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平仄和对仗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押韵、平仄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押韵、平仄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一联 首联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二联 颔联
第五句 第六句
第三联 颈联
第七句 第八句
第四联 尾联
律诗基本格律——押韵
押韵的特点及要求: 1、韵母完全相同的两个音节为押韵(钟功空虹) 2、韵母中主要韵母相同也可为押韵(阴森金晴)
(注意古今读音的演变) 3、押韵的音节对应的字为韵脚字 4、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5、一首诗一般只押一个韵 6、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曲)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分 类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鱼湖上醉歌 [唐]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 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 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转:对诗意的跳宕转折,在律诗中多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 片”。(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
合:收束全诗, 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 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 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
结构
(段落)
单调(只有一段) 双调(有两段)(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又称“诗 余”“长 短句”
小令(58字以内) 字数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 余。有曲牌和题目。

押韵和平仄

押韵和平仄

戏剧社
一、选择填入括号最贴切的句子。 B) (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诗歌排序”技法
• 第一步:找出“韵脚”; • 第二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 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 • 第三步:律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 即为“颔联”或“颈联”; • 第四步:诗有几个韵脚,律诗有五个韵脚,绝句 有三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 • 第五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
诗歌有哪些对仗类型?
• • • • • • • • 1工对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宽对 同类的词相对就可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3借对一下句词语借用另一意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4串对(流水对)前后两句意义相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课堂练习
《对仗与对称美》
练练: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 中选出三副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摄影小组,以示祝贺。2010天津
A、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B、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C、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文学社
D、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E、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 谁装谁, 谁就像谁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C ①_
B ②_
A ③_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的押韵规则
律诗押韵的规则如下:
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
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

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押平声韵。

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不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平声韵,而且不分阴平阳
平。

一韵到底,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

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3、不可撞韵,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这三句也押了韵,叫撞韵,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4、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平仄相对一般要求的是偶数位置的字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就是一
联中出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对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这也是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

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

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人们以言辞婉转、意境深远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人陶醉其中。

在诗词之中,对仗和押韵是其独特之处,凭借着对仗和押韵的运用,诗词产生了独具魅力的音韵美。

首先,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仗是指在诗词的篇章中,通过音、字、词等方面的呼应和交错,形成一种整齐、协调的韵律感。

对仗可以细分为平仗、仄仗和阳平仄对仗等。

平仗是指两字在平声拍或不拍、仄声不拍中的呼应;仄仗是指两字在仄声拍中的呼应;阳平仄对仗则是平仗和仄仗的结合。

对仗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使诗词更具韵律美和音乐美。

其次,押韵是诗词中的另一种重要手法。

押韵是指在一首诗词中,以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进行呼应。

押韵不仅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还有助于加深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在古代,诗词的押韵是非常讲究的,规定了一定的押韵方式,例如“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押韵方式不仅使诗词带有节奏感,还有助于记忆和传颂。

古人在运用对仗和押韵的同时,注重诗词音韵的协调和节奏的安排。

对仗和押韵的运用需要诗人在作诗时兼顾意境和形式的统一。

对仗和押韵的合理运用能够使诗词更加具有音乐美,让读者在品读时感受到韵律的美妙。

除了对仗和押韵,诗词中还常常运用拟声词与意象的结合,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的声音,通过字词的排列和重复,使读者产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的联想。

通过拟声词与押韵的结合,诗词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的事物,使作品充满生动感和力度。

总之,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是其独特之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和押韵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音韵美和文化底蕴。

对仗与押韵的运用给予了诗词以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

在今天,虽然诗词的地位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凌驾于其他文学形式之上,但对仗与押韵的独特魅力依然引人注目,令人沉醉其中。

因此,对仗与押韵的运用是诗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欣赏诗词所能体会到的独特之处。

《山居秋瞑》的平仄、押韵与对仗——诗律释例之一

《山居秋瞑》的平仄、押韵与对仗——诗律释例之一

《山居秋瞑》的平仄、押韵与对仗——诗律释例之一
唐代-王维
空旷的群山沐浴在一场新雨里,夜晚来感受初秋。

皎洁的月亮从缝隙中洒下清亮的光线,将喷泉清在岩石上。

竹林铿锵,洗衣女归来,荷叶轻摇欲上轻舟。

春天的春天不妨让它休息一下,秋天的太阳可以在山丘上停留很久。

平仄分析:
原始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韵平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秋『十一尤平声』今韵平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古韵平仄:平仄平通仄,平平仄仄平。

注:流『十一尤平声』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

原始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注:舟『十一尤平声』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留『十一尤平声』注:留『二十六宥去声』今韵平仄:??平平平,通平仄仄平。

雨后空山,立于秋夜。

皎洁的月亮从缝隙中洒下清亮的光线,将喷泉清在岩石上。

竹林铿锵,洗衣女归来,荷叶轻摇欲上轻舟。

春天的春天不妨让它休息一下,秋天的太阳可以在山丘上停留很久。

写诗的平仄押韵的技巧

写诗的平仄押韵的技巧

写诗的平仄押韵的技巧
写诗的平仄押韵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奇数句尾字叫白脚,偶数字叫韵脚。

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押平声韵: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已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
平声韵。

3.一韵到底: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

4.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5.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
的。

6.不可撞韵,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总之,写诗的平仄押韵是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的,需要多读多写多实践。

时对仗的韵脚

时对仗的韵脚

时对仗的韵脚
对仗是诗歌韵律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音韵的相似或对立
来构成韵脚,以达到音韵和谐的目的。

