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让心灵落满尘埃
不要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的句子

不要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的句子
1.生命如行云流水,不必过于执着,但也不要轻易放弃。
2. 宁愿做一只孤独的狼,也不要成为一只被群狼欺凌的羊。
3.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要因为远方而放弃脚下的路。
4. 绝不要让别人的贬低成为自己的内心声音,你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价。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让自己沦为别人眼中的平凡之人。
6.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找到自己的适合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7. 不要让磨难成为你倒下的借口,而应该成为你站起来的动力。
8. 人生本就如浪花一样短暂,不要沉溺于过去,而应该珍惜当下,迎接未来。
9. 卑微并不代表没有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10. 让自己的心灵宽广如海洋,包容一切,但也要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底线。
- 1 -。
拂去心灵尘埃

拂去心灵尘埃,拥有健康心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就像我们房子里的尘埃。
我们如果经常打扫,你的房子就会很干净。
如果长时间不去打理,这些尘埃就会积攒下来。
心灵的尘埃如果积攒的多了,你的心理就不那么健康,它将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小学生常见的有哪些心理问题呢?在学习方面:(1)入学不适应。
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
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
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
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
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
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
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1)羞怯。
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
分离性焦虑。
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
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嫉妒心。
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
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在行为方面:(1)说谎行为。
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
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初一作文】别让心灵蒙尘

【初一作文】别让心灵蒙尘这个世界很大,而我们却很渺小。
也许只有适应着社会才不会被这世界所抛弃!这也许才将会是最好的吧!也许一个人的美,却是最重要的吧!这也许就是心灵吧。
心灵是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教养。
这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的!别让心灵蒙尘。
别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这都将会是不值得吧,用心的做事,用心的看待每一件事情!这才是现在我们所要做的。
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失去了你的道德行为。
别让心灵蒙尘,更别让自己在这个世界所抛弃。
做最好的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好的一切将会是最好的。
别让心灵蒙尘,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美的!心灵也许,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美不美,就是从他的一举一动而决定的。
心灵,则是最好的。
有些人却很平淡,但是他做的事情却总是很不光彩的。
这也许就是违背了自己的心。
心的来源是否能够承受?也许,在这个世界上,都将会有一个爱心,有爱心的人却有很多。
正因为有了这个爱心,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姿!心灵的美则是决定一个人的修养,教养。
只希望我们能够有一颗爱心,来拯救这个世界!蒙尘或许,我们现在长大了,也许有些成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渐渐地有了更大的经历。
正有如此,心中有些许杂念。
心中就会有追求,但这追求却不是自己得到的。
而是更想拥有他们的生活!心中便会有盲目大胆的想法!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来源我们的痴心妄想!相信,该拥有的一定会来,不该拥有的,强求也是不可以的!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井盖乐观面对,不要因为俗事而毁了自己。
让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
做好自己,因为自己将会是最棒的!蒙尘的心灵是我们不能拥有的!愿我们做好自己,因为心有梦想,梦有所梦。
一切杂念都将是烟云。
一会就消失了。
这就是我们,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了心中的守护,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会变得更好!别让心灵蒙尘,面对热河事情都要学会坦然面对,不要总是想那些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别让灰尘落在心上

别让灰尘落在心上
李娇娇
心灵的原色,来自至真、至善、至美,品味心灵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感受过那一颗颗亮丽的心灵更是无比的幸福。
心灵之原色,亦映照的整个社会和谐、文明而美好。
什么是真?
所谓的真,便是真的自我,真的世界,不沾世尘,纯洁无瑕;所谓的真,便是人与人之间那份难能可贵的真诚;所谓的真,便是追求真理、天天向上的奋斗。
真的反义词是假,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也是假。
无瑕的真理——纯白色,真之色。
什么是善?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叫做“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他的真正含义在于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都是向善的,善良是一种品质,是永远的美德。
放光的善意——晶蓝色,善之色。
什么是美?
美有许多种,可以是感恩,可以是仁善,可以是宽容,也可以是付出。
如果你想感受美,那么。
请望望你的心。
那,就是美。
其实,美丽并不是高贵、漂亮的同义词,它是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多彩的美丽——梦粉色,美之色。
心灵的原色,是纯洁之白,是晶莹之蓝,是梦幻之粉,是真善美。
让我们白、蓝、粉,来渲染一颗原色之心。
除却心灵的尘埃佛学禅语

