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后感
通过《梦的解析》了解潜意识与心理疾病

通过《梦的解析》了解潜意识与心理疾病引言《梦的解析》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书深入探讨了梦境及其背后的隐藏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梦的解析》的分析,探讨如何从中了解潜意识,并以此了解心理疾病。
什么是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人类具有一个无意识的部分,即潜意识。
这个部分存储着我们不自觉且通常无法察觉的欲望、冲动和情感。
通过分析梦境,我们可以揭示并理解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或压抑的内在冲突。
梦境和心理疾病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各种欲望和压抑情感,在个体无法直接面对或表达它们时,它们会通过梦境途径进入我们的意识。
因此,通过分析梦境内容和符号可以揭示患者的内心冲突和问题,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
分析梦境弗洛伊德提供了一种分析梦境的方法,即将梦境拆解成不同的符号和象征,然后探究它们背后隐藏的意义。
他特别强调对于性欲望和与之相关的符号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个体在梦中表达了哪些欲望、压抑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事件的反应。
心理疾病与潜意识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心理疾病是由无法合理化或解决潜意识冲突引起的。
通过分析病人的梦境和从中找到隐藏在其中的象征性信息,医生可以帮助病人提取并面对他们内心深处的挑战。
这样做有助于揭示并减轻因未解决冲突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结论《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入了解潜意识和心理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分析梦境,我们可以揭示隐藏的欲望和压抑情感,并帮助病人从中解决内心冲突。
这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个体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是关于如何通过《梦的解析》了解潜意识与心理疾病的内容编写,旨在向读者介绍弗洛伊德梦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希望能够给读者对该主题提供一些初步的了解和启发。
《梦的解析》说了什么

前言:《梦的解析》是20世纪初著名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它所承载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整个20世纪的思想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就让笔者为你揭开笼罩在这本书上的面纱,一窥此书的主要观点。
一、其实看完这个就够了《梦的解析》的主要观点:1.无论好梦或者恶梦,都在满足着人的某种愿望。
2.因为一种对满足进行稽查的精神力量的存在,梦无法直接满足人的愿望,因此通常会进行伪装。
3.梦内容的材料来自于近期(尤其是前一天)、次要的小事和童年印象。
4.梦的伪装通过凝缩作用、移置作用、润饰作用而实现。
《梦的解析》的次要观点:1.梦的形成受精神感官、体外刺激和体内感觉影响。
2.“退行”和“移情”的心理现象在梦的形成中作用巨大。
3.对个人而言,过去一段时间的梦更容易解析。
4.对梦的解析需要从梦的一个个元素分析开去,梦表面上的情感和逻辑与隐藏其后的愿望并不一致甚至可能相反。
5.不带主观思想的对梦中元素的自由联想,能为梦的解析提供突破性的材料。
6.梦有保护睡眠的作用。
7.梦由利己主义动机驱使。
8.在许多梦的象征背后都有性的影子。
《梦的解析》的重要心理学观点:1.记忆形成:刺激带来感觉,感觉留下痕迹,痕迹留存便是记忆。
2.精神运作:在梦的形成中有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意识层以及一个来自于精神系统的稽查作用在发挥着作用。
3.三个意识层的关系,刺激形成的记忆经过潜意识进入前意识进而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识活动的一部分。
OK,看完了上述文字,随便记下几条,以后就可以和人谈论弗洛伊德了(嘿嘿嘿~)当然,如果你想了解得更明白一点的话,可能还得继续看下去。
二、名词解释三、PS:这一节主要是对上一节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献给那些想要深入理解上一节关键语句的读者。
不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跳过这一节,看第三节的书籍概括。
凝缩作用:各种记忆元素被筛选组合,形成梦中的观念,进而组合形成整个梦。
凝缩强调的便是筛选组合的过程。
移置作用:第一类移置。
《梦的解析》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梦的解析》英文名:《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作者名:[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译者名:殷世钞前言睡觉是人身体最基本的一种生理活动,我们每个人都要睡觉。
在睡觉过程中我们还会做梦,这些梦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有的梦很美好,有的梦很可怕,还有一些梦看起来似乎跟我们的现实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我们的印象里,梦是神秘的。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的是这样吗?你一定也对自己做的梦产生过好奇,想要弄清楚这些梦是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它是不是跟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定的联系?《梦的解析》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梦的来源,它和我们之间的隐秘联系,还告诉了我们梦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经常做的一些梦都代表了什么。
你是不是做过这样的梦?梦到自己站在可怕的悬崖边上,或者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梦到自己一直在逃跑,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或者梦到很恐怖的死亡,甚至有时候会被梦里的可怕经历吓醒……想要了解这些梦的含义,我们需要明白梦和我们内心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潜意识怎么支配这些梦,以及我们的身体想通过梦来表达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梦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的来源。
一、梦的构成和来源1.1 梦与清醒状态我们如果回想曾经做过的梦,会发现有些梦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
梦里出现的东西全部都是陌生的,甚至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那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做梦的时候和清醒的时候,是完全脱离的两个世界呢。
叶森在他的《论生理学》一书中曾这样说,“梦的内容或多或少是由人的性格、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还有他以前的生活经历决定的。
”也就是说,梦的内容其实依赖于现实生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在生活中充满野心的人,会做得奖或者取得胜利的梦;一个正在恋爱的人,会做甜蜜开心的梦。
也许这些梦里,没有他们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但是这些梦却跟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梦的解析》读后感3000字

《梦的解析》读后感3000字《梦的解析》读后感3000字最近读了《梦的解析》,其作者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开山祖师。
