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新人教版__教材.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_新人教版__教材.课标解读

声音的产生 ,传播和 接收及其三个特征 声音的分类 ,及其利 用 ,超声波和次声波。
电荷 ,电流 ,电压 ,电阻 ,欧 姆定律 .串并联电路 .电 功 ,电功率 ,电热及其它 们的定义和公式 .以及有 关物理量的测量和计算。 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 用电。
力学
机械运动和长度测量, 力及其三要素 ,常见的
•理想的物理课堂
•3、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4、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
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 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评估
提出问题
科 学 探 究 的 要 素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过程中蕴含的能力体系
●初步的观察能力
●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
●初步的信息搜集能力 ●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物理
科学探究呈现的特点
●初中物理以科学探究为主,大多数 涵盖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渗透了科学 方法的培养。
主题解读物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能量科学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一级主题解读运动和相互作用一级主题解读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机械运动和力3声和光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方向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都有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都有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电和磁4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量一级主题解读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机械能3内能4电磁能5能量守恒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物质一级主题解读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2物质的属性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4新材料及其应用能量一级主题解读体例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机械能3内能4电磁能5能量守恒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量能量的转化转移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物理说课稿10篇

物理说课稿10篇

物理说课稿10篇物理说课稿篇1敬重的各位专家、老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下面,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这节课是苏科版物理八班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新课程实施后增加的一节内容,学问相对,内容对应于物理课程标准中物质〔一级主题〕的一个二级主题,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亲密相关,与科学技术的进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同学在学校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物质世界。

教材首先通过让同学观看图片,自主的发觉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密度、透光性、弹性、导电性等,目的是盼望强调物质属性的多样性。

接着将硬度作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属性,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对物体的硬度进行比较排序,在比较的时候用到了刻划法。

最终谈到对物体属性的深化讨论,促进了材料学的进展,催生了新技术和新器件等。

教材整体内容特点是学问比较浅,但内容可以铺的很开,老师设计的空间大,同时能让同学真实的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处于八班级下学期的同学,思维已逐步从阅历型向理论型进展,观看力量,记忆力量和想象力量也随着快速进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同学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随时发表见解。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试验,引发同学的爱好,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会,让同学自由的发表见解,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同学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密度,对鉴别、区分物质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这为顺当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由于其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同学可能会产生肯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化浅出的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课题物质的物理属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新课程实施后增加的一节内容,知识相对独立,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的发现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密度、透光性、弹性、导电性等,目的是希望强调物质属性的多样性。

接着将硬度作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属性,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对物体的硬度进行比较排序,在比较的时候用到了刻划法。

最后谈到对物体属性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材料学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和新器件等。

教材整体内容特点是知识比较浅,但内容可以铺的很开,教师设计的空间大,同时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4、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5、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学方法教学课时1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二、合作探究活动1:铁钉刻字:请大家用铁钉在木块上刻一个字,再用木钉在铁块上同样刻一个字,比较一下.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板书: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巡回指导活动3:比较物质的导热性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钟,请大家比较铁棒和木棒在水外面那一头的温度.进一步引导,家里的厨具多半是前面为金属的,手拿的部分为木头或者塑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师述:导热性和硬度一样,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硬度,他们的导热性也是不一样的.活动4:比较物质的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活动5:比较物质的透明度让台灯亮,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后灯亮,说明物质透光性好活动6:比较物质的弹性利用橡皮筋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弹性生活物理社会P18航天飞行器的特殊“外衣”创新活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第一组负责飞机外壳,第二组负责照明设备,第3组负责所有窗户,第4组负责乘客坐椅.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材料,如设计外壳时可以给出铁,铜,钢等密度大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虽然硬度比较大,但不适合飞行,在选取飞机材料的时候密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根据活动可以知道,我们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上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三、课堂练习1、将下列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塑料直尺、橡皮、墨水、粉笔、纸、煤油、牛奶、铅球、面包、苹果2、列出你家厨房中的物品,并将它们按不同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人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中对八年级阶段的要求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编写意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注意学科渗透,关注前沿的发展。

