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一、本书框架和重点内容《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梦的起源和功能;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梦的解析方法;第三部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梦的解析来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1. 梦的起源和功能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在梦中得到表达。

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睡眠:梦可以使我们在睡眠中保持一定的警觉性,以防止外部干扰。

(2)释放压力:梦可以帮助我们释放白天积累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3)实现愿望:梦可以满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2. 梦的解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名为“自由联想”的方法,用于解析梦境。

自由联想是指在分析梦境时,让梦者尽量放松,自由地表达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而分析师则从中寻找潜在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3. 实例分析弗洛伊德通过对多个梦境的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梦的解析来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这些实例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梦境,如恐怖梦、裸体梦等。

二、重点金句1. “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在梦中得到表达。

”2. “梦的功能主要有保护睡眠、释放压力和实现愿望。

”3. “自由联想是一种用于解析梦境的方法,它要求梦者在分析梦境时尽量放松,自由地表达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

”三、读书心得阅读《梦的解析》,让我对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弗洛伊德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争议,但他对于梦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习自由联想的方法,我发现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是我们意识不到的。

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3000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3000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3000很多心理学家都研究过梦,弗洛伊德著有《梦的解析》,阿德勒也在《自卑与超越》中专门列出一章节《梦的解析》,研究的结果颇有科学依据与实践基础。

中国古代,梦境往往有某种预示性的迷信活动结合起来,那是极不科学的。

如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梦的解析,对研究人的内心世界有极大的价值。

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中有个人物叫高桥。

高桥七岁那年失去了母亲,父亲也离开家,对他不闻不问,就在那年,他成了一名孤儿。

后来,他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继母也对他十分关爱。

但是,他经常做相同的噩梦,梦中:他七岁,又变成了孤儿,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可以依靠。

时间是傍晚,四周正一分一秒地暗下去,黑夜就在眼前。

每次都做相同的梦,在梦中,他又回到七岁。

他笑着对朋友说,“一个人一生中只要做过一次孤儿,那他到死都是孤儿。

”这是儿时的不幸给他带来的阴影,使他一辈子也挥之不去。

他每次都做相同的梦,也预示了童年阴影给他带来的心结一直都没有解开,他的之后的人生里,也将带着这个心结一直走下去。

带着阴影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难出彩,即使出彩了,也很容易背上阴暗面。

有些梦是醒来就忘记的,有些梦是醒来还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的。

何不像加.泽文的《玛格丽特小镇》中的女性人物那像,把自己的梦境记录下来,写成梦境日记。

这样可以详细地分析自己的心路历程,并正确地进行引导性的干预,使自己未来的路更加平顺。

就像我自己,是一个性急之人。

高中时没有好好读书,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如今快步入中年了,却总是梦到自己在读书,在紧张地复习,希望考个好成绩。

经常做这样的梦,正好可以随时提醒自己,不管是不是在学生时代,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以前没有学好的,现在再学。

只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终究不会比考上出色大学的同学差多少。

梦的解析还可以运用到德育中。

育人是件大工程,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

如果从梦的角度来研究他们的心理也无不是一个好的着手点。

让孩子写下自己真实的梦境日记,通过记录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从而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引导策略,使一些危险的到来未仆先知。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探究人类梦境的奥秘——《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是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弗洛伊德所著的一本心理学著作,于1900年首次出版。

本书是弗洛伊德对梦境现象进行的系统性分析和解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阅读《梦的解析》一书,探究人类梦境的奥秘,并对书中的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梦的定义及分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隐秘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产物。

梦境是由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所构成的,它们可以通过自由联想和解析来揭示其背后的隐秘意义。

弗洛伊德将梦分为表面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次,认为梦的表面意识是由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所驱动的,而潜意识则是由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所构成的。

他还将梦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梦,即人们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的梦境;另一类是隐性梦,即人们无法清晰回忆起的梦境,通常表现为情感、幻想和创造性想象等。

二、梦的解释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名为“自由联想法”的解释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梦者的自我分析和思考,揭示梦境背后的隐秘意义。

自由联想法要求梦者在意识到自己的梦境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自由地流动起来,不受任何限制,不加任何判断地表达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梦者发现梦境中的隐含意义和潜在欲望,进而实现自我认识和心理治疗的目的。

三、梦的象征性与解释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是由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所驱动的,它们通常具有多重含义和隐喻,需要通过自由联想和解释才能揭示其真正的意义。

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名为“梦境工作”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位移、替代、象征和借代等多种形式,用于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转化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从而避免直接表达和被自我意识所察觉。

四、梦的心理学功能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功能。

梦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内心冲突和欲望,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种名为“梦的保护作用”的理论,认为梦境可以通过将潜在的欲望和冲突转化为象征和符号的方式,避免这些欲望和冲突直接表达出来,从而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稳定。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最新范文5篇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最新范文5篇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最新范文5篇《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那么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大家进行阅读和参考。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

