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33心脏病防治与康复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可能会有下肢疼痛和乏力,让活动变得困难,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偶尔的腿部疼痛或僵硬通常不需要担心,但如果在步行或爬楼梯后几分钟内出现了疼痛或疲劳,有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PAD )的早期症状。
PAD 不仅会影响积极的生活方式,还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PAD 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它的发生。
PAD 的原因?PAD 的主要原因是运送血液到下肢的动脉变得狭窄,这种狭窄通常是由于脂肪斑块的堆积而产生的。
据估计,PAD 的高发年龄通常是50岁以后。
除了年龄,PAD 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或中风史。
下肢疼痛和乏力是PAD 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活动中,休息时消失。
血液是向组织输送氧气的,当人在行走的时候,下肢肌肉一直处于工作中,就需要更多的氧气,但是动脉的阻塞会减少下肢血液供应,肌肉会因为缺氧而受伤。
血流量不足还会导致乳酸加速积累,从而导致疼痛、抽筋和疲劳。
乳酸一般是人体分解葡萄糖供能的过程中产生的,运动过程中预算最容易堆积。
斑块的积聚不仅影响下肢。
如果一个人的腿部动脉有阻塞,那么供应心脏和大脑的动脉可能也会有阻塞,因此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也会增加。
其他与腿部血流量不足有关的问题包括足部和腿部疼痛、无法愈合的足部溃疡和阳痿。
●柯小淘心脏病防治与康复PAD的诊断和治疗诊断PAD一般是从体检开始的。
医生会触摸你足背动脉的脉搏,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一般代表着下肢血流量不足。
有时候可疑人群也会要求进行一些检查,例如通过测试踝臂指数来比较上肢和下肢的血压差,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着动脉阻塞。
PAD的治疗是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的。
如果你吸烟,首先需要立即戒烟。
此外,应该吃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并开始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还需要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外周动脉疾病的护理正确的外周动脉疾病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以满足 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促进康复。
营养教育
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 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康复训练效果评价及反馈调整
效果评价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疼痛程度、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
止血措施
针对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局部压迫、 使用止血药物等。
输血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事件,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感染防控策略实施
01
02
03
04
感染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手术情 况等因素评估感染风险,制定
相应防控策略。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 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运动能力评估
在运动康复方案执行前,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 评估,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运动监督与调整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监督 ,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对运动方案进行 调整。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提供
健康饮食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饮食的指导,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 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常用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 因子的合成,降低血液凝 固能力,从而防止血栓形 成。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 险。
扩血管药物
临床本科外周血管

左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颈总动脉在甲状软 骨上缘处分为颈内与颈 外动脉。该分叉处管径 稍膨大又称壶腹部。颈 ICA 外动脉初在颈内动脉内 ECA 侧,后绕至其外侧,并 有许多分支。颈内动脉 先在颈外动脉后外侧上 行,以后位于其后内侧, 并垂直上升达颅底,在 颅外段无分支。 椎动脉 为锁骨下动脉最大的分 支。
颈总动脉具有上述两者的特征,循环阻 力介于两者之间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 于次峰,双峰间有切迹,整个舒张期存在血 流信号。
(二)正常椎动脉的彩超表现
1.二维图像:
椎动脉椎段因穿越颈椎横突孔而呈节段性显示, 多数情况下能同时显示其前方的椎静脉。椎动脉内 壁光滑,腔内为无回声暗区,有轻微搏动。高分辨 率彩超仪能够显示椎动脉壁的三层结构。
(2)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发生在颈总动脉近分
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态多不规则, 呈弱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斑块纤维化、钙化,内 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者为硬斑;
(3)血栓形成 : 血栓的回声水平取决于血栓的
发生时间。
内膜毛糙
软斑
硬斑
右颈总动脉
2.彩色血流显像:
轻度狭窄者可无明显的湍流,中度狭窄或重度狭 窄表现为血流束明显变细,且在狭窄处尤其是狭窄后 呈现色彩镶嵌的血流信号,完全闭塞者则闭塞段管腔 内无血流信号。
颈总动脉分叉
ECA
颈总动脉
厚度
CCA ICA
2.彩色多普勒:
1)血流显像 正常颈动脉血流为层流,充盈于整个管腔,管腔 中央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管壁为色彩暗淡的 低速血流。
2)频谱多普勒
颈内动脉循环阻力小,收缩期频谱上升 较陡直,而舒张期下降缓慢,整个舒张期 均有较多的血流信号;
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外周血管疾病
饮食不当
胆固醇
饱和脂肪
蔬菜和水果
正常体重
优质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
03
Treatment methods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外周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主要的药物类别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体外循环用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流灌注,减轻外周血管病变的症状。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溃疡等,这些症状可能因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因此,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目录
