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设计计算公式.doc

合集下载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一、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

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3、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m2;按桩截面积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 ;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二、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计量单位:m3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三、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 ×(设计桩长+0.25)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混凝土量:1、挖孔深度=设计桩长+空头高度+锅底2、有效桩长=挖孔深度-空头高度=设计桩长+锅底3、直筒深度=挖孔深度-扩高-圆柱高-锅底=设计桩长+空头高度-扩高-圆柱高4、大头圆柱=1/4×3.14×扩大头直径(D)×圆柱高(h1)5、扩大头量=1/12×3.14×(扩高(h)+圆柱高(h1))×(D²+d²+dD)+大头圆柱6、挖孔半径=(桩径+2a1+2a2)÷27、挖孔截面积=3.14×挖孔半径²8、挖孔量=挖孔截面积×直筒深度+扩大头量9、桩芯半径=(桩径+2a2)÷210、桩芯截面积=3.14×桩芯半径²11、桩芯砼量=桩芯截面积×(直筒深度-空头深度+超灌深度)+扩大头量12、护壁截面积=挖孔截面积-桩芯截面积13、护壁砼量=护壁截面积×直筒深度14、空头土方=桩芯截面积×空头高度15、入岩量=挖孔截面积×(入岩直筒深度+扩大头量)16、空头高度=场地标高-桩顶设计标高17、设计桩长=承台顶设计标高-桩底设计标高-承台高+桩身锚入承台的深度18、实际桩长=实测孔深(挖孔深度)-空头高度19、桩顶高程=设计桩长+设计桩底高程20、桩底高程=桩顶高程-实际桩长21、孔口高程=桩底高程+实测孔深钢筋量: kg/m=0.00617×钢筋直径²1、主筋质量:(35D钢筋锚入承台的深度+有效桩长)×kg/m×根数2、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密区螺旋筋长度)÷非加密区间距×kg/m3、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加密区螺旋筋长度÷加密区间距×kg/m4、加劲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劲筋间距)取整数+1]×kg/m5、护壁纵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纵筋间距×kg/m6、护壁箍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箍筋质量×kg/m7、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 +护壁纵筋质量+护壁箍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8、桩身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一、桩基础数量计算1.桩基数量计算的基本公式为:N=L/(S+P),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S为桩的间距,P为桩的排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平面布置情况。

2.桩基数量计算的细化公式为:N=(L+l)/S,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l为建筑物两端的投影长度,S为桩的间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非对称布置情况。

3.桩基数量计算的考虑因素包括建筑物的荷载、土壤的承载力和桩的承载力。

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规范和现场调查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桩基的稳定和安全。

二、桩基础材料计算1.桩基础材料计算包括桩的长度、直径和总体积的计算。

桩的长度一般要求超过地下水位,以确保钢筋不会被腐蚀。

桩的直径一般根据桩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桩的总体积通过桩长和桩的截面积计算得出。

2.桩基础材料计算还需要考虑桩的原材料消耗,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钢筋的计算一般遵循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根据桩的直径、长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的计算一般按照桩的长度和截面积来确定,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量。

三、桩基础人工计算1.桩基础人工计算包括桩的施工人工和机械设备的计算。

施工人工的计算一般按照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来确定。

机械设备的计算一般根据施工工艺和现场条件来确定,包括起重机械、打桩机和挖掘机等。

2.桩基础人工计算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人工费用,如运输费用、安全费用和临时设施费用等。

这些费用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和施工管理来确定。

综上所述,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涉及桩基数量计算、桩基材料计算和桩基人工计算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桩基础工程的数量和材料用量,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桩基桩长的计算

桩基桩长的计算

一、桩基的类别针对界溪段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中存在两类桩: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桩基自身重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端持力层承受。

摩擦桩:桩基自身重及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基周身与岩土摩擦阻力承受。

二、单桩基桩长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1、摩擦桩单桩承载力容许值计算公式:[Ra]=(1/2)*u*∑Qik*l i+Ap*QrQr=m0*K*[f ao]+k2*R*(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Ap——桩端截面面积(㎡)n——土的层数(注:公式中未写出)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实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按表5.3.3-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石、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采用:粉砂1000kP;细砂1150kP;中砂、粗砂、砾砂1450kP;碎石土2750kP;[f ao]——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第3.3.3条确定;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算起;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处持力层土类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3.3.4选用;K——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桩端以上土层的透水性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则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R——修正系数,按表5.3.3-2选用;m0——清底系数,按表5.3.3-3选用。

