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捕食
①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 ②数量上呈现出 羊和草; - + “先增加者先减少, 狼和羊 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
对宿主有害, 对宿生 生物有利。如果分 + - 开, 则寄生生物难以 单独生存, 而宿主会 生活得更好
被寄生 的动物 与绦虫; 噬菌体 与被侵 染的细 菌
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特别提示】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 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 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 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②过程 草本 阶段→灌木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________→苔藓阶段→________ 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________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速度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 和________ 方向 进行。
第 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 之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础梳理 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概念:同一 ________ 时间 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 的集合。 ________ 2. 物种组成: 群落________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 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 ________不同。
思考 2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只有群落的结构 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你认为他的这种 说法正确吗?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捕食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例如,狼捕食兔子。
资源
01
种间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的可利用性,包括食物、空间、水分等。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决定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
物种特性
02
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方式、生长速度、适应性等)也会影响种间关系。例如,某些物种可能更容易与其他物种产生竞争关系,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更容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03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种间关系是生态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物种的生存、繁衍和演化,以及群落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种间关系的定义强调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也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
群落的演替
02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群落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群落演替的实质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组成成分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会发生变化,新的物种会取代或排挤旧的物种,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的特点
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它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寄生关系可以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
互利共生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相互合作,共同生活,彼此获得利益的关系。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了争夺资源(如食物、空间)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例如,狼捕食兔子。
资源
01
种间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的可利用性,包括食物、空间、水分等。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决定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
物种特性
02
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方式、生长速度、适应性等)也会影响种间关系。例如,某些物种可能更容易与其他物种产生竞争关系,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更容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03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种间关系是生态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物种的生存、繁衍和演化,以及群落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种间关系的定义强调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也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
群落的演替
02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群落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群落演替的实质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组成成分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会发生变化,新的物种会取代或排挤旧的物种,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的特点
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它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寄生关系可以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
互利共生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相互合作,共同生活,彼此获得利益的关系。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了争夺资源(如食物、空间)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
一轮复习之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课课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
第35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考点要求】 •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 2.群落的演替(Ⅰ) • 【考点精析】 • 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 2.举例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 3.举例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 4.说出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5.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 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一方受益,
特点:
一方受害
2008广东
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 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 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少”的非同步
性变化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
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
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源
互利共 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B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
彼此有利,彼此 地衣、根瘤 依赖
+-
一方有利,一方 蛔虫和人 受害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种群A得利
羊与草
+- 种群B有害
狼与羊
种间关系的比较
类 数量 型 坐标图
一、群落的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
第35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考点要求】 •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 2.群落的演替(Ⅰ) • 【考点精析】 • 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 2.举例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 3.举例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 4.说出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5.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 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一方受益,
特点:
一方受害
2008广东
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 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 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少”的非同步
性变化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
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
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源
互利共 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B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
彼此有利,彼此 地衣、根瘤 依赖
+-
一方有利,一方 蛔虫和人 受害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种群A得利
羊与草
+- 种群B有害
狼与羊
种间关系的比较
类 数量 型 坐标图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36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 三.生态位的概念: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 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与作用。生态位用以描述一个种群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中 占有的地位。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 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 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例如在研 究某生物的生态位时,既包括了解其栖息地的温度、湿度 等非生物环境的范围,也包括了解其食物和能量来源,以 及它与天敌的关系等。 •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群落的结构会随时间推移而发 生变化,群落是一个动态体系,在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的 影响 下,群落的结构会发生各种变化。群落中生态位相似 的物种是要发生竞争的,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 烈,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更多的是,生态 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减 少或排除它们的竞争,共存下来。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 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 (二)、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因素: •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群 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在很多情 况下,群落内的优势种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 使内部环境越来越不适于自身的发展,而为其他 种群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种内关系和种间关 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这些关系随 着群落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 调整。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 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出现大的变动,如 气温、洪水、干旱等,也常成落本身的生命活 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 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 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 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诱 发演替。 • 4.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 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 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都会成为演替 的诱发因素。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 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 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对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火也是 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的因子。影响演替的外部环 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 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 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三一轮复习精品PPT课件

