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费用逐年增长,医疗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医保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诸多问题。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由于各地医疗保险制度不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缺乏协调一致性,导致一些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着差异化和不公平性。
为了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和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势在必行。
1.2 问题意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问题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城乡差别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导致了制度不公平和不完善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之间的待遇差异较大,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其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问题也涉及到了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当前城乡医保制度不统一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服务的不均衡,影响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再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问题还涉及到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分割的城乡医保制度容易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缺口的出现,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整合医疗保险资金,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问题意义在于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一体化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权益和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目标。
2. 正文2.1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
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民医保”早已成为了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推出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通过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改善了广大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并逐步实现了公平公正的目标。
一、全民医保的背景及基本概念2003年以前我国的医保模式主要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两个体系并行,城乡差距较大,保障程度有限。
2005年起,我国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对城镇居民医保也进行了改革,将两个保险体系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16年,全民医保全部实现,成为全国性的统一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一。
全民医保是以整个国家为基础,将城乡居民纳入医保范围,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一项大规模公共保险制度。
全民医保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是指为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主要包括统筹支付、报销、定点医疗机构等。
医疗救助则是为贫困群众提供的医疗救助服务,覆盖范围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
二、全民医保的进展情况在全民医保实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尤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方面,进展逐步扩大优质医疗服务的范围,并提高保障水平,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下面重点关注全民医保覆盖范围、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
1. 全民医保的覆盖范围全民医保覆盖范围原则上均衡覆盖了城乡居民。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3.15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4.9%。
其中城镇居民覆盖率达到了80.3%,农村居民覆盖率为99.5%,尤其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这两项数据均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
2. 全民医保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府保障,提高保障水平。
新农合与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资金筹集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如何改善农村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制度衔接问题:如何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等制度进行衔接 监管机制问题:如何加强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滥用和挪用
培训基层医疗人员: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医疗水 平
整合城乡医疗保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消除城乡差异 加强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推进医疗保障政策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提供资金支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为新农合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新农合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服务网络, 提高了农民就医的便利性。
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和 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新农合的实施。
一体化发展。
完善农村医疗保 障体系,提高保 障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服 务建设,提升服 务能力
推进医疗资源下 沉,实现城乡医 疗资源均衡配置
强化医疗人才培 养和引进,提高 农村医疗技术水 平
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
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 水平
加强了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 系建设
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扩大新农合的覆盖范围,确保所 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提 高农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乡一体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目前 , 乎 所有 的 发达 国家都 为 其 国 民提供 了覆 盖 几
全 民的医疗保障 ,即使是发达 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
覆 盖 的美 国 , 年来 也 提 出 了全 民覆 盖 的计 划 。 近 1 国 际医疗保 险制度 的发展 规 律 。 () . 1 一体 化 的 指 向是 “ 民” 全 。尽 管各 国制度 环境 各 异 , 相 关 社会 控 制 对
关键 词 :医疗保 障 ; 乡一 体 ; 民 城 全
中图分类号 : 17 (08 1 —0 l 一 4 10 — 7820 】2 0O 0
党 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 建立包括 医疗保 险在 内的 覆盖全体城 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医疗保 障 就是把城市与乡村 、 城镇居 民与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作 为一个整体 , 统筹谋划 、 综合研究 ,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 调整 ,改变长期形成的医疗保障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 乡医疗保障在政策上的一致 、在待遇上的平等 ,使整个 城乡医疗保 障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展。 镇江市 自 19 年 95 起在全 国率先启动 医保制度改革 ,通过 1 多年 的努力 , 0 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 、覆盖全 民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 体系。系统地 回顾总结这一实践 ,同时借鉴国际发展经 验 ,对进一步深化镇江市医保制度的改革 、乃至推动我
