化反应C .都生成了化合物D .都生成了气体11.研究发现,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5物质科学一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7

课后强化训练45 物质科学(一)实验一、选择题1.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A)A.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解析】A方法中没有测量质量或重力的仪器。
2.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应用的是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其中判断正确的是(B)(第2题)【解析】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灯泡发光,电流表被短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灯泡不发光,灯泡开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灯泡发光,说明电压表两端开路或电压表损坏,若电压表短路,灯泡应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被短路。
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A. ①⑤③④⑥B. ⑤①②③⑥C. ①②④③⑤⑥D. ⑤①②④③⑥【解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可以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测得的盐水的体积偏小。
4.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B)(第4题)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解析】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每次实验时杠杆受到钩码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导致“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相等。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Ba-137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Og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高温3Ba ↑+Ba (AlO 2)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铝能被吸引B .生成物Ba (AlO 2)2属于氧化物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A .水生还是陆生B .是否胎生哺乳C .体温是否恒定D .是否具有脊椎骨 4.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 看到的不同的细胞,这 些细胞( )A .都来自于同种生物B .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C .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D .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5.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第1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A.长度约为26厘米 B.质量约为2千克C.重力约为0.2牛 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6.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需要使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试剂的是()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B.观察小金鱼鳍内的血液流动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7.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8.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
浙江省2020-2022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特性

浙江省2020-2022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特性一、单选题1.(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
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升高湿纸的温度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2.(2022·绍兴)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甲说明大气压的存在B.实验乙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C.实验丙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D.实验丁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面增大3.(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ad段4.(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
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煅烧青瓷B.烧制竹炭C.打磨石雕D.酿山哈酒5.(2022·丽水)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最。
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2021·台州)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
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7.(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
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
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8.(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7科学探究(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47 科学探究一、选择题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D)【解析】A属于结论,B属于解释原因,C属于实验现象分析,D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2.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
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C)【解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没有设计对照组。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A)【解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为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要模型,不属于模拟实验。
4.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小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解析】乙瓶与丙瓶有两个变量:温度和牛奶中有无细菌,因此乙瓶与丙瓶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也不是瓶口是否敞开。
5.为了探究硝酸钾溶液能否导电,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硝酸钾晶体溶解在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②连接如图电路;③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能否发光。
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C)(第5题)A.实验步骤正确、完整B.应补做硝酸钾晶体能否导电的实验C.应将自来水改为蒸馏水D.应分别补做硝酸钾晶体、蒸馏水能否导电的实验【解析】因自来水中含有杂质,可以导电,所以为防止干扰,应将自来水改为蒸馏水。
6.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C)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④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⑤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A. ①③④⑥B. ①②④⑥C. ①③⑤⑥D. ①②⑤⑥【解析】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舟山卷)
科学参考答案
卷Ⅰ 必考部分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1)上弦月
(2)空气(或“大气”)
17.(1)非特异性 (2)表皮中的痛感神经末梢被破坏 18.(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H 2O (3)Mg(OH)2
19.(1)咽 (2)接近 20.(1)+3
(2)可燃物的温度
21.(1)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更多
(2)体温调节
22.A 1 把导线从3安接线柱接到0.6安接线柱
23.(1)2NaOH+SO 2=Na 2SO 3+H 2O (2)Na + 24.相反 排球运动方向与所受到的重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或“成一夹角”) 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
25.B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26.(2)实验对象和研究者都不知道谁服用的是新药,谁服用的是“安慰剂”
(3)什么都不服用
(4)不合理。
冰淇淋销量上升与溺水死亡人数增加都与夏季气温升高有关,但
两者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7.(1)定值电阻能更好地保持电阻不变
(2)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9 A
2 A 10 B
3 A 11 B
4 C 12 D
5 C 13 D
6 D 14 B
7 B 15 C
8 A
(3)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
2-
28.(1)CO3
(2)B (3)再逐滴加入白醋至过量
29.【实验步骤】越弱光照强度
【评价反思】①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②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四、解答题
33.(1)气泡。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按章节汇编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1)

