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高考领航】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文档讲义:单元11-1基因工程

第1讲 基因工程考点1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1.限制酶(1)存在:____________中。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断开。
(3)形成末端类型⎩⎨⎧识别序列中心轴线两侧切开→识别序列中心轴线处切开→2.DNA 连接酶(1)作用:将双链DNA 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2)种类3.载体(1)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标记基因。
(2)种类⎩⎨⎧最常用:其他: 、动植物病毒(3)作用: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原核生物 (2)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磷酸二酯键 (3)黏性末端 平末端 2.(2)大肠杆菌 T 4噬菌体 黏性3.(2)质粒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3)携带外源DNA 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注意:(1)基因工程中有3种工具,但工具酶只有2种。
(2)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进行切割;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 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限制酶、DNA 连接酶、DNA 聚合酶等相关酶的分析比较[题组精练]1.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
现有MspⅠ、Bam H Ⅰ、MboⅠ、Sma 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__________连接。
(2)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________末端,其产物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领航】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文档讲义:单元6-3基因的表达

第3讲 基因的表达考点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1.RNA 的种类、结构和功能(1)基本单位及组成[据图填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结构特点:一般是________。
(3)种类及功能①mRNA :将遗传信息从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中。
②tRNA :转运________,识别________。
③rRNA :________的组成成分。
注意:除以上种类及功能外,RNA 是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
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试写出①②有关的知识(2)细胞质②氨基酸密码子③核糖体2.(1)转录翻译细胞核核糖体DNA的一条链mRNA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RNA多肽链(2)mRNA tRNA6461终止密码子61密码子[判断正误]1.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2.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3.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4.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提示:一种tRNA上只有一种反密码子,只能识别并携带一种氨基酸。
5.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mRNA碱基序列不同。
(√)[热图思考]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并思考:(1)两图显示的是何种生理过程?它们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肠杆菌可进行上述哪个过程,图1还是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图中a~f分别是什么物质或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图1分析:①图1中翻译方向如何?判断依据是什么?②图示信息显示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何在?③图中多条多肽链其氨基酸序列是否相同?为什么?它们是否具生物学活性?答案:(1)图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两图的区别在于图1所示转录、翻译过程有“时空”差异,即转录在细胞核,时间在前;翻译在核糖体,时间在后。
2018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16讲

(5)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 (6)(2014·高考海南卷 T22D)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的 个体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 7 对等位基因 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7 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 同。( × ) (7)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 不相同的概率为 9/16。( × )
考点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相关题型分析
巧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本原理 由于任何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任何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时 总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 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最后将各组情况进行 组合。
2.分解组合法解题步骤 (1)分解: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 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 题。如 AaBb×Aabb 可分解为 Aa×Aa、Bb×bb。 (2)组合:将用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相加或相乘) 进行组合。
(2016·南京模拟改编)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 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 子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 F1 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 自交得 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F2 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__3_∶__1___。
(3)相关结论
双显性状 单显性状 ①表现型双隐性状 亲本类型 重组类型
Y-R- 占9/16 Y-rr+yyR- 占3/16+3/16 yyrr 占1/16 Y-R-+yyrr 占9/16+1/16 Y-rr+yyR- 占3/16+3/16
纯合子 YYRR、YYrr、yyRR、yyrr 共占1/16×4 ②基因型双杂合子 YyRr 共占4/16 单杂合子 YyRR、YYRr、Yyrr、yyRr 共占2/16×4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辅导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35 (2)

