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第八讲 全微分

但函数的偏导数存在,函数不一定可微。
上面两个个定理可以完全推广到三元和
三元以上的多元函数.如三元函数 u=f(x,y,z) 的
全微分存在,则有
du u x dx u y dy u z
dz.
例1 求z=xy在点(2,3)处,关于x 0.1, y 0.2 的全
增量与全微分. 解
B=fy(x0,y0).
这个可定理得到全微分的计算公式:
与一元函数微分类似,规定自变量x,y的增量等于自 变量的微分dx,dy,即 x dx,y dy .于是全微分 又可写成
dz f x ( x0 , y0 )dx f y ( x0 , y0 )dy.
如果函数f(x,y)在开区域D内每一点处都可 微,则称f(x,y)在域D内是可微的.这样,域D内 任一点处的全微分为
f ( x0 x, y0 y ) f ( x0 , y0 ) f x( x0 , y0 ) x f y ( x0 , y0 ) y
1 2
3 3
3x0
3
2
x
3
3 y0
3
2
y
3
2 x0 y 0
2 x0 y 0
3
1 2
(0.02) 2 (0.03) 2.95
定义8、6
设二元函数z=f(x,y)在点(x0,y0)的某
邻域内有定义,如果z=f(x,y)在点(x0,y0)的全增量
z f ( x0 x, y0 y ) f ( x0 , y0 )
可表示为
z Ax By o( ),
其中A,B与 x, y 无关, (x)2 (y )2 , o( ) 是比
第八讲 田家四季歌

第八讲田家四季歌教学目标一、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月光”等4个词语。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三、了解田家四季农事重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知识梳理一、会认字蝴字义:【蝴蝶】昆虫名。
静止时翅膀竖立在背部,喜在花间,草地飞行,吸食花蜜。
幼虫多对作物有害。
组词:蝴蝶巧记:“胡”家有“虫”。
蝶字义:蝴蝶,昆虫名组词:蝴蝶巧记:“世”下有“木”头,旁边飞一“虫”。
麦字义:谷类作物,分大麦、小麦、燕麦等多种,籽实磨面供食用。
组词:小麦麦子巧记:青上半(),冬上半(夊)苗字义:指幼小的植株。
组词:树苗禾苗巧记:“田”上长草(艹)。
桑字义:落叶乔木,叶卵形,花黄绿色。
组词:桑树桑叶巧记:“又”加“双”,摞“木”上。
场字义: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
组词:打场场院巧记:地头()扬手去()。
谷字义: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组词:谷子五谷丰登巧记:“八”“人”一张“口”,秋后粮食有。
粒字义:量词,多用于粒状的东西。
组词:豆粒米粒巧记:“立”方“米”。
虽字义:虽然组词:虽说虽然巧记:“虫”子有“口”头上长。
了字义:完了,结束。
组词:了解知了巧记:横钩(乛)弯钩(亅)上下连。
二、会认字季字义:三月为一季引:一段时间。
组词:季(季节)(季风)(四季)(秋季)(季孙之忧)辨字:李(李子)(李家)(行李)(桃李)(张冠李戴)造句:秋季的景色真迷人哪!运用:山上的松柏——四季常青。
书写:“禾”字稍窄,“子”稍宽。
“禾”居上半格,竖在竖中线上;“子”居下半格,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末笔横最长。
吹字义:①类似吹的动作②合拢嘴唇用力出气。
组词:吹(吹气)(吹风)(吹号)(鼓吹)(风吹雨打)辨字:次(次要)(次日)(名次)(车次)(层次分明)造句:微风吹拂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书写:“口”小“欠”大。
“欠”第三笔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撇向“口”下方。
第八讲(目视光学仪器--放大镜、目镜)

