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优质课)

点拨
①不是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钠与水反应生成碱
(氢氧化钠),而铁与水反应生成氧化物(Fe3O4)。 ②金属越活泼与水反应越容易,钠能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热 水能反应,铁只能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 ③非常活泼的金属 (如 Na 、 K、 Ca等 )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 反应而不符合置换规律。
3.镁、铝与水反应 去掉氧化膜后的镁条,与冷水能缓慢作用,与热水则反应 速率较快,产生 H2,去掉氧化膜后的铝条,与冷水很难反应, 与沸腾的水则微弱反应生成 H2。 热水 Mg+2H2O=====Mg(OH)2↓+H2↑ 沸水 2Al+6H2O=====2Al(OH)3↓+3H2↑ 由此可以看出,Mg 比 Al 活泼。
(3) 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也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H2,NaOH有可能再与盐中的某些离子反应,生成难电离 物质、沉淀或气体。
2.铝的特性
铝是一种特殊金属,既能与酸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都产生
氢气。若铝与某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则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 可能呈碱性。 【思考】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物质吗? 提示: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一般是两性物质的特征性质,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 气,铝和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铝与水反应,但铝与水反应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实验结论:铝既能与 盐酸 反应又能与 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
温馨提示: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水 反应生成 Al(OH)3 和氢气,然后 Al(OH)3 再与 NaOH 反应,所 以其得失电子情况应该分析如下:
2.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上课)

23 12
9
碱石灰
学生实验
操作: 加热时先加热湿棉花再加热铁粉; 操作: 加热时先加热湿棉花再加热铁粉; 当导出的气体吹成氢气泡 氢气泡时 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 当导出的气体吹成氢气泡时,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 实验结束先撤出导管,再移去酒精灯。 实验结束先撤出导管,再移去酒精灯。 爆鸣声。 现象: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现象: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8e-
浮 → 熔 → 游 →响 →蓝 2Na + 2H2O = 2NaOH + H2 ↑ 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 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生成的NaOH再与 再与CuSO4反应。 反应。 生成的 再与 Cu(OH)2 =CuO ↓+ H 2O
4、铁与水的反应 、
实验设计
水蒸气反应 实验目的: 设计一套装置完成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实验目的: 设计一套装置完成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① 水蒸气的发生 ②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③ 检验产生的气体 提供仪器: 三支试管、水槽、胶塞、导管、酒精喷灯等。 提供仪器: 三支试管、水槽、胶塞、导管、酒精喷灯等。
反应: 反应:
置换) 3Fe + 4H2O(g) = Fe3O4 + 4H2(置换)
∆
5、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等的反应)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等的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
2、了解铁与与水蒸气的反应,铝与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学习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相关知识点回顾】1、写出金属活动顺序表:。
2、写出至少三个金属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掌握的内容】1、查阅课本,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完成下列任务:(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查阅课本,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完成下列任务:(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结合课本P50“科学探究”的提示,设计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3、查阅课本,写出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探究1〗认真观察老师演示课本P49“实验3-3”,思考、交流如下问题:(1)填写下表:(2)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已知钠和四氯化碳不能反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钠大,那么钠能否保存在四氯化碳中?(3)能否用手拿取金属钠?为什么?(4)钠着火应该怎么扑灭?用水行吗?〖合作探究〗(1)钠能与盐酸反应吗?你能预测反应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吗?(2)钠比铜活泼,那么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用实验验证。
〖科学探究〗探究课本P50“科学探究”,完成下列任务:(1)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设计的思路和原理。
(2)有人设计如下三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哪一套方案最好?你的评价依据是什么?铁粉和石棉绒铁粉CaCl2水水A装置B装置C装置(3)尝试根据钠、镁、铝、铁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填写它们与水的反应的情况:与冷水剧烈反应的金属是;与冷水反应不明显,与热水反应明显的金属是;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微弱反应的金属是;与冷水、热水都不反应,只与水蒸汽反应的金属是。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金属单质钠、铁与水、酸的反应;2.掌握铝的特殊性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复习与巩固】写出下列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1)铁与稀盐酸:、;(2)铁与稀硫酸:、;(3)锌与稀盐酸:、;(4)锌与稀硫酸:、;【总结】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边的金属都可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排在后边的金属则不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H),在表中,越是排在前边的金属,活泼性越强,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学案导学:】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阅读课本P49,结合实验3-3填写下列空白:【实验3-3】在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绿豆大得钠放入水中。
