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载力计算例题.doc

合集下载

(灌注桩桩基)单桩承载力计算

(灌注桩桩基)单桩承载力计算

110
6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
180
7中风化凝灰岩
0
Qsk=
6386.29
qpk=
9000
ψ si=ψ p=(0.8/d)^1/3=
Qpk=
ψ p*qpk*Ap=
土层深度 层底标高 孔口标高 qsik*ui*li
qsik 土层深度
26.26
5
21.26
0.00
1杂填土
0(考虑负摩阻力) 5
6.3
14.96
Quk=(Qsk+Qpk)/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8357 8049.10
Quk=(Qsk+Qpk)/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9227 9226.92
180
7中风化凝灰岩
0
Qsk=
9025.86
qpk=
9000
ψ si=ψ p=(0.8/d)^1/3=
Qpk=
ψ p*qpk*Ap=
土层深度
5 6.3 9.7 4.5 4.2 7.5 1.06
0.899384092 7688.52
层底标高 孔口标高 qsik*ui*li
qsik 土层深度
26.26
21.26
采用冲孔灌注桩,取ZK16进行计算
桩径
700
混凝土强度 C30
桩径
800
混凝土强度 C30
工作条件系数γ 0 桩身强度(特征值)
0.8 3259.55
工作条件系数γ 0 桩身强度(特征值)
0.8 4257.37
qsik
1杂填土
0(考虑负摩阻力)
2粉质粘土
40
3残积砂质粘性土
45
4全风化凝灰岩

3 桩基承载力计算

3 桩基承载力计算

0.4 -0.01067 -0.00213 0.99974 0.39998 1.190
0.5 -0.02083 -0.00521 0.99922 0.49991 1.487
0.6 -0.03600 -0.01080 0.99806 0.59974 1.784
0.7 -0.05716 -0.02001 0.99580 0.69935 2.082
桩基计算 1、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验算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1.0.8条,地基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时,传 至桩顶面的作用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采用,其中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均为1.0,且 汽车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
单桩桩顶竖向力 桩径
P0 = 12285 kN
d=
2
m
主筋直径
25 mm
主筋根数
45 根
桩基主筋中心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0.075 m
桥台桩基础采用嵌岩桩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第5.3.4条,支承、嵌岩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为
式中:
[Ra] = c1Apfrk+u∑c2ihifrki+0.5ζsu∑liqik
岩层的端阻发挥系数 桩端截面面积 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 总端阻力 桩身周长
φ0
=
−(H0
1 α2E
I
×
A2D1 A2B1
− −
A1D2 A1B2
+
M0
1× αEI
A2C1 A2B1
− −
A1C2 ) A1B2
取αh=4.0,由《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表P.0.8查得
桩顶水平位移

群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群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群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首先,计算桩端阻力。

桩端阻力主要包括桩尖端桩基与土层接触所产
生的端阻力和尖端摩阻力。

其中,端阻力是由于桩尖端与土层之间的摩擦
力所产生的,可通过土力学试验测得。

尖端摩阻力可以根据静力实验和岩
土工程经验进行估算。

其次,计算桩侧摩擦力。

桩侧摩擦力是桩身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所产
生的,与桩的长度和土层的性质有关。

桩侧摩擦力通常采用土力学单桩摩
擦力计算方法估算,再根据群桩排列的间距和数量来计算总的桩侧摩擦力。

最后,计算群桩基础的承载力。

群桩基础的承载力主要由桩端阻力和
桩侧摩擦力共同组成。

根据土力学理论和大量的试验数据,可以使用承载
力公式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传统的反分析法、数值模拟方法、理
论模型法等。

这些方法均考虑了土体侧封闭效应和变形特征,能够较为准
确地计算群桩基础的承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群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桩与桩之间的
相互作用效应。

桩与桩之间会相互影响,通过桩与土体之间土压力作用、
变形传递等方式进行相互作用。

因此,在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群桩中各个
桩的单桩承载力和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综上所述,群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是基于土力学理论和桩与土地相互作
用原理,综合考虑土层对桩基础的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影响,通过承
载力公式等方法进行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
用效应,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承载力结果。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澳门特别行政区某住宅公屋项目,由1栋34层高塔楼、4层裙房及塔楼局部地下空间组成,局部地下空间为深埋主缆,埋深为6.0m;其余为浅埋承台及地梁,其埋深为1.6m~2.6m。

塔楼为带梁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勘察报告将地层从上而下划分为5层,分别是填土层、上层海相沉积层、冲积层、下层海相沉积层及基岩三层,主要由淤泥(mud)、砂土(Sand)、黏土(Clay)、完全风化花岗岩(C.D.G)以及中会风化花岗岩(M.D.G)、微风化花岗岩(S.D.G)等岩土层组成。

建筑物不设整体地下室,设计采用在塔楼中部设置平面尺寸为31.7m×27.6m的地下室,其承台埋深为6.0m;五桩沉箱及基桩数大于5的承台埋深为2.4m;其余承台埋深为1.9m;承台间设置基础梁及地面结构层,地梁埋深1.6m,地面层板厚度为250mm。