He o Eo om| R s dC [n c s e e rh,2 o 1 o8 2
2o . 卫生经济研究 o81 2
初步构建起以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 险、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 、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为主要 内容 ,有 中国特色 的
制 度架 构 上 的无歧 视 性 ,为实 现 和维 护 卫生 服 务 的可 及 性 、 平性 , 以城 乡人 口划分 , 公 不 而是 “ 隐性 强 制 ” 扩 大 地
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及解决方法

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及解决方法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及相关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的组成部分,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个人(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度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按照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为城镇居民提供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为最终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居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方式,给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救助,初步解决了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不起的问题,保证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大力扶持。
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发布。
《意见》指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国家针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划不断出炉,为行业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现状分析1、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是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机关占据主导地位,居民自愿参保,居民个人缴纳大部分费用、政府缴纳剩下的部分费用进行筹资,缴费标准依据当地工资水平而定,以此来减轻城镇居民看病就医负担。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性较强,个人缴纳一部分保费,政府补助大部分费用,减轻了家庭负担;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成员不需要体检,遵循自愿参保的原则,且多数病种都能享受补贴。
2018年中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89736万人,同比增长2.7%。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收稿日期:2019-03-29作者简介:柴佳慧(1996-),女,江苏常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电话)152********(电子信箱)jenniferchaiv@。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减轻了人民的医药费负担,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还为国民提供化解疾病风险的保障,所以优化医疗保险制度甚为重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建设城乡医疗一体化承载着改善民众福祉的重要功能,对维持社会公平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城乡差距大、制度“碎片化”和城乡二元化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医疗一体化的推进,整合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成为重中之重。
由于险种的多样性和跨区域报销的复杂性,中国医疗保险的条块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机构的分散性引起的协同困难使得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成效甚微,城乡医疗保险体制碎片化危机日益凸显。
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能否在社会保障建设的总局中摆脱短期效应而保持长久良治效果,凸显制度优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柴佳慧(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1100)摘要:为了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建设,通过分析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的适用性,发现两者在价值目标、现实动力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耦合性。
梳理医疗保险制度概况和城乡医疗保险建设的一体化方向,指出当前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中存在医保制度分割化、统筹层次低位化和参与主体单一化问题,对此提出了应构建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法制保障建设和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整体治理;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144-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9.19.03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integration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governanceCHAI Jia-hu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Abstract :T 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car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level,by analyz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governance,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show some coupling in the value goal,the actual power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By sorting 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dire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construction,its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of the divis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the low level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participation inthe current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n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guarantees and advoca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re proposed.Key words :holistic governance;urban-rural integration;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medical insurance第19期势,运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协作配合,将是化解一体化建设碎片化危机的关键所在。
对城乡医保一体化管理的思考

商 业 医疗 保 险 商 业 医 疗 保 险 则 是
商业 保 险 公司 承 办 的 , 强 制 性 的 医疗 非 保 险模 式 ,对 于 参 保 人 而 言 ,由其 自愿 选 择 保 险公 司 、保 险项 目 ,并 缴 纳相 应
目前 , 我 国 医 疗 保 险 按 参 保 类 别 的 不