观察现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Ⅰ.钠浮.在水面上,说明。
Ⅱ.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
Ⅲ.钠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说。
验证得知:气体为。
Ⅳ.听到液面上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
Ⅴ.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说明。
因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1).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2).钠与水反应是离子反应吗?若是,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3).金属钠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吗?【知识拓展】金属钠与盐溶液、酸溶液的反应:(以硫酸铜溶液为例)(4).实验室中由钠着火了,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吗?。
【小结】1、2、2、铁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典例】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经过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燃。
观察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圆底烧瓶内通常放入少许碎瓷片,其作用是(2)写出铁与高温水蒸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试验时将铁粉与石棉绒混合以及在反应管的两端均放入少量石棉绒,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石棉绒的作用是催化剂; B. 石棉绒的作用是是铁粉受热均匀;C. 石棉绒的作用是做铁粉的载体以及防止铁粉被吹入导管而引起堵塞。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doc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钠与水反应现象及产物。
2、使学生认识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铁与水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铝的两性。
4、掌握金属与水反应规律。
5、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和铝的两性教学难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分析。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钠、铝片、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玻片、小刀、镊子、滤纸。
【教学过程】【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如果有金属与水反应,是活泼金属还是不活泼金属呢?【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1实验3-3【问题思考】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板书】(2)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氧化剂还原剂离子方程式为【过渡】先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铁不能与冷水或热水反应。
再提出若继续提高温度能否进行反应等问题展开讨论(如将铁块烧红插入水中,或将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等),逐渐引入到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主题。
教材第42页科学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应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
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左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整套装置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
铁粉与湿棉花的距离可近一些,加热时用一盏酒精灯先后加热两处。
反应产生的气体导入到肥皂水中吹成氢气泡,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可发出爆鸣声。
这一实验所用的时间短且很安全。
演示该实验要注意:(1)酒精灯应先在放湿棉花的位置上加热一会儿,待试管底部温度略高,且有部分水形成蒸气时,再将酒精灯移至放铁粉的位置加热,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2)加热一会儿后再将导管插入到肥皂水中,最初插入时吹起的是空气泡。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基础知识】三、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1.金属与酸的反应酸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反应生成,如Zn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⑴钠与水的反应【思考】:1.活泼金属着火,怎样灭火?能否用水?为什么?2.将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里,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能否置换出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到,证明生成了。
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
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但是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2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到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知能检测】1.金属钠可浮在水面上,但却沉在煤油下,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推测钠的密度(单位g·cm-3)是()A.大于1.0 B.小于0.8C.介于0.8~1.0之间D.不能确定2.把4.6g钠投放到195.4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2.3%B.大于2.3%C.4%D.大于4%3.农药波尔多液可用于水果灭虫,是由石灰水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的悬浊液。
它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反应。
