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的一组是(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胡适之先生一生将“自由、平等、民主”作为自己奋斗的社会理想,令人折服。

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先生的政治理想▲。

尽管他的主张在今天有许多值得▲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型国家,决不能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历史人物▲的依据!A.一蹶不振商榷评头品足B.付诸东流商定评头品足C.付诸东流商榷盖棺定论D.一蹶不振商定盖棺定论的一项是(3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A.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歌曲,曾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作词,甚至被应邀参加皇家音乐会。

B.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方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一面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里。

C.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方便食品,不能满足人们绿色生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了方便食品行业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顿。

D.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D.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4.下列诗句按照季节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

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2018.2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

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高中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高中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如皋市如皋高中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 B .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C .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 D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领域。

C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___。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异曲同工神采斗转星移B.殊途同归神韵斗转星移C.异曲同工神韵沧海桑田D.殊途同归神采沧海桑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甚至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8分)1.(3分)B2.(3分)C3.(3分)B4.(3分)B5.(3分)B6.(3分)A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24分)7.(3分)D8.(3分)A9.(3分)D10.(3分)C(“差增”应该是“稍稍高大了一点”,“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选文没有明确的表述。

)11.(12分)(1)(4分)(光武帝)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命名他垂钓的地方为严陵。

(2)(3分)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线)。

(3)(3分)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2分)狂傲不羁;志趣高洁。

评分建议:一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3.(1)(6分)(1)运用叠字,“漠漠”“阴阴”使画面显得广阔幽深,渲染了积雨天气的空濛迷茫。

(2)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3)动静结合。

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与广布的水田和茂密的夏木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答对比、映衬,言之成理也可。

)评分建议:一点3分。

14.(4分)表达了诗人对山林之乐的陶醉;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淡泊情怀。

评分建议:一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8分)15. (1)宛在水中坻(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贤者能勿丧耳(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作《师说》以贻之(6)绿杨阴里白沙堤(7)烟笼寒水月笼沙(8)吟鞭东指即天涯五、现代文阅读(30分)16.(4分)①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或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②能够让我们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③使我们集中心智;④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的地步。

A. 刻意灵活叹为观止B. 故意空灵叹为观止C. 刻意空灵高山仰止D. 故意灵活高山仰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辨析近义词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

此题用排除法。

刻意:用尽心思;故意:存心,有意识地。

很显然此处用“刻意”。

排除BD两项。

灵活:不呆板,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往往指人或思想。

这里应用“灵活”。

故选A。

再者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高山仰止: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

2. 下列诗句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②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③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一一分析所给诗句描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然后根据节日时序排列,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①从“菖蒲”“竹叶”“芳草”可判断是端午节;②从“元夜”“灯火新”可知是元宵节;③从“满插茱萸”可知是重阳节,这个可以联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从“金风玉露一相逢”可知是七夕节。

时序是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故选B。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如皋市2018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精

江苏省如皋市2018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精

如皋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颤.抖(zhàn)坍圮.(qǐ)追溯.(sù)自怨自艾.(yì)B.饿殍.(fú)联袂.(mâi) 模.样(mú)纷至沓.来(tà)C.隽.永(juàn)熨.帖(yù)粗糙.(cāo)拾.级而上(shâ)D.衣襟.(jīn) 发酵.(xiào)翘.首(qiáo)亘.古不变(ɡâ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暑期军训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同学们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些日子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D.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B. 山寨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山寨产品的泛滥,却暴露了中国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问题。

C. 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D. 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的地步。

A. 刻意灵活叹为观止B. 故意空灵叹为观止C. 刻意空灵高山仰止D. 故意灵活高山仰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辨析近义词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

此题用排除法。

刻意:用尽心思;故意:存心,有意识地。

很显然此处用“刻意”。

排除BD两项。

灵活:不呆板,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往往指人或思想。

这里应用“灵活”。

故选A。

再者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高山仰止: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