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该细胞是
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的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
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
是:人工合成含有特定基因的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
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
大 误的是( )
纲
版
A.辛西娅能进行新陈代谢
亲代遗传物质 复制后传给子 代并在子代的 个体发育中表 达
《高考调研》 高考总复习
·
第一单元
概念 比较
应激性
适应性
遗传性
表现 形式
植物的各种向性 (如向光性、向 地性、向水性等 )和动物的趋光 性等
生物体的形态 结构、生理功 能、行为习性 以及保护色、 拟态、警戒色 等
子代的形态结 构、生理、行 为、习性等各 种性状与亲代 相似
重大科学成就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下面①~④项成
果和成就相对应的年代是( )
①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
学说”
②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大 纲
③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
版
生 物
岛素
④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抗棉铃虫棉花新品
种
·
《高考调研》 高考总复习
·
第一单元
大 纲 版 生 物
《高考调研》 高考总复习
·
第一单元
大 纲 版 生 物
《高考调研》 高考总复习
·
第一单元
大 纲 版 生 物
《高考调研》 高考总复习
第一单元
考纲要求
名师解读
这部分内容作为全书的总括,
大 纲 版 生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演绎”过程2.自由组合定律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会相同(×)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观察甲、乙两图,请分析:(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乙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为什么?提示④⑤。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
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理解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 16。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3)第2讲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经典精讲 (5)第3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上) (6)第4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下) (7)第5讲细胞的增殖经典精讲 (8)第7讲遗传的细胞基础经典精讲 (12)第8讲遗传的分子基础经典精讲 (14)第9讲遗传规律经典精讲(上) (15)第10讲遗传规律经典精讲(下) (16)第11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经典精讲(上) (17)第12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经典精讲(下) (18)第13讲人类遗传病经典精讲 (20)第14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经典精讲 (21)第15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经典精讲(上) (23)第16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点精讲(下) (25)第1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经典精讲(上) (26)第18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经典精讲(下) (27)第19讲种群与群落经典精讲 (29)第20讲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经典精讲 (31)第21讲选修一:生物技术与实践精讲 (32)第22讲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精讲(上) (34)第23讲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精讲(下) (35)第24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上) (37)第25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下) (39)第26讲分子与细胞2017新题赏析 (41)第27讲遗传与进化2017新题赏析 (43)第28讲稳态与环境2017新题赏析 (44)第29讲综合题目2017新题赏析 (46)讲义参考答案 (48)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试题分析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题一: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题二: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高三生物课件-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18 最新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考点整合
过程
第一阶段: 1 分子葡萄糖生成 2分子丙酮酸,并产生少 量[H]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 第三阶段:[ H ]与氧结合生成水,只有该阶段有氧 参与
│ 考点整合
放能情况 第一阶段:放出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放出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 释放能量 2870kJ ,有 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其 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 简式: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 复习策略
2.实验探究:本单元实验与探究内容较多,要求能掌握包 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 方法及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如: 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考查实验设计原则 中的单一变量原则。②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③借助 于测量呼吸速率的装置,探究不同因素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 响。④利用萤火虫作实验材料,证明 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⑤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经典实验及变式拓展。⑥与光合作用 的影响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尤其关注实验装置、实验材料 及实验的描述指标。
│ 复习策略
3.抓住高频考点:近几年高考题,大多围绕 ATP这一知识 点,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为中心考查知识的综 合运用和理解能力。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有:光合作用中关 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色素的功能,光合作用过程中相 关的运算;图文转换、数据处理等有关题型;呼吸作用是综 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尤以生产实践为材料背景的综合性试 题更为常见,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 使用建议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4讲,建议6课时完成,每讲1课 时,单元训练卷和讲评各1课时。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第2讲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1.细胞中的元素(1)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细胞中的化合物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4)因为C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所以其是最基本的元素(×)(5)在占干重百分比中,因为脂质中脂肪是储能物质,所以脂质最多(×)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请分析:(1)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2)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3)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是C、H、O、N。
(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然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提示因为组成细胞的元素是细胞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吸收获得。
(5)请给不同状态的细胞(鲜重、干重)前四种元素的含量排序,并尝试分析两种状态下O元素排序差异的原因。
提示细胞鲜重时元素含量:O>C>H>N。
细胞干重时元素含量:C>O>N>H。
鲜重中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水分子中O的含量远大于H,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O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
命题点一分析细胞中元素含量、种类及作用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答案 C解析“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P和S均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试题分析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题一: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题二: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二、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与习惯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
二、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三、形成并运用生命的基本观点题三: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四、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
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的增加,使光照下产生的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四、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五、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题四: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六、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科学的新进展第2讲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经典精讲重难点突破1、元素与化合物题一: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 每个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 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题二: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 胰岛素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题三: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质粒的化学元素为C、H、O、NB. 神经递质和生长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 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放能比糖类多D. 毛霉和蓝藻的细胞中均不含有线粒体题四:某科研人员林林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1)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含有染色体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3)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它属于___生物。
(5)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
(6)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物中都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成分。
题五: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请据图分析回答:(1)单体a是______,X代表_________。
(2)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_______种;图中____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用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呈绿色。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_____结构的多样性。
(4)人类的白化病基因源于图中的[]__________过程。
(4)④反应过程为______,若c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e的C,则C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题六: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的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第3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上)重难点突破1、物质的跨膜运输题一:离子泵是一种具有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题二: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C. 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1、物质的跨膜运输2、酶与ATP题三: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图所示。
(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适宜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B.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80℃C. 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下测得的D. 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题四: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2、酶与ATP第4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下)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题一:下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
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U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B. 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H2O分解,产生电子流C. W为CO2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D. U至Y的能量转换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的题二: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题三: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
得到如下表结果。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光照时,第4组叶片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mgB. 光照时,第1、2、3组叶片释放的氧气量相等C. 光照时,第4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 该叶片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题四: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各为多少g·m2 ?A.5;7B. 8;7C. 8;11D. 5;11题五: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