CONTENT
目录
01
Overview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概述
外周血管疾病定义
外周血管疾病定义
1.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影响下肢、肾脏和视网膜血管,导致慢性疼痛、肢体缺血、神经病变和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有2.7亿人患有PVD,而每年新增病例高达1500万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调整: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研究显示,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1外周动脉疾病血标志物及检查方法和预测价值研究的进展(全文)

2021外周动脉疾病血标志物及检查方法和预测价值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10年全球约有2.02亿PAD患者[1]。
PAD主要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下肢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包括无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间歇性跛行、严重肢体缺血和急性肢体缺血[2]。
生物标志物是存在血液中参与机体内多种生理、病理机制的小分子物质,每一种标志物反映了不同PAD发生和发展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了解PAD的不同的发病机制,寻找精准的靶向治疗。
此外,踝臂指数(ABI)是目前公认的筛查PAD和识别PAD早期出现合并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既然PA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因此,PAD的发生可以预测PAD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一个有价值临床指标。
1 PAD血标志物1.1 血脂测定Akkoca等[3]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PAD患者局部和全身心血管并发症与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微血管舒张以及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该研究纳入了67例未接受任何血管内干预,外周动脉手术或大截肢的PAD患者。
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进行离子电渗疗法后,通过激光多普勒成像测量微血管血流的变化。
从血样中测量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硫化氢(H2S)含量的生化指标。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5年的随访,以确定心血管不良事件(CVAE)的发生和大截肢。
在随访期结束时,将患者分为两组:患有CVAE [CVAE(+)]和未经历CVAE [CVAE(-)]的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在ACh和SNP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方面,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CVAE(+)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较低、血浆hs-CRP值显著升高。
在血浆生物标志物和其他生化水平方面,两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外周动脉还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从组织和器官运输到肺部和肾脏, 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免疫和防御机制
免疫反应
外周动脉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免疫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发挥免疫防御作 用,抵抗感染和疾病。
防御机制
外周动脉还参与身体的防御机制,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正 常体温。
康复治疗
通过运动、饮食调整等 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促进康复。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外周动
脉疾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目录
• 外周动脉概述 • 外周动脉的分类 • 外周动脉的生理作用 • 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外周动脉概述
外周动脉的定义
01
外周动脉是指位于心脏和肺部以 外的全身各处的动脉血管,它们 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 器官。
02
外周动脉不同于中央循环系统的 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它们 的管径较小,但数量众多,遍布 全身。
环,预防外周动脉疾病。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外周动脉疾病
的发生风险。
05
外周动脉研究进展与展 望
外周动脉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血管内皮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屏障,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 深入了解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长 ,8O岁 时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达 到 2o 。在 高 收 入 国 家 , 有 症 状 的 男 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更 为 多 见 ,而 在 中 低 等 收 入 国
家 ,女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高 于 男 性 [5]。德 国 一 项 包 含
6880例 老 年 人 群 (年 龄 > 65岁 )的 队 列 研 究 显 示 ,下 肢 动 脉
DOI:10.3969/j.issn.1009 0126.2018.06.030 作 者 单 位 :100853北 京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南 楼 心 内 科 通 信 作 者 :司 全 金 ,Email:quanjin2004@ sina.corn
患 者 肾动 脉 疾 病 患 病 率 明 显 升 高 ;冠 心 病 发 病 率 与 肾 动_4]。
1.5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全 世 界 大 约有 2亿 200万 人 存 在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其 中近 4000万 人 生 活 在 欧 洲 。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通
常 在 5O岁 以 后 发 病 ,在 65岁 以 后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呈 指 数 增
中华 老 年 心脑 血管 病 杂志 201 8年 6月 第 2O卷 第 6期 Chin J GeriatrHeart BrainVesselDis,Jun 201 8,Vol 2O,No.6
. 指 南 与 解 读 .