表5.3.3-1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注:挖孔桩的摩阻力标准值可参照本表采用。

桩基设计计算公式

桩基设计计算公式

9309.7957)(2/I )(2/I )(85.02/000000000矩形截面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桩R H γh0b W d W I E EI d W I c ===⨯=≤式中 α-水平变形系数;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EI-桩身抗弯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桩EI=0.85E C I 0;ft—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Vx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查表可知;W 0-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 W 0;d 0-扣除保护层后桩的直径;αE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ρg-桩的配筋率;m—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m=20MN/m4;b0—桩身的计算宽度(m);Ec—桩身砼的弹性模量(N/mm2);X0a—桩顶允许水平位移(一般取6mm)。

配筋计算()[]5020201232EImb d d d W g E =-+=αραπ)(2/I )(2/I )(85.02/000000000矩形截面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桩R H γh 0b W d W I E EI d W I c ===⨯=≤a x ha EIR 0375.0χνα=N3000kn f y '300n/mm2As'10000.00mm2式中 N-单桩抗拔力设计值(N);1.1 桩身只受轴向压力且符合下公式2 轴心受拉a 按承载力计算pc A f N ≤0γ''Sy A f N ≤γ00.9d1.2N0fc9520kN/m2A1.13097334m2公式左边0公式右边10766.866H10kn γ00.9 αH60Kn d1.2m NG0Kn ft1270kN/m2γm2A1.13097334m2公式左边0公式右边105.851145式中 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KN );γ0-建筑物桩基重要性系数;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桩身截面面积(m2)。

1.2桩顶横向力符合下列公式式中H1-桩顶横向力设计值(kN );γ0-建筑物桩基重要性系数;αH-综合系数(kN );d-桩身设计直径(m );NG-按桩顶永久荷载效应计算的轴向力设计值(kN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kPa);γm-截面抵抗矩的塑性系数;A-桩身截面面积(m2);由于上两式不同时成立,不采用构造配筋方法,又因本建筑物属一级建筑物,对抗拔和抗水平载荷能力要求较高,需按下式计算配筋率:1、轴心受压522105.05.15.01d d A f N d H t m G H +∙⎪⎪⎭⎫ ⎝⎛+≤γαγ)(9.0''S y cor c A f A f N +⨯⨯≤ϕdcor380mm l/d17.75φ1Acor113411.49mm2fy'300n/mm2N0kn fc11.9n/mm2As'-4498.656主筋直筋32mm 主筋根数20主筋的截面面积As 16076.8配筋率ρ0.0142222469.92481式中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Acor-核心混凝土的面积; dcor-核心混凝土的内直径;fy'-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取值为300N/mm2。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Ra=Quk/K式中:Quk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为安全系数,取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n =0。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一:原位测试1. 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2. 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4方法二:经验参数法1.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2. 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 5.3.6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基(设计、设计极限、极限、承载、终压、复压值)计算确定

桩基(设计、设计极限、极限、承载、终压、复压值)计算确定

桩基(设计、设计极限、极限、承载、终压、复压值)计算确定一、概述1、概念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承载力极限值=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单桩承载力(设计)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2、静压桩终压值确定压桩应控制好终止条件,一般可按以下进行控制:1)对于摩擦桩,按照设计桩长进行控制,但在施工前应先按设计桩长试压几根桩,待停置24h后,用与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相等的终压力进行复压,如果桩在复压时几乎不动,即可以此进行控制。

2)对于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按终压力值进行控制:①对于桩长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终压力值一般取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

当桩周土为粘性土且灵敏度较高时,终压力可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倍取值;②当桩长小于21m,而大于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倍取值;或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取终压力值的~倍;③当桩长小于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倍取值;或设计极限承载力取终压力值~倍,其中对于小于8m的超短桩,按倍取值。

3)超载压桩时,一般不宜采用满载连续复压法,但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复压,复压的次数不宜超过2次,且每次稳压时间不宜超过10s 。

3、静压桩复压值确定 取终压力值举例:桩长18~20m , 800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800 kn =1600 kn 单桩承载力(设计)极限值 =1600 kn/=1000 kn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00 kn ×=2000 kn(终压力值、复压力值) ,当桩长小于21m ,而大于14m 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倍取值(取)。

二、钢管桩承载力(5.3.7-1)当h d /d<5时, (5.3.7-2)当h d /d ≥5时, (5.3.7-3)式中:q sik 、q pk 分别按表5.3.5-1、5.3.5-2取与混凝土预制桩相同值;: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对于闭口钢管桩λ = 1,对于敞口钢管桩按式(5.3.7-2)、(5.3.7-3)取值;ppk p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λ+=+=∑dh b p /16.0=λ8.0=p λpλh: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bd:钢管桩外径。