同 ,分 为 城 镇 职 工 医疗 保 险 、城 镇 居 民 ( 学 生 下 同 ) 医疗 保 险 、新 型 农 村 合 含 作 医疗 保 险 ( 以下 简 称 “ 农 合 ” 、商 新 ) 业 医疗 保 险 。前 两种 医疗 保 险归 属 劳 动 和社 会保 障部 门管 理 , 农 合 由卫 生 行 新 政 部 门管 理 ,同 时 也涉 及 到 财 政 部 门和 农业 部 门等 。商业 医疗 保 险则 由各 保 险 公 司 管理 。这 种政 出 多 门 的管 理 体 制 ,
目录 、费 用 给 付 等方 面 已经 处 于 良性 循
环状 态 ,有 了成 熟 的管 理 办 法 和 经 验 ,
有 许 多成 功 经 验 值 得 学 习 和借 鉴 。
城 镇 居 民 医疗 保 险 该 保 险 由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部 门 管 理 ,从 2 0 年 在 全 08 国范 围 内开 始 扩展 , 照 城 镇 职 工 医疗 按 保 险 的管 理 办 法 和 经验 ,已逐 步 走 向规 范 化 。 者 的区 别 在 于 报 销 比例 不 同 。 二
理 , 的地 方 也 由劳 动 和社 会保 障部 门 有 管 理 。 通过 几 年 的运 行 ,在 覆 盖 面 、基 金 统 筹 、住 院 管 理 、药 品 目录 、费 用 给 付 等 方 面积 累 了一 定 的 经验 。卫 生 行 政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医保制度

33东方企业文化Company and industry 公司与产业全民医保的全称是全民免费医疗与全民医疗保障,这样的一个名词在我国的历史并不久远,也就是说我国实行全民医保制度并没有丰富的经验,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医保制度。
中国目前距离全民医保尚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主要体现在,医保保障范围有限,参保率存在被高估的可能,重复参保,虚报人头现象存在,而且实际报销比例不高,患者疾病负担减轻不明显。
有研究表明,某些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不到三成。
一、我国实施建设全民医保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在很多国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并不允许我国有这样的制度形势,因此作为一种比拟的说法,我国实施了全民医保的战略措施,这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1、全民医保更加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通常而言,能够在国内实施全体居民免费治疗的国家,在政府的预算之中,卫生费用及其GD P都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没有高额的预算支撑这种制度的运作。
但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有足够的费用,支撑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他们具有雄厚的财政资源,详见图1。
目前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是面对着如此之多的人口,会有很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只能实施全民医保措施,这样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公平,让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权利,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图1)。
2、全民医保更容易把效率和公平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公平问题是各方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只有解决国家的公平问题,才能让居民享受合法的权益。
全民医保就是能够体现国家的公平性,如果公民都能享有公平的医疗制度,就能让医疗的保障建设变得更加完善。
但是即使全民医疗问题得到了解决,效率没有办法得到提高,这样会损失大量的国家资源,造成了能源浪费,即使如此也不能解决居民的看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俞勤沈宏赵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在城乡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今天,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将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相关经验为例,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及其可持续性的有关内容。
一、基本现状(一)制度设计吴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由职工医疗保险(针对劳动年龄段的城乡各类就业人员及法定退休人员)和居民医疗保险(针对以老人、未成年人为主的城乡各类非就业人员)构成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表1 吴江区医疗保险综合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人、亿元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吴江的医疗保险体系呈现出“城乡一体,一个制度,两个层次,全民覆盖”的基本特征。
其中,“城乡一体”是整个制度的核心要素,指对参保人员一视同仁,没有因城乡差别而进行区别对待。
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医疗保险这“一个制度”下的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两个层次”来实现全民覆盖。
换句话说,“两个层次”为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实施的可行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运行情况得益于过去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吴江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规模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也为吴江区医保政策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013年度,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的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超过90%和70%。
1.职工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社会保险,吴江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组织,都必须依法参加职工医疗保险。
用人单位的在职职工、自谋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应依法参加职工医疗保险。
另外,本区的精减退职人员也在职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以内,离休人员和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则实行专项统筹;同时,失地农民以及在本区办理就业登记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可参加职工医疗保险。
从参保范围覆盖来看,职工医疗保险不分城乡的覆盖了区内所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国有、集体、私人、民营等)、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失地农民等,实现了对参保对象的全覆盖。
图1 吴江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2003-2013)从2003年到2013年,吴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累计结余都在不断快速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53%和36.33%,其中,统筹基金的收入和累计结余年均增长分别为24.57%和37.11%,个人账户基金收入和累计结余年均增长分别为27.00%和34.5%。
反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大幅提高的同时,仍需要警惕其中潜在的风险。
【2】首先,2008年以来,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支出增长速度,基金当年结余率不断下降。
2008年至2013年,基金平均收入增长率为14.38%,而支出的平均增长率为22.08%。
基金当年结余率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下降,年均下降15.40%。
2012和2013年,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一是因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递增,缴费基数的提高势必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二是由于吴江着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接轨城镇养老保险政策,大批超龄的农土保人员蜂拥转入城保后,只要进行一次性补缴就可享受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待遇,而一次性补缴的金额较大,这也导致了基金收入呈现大幅增加。
但即使如此,2013年,基本医疗保险的当年结余率仍出现了负增长。
图2 吴江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结余率其次,特别地,2008年以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年均增长34.06%,而收入年均仅增长13.62%,当年结余年均下降15.23%,如果保持如此趋势,极有可能导致统筹基金的支付风险。