2017年欧 洲 心脏 病 学 会 外 周 动脉 疾 病 诊断 与治 疗 指南 解 读
李世 军 ,司全 金
关 键 词 :动脉 粥 样 硬 化 ;颈动 脉 狭 窄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术 ;血 小板 聚 集 抑 制 剂 ;抗 凝 药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PAD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流变学检查 4.血浆黏度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 粥样硬化等。 5.红细胞电泳 临床意义: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减少和丧失,导致红细胞间的静电 斥力减少,聚集性增加,使血细胞互成串状、堆状并且血黏度增 高,从而使血流减慢。在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 血性脑卒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血栓等 时,红细胞电泳减慢,提示患者红细胞表面电荷下降,易聚集而 导致血栓形成。
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外周动脉疾病按类型可分为 • 吸烟
动脉硬化闭塞、动脉瘤;按 • 糖尿病
部位可分为下肢动脉疾病、 • 男性年龄大于55岁或女性
肾动脉疾病、肠系膜动脉疾 年龄大于65岁
病、颈部动脉疾病等。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
1. Hiatt WR. J Vasc Surg. 2002; 36:1283-1291. 2. Belch JJ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3; 163: 884-892.
在各种外周动脉疾病中,止凝血和抗凝血的动态平衡往往失调。 所以,止凝血与抗凝血的检测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 的评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选课件ppt
PAD的实验室检查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 1.血小板计数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 急性血管内溶血和脾切除术后。 (2)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栓塞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TTP)和应用某些药物等。 2. 血小板黏附实验( 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 临床意义:升高时见于机体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等;降低 则多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等,或者与服药(如阿 司匹林)有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PAD患者的死亡率相当高
5年死亡率
48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44 38
患者 (%)
15
10 5 0
乳腺癌1
Colon病/直 肠癌1
严重PAD2
非藿奇金淋巴瘤3
1. Criqui MH. Vasc Med 2001; 6 (suppl 1): 3–7. 2. McKenna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1991; 87: 119–28. 3. Ries LAG et al. (eds).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3–1997. 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0.
1.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 Circulation 1994; 89: 1333-1435. 2.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3. Wilterdink JI, Easton JD. Arch Neurol 1992; 49: 857-863. 4. Criqui MH et al. N Engl J Med 1992; 326: 381-386.
PAD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流变学检查 4.血浆黏度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 粥样硬化等。 5.红细胞电泳 临床意义: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减少和丧失,导致红细胞间的静电 斥力减少,聚集性增加,使血细胞互成串状、堆状并且血黏度增 高,从而使血流减慢。在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 血性脑卒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血栓等 时,红细胞电泳减慢,提示患者红细胞表面电荷下降,易聚集而 导致血栓形成。
•
评估患者的下肢症状
间歇性跛行 • 严重肢体缺血
•
•
工具: PAD 对照表, 填写调查问卷表。
步骤2
• • 如果怀疑有PAD行踝臂指数(ABI)诊断 工具: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用踝 /肱指数( ABI)来评价 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 以踝/肱指数定义的外 周动脉疾病发病率随着 年龄递增:小于50岁者 发病率<5%,小于65岁 者发病率为<10%,大 于80岁者发病率>25%。 在高危(如糖尿病、吸 烟)人群中,PAD发病 率甚至更高,大约30%。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and its diagnosis
2006年1月
第一部分:
• 什么是PAD?
• 为什么PAD非常危险?
什么是PAD?
PAD是指外周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它与心肌梗 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度相关。 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 吸烟 • 糖尿病 • 男性年龄大于55岁或女性 年龄大于65岁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
在各种外周动脉疾病中,止凝血和抗凝血的动态平衡往往失调。 所以,止凝血与抗凝血的检测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 的评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AD的实验室检查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 1.血小板计数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 急性血管内溶血和脾切除术后。 (2)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栓塞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TTP)和应用某些药物等。 2. 血小板黏附实验( 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 临床意义:升高时见于机体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等;降低 则多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等,或者与服药(如阿 司匹林)有关。 •
Figure adapted from Creager M, ed.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Medical,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Aspects. 2000. 1 Meijer WT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8; 18: 185-192. 2.Criqui MH et al. Circulation 1985; 71: 510-515.