除却心灵的尘埃佛学禅语除却心灵的尘埃佛学禅语鼎州禅师与一位小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鼎州禅师就弯下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了起来,放在口袋里。
站在一旁的小沙弥忍不住劝说道:“师父!您老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把它打扫干净的。
您没必要这么辛苦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话不是你这样讲的,打扫叶子,难道就一定能扫干净吗?而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而且我也不觉得辛苦呀!”小沙弥又说道:“师父,落叶这么多,您在前面捡,它后面又会落下来,那您要时候才能捡得完呢?”鼎州禅师一边捡一边说道:“树叶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们心地上,我是在捡我心地上的落叶,这终有捡完的时候。
”小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是什么。
之后,他更是精进修行。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本性十分愚笨,怎么教都记不得,连一首偈,他都只是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的。
一天,佛陀问他:“你会什么?”周利槃陀伽惭愧地说道:“师父,弟子实在愚钝,辜负了您的一番教诲,我只会扫地。
”佛陀拍拍他的肩头说:“没有关系,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你一定会领悟的。
我现在教你一偈,从今以后,你扫地的时候用心念‘拂尘扫垢’。
”听了佛陀的话,愚钝的'周利槃陀伽每次扫地的时候都很用心地念,念了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他想道:“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内心污秽时又要才能清扫干净呢?”就这样,周利槃陀伽终于开悟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去心中的妄想烦恼。
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且不必去管它,而人心里的落叶则是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日省吾身三次;禅者则认为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有情众生都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即所谓“佛尘扫垢”,还自己一片清静。
佛典上有一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意思是人心就好比一面镜子,只有拭去镜面上的灰尘,镜子才能光亮,才能照清人的本来面目;所以,一个人也只有常常拭去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善良的本性来。
王阳明清扫自己内心的灰尘,勿使惹尘埃

王阳明清扫自己内心的灰尘,勿使惹尘埃
佛家有一句话叫,“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闲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内心不可能不随环境而发生变化。
面对,我们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诱惑,很难做到内心不为所动。
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持自己内心的清明呢?这就需要我们,多次的反省自己内心存在的欲望,将它们清除。
这些就像是蒙蔽在自己内心上的灰尘,经常打扫才能保持洁净。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用功的话,满以为自己已知怎么样去学知识做学问,觉得自己只要根据已经明白的这些去做就可以了,但却不知道内心的私欲会一天天的增多,就像地上的灰尘一样,一天不去清扫就会增加一层,踏实用功的努力就能够了解大道是永无止境的,越是探究越能明白更多,一定能够达到纯净洁白,没有一丝一毫的不透彻的境界才可以。
这句话是说,人要把自己的心常常存养,这就是一门学问,如果把心思放在从前已经发生的事和将来还没有发生的事,这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只会让自己的心绪烦乱而已。
从一个人说话的逻辑顺序颠倒,也能够看出他的内心没有存养。
清扫自己内心的灰尘也是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安宁,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不要为它困扰担忧,立足当前,做好自己眼前事。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的把自己内心清理一下,把自己那些不合理的欲望,私心杂念都删除掉。
保持自己每天的清明和良知。
如果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话,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关注我。
人生哲理经典文章:扫走心灵上的灰尘