桩基设计计算公式

桩基设计计算公式

桩基设计计算公式1.承载力计算公式:桩基承载力是指桩基能够承受的荷载大小。

常用的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a.硬黏土中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Qp = Ap × σcp + Ac × σcd其中,Qp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的截面面积,σcp为黏土的压缩强度,Ac为桩侧部面积,σcd为黏土侧压缩强度。

b.砂土中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Qp = Ap × σcp + Ac × σcd + As × σcs其中,Qp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的截面面积,σcp为砂土的抗压强度,Ac为桩侧面积,σcd为砂土侧压缩强度,As为桩顶面积,σcs为砂土顶面抗拔强度。

c.软土中桩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Qp = Ap × σcp + Ac × σcd + Aa × σca其中,Qp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的截面面积,σcp为软土的抗压强度,Ac为桩侧面积,σcd为软土侧压缩强度,Aa为桩底面积,σca为软土底面抗拔强度。

2.侧阻力计算公式:桩基侧阻力是指桩基在侧面土体与桩身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常用的桩基侧阻力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a.锥形桩侧阻力计算公式:Fs=π×L×D×τ其中,Fs为桩的侧阻力,L为桩的长度,D为桩的直径,τ为土与桩身之间的摩擦系数。

b.圆柱桩侧阻力计算公式:Fs=π×L×D×τ其中,Fs为桩的侧阻力,L为桩的长度,D为桩的直径,τ为土与桩身之间的摩擦系数。

c.单桩顶阻力计算公式:Fv = d × L × qc其中,Fv为桩的顶阻力,L为桩的长度,d为桩顶板的直径,qc为土的静力锥尖抗力。

d.桩身摩阻力计算公式:Fr=π×L【D^2-(D-2t)^2】×γ×µ其中,Fr为桩的摩阻力,L为桩的长度,D为桩的直径,t为桩壁厚度,γ为土的单位重,µ为土与桩身之间的摩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08版)⒈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Qukuq skiliq pkAp式中: 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N);u —桩身周长 (m);qski —单桩第 i 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 li —第 i 层土厚度 (m);qpk —持力层端阻力极限标准值 (kPa); Ap —桩身截面积 (m2)。

QukuqskiliqpkAp11345.54771 3.7699111870 1.6 9309.795790 2.8 70 0.9 30 0.7 155 5.312010 1800 1.130973355 2469.52035.75204桩长21.3m2 桩身强度设计值计算N ≤0.9 φ (Apfc+ A ’ sf ’ s) 式中 : N —轴向压力设计值 (kN);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7.3.1条表 7.3.1;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p ——构件截面面积;f ’s ——钢筋 (HRB335)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 ’s ——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N(KN)φ fc (kN/m2)Ap(m2) f ’s(kN/m2) A ’s(m2)桩直径(m2)11518.96362 0.7 11900 1.130973355 300000 0.016084954 1.2 标准值 19006.29 KN3.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配筋率不小于 0.65%)γH Rh IW d/2EI 0.85E c I 0(钢筋混凝)土桩I 0 圆形截面Wd 00/2()I 0 矩形截面Wb 00/2()Rha 0.75 3 EI0 axW0 d d2 2 E 1 g d02325mb0EI式中α-水平变形系数;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EI- 桩身抗弯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桩EI=0.85E C I 0;ft —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Vx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查表可知;W0- 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 , W 0;d0 - 扣除保护层后桩的直径;αE-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ρ g- 桩的配筋率;m—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m=20MN/m4;b0—桩身的计算宽度( m);Ec—桩身砼的弹性模量( N/mm2);X0a—桩顶允许水平位移(一般取6mm)。