PAD的实验室检查
二、血管炎的相关检测 血管炎系指血管壁(主要是动脉)以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病理的一 组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是血管炎患者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性指 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主要有两型:胞质型 (cytoplasmic,cANCA)和核周型(perinuclear,pANCA)。cANCA 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 (proteinase3,PR3),它是中性粒 细胞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pANCA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 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它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 的另一主要成分。所以在进行ANCA检测的时候,应同时对抗 PR3和抗MPO进行ELISA检测。抗原特异的EI)ISA试验比主观的 免疫荧光试验假阳性率低(诊断血管炎)。 结果判定:cANCA阳性时,人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有荧光颗粒,细 胞核阴性;pANCA阳性时,人中性粒细胞、H2-60白血病细胞株 核周出现荧光着染,细胞核阴性。
PAD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流变学检查 6.血细胞沉降率和血细胞沉降率K值 临床意义:血沉方程K值排除了红细胞比容对血细胞沉降率的影 响,无论ESR是否增快,K值增高便能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K 值正常,而血沉增高,必然是由于HCT降低而引起的ESR加快; ESR升高伴K值增大,可肯定ESR加快;沉降率正常,而K值正常, 可肯定ESR正常;沉降率正常,而K值增大,则可肯定ESR加快。 7.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临床意义: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大分子蛋白质,对血液黏度有很大 影响。在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如心脑血管病、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 DIC)、急性白血病、创伤、突发性耳聋等时,血浆纤维 蛋白原可显著增高。
PA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很高
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4
PAD
高危4
(包括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病死亡)
2-3
高危3 (包括TIA)
心肌梗死后
5-7
高危1 (包括死亡)
3-4 高危2Fra bibliotek(包括TIA)
2-3
脑卒中后
高危2
( 包括心绞痛和猝死†)
9
高危3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 冠心病 肾动脉狭窄 内脏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 间歇性跛行 – 严重的下肢缺血
第二部分: • 应用基础工具诊断PAD
PAD的诊断指南
步骤 1
• 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
• • • • •
吸烟 糖尿病 男性年龄大于55岁或女性年龄大于65岁 高血压 高脂血症 既往心血管病史
PAD的实验室检查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 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临床意义:(1)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V、Ⅷ、X缺乏症 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肝病、DIC、原发性纤溶症、 维生素K缺乏症等。是临床上应用抗凝剂常用的检测指标。 (2) PT缩短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长期口服避孕药、先 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等。 7.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临床意义:同CT。 8.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临床意义: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肝素抗凝物质存在时,是临 床抗凝治疗中的监测手段之一。抗凝治疗时,应该控制在正常值 的3~4倍,即60s左右。 9.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
†
Over 10 years versus the general population except for stroke following stroke which measures subsequent risk per year Sudden death defined as death documented within 1 hour and attribu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外周动脉疾病按类型可分为 动脉硬化闭塞、动脉瘤;按 部位可分为下肢动脉疾病、 肾动脉疾病、肠系膜动脉疾 病、颈部动脉疾病等。
1. Hiatt WR. J Vasc Surg. 2002; 36:1283-1291. 2. Belch JJ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3; 163: 884-892.
PAD的症状
周围动脉疾病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一些关键主诉和 体征,可提示诊断、判断病情。
1.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2.静息痛 3.皮肤温度改变 4.皮肤色泽改变 5.感觉异常 6.血管形态改变 7.皮肤及附件和肌肉的改变
PAD的危险因素
降低 增加
吸烟 糖尿病
PAD的实验室检查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 3. 血小板聚集实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临床意义:降低时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原发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右旋 糖酐等药物时;增高则见于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DIC早 期等。 4.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BT) 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 性血友病(VWD)以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DIC等;BT 缩短可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5.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 临床意义: (1) CT延长见于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因子含量严重 减少,即重症甲、乙、丙型血友病,也见于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 原明显减少时。临床上常作为肝素抗凝治疗时的检测指标。 (2) 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变、肺 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