该书又名《释梦》,出版于1900年,是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独创性的著作中,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还说明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条件作用的不可避免的响,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
作者先是总结了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
着重介绍了关于梦的问题的文献,详尽地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有关梦的理论。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经典理论都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
弗洛伊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梦不是什么预卜未来的神谕,而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
然后他介绍了对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无法把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够就每小部分逐—检释。
并认为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接下来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
他认为梦都是“欲望的满足”。
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梦中都能表现出来:你梦见你在大口喝水,那水的味道就像久渴后的甘泉,而醒来的时候你发现你真的口渴了。
口渴引起了喝水的欲望,而梦满足了这个欲望。
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致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从这个意义上讲,梦是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这些十分明显的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
他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5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5篇《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
梦的解析读后感每个人在睡梦中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记得或不记得的问题。
梦的内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
学习了心理学,在学到梦的章节之时觉得自己会和神秘的梦慢慢的接近,同时却也发现,拦在梦面前的屏障比我想象的坚固。
梦依然很神秘!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对梦有着很深刻的研究,他貌似能够了解梦的一切。
得知他将他对梦的认识放到了他的著作《梦的解析》里,也许借助这本书我能对神秘的梦多一些了解。
听老师说在弗洛伊德出《梦的解析》的时候,当时却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
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
“性”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从来没有人像弗洛伊德那样放心大胆的将“性”这个话题如此谈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认为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
人们对性的渴望是强烈的但是道德的束缚却使得只有在梦中才能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
这样的说法太过于绝对,甚至在人们看来弗洛伊德把所有的人都看成了是性欲十足的魔鬼。
这对于整个社会确实是无法理解和被接受的。
这本书,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叙述了作者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梦的解析》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该书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关于《梦的解析》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的,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对于科学领域而言《梦的解析》乃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好处的发现!而我也对书中有关于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也颇为感兴趣,不只是由于对于未知领域我充满了好奇,还是费洛伊以他那独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神秘的世界,简言之费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与明确起来。
他的思想极为深刻,在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不断的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使精神分析的资料极其丰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所以,他说“梦的资料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按费洛伊德的意思来说梦在必须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满足了自我,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从这个好处上来讲,梦就是愿望的达成。
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的表现,简单的来说这也属于自我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说到对于此我也是相当赞同的,那梦里的一幕幕似乎都还是前一秒才发生过。
我是一个比较爱怀旧,同时也比较感性,在小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是太过于怀念过去小学与死党在一齐的时光,还是对一初中生活的一种乏味,每晚梦到的总是过去与同学在一齐上课的场景。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当我决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自己把书目打印了下来,计划是每个月至少十本。
我打算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读,因为我知道,如果去逼自己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选的第一本书就是《梦的解析》。
科技飞速发展,人类上天如地,但是我仍相信即便如此,人类连自己身体的机理都研究的非常不透彻,只是皮毛。
梦境其实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部分。
因为对于梦的解析,我有太多的疑问。
我做过一个“连环梦”,所谓连环是因为,我梦见我自己在同一个场景,延续同一个故事,但是第三次梦和第一二次时隔好几年。
我还做个一个梦,里面人物和场景全部都是以动画片的形势存在的,色彩明亮,生动美好。
有没有什么科学理论能解读人类的梦境?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记住自己的梦;有些人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梦;有些人完全不做梦?梦是在预示未来么?有些人做的梦是彩色的有些却是黑白?为什么有些梦竟是如此荒诞有些又是如此真实?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是存在于潜意识的。
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
豆瓣上对《梦的解析》评价如下,“《梦的解析》最初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
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
所以我毅然开始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然而当我读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根本不是帮你答疑解惑的关于梦的十万个为什么。
