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 副本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 副本

五、应用结论 4.两个数相乘,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8, 另一个因数乘8,那么积是多少?
360÷8×8=360 答:积是360。
四、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
0除外
四、得出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 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五、应用结论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800 ) 32×50=(1600 ) 24×50=(1200) 64×50=(3200 ) 8×25=( 200) 4×50=( 200)
÷10
÷10
6 × 200 = 1200
÷10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三、举例验证
1
5×12=60
5×(12×2)=(120 )
5×(12×3)=(180 )
60×2=(120) 60×3=(180)
2
26×8=208
26×(8÷2)=(104) 208÷2=(104)
26×(8÷4)=( 52 ) 208÷4=( 52 )
五、应用结论
2.判断。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5,源自一个因数除以5,积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
乘10。
(√ )
(3)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一定扩大
到原来的4倍。 (×)
五、应用结论 3.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
24÷8=3 200×3=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6×2=12 6×20=120 6×200=12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实用)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教材51页例3、“做一做”、练习九1、2、4、6、10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新课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4= 25×160=40×4= 25×40=20×4= 25×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2)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课堂作业】1.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九的1、4、6题。
2.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使学生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操作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积的变化规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时,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出示例2: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时,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课件

÷10
6 × 20 = 120
不变 ÷10
÷10
6 × 200 = 1200
从下往上看,第一个因数不变, 第二个因数除几,积就除几。
思考: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
20 × 4 = 80
÷2
不变 ÷2
10 × 4 = 40
÷2
不变 ÷2
5 × 4 = 20
从上往下看,第二个因数不变, 第一个因数除几,积就除几。
2.仔细观察因数的关系,再计算。
192 384 768
(选题源于教材P54第4题)
900 2700 3600
3. 15×14=210 15×28= __4_2_0___ 15×42= __6_3_0___ 15×56= __8_4_0___ 15×70= __1_0_5_0__ (选题源于教材P55第10题)
因数也除以3,则积要除以6。( ) 辨析:误认为是相加关系,应是除以9。
提升点 1 两个因数都变化积不变的规律
6.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2×24=288 (12×2)×(24÷2)= 288 (12÷3)×(24×3)= 288 (12×4)×(24÷ 4 )=288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 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则它们的积 ( 不变)。
找出规律再填空。 15×30=450 30×30= 900 60×30=1800
11×14=154 11×28=308 11×56=616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长不变,宽增加到 24米。
24÷8=3 200×3=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3积的变化规律人教新课标(共22张PPT)

二、探究新知
认真视察,完成挑战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0×4= 80 10×4= 40 5×4= 20
挑战一 相邻的题目相互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
提 示
(1) 6×2= 12 6×20= 120
120×3= 360 48×50= 2400 8×25= 200
120×30= 3600 48×500= 24000 4×50= 200
2、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26×48=1248 17×12=204
26×24=
17×24=
26×12=
17×36=
五、提升运用
1.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你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吗?
1.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24米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8米
我是我这是样这解么决想的的::扩先大求后出的本宽来是长2方4米形,的2长4,米是 本来再宽用的长3乘倍扩,大长后不的变宽,,宽就乘是3,扩面大积后也的乘绿3地。 我的面列积式。:我2的4÷列8式=:3 200÷8=25(米)
第(1)组题中,第3题同第1题比,因数 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乘100,积也乘100。
结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 积也乘几。
挑战三 相邻的题目相互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20×4= 80 10×4= 40 5×4= 2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 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宽8米
第五关:趣味发现一
你能根据8×7=56,直接写出80×70的得数吗?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分两步进行:
8×
×10
80 ×
不 变
7 = 56
不 变
7 = 560
×10
80 × 70 = 5600
规律总结:
•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m,另一个 因数乘n,那么积就乘(m × n)
规律总结: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几, 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不 变.
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 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 中的美, 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 活中的美。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 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 你的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
下面是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平均分成了几 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分米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2=12
6×20=120
6×200=1200
观察:与第一个算式比 较,第二个算式的因数 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 样变化的? 第三个算式呢?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了10,积也 乘了10 。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2620:26:02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亲爱的读者: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7.147.14.202020:2620:26:02Jul-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规律。
3.例题讲解: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思考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核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掌握两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因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数量和面积、重量等方面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抽象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2.新课导入:介绍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积的变化规律因数1 | 因数2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小结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1)6×2= 12 6×20= 120 6×200= 1200
(2)20×3= 80 10×4= 40 5×4= 20
(3)7×4= 28 (4)40×3= 120
7×40= 2800
20×3= 60
7×400= 2800
10×3= 30
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100
32×3=96
×100
×100
3200×3=9600
÷100
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 题的得数。 12×3= 36 48×5= 240 8×50= 400
120×3=360 48×50= 2400 8×25= 200
120×30=3600 48×500= 24000 4×50= 200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24÷8=3 200×3=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8=25(米) 25×24=600(平方米)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60 × 30
480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06
×
30
3180
1 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
16×34= 544 扩大2倍
小轿车的速度
方法二: 40×4×2=320(千米)
大货车4小时行的路程
16×51= 816 扩大3倍
16×68= 1088 扩大4倍
16×85= 1356 扩大5倍
16×102= 1632 扩大6倍
2 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 4小时可以行( 160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 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 时间可行( 320 )千米。 方法一: 40×2×4=320(千米)
3
(2)20×4=80
÷2
÷2
÷4
1100×4=40 )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 分别除以了2、( 4 ),积也分别除以了( 2 )、 ( 4 )。
3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1)6×2=12 6×20=120
6×200= 1200
(2)20×3= 80 10×4= 40 5×4= 20
3
(1)6×22=12 ×10 ×10
×100 6×2200=120 ×100 ×10 ×10
6×220000=1200
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 分别乘了10、( 100 ),积也分别乘了( 10 )、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