视度和目镜调节量之间的关系式 假如要求仪器的视度值为SD,则 要求像距值为:x`=1000/SD。根据牛顿公式得
式中SD为视度值,f`目为目镜的焦距,x为目镜的移 动量。f`目和x的单位为毫米。 一般要求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范围为±5视度。 绝大多数仪器都采用移动目镜来调节视度,视度的 分划直接刻在目镜圈上,也有少数仪器是采用移动 物镜来调节视度的。
为了校正近视,可以在眼睛前面加一个发散 透镜,如图所示。发散透镜的焦距正好与远 点距离相同。无限远的物体通过发散透镜以 后,正好成像在眼睛的远点上,再通过眼睛 成像在视网膜上。
对远视眼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像方焦点F ’ 落在网膜的后方,依靠眼睛的调节,有可 能看清无限远的物体,但它所能看清的近 点距离将增加。例如,当调节能力为-10 个视度和远视为+2个视度时,近点距离为:
大则放大率越小。由于单透镜有像差存在,不能期望以减小凸
透镜的焦距来获得大的放大率。简单放大镜放大率都在3×以下。 如能用组合透镜减小像差,则放大率可达 20×。
3、 目镜
目镜也是放大视角用的仪器。目镜是望远镜和显微镜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目镜
把物镜的像进一步放大后,使成像于人眼的明视距离
由于正常人眼适应于无限远物体,因而对 于望远镜则要求物镜的像方焦点恰好和目镜的 物方焦点相重合,如图3—15(a)所示。对于近 视眼来说,则要求仪器所成的像应位于前方近 视眼的远点距离上。为此目镜应该向前调节, 使物镜所成的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以内,这 样,通过目镜以后在前方成一视度为负的虚像, 此虚像再通过近视眼正好成像在网膜上,如图 3—15(b)所示。对于远视眼,目镜应向后调节, 使物成像在仪器后方,视度为正,再通过远视 眼正好成像在网膜上,如图3—15(c)所示。
第八讲-车身结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

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腹部评分
1
该部位最高得分为 4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假
人腹部得分通过测量假人相关指标而产生,其评价指
标为腹部力,其对应最高分为 4 分,采用高性能限值和
低性能限值来计算。
2 高性能限值: 腹部力
1.0kN低性能限值: 腹部力
2.5kN
大小腿评分
1、大腿
1高性能限值:大腿压缩力 3.8kN; #
量不超出127mm
前视
侧视
抗压传递路线图
车门铰柱静力强度测试
按照国标GB15086-2013规定
1 车门铰柱可承受11000N的纵向载荷,铰柱机构不脱开; 2 车门铰柱可承受9000N的垂直向载荷,铰柱机构不脱落。
车顶抗压强度
对汽车碰撞性能提出的要求
翻滚试验示意图:台车
对汽车碰撞性能提出的要求
我国参照欧洲的ECE R94法规制定了国家强制标准GB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11551-2003
40%正面碰撞
(1) 试验车辆 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 障。碰撞速度为 63~65km/h;
(2) 偏置碰撞车辆与可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 40%车宽±20mm 的范围内。
(1)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 驾驶员侧,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 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R 点,碰撞速度为(试验速度 不得低于 50km/h);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 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R 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 在±25mm内。
(2)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EuroSID II 型假人, 用以 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 椅被撞击侧放置SID-IIs(D 版)假人,用以测量第二 排人员受伤害情况。(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 撞试验方法)
第八讲 命令、通令、通报的

三、撰写要求
(一)命令、通令
1、按照权限行文 2、内容简练 3、措词强硬 4、准确具体
(二)通报
1、力求简练 2、留有余地
特点:
1、明显的周知性 2、突出的教育性 3、原则的指导性
二、内容结构
(一)命令:一般由依据、事项、执行要 求构成 (二)通令:一般由依据或原因、种类和 等级、希望和告诫三部分构成 (三)通报: 1、互通情况的通报:一般由通报起因、 通报事项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 2、表扬、批评的通报:一般由缘由、内 容、要求三部分构成
(二)通令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例令》向部队 宣布奖惩事宜(不包括授予荣誉称号),用 通令。
作用:
1、奖 2、惩
特点:
1、很强的制约性 2、相应的指挥性 3、一定的周知性
(三)通报
向部属和有关单位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表扬 先进,批评错误,用通报。
作用:
1、互通情况 2、表扬先进 3、批评错误
第八讲 命令、通令、通报的写作
一、性质、作用和特点
(一)命令 向部属下达作战任务、调动部队、调配武器装 备和布署其他军事行动,发布军事法规、军事 规章,变更编制体制,授予荣誉称号,任免干 部,授予军官军衔等,用命令。 机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
1、布署军事行动 2、发布军事法规 3、荣授事宜
特点:
1、高度的强制性 2、具体的指挥性 3、表达的庄重性
第八讲_社会互动理论