桩基设计为直径Φ610mm进度表预钻孔工字钢水泥浆灌注桩,桩隔墙端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花岗岩层,单桩竖向沃尔穆特征值为490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N,桩基平面布置见图1。

该工程水平很大风荷载关键作用较大,由于东西两侧高层柱廊下无东西地下室,设计采用粉喷水泥土桩对周围地基土进行加固,并在场地四周设置永久钢板桩,地基修复深度拟定为6m,以满足基桩水平承载力要求。

为可以有效传递结构劳动生产率力,基础梁与地面层结构应有足够的厚度及刚度,使得建筑物各承台短期内可想像成整体,以有效递送水平作用,降低基底应力和建筑物的建筑物水平位移。

另外,为保证蒙孔图填土对基础的埋置约束作用,承台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工作,承台周围回填土应均匀自上而下夯实,以保证回填土与外围土体紧密基础,能有效传递水平力。

根据以上条件,对该工程在水平风荷载下的基础水平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1中5.7节相关新规定进行计算,并在考虑承台(含地下墙体)-桩-土共同作用下进行分析,计算其在水平风载作用下桩基承台位移、桩身内力等。

(完整版)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完整版)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桩长。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0.8d m =20l m =填土,;淤泥,;黏土,0~2m 30sik a q kP =2~12m 15sik a q kP =12~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该层厚度大,50sik a q kP =14m 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桩未穿透。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pk pQ Q Q uql q A =+=+∑()20.8302151050280426000.841583.41306.92890.3uk sk pkQ Q Q kNππ=+=⨯⨯⨯+⨯+⨯+⨯+⨯⨯=+=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扩底直径,扩底高度,桩长1.0d m = 1.4D m = 1.0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

土层分布: 黏土,;12.5l m =0.8m 0~6m 40sik a q kP =粉土,;以下为中砂层,6~10.7m 44sik a q kP =10.7m ,。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解】 ,属大直径桩。

1.00.8d m m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p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d 2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桩侧黏性土和粉土:()1/51/5(0.8/)0.81.00.956si d ψ===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1/3(0.8/)0.81.00.928si d ψ===桩底为砂土:()1/31/3(0.8/)0.81.40.830p D ψ===()2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uk Q kNππ=⨯⨯⨯⨯+⨯⨯+⨯⨯⨯=+=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2m 1.0m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桩顶以下土层41.5a MP 参数见表,求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0.76r ζ=层序土名层底深度()m 层厚()m sikq ()a kP pkq ()a kP ①黏土13.7013.7032/②粉质黏土16.00 2.3040/③粗砂18.00 2.0075/④强风化岩26.858.851802500⑤中等风化岩34.858.00//【解】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例题(JGJ94-2007 5.5.14条和附录F)3.87某高层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埋深26m(7层地下室),核心筒采用桩筏基础。

外围框架采用复合桩基,基桩直径1.0 m,桩长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 5200 kN ,其中端承力特征值为2080kN,梁板式筏形承台,筏板厚度h b=1.2 m,梁宽b l=2.0 m,梁高 h l=2.2 m(包括筏板厚度),承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360kP a,土层分布:0~26 m土层平均重度=18 kN/m3;26m~27.93 m为中沙⑦1,=16.9kN/m3; 27.93m~32.33 m 为卵石⑦层,=19.8kN/m3,E S=150MP a; 32.33m~38.73m为粘土⑧层,=18.5kN/m3,E S=18Mp a; 38.73m~40.53 m为细砂⑨1层,=16.5kN/m 3,ES=75MP a; 40.53m~45.43 m为卵石⑨层,=20kN/m3,E S=150MP a; 45.43m~48.03 m为粉质粘土⑩层,=18kN/m3,E S=18MP a; 48.03m~53.13 m为细中砂⒀层,=16.5kN/m3,E S=75MP a;桩平面位置如图3—61,单柱荷载效应标准值F K=19300 kN,准永久值F=17400 kN。

试计算0±1桩的最终沉降量。

图3—61基础平面和土层剖面图解:1 按5.2.5条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 C:A C=(A-nA PS)/nA为1/2柱间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承台计算域面积(图3-61),A=9.07.5 m=67.5㎡ ,在此承台计算域A内的桩数n=3,桩身截面积A ps=0 .785㎡,所以A C=(67.5-30.785)/3=65.14/3=21.7㎡2 按已知的梁板式筏形承台尺寸计算单桩分担的承台自重G K:G K=(67.5 1.2+92 1.0+(3.5+2)2 1.0)24.5/3 =106⨯24.5/3=866 kN(898)3 计算复合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R ,验算单桩竖向承载力:为从表5.2.5查承台效应系数ηc ,需要s a/d和B c/l,故先计算桩距桩距/按表5.2.5 内插得:0.27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及荷载应 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 k :52000.2736021.7520021093193003866 满足要求4 沉降计算,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31740038666666kN 承台底土压力21.7(若根据5.5.14 条按取值:=0.27360应该说这两种取值方法都不尽合理,此处用67.6kP a ) 5 0#桩的沉降按公式(5.5.14-2、3、4、5)计算:1uzci k i ck k p σα==∑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顶的附加荷载:6666kN j Q =第j 桩总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以0# 桩为圆心、以0#桩的沉降有0.60.6159.0l m =⨯=,在此范围内有9根桩分别为1#和1`桩(n 1= =0.2);2#桩(n 2=0.25);3#、3′桩(n 3=0.44);4#、4′桩(n 4=0.41)和5#、5′桩(n 5=0.6)。