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

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

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

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

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

读书笔记-梦的解析

读书笔记-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

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

不管你是否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本书都会带给你看待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起来。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梦的功能是探讨做梦者的人际关系,并帮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

它可能表现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的情绪的来源,包含导致某种心理的原因。

所以,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

弗洛伊德指出,任何梦都可分为显相和隐相:显相,梦的表面规象,是指那些人们能记忆并描述出来的内容,即类似于假面具;隐相,是指梦的本质内容,即真实意思,类似于假面具所掩盖的真实欲望。

在弗格伊德看来,梦的运作、化装主要通过压缩、移置特征、次级修正的过程把梦的显相完全歪曲,压缩,是显象的梦被转化为简略的形式,梦的某些成分被略去,另—些只以残缺的形式出现。

移置,即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成小事,梦中却变成大事或占据置要地位。

象征,即以具体的形式代替抽象的欲望。

它显示了梦作为通往潜意识的真实线径;能形成的内容(变化、矛盾、原因)中反映逻辑关系,而是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

次级修正,即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等。

书经历近一个世纪而不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

但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显而易见。

他把人的一切梦的隐义都与梦者潜意识中的能欲望联系起来,这显得有些牵强了。

他根据其性欲理论来解释梦,不是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近乎完全看成是一种生物,故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谴责。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900字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900字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900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在心理学史上颇具盛名的心理学家。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奠基之作。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历史的书,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梦的解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梦的解析读后感1《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

他认为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

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

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

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

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是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它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路。

在全书中,弗洛伊德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梦境背后的意义和心理机制,并通过案例与实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梦的世界。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种表达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方式,或者说梦是无意识的另一种形式。

因此,通过分析梦境,实际上是在分析人的内心世界。

他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形象都代表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欲望、冲动、压抑和焦虑等情感状态。

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 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反映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许多欲望和冲动是被日常生活和文化禁锢、压抑起来的。

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只能在梦中得到释放。

2. 梦具有艺术性质弗洛伊德认为,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质,因为梦境是由我们内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

同时,梦的符号和象征也具有艺术的味道。

3. 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共通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梦中出现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共通的意义,即它们在每个人的梦境中都有相似的含义。

4. 梦即解密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着内心的欲望和冲动,因此梦就像是一种密密麻麻的密码。

只有通过对梦的解释,才能揭示出隐藏在梦境中的心理状态及欲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5. 梦是一种保护机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保护机制,通过梦境的形式使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得到释放,从而保护人类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是一种深入分析人内心世界的方法。

通过分析梦境背后的符号和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欲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因此,读完《梦的解析》之后,我深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认识有所提升,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也更加感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弗洛伊德对梦境中“性欲”和“死亡冲动”的解析。

他认为,梦境中不断出现的性欲象征,以及死亡冲动的出现,都是由于这些欲望和冲动被压抑而无法在日常生活中释放出来。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梦境奥秘的大门。

弗洛伊德通过对大量梦境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观点和理论,对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弗洛伊德强调梦是潜意识的表达。

潜意识,这个隐藏在我们意识之下的神秘领域,一直被忽视,但它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而梦,就像是潜意识的信使,通过各种象征、隐喻和变形,向我们传递着那些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形成有多种机制。

其中,压缩和移置是两个重要的过程。

压缩使得梦境中的元素高度浓缩,多个复杂的想法和情感可能被压缩到一个简单的形象或情节中。

移置则是将重要的元素用看似无关紧要的元素替代,从而达到伪装和隐藏的目的。

这种伪装和隐藏,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因为潜意识中的内容往往是我们不愿意面对或无法接受的。

比如,一个人在梦中可能会把对上司的不满转化为对一只凶猛野兽的恐惧。

这里,上司这个真实的对象被移置为野兽,不满的情绪被压缩在恐惧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梦既满足了潜意识中表达的欲望,又避免了直接面对可能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弗洛伊德还指出,梦的材料来源广泛。

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童年的经历、未实现的愿望等都可能成为梦境的素材。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看到的画面、听到的一句话,都可能在梦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看似毫无关联的梦境,其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弗洛伊德认为性在梦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将性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性行为,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情感、欲望和能量。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也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本能和欲望。

然而,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强调性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而且,他对梦境的解析有时显得过于主观和牵强,缺乏科学的可验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

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

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

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

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

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直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寒假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读读这本名著。

《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

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本书分可以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

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

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

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

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

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

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

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

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

’我现在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一定可以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

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

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

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

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

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必须通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

《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

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

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符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

”通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可以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

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
来自潜意识。

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

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

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

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

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

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

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

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

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

《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

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

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

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

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第二,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

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

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

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

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

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

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

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

也因
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

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有不少缺憾,但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的著作。

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