重 量:145g 完全充电:150mA/20V/5h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组成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2021台州-25)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
移动充电宝确实是一个可充电的锂聚合物电池。
某品牌移动充电宝部份相关参数如表格。
表中有明显不符合科学标准的地方,请加以更正: 。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2021温州-4)小明将试剂瓶中的部份蒸馏水到入两筒后(如图),试剂瓶中剩余的部份蒸馏水和量筒中的蒸馏水相较,必然相同的是 ( ) A.体积B.质量C.重力D.密度2.(2021丽衢)小科利用塑料瓶、定滑轮、量筒和水设计了测量黄蜡石密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细线两头各系一个完全相同的空塑料瓶,线的右端再系上黄蜡石,向左瓶中慢慢加水至13毫升时装置恰好平稳;接着用排水法测黄蜡石的体积,量筒读数如图乙所示,细线右端系一个空塑料瓶的目的是 ,使实验更准确,黄蜡石的密度是 克/厘米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水性和装置的摩擦).第四节物质的比热1.(2021杭州-12)关于比热的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C .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D .各类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第五节熔化和凝固1.(2021宁波-30)某品牌汽车利用一段时刻后,日行灯的反光碗上脸部份就开始发白,阻碍反光成效。
(1)初步探讨【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碗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碗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样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利用。
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min测一次反光碗发白处周围的温度,发觉温度慢慢升高,3h后维持在75℃左右。
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1各种各样的生物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1 各种各样的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C)A. 木马病毒B. 烤乳猪C. 蘑菇D. 珊瑚【解析】木马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不是生物;烤乳猪是已死亡的生物,不再具备生物的特征;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生物;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非生物。
2.在下列分类等级中,同一等级中的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的是(D)A. 属B. 科C. 纲D. 种【解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3.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
他依据的特征可能是(A)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椎骨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A. ①或②B. ②或③C. ③或④D. ①或④【解析】鲸、麻雀、袋鼠体温恒定,背部有脊椎骨;蟹、蝴蝶、乌贼体温不恒定,没有脊椎骨。
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生物都能繁殖C.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植物不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其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下列植物中只有茎、叶的分化,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B)A. 藻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 裸子植物【解析】苔藓植物只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将其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6.下列选项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B)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解析】有些藻类植物如衣藻是单细胞生物,故①错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均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故②正确;藻类无根、茎、叶分化,故③错误;这三类植物均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④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强化训练14 物质的特性一、选择题1.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
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C )A. 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 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 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 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解析】 冰箱里冲出“白气”是液化,A 是蒸发,B 是凝固,C 是液化,D 是熔化。
2.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车窗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D )A. 小水珠总是凝结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B. 小水珠总是凝结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C. 夏天小水珠凝结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 夏天小水珠凝结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解析】 夏天车外空气中水蒸气温度较高,在冷玻璃外表面发生液化;冬天车内空气中水蒸气温度较高,在冷玻璃内表面发生液化。
3.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克、24克、36克,已知它们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空心正方体是(C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甲、乙、丙三个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1∶8∶27,由ρ=m V知,甲、乙、丙的密度之比为3∶248∶3627,已知甲、乙、丙材料相同,若全是实心,则密度应相同,而丙的密度最小,故丙是空心的。
(第4题)4.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解析】“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要放热。
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D)A. 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 ℃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则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得最快的是(D)【解析】酒精蒸发,温度降低,从温度计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并且扇扇子会加快空气流速使蒸发加快。
7.魔术师做了一个表演:有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C)A. 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一种伪科学B. 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 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 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热【解析】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油加热,但只能使它吸热,它的温度保持不变。
若油的沸点较低,人的手就会没事。
(第8题)8.规格相同的瓶内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C )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解析】 规格相同的瓶内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ρ=m V 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 正确。
9.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冬季,冰沉到池塘底部,促使生物冬眠B. 冬季,水蒸气沉到池塘底部,给生物带来氧气C. 夏季,水蒸气沉到池塘底部,给生物带来氧气D. 冬季,池塘水面结冰,能隔绝冷空气,从而保护水生生物免受低温的伤害【解析】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水在不同状态的密度关系为ρ液>ρ固>ρ气。
当冬天水结冰时,冰浮于水面,能隔绝冷空气,从而保护水生生物免受低温伤害。
二、非选择题(第10题)10.如图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蒸发现象。
【解析】 由图可知,该过程中液面一些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引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宏观上表现为蒸发现象。
11.绍兴奥体中心运用奥体中心内的管道,使2000多口分布在地下的100米深井和温度基本恒为18 ℃的百米地下形成一个水循环热交换系统。
夏天,系统将地上奥体中心内与室温相同的水送到地下,放热、降温后回到地上,降低中心的温度,循环进行;冬天则相反,提高中心内的温度,达到“冬暖夏凉”和节能的效果。
(1)打100米深井的人造金刚石钻头硬度大,熔点高,是一种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热交换系统是通过热传递(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3)卫星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热管温控技术,利用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在低温端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液体汽化需要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析】 (1)人造金刚石钻头有熔点,是晶体。
(2)热交换系统是将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上,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3)液体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12.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有②③(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叫做液化。
【解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看起来像“白花花的粉”。
剥去包装纸,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把冰棒放进玻璃杯后,由于热传递,所以玻璃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汗”。
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这种物态变化叫做液化。
13.某医院急诊室的病人需要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克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50厘米3。
(ρ冰=0.9×103千克/米3) 【解析】 450克水的体积V 1=m ρ1=450克1克/厘米3=450厘米3,凝固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为V 2=mρ2=450克0.9克/厘米3=500厘米3,体积增大50厘米3。
(第14题)14.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又容易液化(汽化)的物质。
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器里,在这里蒸汽变成液体并放热(填“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
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道里,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填“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汽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5.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第15题))(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0℃,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在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物质受热不均匀。
【解析】(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其熔点为0 ℃。
在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图乙中物质放在试管中,上面的物质离热源太远,受热不均匀。
16.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第16题)(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一点,则应该C(填字母)。
A. 向右调平衡螺母B. 向右盘中加砝码C. 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16.4克。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0.82×103千克/米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密度小,可以减轻飞机、汽车质量等。
【解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游码,后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在测量前的调平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的调平,应该用游码或砝码,据此题中的条件分析即可判断;同时在天平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3)据丙图中②③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而后再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即可。
(4)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使测量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
(第17题)17.如图所示,烧瓶内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
水会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解析】 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
18.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
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 ℃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千克/米3。
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千克/米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多少?【解】 V 飞机=m 钢ρ钢=130×103千克7.8×103千克/米3=130078米3, m 胶=ρ胶V 飞机=3千克/米3×130078米3=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