桩基础的例题

桩基础的例题

【例题4-1】某柱下独立建筑桩基,采用400×400mm 预制桩,桩长16m 。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传至地表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 k =4400kN ,M ky =800kN.m ,其余计算条件见图所示。

试验算基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解:基础为偏心荷载作用的桩基础,承台面积为A =3×4=12m 2,承台底面距地面的埋置深度为d =1.5m 。

1.基桩顶荷载标准值计算kN ndA F nG F N G k kk K 79365.112204400=⨯⨯+=+=+=γkNxx M nG F N N ik kk k k 6609261337935.145.180079322m axm inm ax =±=⨯⨯±=±+=∑2.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按规范推荐的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桩周长u =0.4×4=1.6m ;桩截面面积A p =0.42=0.16m 2。

软土层、粘土层和细砂层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分别为q sk =25kPa ,60kPa ,60kPa 。

细砂层中桩端极限端阻力q pk =4200kPa 。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pk p ski i pk sk uk q A q l u Q Q Q +=+=∑=1.6×(25×11.0+60×4.0+60×1.0)+0.16×4200=1592kN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考虑承台效应。

c ak c ukc ak c a A f Q A f R R ηη+=+=2承台效应系数ηc 查表,41.1612===n A s a m ,B c /l =3.0/16=0.19,s a /d =1.41/0.4=3.53。

查表4-11得ηc 取0.15,对于预制桩还应乘以0.7,即ηc 取0.15×0.7=0.105。

桩基静载考试试题

桩基静载考试试题

一、填空1.承载力检测中桩在粉土里的休止期不应少于天。

2.承载力检测中桩在饱和黏性土里的休止期不应少于天。

3.桩基分类中,中等直径桩一般是指桩径为的桩。

4.按成桩方法对土层的影响分类,钻孔灌注桩应属于桩。

5.一般情况下桩基静载检测的数量在同一条件下应保证。

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工程桩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倍。

7.静载检测中的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倍。

8.静载检测中,当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根。

9.静载检测设备中的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级。

10.静载检测设备中的荷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其要求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11.静载试验用的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

12.静载试验应选用大量程百分表,百分表的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mm。

1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

15.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维持荷载法。

16.当参与统计的试桩检测结果,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时,可取平均值为极限承载力统计值。

1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当每小时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并连续出现两次,即可判定该级荷载相对稳定。

18.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至少为。

19.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当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倍,可终止加载。

20.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使用工程桩作为锚桩,当锚桩上拨量已达到时,可终止加载。

2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中,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倍。

2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中,对于等桩型,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2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试验,如发现灌注桩桩身中、下部有明显的时,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承载力计算例题
桩基承载力计算例题?以下带来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例题的特征值,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1、某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理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为5米,γ=19.0kN/m3,φk =22o,Ck=16kPa;第三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为6米,γ=17.0kN/m3,φk=11o,Ck=10kPa;。

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理论公式计算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B
(A)184kPa;(B)191kPa;(C)199kPa;(D)223kPa。

2.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9m,长20m,埋深d=5m,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5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粘土,层厚为10米,水位以上γ=18.5kN/m3、水位以下γ=19.5kN/m3,IL=0.73,e=0.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粘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

该粘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
接近下列哪个数值?D
(A)259kPa;(B)276kPa;(C)285kPa;(D)292kPa。

计算题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8.5m,长20m,埋深4m,土层情况见下表所示,由荷载试验确定的粘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9kPa,已知地下水位线位于地表下2m处。

求该粘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
因箱基宽度b=8.5m6.0m,故按6m考虑;箱基埋深d=4m。

由于持力层为粘性土,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确定修正系数ηb,ηd的指标为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L,它们可以根据土层条件分别求得:
e=2.72?(1+0.32)?9.8-1.0=0.83γ19.2ω-ωp32.0-17.3IL===0.73ωL-ωp3 7.5-17.3-1=ds(1+ω0)γw
由于IL=0.730.85,e=0.830.85,从规范表5.2.4查得ηb=0.3,ηd=1.6因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故持力层的γ取有效容重为:
γ’=19.2-10=9.2kN/m3而基底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容重为:
γm=∑γhi
13i
∑h
13=17.8?1.8+18.9?0.2+(19.2-10)?2.054.22==13.6kN/m31.8+0.2+24i 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ηbγ’(b-3)+ηdγm(d-0.5)
=189+0.3?9.2?(6-3)+1.6?13.6?(4-0.5)
=189+8.28+76.16
=273.4kPa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如下错误:
对持力层土层判定错误,采用了地下水位以上的容重计算;
γ未用有效容重计算,γm采用了持力层的容重计算;
取宽度b=8.5m,未按6m考虑。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例题”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