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情节八法
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_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

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_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记叙文以叙事为主,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高分?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归纳,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引联式: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
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或一封书信等。
寻访式: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其中,“寻访经过”是记叙的重点。
“寻访感想”部分应简洁,情和理并举。
转情式: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其中,“恨的淡化”和“爱的萌生”之间要有过渡的语句。
议论式:议论评价——具体叙写——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其中,“具体叙写”部分应分段形成并列式或层递式结构,展开记叙描写。
技巧【2】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素一: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
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
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_写作指导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_写作指导记叙文是指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故事、事件或经历的一种文体。
初中学生在学习记叙文写作时,应注重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初中学生提升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1.确定记叙文的主题和结构: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记叙文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对一些事件、经历或故事的回忆和叙述。
同时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如引入、展开和结尾,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
2.创造生动的场景和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绘,能够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情境。
使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地点和事件,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运用对话:对话能够让故事更加活跃和真实。
适当运用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4.合理运用时间顺序: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选择时间顺序。
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或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示一段时间内的多个事件。
避免故事的时间跳跃过大,使读者难以理解。
5.避免过度描述和废话:记叙文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冗长的描写。
只写与故事情节发展有关的细节和事件,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流畅。
6.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真实感。
7.适当运用转折和高潮:通过使用转折和高潮的情节布局,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在文章的展开部分适当设置转折,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高潮部分,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8.注重文章的情感表达:记叙文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叙述,也涉及到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和内心独白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意义。
10.多读多练: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学习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
并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以上是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语文高三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高三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高三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事件、人物、事物的叙述来表达情感、展示思想。
下面是对语文高三记叙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叙述方法1. 顺叙法: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由前到后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使读者能够逐步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倒叙法:按照事件发生的逆序,由后往前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通过先给读者一些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回溯事件的起因。
3. 插叙法:在叙述主线之外,插入一些短暂的叙述内容,使整个文章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4. 并叙法:同时叙述多个事件的发展情况,使读者可以同时掌握到不同的线索。
二、写作技巧1. 塑造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动作、言谈举止等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2. 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通过夸大某些细节或者对比人物的不同特点,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3.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
4. 合理运用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
5. 运用描写的力量:通过对环境、场景、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融入到叙述中。
三、语言表达1. 使用生动具体的词语: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人物、事件、事物,使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注意语序的选择:灵活运用语序,合理布置句子的排列顺序,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紧密。
3. 增加修辞成分: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修辞效果和感染力。
4. 注意节奏和语调:通过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掌握好句子的长短,使文章的节奏感和语调协调一致。
四、叙述段落的组织1. 开篇引出:通过引人入胜的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文章的主题或者事件的背景。
2. 主体叙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节的交代,使文章更加丰满和有血有肉。
3. 高潮和感悟:通过集中描写事件的高潮部分,凸显事件的紧张性和冲突性。
中小学记叙文写作快速构思的八种方法,实用且易掌握

中小学记叙文写作快速构思的八种方法,实用且易掌握一、巧用穿插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
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在运用“穿插”的技巧进行记叙文的构思时,我们要:(1)注意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即使抒情和议论有时不能绝然分开,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不要有时抒情,有时又突发议论,破坏文章内容的和谐。
(2)注意自然贴切。