再次,结余资金中,统筹基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所占比重都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如图3。
在累计结余的资金中,统筹基金占比在2008年达到顶峰,为88.04%,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即使在2012年出现大幅补缴的情况下也没有扭转这一现象。
相反,个人账户资金的累计结余在2008年出现低点后,近年占比不断提高。
在当年结余中,统筹基金占比更是从高峰期的97.21%下降到2013年的47.51%。
由于个人账户资金并没有互济性,因而个人账户资金结余占比的提高将弱化医疗保险基金应付风险的能力。
图3 吴江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情况2.居民医疗保险吴江区居民医疗保险是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参保对象涵盖了城乡所有未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本地在籍居民(含本地在校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和持本地居住证满两年的新吴江居民,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中途参保者,如新生儿、婚嫁人员、退伍军人、外地迁入人员以及职工医疗保险退保或中断人员等。
表2 吴江区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单位:万元从2008年到2013年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表2)可以看出,居民医疗保险的收入增长率一直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大量农土保转城保的农村居民通过一次性补缴转入职工医疗保险造成。
此外,支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出现了缓和,从增幅33.99%下降到12.96%,这也和上述接轨政策相关,不少年老的参保人员转出到职工医疗保险,从而降低了居民医疗保险的支出。
图4 吴江区居民医疗保险收入、支出增长率和结余率虽然居民医疗保险当前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但是结余率很低,还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基金运行形势不容乐观。
二、面临的问题城乡一体背景下,医疗保险的发展需要统筹协调,这既包括在制度层面保证城乡居民参保与享受权利的均等以及政府公共投入方面的城乡均衡,包括医保经办以及医疗服务等内容应从集中于城市的状况向平均分布于城乡的方向发展。
吴江区依托于医保三级经办管理服务平台,已经把服务延伸至村(社区)一级的组织。
然而,医保服务涉及面较广,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现有管理服务平台的延伸并不能必然带来医疗、医保服务的城乡协调发展;同时,社会整体高速发展又带了新的问题。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影响巨大。
吴江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据统计,吴江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4.33%。
【3】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
表3 吴江人口老龄情况单位:人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抚养比提高。
2008年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在职、退休比为8.15:1。
至2013年12月底,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在职、退休比为4.66:1。
近5年退休人员增幅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整体的老龄化趋势加快;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从09年下半年开始,吴江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接轨城镇养老保险的工作,有大量农土保人员转移至城保体系,而这一部分的人员中又多数接近退休年龄甚至已经超龄,从而使得职工医保退休人员规模有较大比例的增长。
图5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在职退休人口比在职人口抚养比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的相对减少,从而增大基金收入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概率比较高,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比重较大,这些疾病疗程长,愈后差。
老年人口是医疗服务需求的最大群体,根据经合组织国家用于测算为卫生总费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The Models of 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Associates),65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费用是65岁以下的人群医疗费用的2到8倍。
年龄越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就越大,人生最后6个月的医疗费用开支是一生中最大的时期。
2008~2013年,吴江职工医保退休人员住院总费用年均增长28.80%,住院人次数年均增长22.29%,住院人次数占总住院人次数的46.33%提高到50.97%。
2008~2013年退休人员平均每人次住院费用比在职职工要高31.11%。
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占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总住院支出的58%左右。
虽然现在基金还剩不少结余,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尚未到来,应当及时做好准备,迎接老龄化高峰对基金的冲击。
表4 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单位:万元、人第二,医保待遇提升对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影响显著。
近年来,吴江区一直通过“制度不断完善、待遇不断提高”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撤市设区”以来,这种节奏进一步加快。
在职工医保方面,通过逐年上调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记入金额、稳步增加门诊统筹基金支付限额、适度提高门诊特定项目限额及报销比等方式来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调整提高;在居民医保方面,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框架式改革与细节性扩容,比如将门诊支付范围由原先的仅限于药品费用扩大到所有符合医保规定的医疗费用,将门诊特定项目从原来单一的三大病管理扩展到与职工医保门特项目齐头并进的五大类七小项,并且重置了住院结报模式,有效提高了住院平均报销比例。
2013年,吴江区正式出台了整合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新医疗救助制度,统一了救助医疗机构和救助比例,这也在客观上拓宽了居民医保特困人员的救助边界。
报销范围的扩大、报销比例的上调、医保服务项目的增多、救助力度的加大,其直接结果就是医保基金支出增加:以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为例,2013年吴江区将门诊统筹基金支付限额由在职2800元和退休3300元,提高到在职3000元和退休3500元,看似微小的调整由于其普惠性而使门诊统筹基金比上年多支出了1700万元。
而且医保待遇的调整是刚性的,一旦上调,几乎不可能再下降,因此,医保基金支出也就很难出现下降的局面。
第三,医疗费用高速增长加大医保基金运行负担。
除去“制度不断完善、待遇不断提高”对医保基金带来的刚性支出压力外,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对医保基金造成的负担已经成为更重要的因素: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我国国民医疗费用支出年增长率一直保持10%以上【1】。
而医疗费用支出增长又以各类高等级医院的费用增长最为快,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最大。
以吴江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例,2010年至今该人群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一直稳定在80%左右,但医保基金支出却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次均住院费用连续三年超过千元【2】,人均基金支出更是在2013年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
照此趋势,医保基金全面赤字只是时间问题。
表5 住院医疗费用在不同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出增长率单位:1%从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都呈明显增长趋势,但是在三级医院的住院所发生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尤为突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0.82%,分别比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增长率高34.64个百分点和22.1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