在该反应中,对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①①钠的密度比水②②钠的熔点,反应放热③,逐渐变小,最后消失③反应产生的推动小球运动④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④反应后的溶液显结论: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表现性,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铁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发生还原反应 B.铁发生氧化反应C.铁是还原剂D.1mol铁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器皿盛放食品B.铜的导电能力不如铝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铁比铝更易锈蚀,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5.将钠加入到下列溶液中,既产生气体又产生沉淀的是()A.KClB.Na2SO4C.MgCl2D.KNO36.质量相同的Na、Mg、Al、Zn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NaB.MgC.AlD.Zn7.将铁片放到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C.稀盐酸D.氯化铝溶液8.用钠跟水、镁跟盐酸、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进行反应,若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三种金属的质量之比为()A.23∶24∶27 B.23∶12∶9C.1∶2∶3D.6∶3∶29.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溶液呈现无色,且加入一小块钠粒后仍然能大量共存的是()A.K+、MnO4—、SO42—、H+ B.Ba2+、Na+、HCO3—、NO3C.Na+、NO3—、K+、Cl—D.Ca2+、NO3—、Cl—、CO32—10.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Cl-,消耗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A.6∶3∶2 B.1∶1∶1C.9∶3∶1D.3∶2∶1 11.质量相同的Na、Mg、Al、Zn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NaB.MgC.AlD.Zn12. 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经过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燃。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二、金属与酸和水反应
1、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遇到稀盐
酸或稀硫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
H2。如:
Fe + 2HCl == FeCl2+H2↑
反
应
剧
烈
程
度
不
同
Mg、Zn、Fe、Cu与稀盐酸反应
2、钠与水反应 实验3-3: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5.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管,再移去燃着的 酒精 灯。
方案2:
水蒸气与铁 粉反应装置
水蒸气的 产物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方案3:
小结:金属与水的反应实质是置换出水中的H
还原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与水
反应 与冷水 与沸水 与水蒸气
不反应
65g = 22.4L 6.5g v(H2)
v(H2)=2.24L
注意: (1)横(量)相当,纵 (单位)相同; (2)带单位运算,结果单位要合理。
现代飞机有70%是铝和铝合金制造 的,所以人们称铝是“会飞”的金属。
1.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 +3H2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偏铝酸钠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特性
质量之比 46g : 36g : 80g : 2g 化学计量数之比 2NA个 :2NA个 :2NA个 : NA个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mol :1mol 气体体积之比 2mol :2mol :2mol :22.4L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课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 = 2AlO-2+3H2
Al与NaOH溶液反响的实质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实质为: 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2+2H2O 前者为置换反响,也是氧化复原反响,其中铝是复原剂,水是
在小事情上一丝不苟,并且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在大事上也决不会马虎。
解析 常温下Fe与H2O不发生反响,但在高温下,Fe与H2O(g) 反响生成Fe3O4和H2,故Fe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反响开始前, 玻璃管中有空气,假设点燃酒精喷灯,铁粉将被氧化,故先点燃酒 精灯,通过水蒸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响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 喷灯,防止生成的Fe3O4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复原性
解析 钠与水反响的实验现象之一是“钠熔成小球〞,这是钠
的熔点低导致的;密度小导致钠可以“浮在水面上〞;钠的强复原
性是钠与水反响的实质。钠的硬度小与实验现象是无关的。
答案 C
跟踪练习1 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以下有关现象 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Na浮在水面 B.Na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C.有气体产生 D.水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 D
2Al+2NaOH+ 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
-
2
+3H2↑
相同点
反应中铝的化合价变化均为0→+3,故1 mol Al反应均产生 3 2 mol H2
名师解惑2 有位同学用块铝箔包住一块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上许多小孔,然后 把它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讨论有什么现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Fe、Al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知识梳理:一、铁1、物理性质银白色,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磁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①与氧气反应2Fe + O2== 2FeO(缓慢氧化,FeO为黑色)4 Fe + 3 O2 2Fe2O3(赤红色)3 Fe + 2 O2 =点燃= Fe3O4(黑色)(2)与酸反应Fe + H2S04== FeS04+ H2↑(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Fe + CuS04 == FeS04+ Cu(4)铁和水蒸气的反应3 Fe +4 H2O(g) Fe3O4+ 4 H2二、铝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导电导热性好,延展性,密度小。
2、化学性质(两性)(1)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①与氧气反应4 Al + 3 O2 == 2Al2O3(Al2O3薄膜具有保护作用)②与氯气反应2 Al +3 Cl2 2 AlCl3(2)与酸(HCl)反应2 Al + 6 HCl == AlCl3 + 3 H2↑(3)与碱(NaOH)反应2Al + 2 NaOH + 2 H2O == 2 NaAlO2+ 3 H2↑(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2Al + 3CuS04 == Al2(S04)3+ 3Cu【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化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 mol ·L-1HClB.4 mol ·L-1HNO3C.8 mol ·L-1NaOHD.18 mol ·L-1H2SO4答案:A【解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硝酸和浓硫酸都不产生氢气。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只有铝与之反应生成氢气,镁不反应。