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有的而作,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为抒情而抒情,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3)注意灵活适度。
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去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空泛。
“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具体要求:①穿插句要短。
②穿插句需单独占一行。
③穿插句表述要有变化,反应文意的递进。
④穿插句应与主旨密切相关。
例文:感悟平凡我常以为是绿叶映衬了红花,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我常以为,是平凡孕育了伟大。
(以自己对社会或人生的感悟,引出下文。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引题方式,可以和故事引题、名言引题等穿插使用。
) 我,在大自然中寻觅着……(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从相同或相反的角度选取材料,表示一种认同或不同认识,以表现自己对该事物的重新理解。
)瞧,那是悬崖边上的一株腊梅,在这''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季节里''犹有花枝俏''。
记叙文构思八法

例谈中考记叙文构思八法一、巧用穿插法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文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内容:(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重要作用。
第一,优化文章文面;第二,表现构思水平。
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进行穿插,都穿插些什么内容呢?(一)穿插描写1、穿插景物描写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写作的重点,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常见平铺直叙,几乎很少涉足景物描写,缺乏画面感。
而穿插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起烘托和渲染的作用,有意使用,往往能增加文章亮点,甚至可以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例如2012年临沂中考满分作文《倾听月色》:夜,已经深了。
苍穹中几颗疏疏朗朗的星微微透着一丝寒意。
只有那一弯残月,在极深沉的夜幕中,在几朵飘悠的云中若隐若现。
清凉的光,如水般倾泻、玉般寒彻,照着不再是万家灯火的人间。
我站在窗下,默默望着窗外的月,心底是一片温柔与感动。
一切都是蓝色的,充满梦幻的浅蓝。
昨日有雪。
那自西岭来的雪,洒我们个满城洁白。
于是今夜,便显得格外宁静而淡远。
无所不在的蓝光,落在雪上,像极深邃的湖水。
望着这梦幻的世界,望着这天上的月,猛然间,我心度一阵冲动,似乎还来不及思考,我的双手就轻轻地掀开了琴盖,打开了乐谱。
面前的谱子是德彪西的《月光》。
抬起双手,突然感到手上似乎赋予了千斤的力量。
我没开灯,淡淡的月光从窗外射进来,斜照在琴键上。
黑白两色的琴键在月光下突得神奇而肃穆,似乎有神灵在主宰它们。
乐曲在一片沉寂中开始。
几个轻轻的双音和弦相呼应,仿佛那淡如水的月光,宁静中自有一份安然。
紧接着,便是旋律的出现,右手的单音与左手的和弦构成了一种不同的气氛。
乐曲开始流动,月亮开始在云中穿行,月光在地面洒下一片斑驳的、移动的影。
如何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1. 选择一个有趣的主题或事件:记叙文通常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或经历展开的,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或具有情感共鸣的事件,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2. 划定时间和空间范围:明确你要叙述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时给予读者必要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
3.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描写: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场景和感受的真实性。
使用五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味道、声音、气味和触感,使故事更具有代入感。
4. 结构合理:记叙文常常采用线性结构,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要确保事件之间有适当的衔接和过渡,使故事情节自然流畅。
5. 刻画人物: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给予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动作和语言习惯。
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读者对他们有更深的认识。
6. 运用对话:适当运用对话可以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7. 丰富情感描写:记叙文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让读者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8. 注意节奏和节制:要掌握好叙述节奏和节制,不要让故事过于冗长或太过急促。
要有适当的停顿和休息,让读者有时间消化故事内容。
9. 编辑和修订:完成初稿后,进行修改和润色。
注意句子结构、用词准确性和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错误,并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0种

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_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0种记叙文是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有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技巧【1】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
也就是说开头要新颖漂亮,结尾要刚劲有力。
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为文章锦上添花。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自然性结尾如《我爱班集体》这件事不仅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了。
又如《我的同桌》从此,我和刘佳不但在课堂上是同桌,下了课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了。
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结果,用事实的结果做结尾,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总结性结尾如《我爱班集体》由此,我更加体会到:一个人只有热爱集体,为集体献上一份光和热,才能感到无比的欢乐和幸福。
又如:《父亲的臂膀》合上日记本,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幸福。
他的爱一直都平实而真切的支撑着我,再看那些点滴小事,透过岁月的洪流闪着温暖的慈爱的光芒。
那是一占都不得不逊色于母爱的宽厚深沉的情感,是爸爸对我的保护。
三、启发性结尾如《我克服了困难》的确,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朋友们,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再如《“傻气”和“实在”》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评评理:姐姐究竟是傻气呢,还是实在?在年画问题上,姐姐的做法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妈妈说得对呢,还是爸爸讲得有道理?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引导读者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抒情性结尾如《青春红似火》一颗红松洒落无数松果。
你看,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它们必将长成松林。
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万年长青。
作者以红松作比,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
又如《我爱班集体》闪光的红叶啊!你饱含着多少深情厚谊。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方法技巧总结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物发生的过程来抒发情感或者揭示问题的文体,它以记叙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在初中阶段,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下面就是关于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
一、选择有故事性的题材和事件记叙文的故事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所以在写记叙文时,需要选择有足够故事性的题材和事件。
