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宋朝王应麟曾说过:“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
”朴实的句子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良好的行为有助于个人成功;不良行为会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偏差,越严重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
个案1:张朔是四年级一名聪明活泼的小男孩,我还清楚的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他不仅回答问题时清脆响亮,而且总能回答的令我非常满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我决定选他做体育委员。
连续两个星期都还不错,我还和家长沟通说:你家的孩子是块读书的料,好好培养吧。
家长听了好像还持怀疑态度。
可是好景不长,我发现她上课越来越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留下的作业总是敷衍的做完,到最后干脆不完成了,字迹脏乱差,让人难以忍受,我对他的评价就是态度欠端正,对他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和家长沟通后,才明白家长最开始为啥持怀疑态度了,这名学生做任何事都是三分热度。
看着那些给自己留下好印象的学生,真实的面孔是这样的。
我有成千上万的想法。
我不能让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发展。
我想帮助他。
张朔同学的事例让我深深的反思: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
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目前状态的原因是坏习惯正在制造麻烦。
再一次,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的要求。
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细节开始。
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关注生活细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人。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3个案例分析案例一:坚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小明是一位非常自律的小学生,每天晚上都会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这种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提高了他的身体健康,也使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
教育方法: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家长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陪伴孩子入睡,鼓励他们养成独自入睡的习惯。
同时,避免孩子在睡前进行过度兴奋的活动,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
3.早起锻炼:鼓励孩子在早晨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晨跑、做体操等。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案例二: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小红是一位非常注重卫生的学生,每次接触公共场所或外出回家后,她都会立即洗手,并定期修剪指甲、洗澡、换洗衣服等。
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她预防了疾病,也让她在同学和朋友中赢得了赞誉。
教育方法:1.示范引导:家长要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教育孩子为什么要勤洗手,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勤洗手的重要性。
2.督促提醒:家长要经常督促和提醒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使用公共餐具后。
3.定期检查: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的指甲是否修剪得当,衣服是否干净整洁。
案例三:培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小李是一位非常有条理的学生,他的书桌、书包和房间总是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种良好的整理习惯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高效和有序。
教育方法:1.制定规则: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规则,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并归位。
例如,要求孩子在完成作业后立即将书桌整理干净,玩具和衣物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2.提供帮助: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整理物品的技巧和方法,如分类整理、标识等。
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他们一起整理物品。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5个案例分析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5个案例分析养成好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5个案例分析,旨在讨论小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案例一:小玲的整洁习惯小玲是一名小学生,她经常把书包乱七八糟地塞满了,无论去学校还是回家都是如此。
她的书桌也总是一团糟,书、纸张和杂物到处都是。
这样的习惯让她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且影响了学习效率。
解决方法:教育小玲养成整洁习惯需要从长远角度进行。
她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制定一个简单的整理任务,例如每天放学后整理书桌,每周整理一次书包。
同时,可以鼓励小玲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将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
家长和老师的榜样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物品整洁有序,以此来影响小玲。
案例二:小明的良好饮食习惯小明是一个爱吃零食的小学生,经常把零食当作主食,偏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小明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肥胖。
解决方法:对于小明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给他提供健康的饮食选择。
他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饮食计划,包括提供多种蔬菜和水果选择,合理安排主食和零食的摄入。
同时,可以以身作则,让小明在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下逐渐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案例三:小华的课前准备习惯小华是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学生。
经过观察,发现他在每次上课前都没有进行课前准备,导致上课时容易分神,听不懂老师的讲解。
解决方法:小华需要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他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建立一个定期的学习计划表,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要求他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例如预习课本内容、背诵单词等。
同时,可以给予小华适当的奖励和肯定,鼓励他坚持下去。
案例四:小明的阅读习惯小明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小学生,他总是把看书当作一种负担。
这种习惯导致他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够强。
解决方法:为了培养小明的阅读兴趣,他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他提供有趣的故事书和读物。
同时,可以让小明选择他感兴趣的书籍,培养他的主动阅读能力。
小学生行为教育故事

小学生行为教育故事
小学生的行为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讲述几
个小学生行为教育故事。
故事一:认真听讲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走神,上课不认真听讲。
老师发
现后,叫他到了教室外,认真地讲解了为什么要认真听讲的重要性。
小明受到了教育,从此以后就认真听讲,成为了一名好学生。
故事二:让座位给老人
小红是五年级的学生,她每天坐公交车上学。
有一天,一位老
奶奶上车了,车上已经没有空位。
小红注意到了老奶奶,主动站起
来让座位给老奶奶。
老奶奶非常感激,拍了拍小红的手,并对她说
了一声感谢。
小红从此懂得了尊重老人的重要性。
故事三:拾金不昧
小华是三年级的学生,她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有很多钱。
小华拾金不昧,将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高兴,送给了小华一份礼物。
小华从此懂得了正直诚实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小学生行为教育故事,它们或许是微小的,但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认真听讲、尊重老人、诚实守信。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些优秀小学生的榜样。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2)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引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教育案例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所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过去的几年中,学校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各种行为问题,如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不完成作业等。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实施一套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方案实施学校成立了一个由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组,负责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
小组首先进行了一次针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调研,以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是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基于这些调研结果,小组制定了以下的教育方案:1.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学生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相关的惩罚措施。
学生在入学时需要签署一份承诺书,表明自己会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并接受其制定的惩罚措施。
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奖励机制,以激励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每周进行行为习惯培训学校每周组织一次行为习惯培训,内容包括自律、责任感、尊重他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培训方式多样,既有老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分享和互动活动。