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准确把握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A 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B 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 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C 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 根瘤菌是共生关系,错误;D 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 寄生关系,错误。
D. 捕食
3、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
4.(2012·大纲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
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概述群落的演替类型
1.回顾种群的概念,特征(数量特征、空间 特征)
2.群落的概念、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叫做群落。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物种丰富度
群落特征: 2、种间关系 3、空间结构
5.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 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 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答案(1)③ ② ① ④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食__物_竞__争_,_使__一_种_(_大_)_草_履_虫__死_亡(饿死)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寄_生__关__系__不__可_能__使__宿__主__全_部__死__亡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______②__和__④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准确把握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A 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B 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 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C 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 根瘤菌是共生关系,错误;D 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 寄生关系,错误。
D. 捕食
3、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
4.(2012·大纲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
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概述群落的演替类型
1.回顾种群的概念,特征(数量特征、空间 特征)
2.群落的概念、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叫做群落。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物种丰富度
群落特征: 2、种间关系 3、空间结构
5.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 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 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答案(1)③ ② ① ④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食__物_竞__争_,_使__一_种_(_大_)_草_履_虫__死_亡(饿死)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寄_生__关__系__不__可_能__使__宿__主__全_部__死__亡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______②__和__④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错误。 所有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项错误。 阶段Ⅰ和阶段Ⅱ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 阶段Ⅲ是森林阶段,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项正确。
2. 如图所示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 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E点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 壤条件决定
[解析] a曲线代表群落在有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代 表群落在没有任何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 图中C点到D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说明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B项正确; E点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达到最大,C项错误; E点时生物多样性最大,说明演替达到了顶极群落,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 统中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D项正确。
平结构的体现。
(√)
【易错辨析】
(8)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
[解析]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9)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而R代表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量,A错误; 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Pg达最大值时,群落尚未演替到顶 极群落,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没有达到最高,B错误; Q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 一,C正确; 群落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并不是保持不 变,D错误。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共40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群 落的结构和演替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群 落的结构和演替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________。 (2)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 替属于_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 达到________(群落)阶段。
即时应用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 势,正确的说法是( )
A.甲图可表示草场上牛、羊之间的竞争关系 B.乙图可表示自生固氮菌与大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C.丙图可表示家猫和家鼠之间的捕食关系 D.丙图中包含了种内互助、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等关系
答案:D 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 a、b 间的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关 系,自生固氮菌不与大豆共生;从丙图的变化趋势来看,单独研究 b 物种,在初期种群数量较少,为获得与 a 在竞争中的优势,要进 行种内互助,最后种群数量较多时,为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要 进行种内斗争。
【疑难点拨】 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 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 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 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的土层)中进行调查。 3.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4.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中生物 的避光性和趋湿性进行。 5.从同一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要进行统计比较。 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 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
4.演替的方向 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能量看,总生产量逐渐增加,但净生产量逐渐降低,表现 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和非生物的有机 物质)都增多,无机营养物从生物外转到生物内。 (2)从结构看,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多,空间结构更 复杂,稳定性增强。 (3)从生活史看,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从短到长,从简单到 复杂。
捕食
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为食, 数量上 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 化。两种生物 数量(能量)存 在差异
狼 与 兔, 青 蛙与 昆 虫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 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 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沙丘、火 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两种演替过程均 为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优势取代,多种生物共存,内部有竞争 现象,只要气候等条件适宜,两种演替均能成林。
实 验 关 关 顺 实验类型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无数的小动物,可以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 区域内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 法和目测估计法。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明暗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特别提示 (1)群落中各种群的种间关系类型及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均 是长期自然选择及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 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 材 面 面 观 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概念:同一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 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中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一、1.时间 种群 2.物种组成 (1)物种 (2)丰富度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二、1.(1)食物 (2)资源 空间 灭亡 (3)体表 (4)彼此有利 2.(1)分层 (2)镶嵌 三、1.另一群落 2.(1)植物覆盖 地衣阶段 草本 (2)土壤条 件 3.速度 方向 思考 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应是 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大火、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会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群落,但即使没有这些灾难,群落也是会发 生演替的,演替现象是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 提高。
特别提示 一般对初生演替系列的描述, 都是采用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 演替和从潮地开始的水生演替。 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环 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却为水生环境。 (1)旱生演替有以下几个阶段: ①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是裸露地区首先立足的植物,又叫 开拓荒者。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种间竞争中取代地衣。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当土层渐渐增厚, 草本植物便代之而兴。 ④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 阳性灌木出现, 以后形成灌木群落。 继而, 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 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阴性的灌木和草木植物种类得以定居, 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中消失。 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 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 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①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 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物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②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 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 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③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 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 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即时应用 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某地,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水排 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 等几乎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 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 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动物个体总数) 2.0 4.0 距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23 37 50 58 动物类群数(类)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动物个体总数(个)
2.群落演替类型实例分析 (1)裸岩上发生的初生演替的过程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成林