加入盐酸,镁和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氢气量最多。
故应选A。
【例2】有镁、铝混合粉末10.2 g,将它溶于500 mL 4 mol ·L-1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要2 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1 000 mLB.500 mLC.100 mLD.1 500 mL 答案:A【解析】依题意,先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依化学方程式知仅当镁、铝全部以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溶质只存在NaCl,即此时n(NaOH)=n(HCl)。
n(NaOH)=0.5 L×4 mol ·L-1=2 mol,V(NaOH)=2 mol /2 mol ·L-1=1 L=1 000 mL。
因此本题答案为A。
作业:1.地壳中所含质量分数量大的金属元素是A.MgB.AlC.SiD.Fe答案:B【解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为O、Si、Al、Fe……,所以最大金属元素为Al。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 NaB. FeC. AlD. Cu答案:BD【解析】无3.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A.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B.铝性质不活泼C.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D.铝耐酸耐碱答案:C【解析】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有保护中所用,起到抗腐蚀作用。
4.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A. Al、Mg、NaB. Mg、Al、NaC. Na、Mg、AlD. Na、Al、Mg答案:A【解析】5.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A.1∶1B.2∶3C.3∶2D.1∶6答案:A【解析】6.有镁、铝混合物粉末10.2 g,将它溶于500 mL 2 mol·L-1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1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A.1000 mLB.500 mLC.100 mLD.1 500 mL 答案:A【解析】7.将铝粉放入烧碱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
若在反应过程中有 1.5 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水为()A.9 gB.18 gC.0.5 molD.1.8 mol 答案:AC【解析】8.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铁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溶液中H+与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4B.2∶7C.1∶2D.3∶8答案:B【解析】9.将钠和铝的混合物0.2 mol 溶于足量的盐酸中,产生3 136 mL (标准状况下)氢气,则钠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3∶1C.4∶1D.1∶4答案:C【解析】10.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气体的为()A.O2和H2的混合气体B.0.05molH2C.大于0.05molH2D.小于0.05molH2气体答案:C【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铝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1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Al+2Na++2OH-+2H2O=2NaAlO2+3H2↑B.Al+OH-+H2O=AlO2-+3H2↑C.2Al+2 OH-+2 H2O =2 AlO2-+3 H2↑D.Al+2 OH-+ H2O = AlO2-+2 H2↑答案:C【解析】无12.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 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 D.铝表面有氧化膜答案:D【解析】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氧化铝薄膜,保护着内层的铝。
13.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A.盐酸B.硝酸C.氨水D.氢氧化钾答案:D【解析】Mg不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铝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KOH+2H2O====2KAlO2+3H2↑。
故选D。
14.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NaB.MgC.AlD.Zn答案:D【解析】依题意,当产生H2 22.4 L即1 mol时,消耗合金的质量为48 g。
产生1 mol H2,所消耗的Na、Mg、Al质量分别为46 g、24 g、18 g,均小于48 g。
根据平均值原理,必有一种金属的摩尔质量大于48 g•mol-1。
只有Zn符合要求。
所以,该合金中必含有Zn。
15.将一块镁铝合金溶于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应有___________;接着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___增加了;继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_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___增加了。
答案:H+、Cl-、Mg2+、Al3+H+、Mg2+、Al3+-、OH-、Na+AlO2-、OH-AlO2H+、Cl-、Mg2+【解析】16.各种无机盐在原生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若以人体体液中的Na+的含量为100,则K+为3.68,Ca2+为3.10,Mg2+为0.70,Cl-为12 900,Al3+含量极低。
这种比例和海水的成分近似。
试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2)铝元素对人体有害,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物之一,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4 mg以下。
问铝元素含量较多会引发人体什么疾病。
(3)油条是中国北方常见食品之一。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食盐”,其中的“碱、矾、盐”分别指什么物质?写出炸油条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炸油条时,1 kg面粉需加0.5 kg水、4 g矾、10 g碱和盐等辅料,若在油炸过程中质量减少20%,试通过计算说明100 g油条中的含铝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答案:(1)原始生命最早起源于原始海洋。
(2)老年性痴呆。
(3)“碱”指NaHCO3;“矾”指明矾KAl(SO4)2•12H2O;“盐”指NaCl。
2KAl (SO4)2+6NaHCO3====K2SO4+3Na2SO4+2Al(OH)3↓+6CO2↑。
(4)超过。
【解析】(1)原始生命最早起源于原始海洋。
(2)铝主要损害脑细胞,是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3)“碱”指NaHCO3;“矾”指明矾KAl(SO4)2•12H2O;“盐”指NaCl。
2KAl(SO4)2+6NaHCO3====K2SO4+3Na2SO4+2Al(OH)3↓+6CO2↑。
(4)4 g明矾中含铝为:4 g×27/474=0.228 g;熟油条的质量为:1 514 g×80%=1 211 g;100 g油条中含铝为:100 g×0.228/1 211=0.019 g=19 mg,远远超过4 mg的安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