4、教材的安排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

5、力图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的体系坚持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其整体框架为: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进而学习有声有色的世界——物质的复杂运动,最后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等概念。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密度计、温度计等。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比热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密度计、温度计、烧杯、水、不同密度的固体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2. 演示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密度的固体。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密度。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解比热容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c =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 演示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比热容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比热容?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比热容。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拓展思考:密度和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上?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5篇一、指导思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学问跟平常的实际生活比拟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物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所以我本着“以学生进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展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喜爱物理。

我依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状况制定了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规划。

二、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物理世界,在把握根底学问的同时,能对四周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熟悉。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材做了变动,新教材特殊关注学生的全面进展,特殊关注学问的系统性,特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力、功和机械能、简洁机械等。

本册共分六章。

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洁机械。

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

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试验,充分表达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四、学情分析物理是学生刚接触不久的一门学科,一些根底较好、思维敏捷、承受性强、自学力量强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

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用心听讲,不仔细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力量、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

针对以上各种状况教师要仔细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五、目标要求:1、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试验力量,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连续培育学生敬重科学、喜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六、措施:1、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视角下的单元教学——以《物质的物理属性》为例

课程视角下的单元教学——以《物质的物理属性》为例

2 .知道质量 的含义 ; 测 量 固体 和液 体 会
的质量 。 3 .通过实验 , 理解密度 , 会测量 固体 和液
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 的物理现象 。
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 的研究对 日常
5 .学会用天平和量简测 固体或液体 的密
度。
生活和科技进步 的影 响。
课 程 视 角下 的单 元 教 学
— —
以《 质 的 物 理属 性 》 物 为例
周 震
( 江苏省姜 堰 市 南苑 学校 ,2 5 0 2 50 )

要: 站在课 程 的高度 来审视 《 质 的物 理 属性》 章 的教 物 一
学, 必须知道 学生 已经 有 了什 么 知识 、 还缺 少哪 些知 识 , 面 分析 全
21年第 4 02 期
性 ”体验 到建 立物 理概 念 的过 程 , 是 异 中 ; 就 以通
求 同、 同中求异 的过 程 , 即在不 同 的物理 现象
中概括相 同点 , 而在 相 似 的物理 现象 中明辨 不 同点的过程 ; 会用 图像法 分析 问题 ; 根据 会
制成 的 , 等等 。
3 章章末 的综 合实 践活 动 , .本 培养 学生
将所学 的知 识 应用 于生 活 实 际 , 养兴 趣 的 培 同时又巩 固了所学知识 。 4 .本章将“ 比热容” 这一物理属性后移到 九年级上册 《 械能 和 内能 》 章 , 机 一 降低 了学
际上就是 “ 不变性 ” 物体 的形状 、 态和 空间 : 状 位置发生 变化 时质 量保 持 不 变 , 以质 量 是 所 物体 的属性 ; 物体 的质量 、 积发生 变化 时物 体
统性 。
( 二)教 学要 求 1 .通过探究 活动 , 了解物体 质量 的大 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随着全民受教育的普及,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也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进行分析。

首先,从科学教材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植物学等4门学科内容。

四个学科分别包括物质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物世界中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空气、水、土壤、陆地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等内容,以及关于人类的社会科学的一些简单知识。

其次,从教育方面来分析,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为此,课文叙述清楚,增加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利用实物、视频等加深理解,进行模拟实验,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我国建设一流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
地球质量: M = 5.9742×1024Kg 地球平均密度 = 5.518 克/厘米3
3、月球
月球平均密度 = 3.34 克/厘米3
月球质量 M = 7.3506 × 1022Kg (相对于地球的1/81)
4、水星
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环形山 星罗密布,高地平原参差不齐。 与月球表面不同的是水星表面 分布着隆起的山脊与陡壁,尤 如苹果因水分蒸发表面收缩形 成的褶皱。 别看水星个儿不大,但密度可 不小,在九大行星中,水星的 密度只比地球的平均密度小一 点。
教材分析与 教法建议
于强昌
第十章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结构的比较