人生哲理经典文章:扫走心灵上的灰尘导语:人生在世,现实人生,记住快乐,享受生活,遇见是幸,错过是痛,没有相逢,哪有错过,生命太短,人生太忙,生活太累,感想有愧,一场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对错,但求无过,生命如歌,岁月若水,走过路过,才知深浅,看淡过去,理解未来,坚持自己,感受实在。
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居住在这样的房间,会感到很不舒服。
心灵的房间也要经常打扫,不打扫也会积满污垢,蒙尘的心,会变得灰暗迷茫。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想到很多事,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
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
痛苦的情绪,不愉快的记忆,如灰尘一样集聚在心里,洽如房间堆满了杂物变得杂乱无章,使人心烦意乱,委靡不振。
扫除心地上的灰尘,为快乐腾出更多更大的空间,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使杂乱的心变得清净,从而告别烦恼。
我们常见的不洁之心多有哪些呢?以我的经历和知见,粗略而言,有如下种种:贪欲之心常听人们说:“除非圣人,贪欲之心人皆有之”,言下之意似乎是贪欲有理,自私是道。
这句话在不经意中成了人们掩饰自己过错的挡箭牌。
其实,原本我们都可以成为圣人,只是由于贪欲多了,自私多了,所以我们成了凡人。
凡人的最大弱点是贪欲。
人有了贪欲之心,就永远得不到快乐,因为欲望是无限扩大永无止境的,这个愿望满足了,下一个愿望又来了,小的愿望实现了,大的欲望又产生出来,这样一个个无休无止的欲望把人们弄得疲惫不堪生不如死。
戒欲,把欲望控制在最低最小,是人生寻找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傲慢之心由于人的偏见,自我被无限放大,傲慢之心由此产生。
傲慢是仁者之心的缺失,作祟者是自以为是。
我们之中的一些人,特别喜欢“老子天下第一”这个词,对人趾高气扬,做事张扬浮夸;走起路来,横冲直闯;说起话来,旁若无人夸夸其谈。
自以为他天生就是别人的上司,别人就应该听命于他。
自以为是的人给别人带来不悦,也为自己埋下祸根。
殊不知,自傲实为庸者,睿智、恬静、大度、含蓄、慈悲才是智者的真容。
不让心灵蒙尘名言警句