3.总结提升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不一定会成林,即只有气候等环境条 件适宜才会成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等地区,群落演替很难成林。 (2)一般来说,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 性提高。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可以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等植 物,群落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4)群落演替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三个阶段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 裸岩 阶段→________→苔藓 阶段→________阶段→灌木 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 类活 动使群 落演 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 演替的 ________和 ________进行。 思考 2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 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3.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 彼 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 则 双方或者一 地衣, 方不能独立 大豆与 生存。 数量上 根瘤菌 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寄生
—
竞争
对寄主有害 , 对寄生生物 有 蛔 虫 与 利。如果分开, 人,噬菌 则寄生生物 难 体与被侵 以单独生存 , 染的细菌 而寄主会生 活 得更好 生存能力 不 同,如图 a;生 牛与羊, 存能力相同 , 农作物与 则如图 b。 两种 杂草 生物为同一 营 养级
考点二 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1.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两者区别 如下表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原 先 从 没 有 过 植 被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 起点 的环境 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火灾过 裸岩、 沙丘、 火山岩、 实例 后的草原、过量砍 冰川泥上的演替 伐森林上的演替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 1.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和________ 等;②结果: 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________。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虫)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 ________,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________。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________分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________。 (2)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 替属于_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 达到________(群落)阶段。
即时应用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 势,正确的说法是( )
A.甲图可表示草场上牛、羊之间的竞争关系 B.乙图可表示自生固氮菌与大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C.丙图可表示家猫和家鼠之间的捕食关系 D.丙图中包含了种内互助、种间竞争、种内斗争等关系
答案:D 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 a、b 间的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关 系,自生固氮菌不与大豆共生;从丙图的变化趋势来看,单独研究 b 物种,在初期种群数量较少,为获得与 a 在竞争中的优势,要进 行种内互助,最后种群数量较多时,为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要 进行种内斗争。
【疑难点拨】 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 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 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 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的土层)中进行调查。 3.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4.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中生物 的避光性和趋湿性进行。 5.从同一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要进行统计比较。 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 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
4.演替的方向 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能量看,总生产量逐渐增加,但净生产量逐渐降低,表现 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和非生物的有机 物质)都增多,无机营养物从生物外转到生物内。 (2)从结构看,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多,空间结构更 复杂,稳定性增强。 (3)从生活史看,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从短到长,从简单到 复杂。
捕食
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为食, 数量上 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 化。两种生物 数量(能量)存 在差异
狼 与 兔, 青 蛙与 昆 虫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 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 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沙丘、火 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弃耕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两种演替过程均 为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优势取代,多种生物共存,内部有竞争 现象,只要气候等条件适宜,两种演替均能成林。
实 验 关 关 顺 实验类型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无数的小动物,可以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 区域内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 法和目测估计法。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明暗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特别提示 (1)群落中各种群的种间关系类型及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均 是长期自然选择及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 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 材 面 面 观 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概念:同一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 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中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一、1.时间 种群 2.物种组成 (1)物种 (2)丰富度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二、1.(1)食物 (2)资源 空间 灭亡 (3)体表 (4)彼此有利 2.(1)分层 (2)镶嵌 三、1.另一群落 2.(1)植物覆盖 地衣阶段 草本 (2)土壤条 件 3.速度 方向 思考 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应是 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大火、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会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群落,但即使没有这些灾难,群落也是会发 生演替的,演替现象是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 提高。
特别提示 一般对初生演替系列的描述, 都是采用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 演替和从潮地开始的水生演替。 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环 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却为水生环境。 (1)旱生演替有以下几个阶段: ①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是裸露地区首先立足的植物,又叫 开拓荒者。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种间竞争中取代地衣。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当土层渐渐增厚, 草本植物便代之而兴。 ④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 阳性灌木出现, 以后形成灌木群落。 继而, 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 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阴性的灌木和草木植物种类得以定居, 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中消失。 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 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 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①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 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物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②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 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 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③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 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 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即时应用 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某地,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水排 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 等几乎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 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 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动物个体总数) 2.0 4.0 距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23 37 50 58 动物类群数(类)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动物个体总数(个)
2.群落演替类型实例分析 (1)裸岩上发生的初生演替的过程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成林
3.总结提升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不一定会成林,即只有气候等环境条 件适宜才会成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等地区,群落演替很难成林。 (2)一般来说,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 性提高。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可以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等植 物,群落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4)群落演替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三个阶段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 裸岩 阶段→________→苔藓 阶段→________阶段→灌木 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 类活 动使群 落演 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 演替的 ________和 ________进行。 思考 2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 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3.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 彼 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 则 双方或者一 地衣, 方不能独立 大豆与 生存。 数量上 根瘤菌 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寄生
—
竞争
对寄主有害 , 对寄生生物 有 蛔 虫 与 利。如果分开, 人,噬菌 则寄生生物 难 体与被侵 以单独生存 , 染的细菌 而寄主会生 活 得更好 生存能力 不 同,如图 a;生 牛与羊, 存能力相同 , 农作物与 则如图 b。 两种 杂草 生物为同一 营 养级
考点二 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1.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两者区别 如下表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原 先 从 没 有 过 植 被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 起点 的环境 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火灾过 裸岩、 沙丘、 火山岩、 实例 后的草原、过量砍 冰川泥上的演替 伐森林上的演替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 1.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和________ 等;②结果: 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________。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虫)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 ________,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________。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________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