我查了一下资料,梦的解析第一版成书于1899年,距今115年多。
他是最早早对梦境进行系统探讨研究分析的人之一,对梦进行科学的分析。
看这本书不是为了了解梦的机理。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我觉得是译本的问题,有些句子不是很通顺,但是耐着性子啃,觉得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一点废话,而且很有逻辑。
梦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这本书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梦的解析读后感(精选6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梦的解析读后感(精选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的解析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梦的解析读后感篇1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
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
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
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
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
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境里的真实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对于佛洛依德所著的《梦的解析》这本书,我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但却从没有读过它。
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可能是类似于《周公解梦》,把梦中的事物都给出其代表的具体意义,所以一直觉得这本书不值得一读。
直到上节课老师提起了这本书并举了几个例子以后我才知道了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因为我对人的潜意识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我觉得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取得怎样的成果都决定于他的潜意识,所以我就读了一下这本书。
由于接近期末考试,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我觉得书的中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梦是愿望的达成”。
在书中无论是浅显的梦还是深奥难懂的梦,无论是梦的显意还是隐意,佛洛依德认为大多数都是愿望的达成。
书的第三章中也提到“梦无论是如何地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而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弗洛伊德博士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之父,他的革命性著作《梦的解析》是其早期著作之一。
这本书的出版宣告了梦即将在精神分析这个新领域,以及它所出现的新世纪里发挥重要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每一种人格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
1、本我,即潜意识部分。
也•灵的这一部分与快乐和欲望有关。
弗洛伊
德认为这个领域是潜意识的领域。
2、自我,即意识部分。
心灵的这一部分可以体验到外部世界。
3、超我,即起审察作用的部分。
这种精神的审查者会把道德规范强加给自我,并阻止本我的那些无法被人接受的冲动。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到:“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
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
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弗洛伊德指出,只有在超我放松了警惕的睡梦中,本我的原始欲望才有可能为人们意识到,于是这些欲望才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梦是在我们睡眠时所发生的精神活动,由于它本身不受外界限制,因而可以天马行空,也就决定了它满足愿望的作用以及愿望的达成的内容。
一个人很想做某件事,实现某个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办法做成或者实现,心理上受到压抑。
一旦进入了睡眠状态,所有的意念就自由地,毫无限制地涌现,在梦中满足现实中不满足。
小时候每当我告诉大人我们所做的梦时,在期待他们能给我们一种解释中,最后却只能得到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后原先的问题又被踢回给自己。
当我们自己挖空心思,拼命的回想做梦当天曾在大脑中想过什么,却又经常发现梦中的内容出现的毫无理由。
但有时大人们有时又会认为梦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再梦到不好的事物时总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之类的事。
在读完《梦的解析》后才知道原来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是毫无道理,也不是完全正确。
而梦是对未来的预示之一说法确实无稽之谈,弗洛伊德在本书中强调梦预示未来的不可能性,并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解析,梦都是源于过去。
也就是说,我们梦的内容来源是过去某段时间,它不局限于近期,而涵盖过去的每一天。
所以在“所思”后就很又能产生“所梦”。
而这其中以每个人的童年记忆最为深刻。
比如在《梦的解析》中作者举过的那个经常梦到“黄狮子”的同事,虽然记不起孩童时期最喜爱的玩具,但却能在梦醒后清楚描绘出它的样子。
而不断梦到这个记忆里早已忘记的小狮子无疑是潜意识里的记起。
这也引出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一个著名观点。
但我自己认为这本书任然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书中佛洛依德曾经举了几个例子来试图解析梦的含义,他的方法是将整个梦境回忆还原,然后通过对每个细节,每个人物逐一的分析来试图揭开梦的真实含义,但是在我看来我认为这样的方法依旧是有欠妥的地方,首先就是梦的回忆还原这个在我个人看来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梦的深刻程度不一而同,它们的还原根本不能像佛洛依德所说的那么详细,甚至到每个人说了什么话,想想我们每次从梦中醒来能记得多少梦境,更不要说是细节了,所以说一个人的梦境是无法完全还原的。
另外性和梦一样是一门伟大的哲学学,而在梦境中性也充其量只是生活的一种愿望,人类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把他们带到梦境中,或者从性理论上说,这只是大脑自慰的一种方式。
佛洛依德却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性,我觉得这是不妥当的。
此外我总觉得佛洛依德对梦的解释有点牵强,当一件事物有很多种含义时他总是解释为更贴近人的欲望的那种。
就像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我们的思想,而梦恰恰是我们最真实想法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不能单纯的将它归结为我们的欲望的体现。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弗洛伊德虽说不是心理学的鼻祖,而且我并不认同他的某些思想。
也许也会有越来越多人们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盛赞。
毫不夸张的说,随便翻开西方任何一本文艺评论的书,我们能够找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或看到他的影子,因位许多艺术家正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所提供的原则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
所以我们无疑依旧会承认他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而这部《梦的解析》也必然是部值得后人经过不段讨论而日益散发出特性光芒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