物体的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教
物质的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物体的质量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比热 物质的物理属性
编写思路:
1、注重体现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本章将传统教材中有关物质属性的内容作了相对 集中,编排的顺序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首先让 学生重点探究物质的密度和比热,最后增加一节, 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还有硬度、弹 性、磁性、导热性、导电性等其他性质,使学生 认识到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5、金星
金星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 因此人们把金星看作为地球的孪 生姊妹。 金星大气密度是地球的100倍, 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7%,引起 奇热的“温室效应”,使表面温 度高达480度。在离金星表面30 到40千米处有一层约30千米厚由 硫酸组成的云层,使人们无法看 清金星的“庐山真面貌”。
美国内达华火焰谷公园上空的火星
4、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 知识。
本章注重联系生活和实验,设计新颖的活 动 内容,例如在“物质的比热”一 节提出了 “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 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的问题,能够激发 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时建议:
一、物体的质量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三、物质的密度 四、物质的比热容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复习与总结 机动
7、木星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可称 得上是“九星之王”了。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卫星、 小行星和流星体质量总和的一倍半, 也就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如果把地球和木星放在一起,就如同 芝麻与西瓜之比一样悬殊。但木星的 密度很低,平均密度仅为1.33克/厘米 3。
8、土星
土星的质量是地球的95.1倍,成 为仅次于木星的第二个质量最大 的行星。它的质量只有木星的 3/10,而体积却为木星的6/10。
6、2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目的:让学生了解以多测少是物理 学测量中惯用的思路
6、3 测量水的质量
目的:让学生了解是 如何间接得出 液体的质量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本节重点: 1、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密度
并知道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2、会测物体的密度
3、会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关于活动:
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之间的关系
2、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但采用多次渗透,逐步到位 的做法,不搞一步到位。 (1)让学生领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不变性:物体的形状、状 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质量是物体 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体积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保持 不变,所以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2)让学生体验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就是异中求同或 同中求异的过程,即在不同的物理现象中概括相同;而在 相似的物理现象中寻求区别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探究的过 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本章主体框架:
生活: 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一些常见的测量质
量的工具、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海陆风等。
物理: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给出密度=质
量/体积; 探究物质比热容,用比热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由对物体硬度的比较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物 理属性
社会: 恒星的密度、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南京长江
二桥的有关信息等
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本节重点: 1、质量单位的换算 2、了解并熟练掌握天平的用法
生活 、物理、社会: 介绍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电子台秤
计价秤
物理天平
第二节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本节重点: 1、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2、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关于活动:
目的:1、让学生了解同种物质的 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体, 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让学生领会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并导出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6、5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 的密度
目的:1、复习量筒、量杯的使用
2、能测量某些物体的密度
www:
1、如意金箍棒的密度
金箍棒的体积0.86m3 ,质量 6750K g ,密度有多大 呢?
2、电影中的一些特技镜头
电影中的砖头跟实际生活中的一样吗?
3、某些星体的密度
1、太阳
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比 水大一些。 但是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它的外壳大部分为气体,密度很小。 但是越往里面, 物质越稠密,密度越大。 核心的密度可能为160克/厘米3,这 比钢的密度还要大将近20倍。太阳 质量为2×1030Kg。 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3、注重创设便于学生探究的情景,突出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本章创设了许多物理情景供学生探究:例如“密度” 一节让各实验小组分别测量大小不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 质量 和体积,并计算质量 和体积的 比值,然后 通过交 流 和合作,领会“同 种物质的 不同物体比值相同、不 同 物质的这个 比值一般不同,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 质的属性”的 科学 道理。这样 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总结 的、概括的 ,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 理解深,记得牢。
6、火星
哈勃望远镜拍的火星全身照
美国“勇气”“机遇”号火星车仍在火星 上探索生命迹象时,欧洲航天局23日兴 奋地宣布,欧洲“火星快车”不辱使命, 已经确证这个红色星球表面存在冰冻水。 这是迄今为止火星有水的最直接证据。
“寻找地外理性生命”、“地外文明和 太空移居”、“生命起源、细胞起源和 进化研究”等,都曾名列“21世纪1 00个科学难题”之中。随着中国经济 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专家们相信,未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跻身这些前 沿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