2. 下列诗句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②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③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一一分析所给诗句描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然后根据节日时序排列,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①从“菖蒲”“竹叶”“芳草”可判断是端午节;②从“元夜”“灯火新”可知是元宵节;③从“满插茱萸”可知是重阳节,这个可以联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从“金风玉露一相逢”可知是七夕节。

时序是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故选B。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

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

①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②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③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④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⑤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⑥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A. ②⑥①③④⑤B. ⑤④③②⑥①C. ②④③⑥①⑤D. ⑤⑥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⑤句与首句形成对比,引出话题“中国画中的荒寒”。

④③②句进一步阐释“中国画中的荒寒境界”,④③句与②句形成对比。

⑥①句探求“中国画家热衷于选择冷寒对象的原因”。

故选B。

4. 阅读下边的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只有围绕中心,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B. 只有经受磨练,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C. 只要拥有雄心壮志,就一定能够摆脱生活厄运。

D. 只要足够勤奋努力,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贡献。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寓意的理解,解答形式不是图文的转换,而是要求考生作选择。

做这类题要仔细观察漫画,从图画中可以看出一匹脖子上挂着标有“千里马”三个字的牌子的马正在拉着磨盘,漫画标题为试用期。

A只关注了围绕中心,忽略了试用期,理解片面。

B强调只有“经受磨练”,符合迎接最大挑战的寓意。

C强调拥有雄心壮志是对的,只关注了千里马在拉磨,而忽略了试用期,理解片面。

D强调勤奋努力是对的,但说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贡献,说法绝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经历磨练。

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以声衬寂,笛声悠扬哀婉,既是喟叹人生如晨星一样易逝,又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涌”二字一静一动,活化逼真,无“垂”表现不出平野阔之静,无“涌”表现不出大江流之动。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运用借代、比喻、夸张等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呈现出赤壁一带有声有色的如画景致。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运用典故,情感浸透于述说,事理隐藏于历史,借古人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教训来提醒朝廷。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目要求选出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选项主要是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要对选项一一分析,选项C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C。

6. 下列有关《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的内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 《重逢》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文中写了作为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与被其始乱终弃的安娜十年后的监狱重逢。

B.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主人公看见墙上的斑点,然后以此为线索,引发意识的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C. 《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故事生动曲折,情节错落有致,主要由王孙满哭师、蹇叔观师、弦高犒师、秦军败师和晋公释囚等故事套合而成。

D.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文中描写了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展示了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的战国奇士的风采。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A应为“玛丝洛娃”;B 意识流小说没有明显的线索;C应为“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故选D。

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二、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览)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B.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际)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长久的)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C.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故为之文以志(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D.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思慕)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杳不知其所之也(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等。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A项,速:招致;B项,际:交会;D项,数:命数,命运。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彭士望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

因设场于溪树之下。

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

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

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

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

良久乃下。

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

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

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

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

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

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

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

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

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

甚矣,习之能移人也!④叟因之重有感矣。

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疾.。

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

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

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

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

悲夫!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

(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叟悯.其劳,令暂息悯:哀怜B. 屡蹉跌而不迁.迁:升迁C. 为夏仲御之所深疾.疾:痛恨D. 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迄:至于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日”,一般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岁除”“除夕”。

但文中指的是戊午闰月的最后一天。

B. “金鼓”,古代军队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如鸣鼓而攻、鸣金收兵;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文中指的是后者。

C. “仞”是古代表长度的单位,相当于七尺或者八尺。

古代表长度的单位还有丈、寻、锱、铢等。

文中指瀑布的高度。

D. “优笑”,指古代以戏谑为业的艺人,他们的动作滑稽可笑,又称为“俳优”“优伶”。

文中指角抵戏帮的艺人们。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 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 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 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12. 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8. B 9. C 10. B11. (1)担心不能招致鸡鸣狗盗之徒倒也罢了,只怕吕惠卿之流的献媚奉承和巧言欺骗,甚至连鸡鸣狗盗之徒都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