不让心灵蒙尘名言警句不要让心灵蒙尘说说人生就像徒步行路,一路奔波,难免沾染尘土,这时候不妨在路旁树阴下歇歇脚,掸掸身上、裤管上的土再赶路,这一路才有更多美丽的风景装进心中。
人生是带着心灵行走的一段旅程。
无论走到哪里,走了多远,都不要让你的心灵蒙尘。
我们曾经急匆匆地赶路,我们曾经忽略了心灵的真正需求,我们麻木、浮躁,像一列火车在快速路上不敢、不想停下来。
就这样,渐渐丢失了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殊不知,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早已蒙上了一层尘土因此变得冷漠而迟钝。
为何不慢下来,读读书,听听音乐,享受生活中难得的闲暇呢?对闲适生活情趣的追求,周作人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越精炼越好。
”对于心灵来说,闲适是最好的清洁工具。
闲读,闲游,闲听,闲聊,闲居,只要是慢下来的,就有了一种雅致的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如此,生活才会更健康,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我们需要时常轻抚自己的心灵,擦拭掉懒散、空虚、急躁、痛苦、无奈和茫然,它们无足轻重却毒害不浅,染尘的心灵会因此将我们带进消极的人生之路。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打扫心灵,永远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心是透明的,世界也是简单而美丽的。
与赶路相比,我们要的是风景,与金钱相比,我们要的是幸福。
想沉静,想平淡,想潇洒,想超脱,想实实在在地把握自己,想留一分纯情,坦坦荡荡地面对外界,那就不要让你的心灵蒙尘,让心灵始终洁净无瑕,做善良、快乐、充实的自己。
读书,可以让心灵充盈而不再庸俗;旅游,可以让心灵开阔而不再闭塞;思考,可以让心灵沉静而不再浮躁;交友,可以让心灵博大而不再狭隘……时常打扫,一路走来,心灵上的杂物就会随时摒弃,心灵也就会始终保持着纯净美好的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要让心灵落满尘埃
如果一间房子长时间的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蛛丝遍布,人就不能居住。
同样的道理,如果人的心房落上了一层灰尘,人就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道德,心灵一旦蒙上了灰垢,人就很难以确定生活的方向,难以活得自然、心安!
曾有人说,父母既是我们每个人的恩人也罪人。
他们给予我们生命与关爱所以是恩人,但是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在受罪和赎罪。
把你带到世间的父母从这层意义上说便是罪人,因为你将要承受人世间的种种痛苦与不安。
生活,并不是童话,它比天气还要变化无常。
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道德伦理,犯罪战争……或许,每个人都会受到生活的欺骗和嘲弄,让我们失去平和的心态,进而让我们的心灵落上一层灰尘!
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人会帮你?!
眼神能瞬间杀死一个人,而语言会让人变得更加的麻木与恐惧。
“这个世上没有人会帮助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这句会让一个人变得坚强和独立,却也让其变得冷漠而不近人情。
我们这个社会虽然日新月异,但是华夏文明的道义感觉却有所衰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街上的乞丐多了;坐车时喜欢闭着眼睛了;走路只会对前方目不转睛了。
于是乎,雷锋少了,妄人多了,并且开始嘲讽雷锋了。
良心少了,心眼多了,扶起一个人开始变得战战兢兢了。
但是,我从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
不过,事实让我做得不近人情。
小时候扶起一个人会听到一句谢谢,不过三五光阴,现在是扶不起,不敢扶。
因为你得到的不是谢谢而是“就是他”!如果是以前列车上扒手偷东西,我会挺身而出,因为我知道身后有很多帮忙的人,而现在我只会闭目养神。
因为你已经不确定是否有人会帮你,有时候连受害人也选择只字不提地离开。
如果,麻木了也就罢了,但是和很多人一样,饱受着内心的挣扎,质问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怎么做,但至少可以支配自己。
心,僵化了,生活也会变得生硬,就会少了很多乐趣!所以,你会看到还有一些人坚持清扫自己的心灵,在扶人的时候拍个现场照,在抓小偷的大声疾呼。
他们说,在扫除心灵灰垢的时候更需要保护自我!
可以埋怨,但不可以放弃
如果当我们哪一天不小心摔倒了,行人来往于你身边却不帮忙扶一下,我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情感?当我们的钱包被扒手偷走,自己一个人无力地狂追时,内心又有怎样的感受?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种感受我们都有过,不过你仔细回想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出现过帮助你的人——好人。
下大雨无处可去时,有一个陌生的面孔带你打伞;在你迷路无助的时候,有一种声音给你指路。
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是我跟家人和朋友总会说,今天我遇到了好人!
我们可以气愤,可以用最狠毒的字眼去咒骂那些熟视无睹的人,前提是你从未那样。
记住,你可以委屈,你可以埋怨,但是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承担你自己的责任和过失。
我们可以理解别人的麻木和冷漠,却不能原谅自己的责任与道义。
多变的生活,可能会让我们的心灵染上灰尘,但是对于心灵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
心灵无尘,生命才会明亮
也许,生活并没有给予我们多少快乐与幸福,但我们还是要依然对生活充满感恩和惜福。
就像安徒生,被生活嘲弄却留下了人间最美的童话;就像贝多芬,从未体验生活的甘甜却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就像海伦凯勒,不曾遇见阳光和鸟声,却用心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只有让心灵无尘,才能袒露良知的质地,才能让生命明亮!
不过,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人需要融入社会这个统一体中,就必须服从某些原则、自然规律和不可回避的法规,但人同时也具备了鉴别能力,因而担负着相应的责任。
人并非只能消极地从属,而是可以在既定的限度之内积极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