γH R0hI W d/200EI 0.85E c I0(钢筋混凝)土桩I0圆形截面Wd00/2()I0矩形截面Wb00/2()a b0 m EI Ec d d00.434853718 1.98 2E+07 2546708544 28000 1.2 1.1ft VM ah ξN Nk γ mRha1270 0.768 9.262384204 1 0 2 386.0588779 kN配筋计算基本的结构构造设计参数d 1.2 m 主筋抗压强300度设计值保护层厚度50 mmfy'200000 主筋钢筋弹C 性模量 Es桩长 L 21.3 m 主筋直径32 N/mm2n/mm2 mm轴向压力设0 kn 计值 N上拔力最大2400 kn 值N水平力设计kn 值建筑桩基重0.9要性系数混凝土轴心11900 kn/m2 抗压强度设计值 fc混凝土轴心0.8抗压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1270 kN/m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抗拉 1.54强度标准值N/mm2 ftk1.配筋率的计算2轴心受拉a按承载力计算N f y' A S'式中 N- 单桩抗拔力设计值 (N) ;N3000 knf y'300 n/mm2 As'10000.00 mm2 1.1 桩身只受轴向压力且符合下公式0 N fcAp箍筋抗拉强210度设计值 fyN/mm2箍筋直径 6mm箍筋间距 S200mm混凝土的弹28000 N/mm性模量 Ec扩底直径 D 1.2m主筋根数20根配筋率ρg 0.01422222式中 N- 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KN );γ0-建筑物桩基重要性系数;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 桩身截面面积( m2)。

γ0 0.9d 1.2N 0kN/m2fc 9520A 1.13097334 m2公式左边0公式右边10766.8661.2桩顶横向力符合下列公式0 H1 Hd20.5 N G 51.5d 2 0.5d1mftA式中 H1-桩顶横向力设计值( kN );γ0-建筑物桩基重要性系数;αH- 综合系数( kN );d-桩身设计直径( m) ;NG-按桩顶永久荷载效应计算的轴向力设计值( kN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kPa);γm-截面抵抗矩的塑性系数;A-桩身截面面积( m2);H1 0 knγ0 0.9Knα H 60d 1.2 mNG 0 Knft 1270 kN/m2γm 2A 1.13097334 m2公式左边0公式右边105.851145由于上两式不同时成立,不采用构造配筋方法,又因本建筑物属一级建筑物,对抗拔和抗水平载荷能力要求较高,需按下式计算配筋率:1、轴心受压N 0.9( f c A cor f y' A S' )N 0.9 ( f c A cor f y' A S' )式中φ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d cor2Acor-核心混凝土的面积;A cor / 4A sso d cor / s A ss 1 dcor-核心混凝土的内直径;fy'-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取值为 300N/mm2。

dcor 380 mml/d 17.75φ 1mm2Acor 113411.49fy' 300 n/mm2N 0 knfc 11.9 n/mm2As' -4498.656主筋直筋主筋根数主筋的截面面积 As 配筋率ρ32 mm2016076.8 0.0142222⒈锚杆锚固段与地层的锚固长度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锚杆锚固段与地层的锚固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NlakaξπDf rb1式中:Nak——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kN) ,其值为 625kN;ξ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 1.00,临时性锚杆取 1.33,本工程取 1.33;D——锚固体直径 (m),其取值为 0.13m;frb——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嵌于中密卵石层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其取469.92481 值为 110kPa。

Nak ξ 1 D frbla7.86611528 470 1.33 0.13 110m锚杆长13.86611528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锚杆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 γN aA s0 A akξfy N γQ N2式中: 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mm2);γ0——工程重要性系数,其取值为 1.0;Na——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kN) ,其值为 500kN;γQ——荷载分项系数,其取值为 1.3;Nak——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kN) ,其值为 400kN;ξ2 ——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 0.92,本工程取 0.92;fy ——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锚筋选用 HRB400(20MnSiV) 热扎变384.61538形AS钢筋,取值为。

2ξfyNa1698.369565 1 625 0.92 4002采用 3根HRB400(20MnSiV)热扎变形钢筋,直径为 28mm,A S为1847mm。

1847.2565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γ0N al aξ3nπdf b式中: Na——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kN) ,其值为 500kN;γ0——工程重要性系数,其取值为 1.0;ξ3 ——钢筋与砂浆粘结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 0.60,临时性锚杆取 0.72,本工程取 0.72;d——钢筋直径 (m),其取值为 28mm;fb ——钢筋与锚固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嵌于强风化泥灰岩,水泥浆强度等级为M30 ,其取值为2.4MPa,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粘结强度乘 0.85折减系数;n——钢筋根数 (根),为 2根。

la γ0 Na ξ3 n d fb1.612457196 1 625 0.72 3 282.04Rh xoa vx a b0 m EI65025.90252 0.006 2.441 0.762278602 1.098 14000000 59725766.286516.856969钢筋直径 (m2)钢筋根数0.03220W0 αE ρg 钢筋弹模0.194553747 7.1428571 0.014 200000 An X0a Vx ah1.229780932 0.0062.441 9.262384223.17190.70.731 170.75Ec I0 W0 ae d d0 pg 25500 0.002755514 0.0115 7.843 0.48 0.38 0.0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