通过这些培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养成这些习惯。
3. 学生行为习惯跟踪和评估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跟踪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每学期末,学校会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教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也会向家长反馈评估结果,以便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好习惯小故事

好习惯小故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好习惯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好习惯的小故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故事一,小明的早起习惯。
小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每天早上都会在6点起床,然后去晨跑。
有一次,他的同学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早起床,小明说,“因为早起可以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一天的学习,而且晨跑可以让我保持身体健康。
”小明的这个好习惯使得他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让他的身体更加强壮。
故事二,小红的阅读习惯。
小红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女孩,每天晚上都会花一些时间看书。
有一次,她的朋友问她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看书,小红说,“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开阔我的视野,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见识的人。
”小红的这个好习惯让她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让她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故事三,小李的坚持习惯。
小李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坚持锻炼。
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小李说,“因为锻炼可以让我保持身体健康,也可以让我更加有活力,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有干劲。
”小李的这个好习惯让他在工作和学习中都能够有很好的表现,也让他的身体更加强壮。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好习惯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早起习惯、阅读习惯还是坚持习惯,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些好习惯,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助力,让我们的人生因好习惯而更加美好。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性格活泼开朗,但缺乏礼貌和自我约束。
他经常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对同学不礼貌地说话,对老师的指令漫不经心。
因此,老师决定针对小明的情况,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二、教育目标1.培养小明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2.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让他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3.提高小明的自身价值观,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育方案1.群体教育a)组织班会,讲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通过讲解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什么行为是不礼貌的,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
b)邀请校外文明礼仪讲师进行讲座,向全体学生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讲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模拟情境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2.个体辅导a)指导小明制定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就餐时要安静、排队时要等候等。
让小明自己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从而提高他的自我约束力。
b)在特定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小明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当小明大声喧哗时,老师可以立即制止并告诉他应该保持安静,并讲解为什么要保持安静。
在随后的时间里,老师要继续观察小明的行为,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肯定。
3.角色扮演a)组织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让小明体验到有礼貌和无礼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反应。
例如,组织小明和同学们扮演上课时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小明切身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尊重和友好。
b)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小明如何改进。
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效果评估在教育方案实施后,需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估,以确定方案的有效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评估的方式可以包括:1.观察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如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范,是否能够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
2.对小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的态度和自我评价。
3.向班级其他同学和小明的家长征求意见,了解他们对小明礼仪习惯的改变观察。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儿童时期,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案例:昕昕,男,8岁,一年级学生。
主要表现:上课折纸,把废纸往地上乱丢;下课经常去惹班里的孩子,往孩子们的身上吐唾沫,抹鼻涕,也往教室的墙壁上抹。
另外还对玩泥巴和蜗牛感兴趣,有段时间一上课就发现他的小手上全是黄泥巴,走到他的座位上瞧瞧,桌洞的边缘上摆了一排的蜗牛,而且桌洞里塞的全是废纸和垃圾。
早晨穿的整洁的衣服到放晚学时浑身污泥。
同学们都嫌他脏,不愿和他打交道,因此,他也没什么朋友。
案例研究: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原因之一是家长娇宠惯了,父母工作忙中午根本见不到孩子,给孩子放在学校小饭桌看管,晚上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姥姥家,老人也宠爱孩子,教育他更是力不从心;原因二是他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正因为他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人,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他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教育措施:一、加强引导,提高儿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我首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见到垃圾主动捡,让他明白,脏的、没用的废品,就是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入垃圾箱。
教育他,让他知道随地乱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同时也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他渐渐掌握垃圾要放入垃圾桶的道理,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在此基础上我还与家长加强联系,并向家长也灌输在家不乱扔垃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家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思想上自然形成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
二、在得知孩子得了鼻窦炎,鼻子整天不通之后,我教他,如果他有鼻子,他应该准备卫生纸,把它吹在纸上,然后把它扔进垃圾箱;告诉他,他的唾液中含有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专心听讲的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
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张国恒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就不停摆弄,每堂课上,我都要提醒他好几次。
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
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听全,一知半解,就又忍不住做小动作,平时的作业自然拖拉,成绩总是不理想,真是让我着急。
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作业做到一半就不认真完成了,更气人的是开学到现在,每次轮到他值日扫地还没有扫完就提前跑回家。
我多次很严厉地批评了他。
可是轮到他值日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家长一直提醒他,可还是改不了。
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勤快的学生的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
我找他好好的谈了几次心。
告诉他,别的同学都能做得到,作业也是完成的这
么好,要他向别人学习。
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
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长,(因为组长要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不完成的)他非常开心。
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
这样的“威胁”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他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
这次考试他得了A。
作业也完成了,地也扫完了才回家。
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
张国恒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
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张国恒虽是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他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对于他来说也许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像张国恒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