对仗韵脚分为平仄对仗
和押韵对仗两种。

平仄对仗是指音调平仄的对立关系。

汉语中的声调有平声、
仄声之分,平声即第一声和第四声,仄声即第二声和第三声。

在诗歌中,通过平仄对仗来增加音乐美,使诗句更富有韵律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床」和「明」为平平
对仗,「前」和「光」为仄仄对仗,平仄相间,使诗句更加流畅、和谐。

押韵对仗是指音韵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出现在句子的末尾。


韵可以增加诗句的朗朗上口感,使诗歌更具韵律美。

常见的韵
脚有平声韵脚和仄声韵脚,平声韵脚包括一、蟹、才等,仄声
韵脚包括四、死、黑等。

例如《静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疑」和「地」为平声韵脚,「上」和「霜」为仄声韵脚,通
过押韵对仗,使诗句更加和谐。

对仗的韵脚在诗歌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诗句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加动听。

正因如此,对仗常常被用在各种古代诗
歌中,如唐诗、宋词等。

它不仅能够提高表达的艺术性,也可
以让诗歌更加易于记忆和传唱。

因此,对仗的韵脚是诗歌表达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是一种古典的汉语诗歌形式,其格律要求如下:
1.七言:每一句有七个字。

这是七言绝句的“七言”之意。

2.四句:一首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形成完整的篇章。

3.平仄对仗: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平仄对仗,即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搭配。

在每句七言绝句中,一般要求平平仄仄平仄仄的顺序。

4.押韵:七言绝句的押韵方式为仄韵。

即奇数句的末字和偶数句的末字押韵,例如AABB的押韵方式。

5.意境自然,情感真挚:七言绝句在表达情感时,追求意境的自然流畅,要求真挚感人,贴近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为:
A平B仄B仄A平C仄C仄D平D仄
其中A、B、C、D为四个不同的韵脚。

这种格律要求使得七言绝句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时更加流畅优美,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古典文学中,七言绝句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形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 明。 (4分)
【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 “春山”,“花”对“鸟”,“自落” 对“空啼”。
• 对仗的延伸——
对联
什么是对联
• 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体制短小
、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语言精练 ,言简意赅,格律严谨。它既有实用价值,又 有欣赏价值。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 、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五、对仗和对称美
• 1、概念:实词≠虚词;名词≠动词;

日光≠月华;云裳≠霞衣。
• (平仄)
• 2、位置:
• 颔联、颈联。
• 3、类型:
• 工(严)对:字数+平仄+词性+意义;
• 宽对:字数+意义+大致词性;

• 串对(流水对)。
详见后文
修辞格
对偶
从形式上分 :严对和宽对
严对例子如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特点: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 构相应;平仄相反;语意相关; 上下句不用相同的字
宽对 例子如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从内容上分 :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 A、半数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 颔联须对仗: • 一船鸡犬欲腾空= 数量+动物+动词+动作
• 万里鱼龙争照影=数量+动物+动词+动作
• 1、概念: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
• 例:安——烟、弯、渊,押韵; • 安——按、眼、万、远,不押韵。
• 2、方法:
• 绝句: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般押,第二、四句必押,一般押平声韵。第三 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 律诗: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不押韵,则限用仄声 字( 昔人已乘黄鹤去)。偶数句押韵,一般押平 声韵,一韵到底。用韵字不在诗中重复出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细节一: 平仄相反。
说明:现在写对联可不受此约束;但是,一般情 况下,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 这叫仄起平收。
欣赏这副对联,看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在 字形、词性上有什么特点?
闲人莫进贤人进 盗者勿来道者来
绿水泛漪,巾帼何须让须眉 勇者临战,男儿从来是英杰

写对联、品对联、改对联,还能衡量一个
人的文化水平与能力。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
高考,经常把它作为考题中的一种题型,现在 高考或联考,常把它作为“语言运用”中的一 种题型,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类题。
对联的基本特点?
跟对偶(对仗)的“严 对”基本相同。除此之外, 还要强调几个细节。
欣赏这副对联,看上下联在平仄上有 什么特点?
本节课重点
• 押韵: • 1、韵尾和声调的平仄要相同; • 2、注意绝句和律诗单行句的要求。 • 声调: • 1、注意平仄相反; • 2、对联中的仄起平收。
对联的基本特点:(归纳)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4、平仄相反; 5、语意相关;6、字形“相左”
(字形不同)
补充练习
• 1、选择填空:(B)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平仄与对仗
知识大概——古体诗和近体诗 :
• 古体诗:
• 《诗经》——南北朝。形式要求较自由。
• 近体诗:
• 以格律诗(律诗)为代表。 • 1、每首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 2、押平声韵。
• 3、每句平仄有规定。 • 4、规定位置要有对仗。
押韵与和谐美
细节二:上下联对应词语两两相对,上下联 之间同一位置,忌讳使用相同的字。(也称 作:字形相左)
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内容上有什么相 关没有?
灵光遐迩山络绎;通洞幽明日朦胧
高端大气上档次, 低调奢华有内涵。
• 细节三:意思相关。
二、考查平仄、押韵、对仗
• 2、A。
• 梨花院落溶溶月=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 • 柳絮池塘淡淡风=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 • 榆英临窗片片雪=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 • 带水芙蓉点点雨=动作+花+形态+自然景物 • 丁香初绽悠悠云=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
P36作业二(1)
• 1、A-C-D-B。
• 根据押韵规则,第三句应为 D ;
• 再根据D句“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内容得 出:
• 先柳条,后杨花。
四、平仄与参差美:
• 1、概念: • 2、格式:
•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兴高二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 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 红花。”从对联角度看还不够妥帖,请 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 调整。 修改: 理由:
把“志远”改为“远志”。
“志远”跟“红花”在结构上不对应: “红花”是偏正短语,而“志远”是 主谓短语。上下字的词性也不同。
语言文字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