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第一单元敦厚第1课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经典选文中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等几种美德。
2. 学习“王述忍怒”的故事,初步了解温和宽厚的美德3.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敦厚温良的做法,在生活中做到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论语·学而》,理解温良恭俭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温良恭俭”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时父母教导我们是如何做人处事的视角分析“想一想”中的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读故事,给大家听。
3、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教师讲述王述忍怒的故事,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温良恭俭”应如何做,引导学生领会“敦厚”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动上。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通过这部分,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泰山乔岳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
2. 知道“严子陵”的故事,了解严子陵不慕权贵,追求隐逸闲适的高风亮节。
3. 能够背诵《呻吟语▪修身》,并且教会学生懂得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
教学重点:背诵《呻吟语▪修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按本课《呻吟语▪修身》中说的那样做一个刚正坚毅,宽广包容的人。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高尚的品格。
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读故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最后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孔子的高尚品格?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同学们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2、泰山号称“五岳独尊”,人文历史底蕴丰厚。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传统节日习俗3. 传统艺术形式4. 传统美德与礼仪5. 经典文学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剪纸、书法、传统游戏等。
4.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重点内容:详细讲解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剪纸、书法、传统游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六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如《中国文化史》、《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等。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全册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文章,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诵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声韵格律,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论语》(八则)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过程包括经典回放、简介《论语》、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练读等环节。
第2课《大学》(二则)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的语音、词汇、修辞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包括经典回放、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练读等环节。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经典文章,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本文是一篇课程教学安排,主要介绍了《中庸》和《列子•汤问》两篇经典文章的诵读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诵读技巧和理解文章内容,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交流、指名读等。
同时,还提供了课外延伸的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练诵读,并在校内外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心得。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诵读,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小学生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

小学生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传统文化经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学习,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3. 传统文化礼仪:学习传统礼仪知识,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待人接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作品,了解礼仪规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民间艺术等。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家长评价:听取家长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应涵盖历史故事、诗词歌赋、民俗风情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网络资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得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得由来2、明白做人得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得道理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得故事2、您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得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她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得原因就是什么?她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得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就是一个受人欢迎得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得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得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得学习情况作出相应得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得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得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得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山东省人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教案

全册简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敦厚”“崇礼”“责任”“竞争”“共赢”“君子之品”“君子之行”“少年君子”八个单元。
里面分五个板块“经典诵读”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明晓事理”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广闻博识”:部分主要积累古代更多的传统文化。
“余力学文”部分巩固文章的中心,更能了解文章所讲的道理。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1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简介经典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敦厚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古典的美德,知晓敦厚崇礼的正确做法,学会建设和谐班级,营造敦厚之风。
第1课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经典选文中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等几种美德。
2. 学习“王述忍怒”的故事,初步了解温和宽厚的美德3.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敦厚温良的做法,在生活中做到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论语·学而》,理解温良恭俭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温良恭俭”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平时父母教导我们是如何做人处事的视角分析“想一想”中的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读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3、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教师讲述王述忍怒的故事,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温良恭俭”应如何做,引导学生领会“敦厚”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行动上。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通过这部分,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泰山乔岳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知道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
2. 知道“严子陵”的故事,了解严子陵不慕权贵,追求隐逸闲适的高风亮节。
3. 能够背诵《呻吟语?修身》,并且教会学生懂得君子人格的精神特质。
教学重点:背诵《呻吟语?修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本课《呻吟语?修身》的内容熟读成诵,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按本课《呻吟语?修身》中说的那样做一个刚正坚毅,宽广包容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营丘镇小学唐洪先2016.9实用文档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经典驿站第一单元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4《论语》(八则)第1课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3看课本第1—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
3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五、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12、学生自读。
()同桌互读。
相互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六、温馨点击:第3页4七、活动广角:第页4八、成长阶梯:第、3、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1九、课外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实用文档课《大学》(二则)2第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75—默读课本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2、全班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学生自读。
(1 1、学生认真跟读。
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2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五、温馨点击:第8页9六、活动广角:第8—页10七、成长阶梯:第九、课外延伸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2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中庸》(二则)3第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1113默读课本二、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1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12、学生自读。
( 1、学生认真跟读。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2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五、温馨点击:第14页15六、活动广角:第页16七、成长阶梯:第实用文档、3、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课外延伸1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列子·汤问》(二则)4第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2117—默读课本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
3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学生自读。
(1 1、学生认真跟读。
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2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19五、温馨点击:第页22、20、六、活动广角:第19页23七、成长阶梯:第20、、3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5第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28默读课本24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2、全班交流。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1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学生自读。
(1 1、学生认真跟读。
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3(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29、五、温馨点击:第26实用文档页31、29—六、活动广角:第26页31七、成长阶梯:第、3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援 6课、马第一、人物剪影:页原文和注释3332—默读课本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
3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学生自读。
(1 1、学生认真跟读。
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3(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34五、温馨点击:第页3534、六、活动广角:第页35七、成长阶梯:第、、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诸葛亮第7一、人物剪影:页原文和注释37默读课本36—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2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全班交流。
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学生自读。
(1、学生认真跟读。
1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2(读,一人一句。
实用文档、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38五、温馨点击:第页38六、活动广角:第页38七、成长阶梯:第、3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岳飞第8一、人物剪影:页原文和注释—40默读课本39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1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 1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3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五、温馨点击:第41页、42六、活动广角:第41页七、成长阶梯:第42、3、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1八、课外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李清照9第一、人物剪影:页原文和注释—45默读课本43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
23、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1四、学生练读实用文档)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12、学生自读。
( 1、学生认真跟读。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3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45五、温馨点击:第页六、活动广角:第46页七、成长阶梯:第46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辛弃疾第10一、人物剪影:页原文和注释—48默读课本47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32、全班交流。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四、学生练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12、学生自读。
( 1、学生认真跟读。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合作)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2读,一人一句。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49五、温馨点击:第页50六、活动广角:第49、页5050、七、成长阶梯:第、、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