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六上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

难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 三个点和判断是 否省力的情况。
Company Logo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研究体验 式创新教学法,包括发现法、 讲练法、探究、合作等。辅 之其他教学方法,研究体验 式创新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 来新的活力,使素质教育和 创新教育得以更好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
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
桔槔
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 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中的一些 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 解一些杠杆类工具及其应用,在探究活动中让 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这既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 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Company Logo
吸管放在桌边
不会掉下去的原因
A、摩擦力 B、老师的魔法
C、杠杆原理
支点
教学过程设计
研究发现 展示新知
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比较一下,这三个杠杆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思考:这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 费力的?(结合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研究发现 展示新知
教学过程设计
杠杆原理三兄弟,省时省力有效率; 一类支点在中间,天平属于这一型; 二类抗力点在中间,工作轻松好省力; 三类施力点在中间,耗力气却有效率;
学法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 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 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②研究发现—展现新知 ③探究实践—增加体验 ④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四个层次的学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简单的杠杆》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的机械”的第三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身边常见的杠杆现象入手,探究杠杆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杠杆,对杠杆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学会用镊子、剪刀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杠杆实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杠杆的初步知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镊子、剪刀、钩码等),制作PPT,设计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初步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多样性。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整理笔记六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常使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想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XXX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活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活动时费力。
1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共7课,第1课点明主题,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梳理学生在生活中对工具和技术关系的经验积累;第2、3、4课引领学生针对具体的某单一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进行探究和学习;第5课通过对剪刀这一组合工具的探究和应用来强化前几课的学习;第6课通过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第7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提升。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课,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人类对杠杆的认识和了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研究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
今天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积累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研究和探索过杠杆在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的作用。
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经做过了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不简单的杠杆》一课安排了一个最原始也最贴近“杠杆”发明和产生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但是不一定亲自动手操作过。
这样的安排既减小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在研究杠杆过程中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 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 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3.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科版

(支点)提绳
杆秤的构造
秤砣(用力点)
秤杆
秤盘(阻力点)
工具和材料的用途
1. 塑料托盘用来做秤盘 2. 螺母用来做秤砣 3. 一次性木筷用来做秤杆 4. 砝码用来做要称重的物体 5. 细绳用来左提绳和秤盘、秤砣的连接绳 6. 剪刀用来剪去多余的绳头,也用来在木块上刨凹槽 7. 螺丝刀用来在塑料盘上打孔 8. 一次性塑料袋用来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各人员职责要求
操作员的职责:认真完成实验中的各种操作,注意跟监督 员和记录员配合
监督员的职责: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注意观察操作员在 操作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并及时协调纠正
记录员的职责:真实详细地记录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及时与操作员沟通,认真完成实验通 知单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6. 实验记录员一定要如实记录实验过程
标注刻度的方法
0
50 100 150
1. 实验中两个操作员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时,协同监 督员和记录员一起思考,解决问题
2. 实验中使用剪刀刨凹槽时一定要小心操作,避免划伤 手指
3. 在塑料盘上打孔时,注意不能太靠近盘子的边缘,以 免塑料盘被撕裂
4. 提绳和秤盘所在的位置应当固定,请同学们开动脑筋, 想一想固定它们的方法
5. 实验中产生的垃圾要收集整理好放进源自料袋中,不可 在教室中随意制造垃圾
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工具和机械PPT课件

(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
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 B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
( C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D )。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
点
(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 ( C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
是( D );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 距离,这种杠杆是( A )。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
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课堂练习
2. 判断题。 (1)杠杆工作时,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 支点近,就能省力。( √ ) (2)省力的杠杆必定费距离。( √ ) (3)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 )
作业布置
都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制 作一个小杆秤,研究它是怎样称量出 物体重量的。
板书设计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
谢谢观看!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俗话说:“称砣 虽小,能压千斤” ,为什么杆秤的称 砣这么小,却可以 “压住”这么重的 重物。(从杠杆的 三点之间的关系说 一说。)
结论总结
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也有 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判断杠杆是 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找出三个 点,然后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
1.选择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导入新课
比较一下,这三个杠杆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新课学习
分别找出铁片、开瓶器、夹子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它们的三
点位置有什么不同? 阻力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听评课记录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听评课记录一、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规律认识的升华,通过本课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从而完成杠杆工具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连同后面将要学习的轮轴、滑轮和斜面共同构成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简单机械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本节课教授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强,杠杆基础知识在上节课得到了学习。
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本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三、说教法(一)趣味引入用三个小游戏引入,是因为学生永远是好动的,学生看到做实验,而且可以参与进去,学习兴趣高涨,不由自主的为完成快的同学鼓掌。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接触观察三种杠杆工具。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学生通过刚刚的实验,已经不由自主地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试验用的三种工具,经过教师的引导,他们会联系到上节课学到的知识。
再结合观看的微课程,然后判断出所用的工具是哪种杠杆工具。
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给杠杆类工具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