可以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经历或者观察到的事物,也可以从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中寻找灵感。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的事件,都可以成为记叙文的素材。
二、合理安排叙述结构记叙文的叙述结构应该合理安排,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发展过程。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主题顺序等方式进行叙述。
始、承、转、合的叙事结构是较常见和有效的叙述结构,可以让故事有起有伏、扣人心弦。
三、注重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丰富故事情节,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描写可以从外貌、气质、环境、氛围、心理等多个方面展开,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记叙文的艺术感,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事物的特征,或者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生命和情感。
但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夸张,要保持真实性和自然流畅。
五、运用对话来展示人物与情节对话是叙述故事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描绘他们的相互关系、心理变化和情感交流。
但对话要尽量贴近实际,言之有物,不要过度修饰和渲染。
六、注意故事的高潮和结尾记叙文中的高潮是故事的发展到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要通过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营造出紧张和悬疑感。
而结尾则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回归主题,反思故事中所探讨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些意外事件来增加故事的张力。
七、审查和修改作文写完记叙文之后,要进行仔细审查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插叙法
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 “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 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 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 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 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 要手法。
三、对比法
处事和完善自我品德方面选材。
习题二:真没想到„„
要求:或选一事,或选一人,或选一物,或选一 景,写成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提示:本文的题眼是“没想到”,文章的内容应 是由“没想到”引发出来的、出乎自己意料的震撼人 心的事,即表现出生活中闪光的东西。题目限定了所 写的对象是“我”,因此,文章的内容一定要自己亲 身经历的,切忌编造。开头可按自己原来对事物的发 展看法叙述,结尾一定要点明“没想到”这个题眼, 既照应了开头,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记叙为主, 可兼有抒情或适当的评论。
五、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 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 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 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 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 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 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 伏。
六、悬念法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 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 这种方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 《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 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 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 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 味„„
九、冲突法
1、用人物语言引发冲突; 2、用人物情感呈现矛盾; 3、用人物行为制造矛盾。
情节曲折技巧
一、倒叙法 二、插叙法 三、对比法 四、抑扬法 九、冲突法
五、突转法 六、悬念法 七、误会法 八、巧合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题一:
悔
要求:写出自己曾经为之懊悔的一件事 的来龙去脉以及心理活动。 提示:写作本文要先写好“过失”, 以展示触发悔过之情的一段经历与事由, 还要写出弥补过失的实际行动,这其间要 写出对“过失”的认识过程。可从如何待人
八、巧合法
巧合法也常常用来使故事更具戏剧性的重要手段. 方轶群爷爷的《萝卜回来了》的故事吧 大 雪天,小白兔找到了一只大萝卜,但它想到小猴 可能也没东西吃,于是把萝卜悄悄送给了小猴. 小猴又送给了小鹿;小鹿又送给了小熊;小熊又 把它悄悄放在了小白兔的门口.小白兔一觉醒 来,惊奇地发现萝卜居然又回来了!这个循环往 复的情节设计用的就是巧合法,赞美了人与人 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的高尚品质.失去了这个戏 剧性的巧合,故事的情趣也就出不来了.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 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 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 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 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 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抑扬法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 法。如杨朔的《荔枝蜜》,本意要赞美勤劳的 蜜蜂,开头却说自己不太喜欢蜜蜂,因为被蜜蜂 蜇了一下,结尾则做梦自己变成了蜜蜂.由于运 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 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 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
尺水兴波
——记叙文情节曲折九种方法
前言: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 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 直,而作诗文者贵曲”。 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 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 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一、倒叙法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 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 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 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 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 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 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 活的真实.
七、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 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最终释疑解扣.例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 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 其间悬念迭起, 巧设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 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 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 已嫁到山那边去了. 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因此,常为童话家所运用。著名的安徒生童话 《丑小鸭》也都运用了误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