托马斯说:“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境是真实的,那么这一情 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托马斯定理”。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相信某种现象的存在,根据这一判断,他就 会真的采取某种行动,就会造成某种客观效果,虽然在事实上这一现象 不一定真实存在。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强调人们对于他人行动等情境因素的理解或解 释,以及理解或解释的个人依据(个人欲望、经验等)与社会依据(共 同的价值标准)。 情境定义理论对于解释个人行动的主观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个人与群 体的行动都离不开对于情境的主观定义,但个人与群体行动归根结底是 受情境本身的作用,情境本身与主观定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四、现象学社会学(互动的地位)
(一)代表人物
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美国哲 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是1932年出版的《社会世 界的意义构造》,1967年翻译为英文《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二)学术背景
1.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与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张研究物质财富 的生产等,主张一种客观的价值论,认为经济价值具有客观的标准。 奥地利经济学派则主张主观价值论与先验范畴论,主张从主观心理的 价值角度,来理解边际效用甚至所有的人的行动。它批评实证主义曲 解人类的基本经验,对人类历史出来了根本的误解,用适用自然科学 的认识论方法即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人的行动,是毫无意 义的。 2.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 3.胡塞尔的现象学 “生活世界”、“社会世界”、“主体间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 关注经验活动的实在世界、强调经验行动的意义和效用。
3、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第八讲-光在大气和水中的传播、激光损伤

I2 [ln(I / I 0 )]2 4[ln(A / A0 )]2 4 2
(2.1-10)
2 式中, 2 可通过理论计算求得,而 I 则可由实际测量 得到。在弱湍流且湍流强度均匀的条件下:
2 1.23Cn (2 ) 6 / 7 L11 / 6 2 12.8Cn (2 ) 6 / 7 L11 / 6 I2 4 2 2 6 / 7 11 / 6 0.496Cn (2 ) L 2 1.28Cn (2 ) 6 / 7 L11 / 6
10.4
9.6
2、 大气分子散射, m
(1)散射的基本概念
大气中总存在着密度起伏,破坏了大气的光学均匀性,
造成部分光会向其他方向传播,从而导致光在各个方向上的
散射(实质是反射、折射和衍射的综合反映)。散射主要发生 在可见光波段,其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大气中分子或微粒的半
径r与被散射光的波长λ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
3
4
(2.1-6)
式中
m为瑞利散射系数(cm-l);
N为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cm-3);
A为分子的散射截面(cm2);
为光波长(cm)。
m 0.827 N A /
3
4
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烈。 因此可见光散射大于红外光散射,而蓝光散射又大 于红光散射: • 在晴朗天空,其他微粒很少,因此瑞利散射是主 要的,又因为蓝光散射最强烈,故明朗的天空呈 现蓝色。 • 而黎明和黄昏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长, 蓝绿光已被散射殆尽,只剩下黄红光,所以阳光 呈黄红色。
(2)散射的类型
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选择性散射
大气分子的半径是10-4 m量级的,在可见光(0.4-
第八讲_光的折射

老师姓名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学科名称科学年级上课时间课题名称第八讲光的折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二、光的折射规律:三、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图(1)所示,水面上的人看水中的物,所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图(2)所示,水下的人看水上的物,所看到的是变高的虚像.【课外小知识】海市蜃楼:试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炎热夏天,你坐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里.前方的路面看上去好像有水坑。
然而,当你到达那儿时,发现路面完全是干的.这是为什么呢?是你到达之前水坑消失了吗?不是,路面原来就是干的.你看到的是出现在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的景象.图中示意了海市蜃楼的形成过程,高处空气的温度比近地面处的空气温度要低,因此上层空气的密度较大.这时,光向下向远处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弯曲.在地面附近,由于空气温度一样,光线几科平行于地面,但是光线向上传播又发生了弯曲.当光线因折射而弯曲后,你的直觉却仍然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认为到达眼睛的光线来自类似水面的反射,而感觉前面好像有个水坑.【典型例题】例1.下列观察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夜空中星星“眨”着眼睛B、池水中映着一轮明月C、海市蜃楼D、池水变浅例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例3.将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如图所示,从上面往下看会发现筷子变弯,这就是由于光的现象引起的.例4.在图中,AO是光线;OB是光线,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例5.如图所示,光射到平行玻璃板上,正确的光路图是()例6.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 、逐渐减小B 、不变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 、逐渐增大,可能会大于入射角例7.从点光源S 发出四条光线,从空气射到水面上,发生折射,在图中所画的光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只有SA 和SB B 、只有SB 和SCC 、只有SA 和SCD 、只有SC 和SD例8.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A 、等于︒90B 、小于︒90C 、大于︒90D 、︒180【经典练习】1.以下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①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②海市蜃楼的现象③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的影子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2.看圆形金鱼缸中的金鱼会比实际的大,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A 、折射B 、反射C 、漫反射D 、以上都不正确3.站在岸上看池塘会感觉到( )A 、比实际的浅B 、比实际的深C 、一样深D 、无法判断4.潜水员在水底看岸上的烟囱会( ) A 、比实际的高一点 B 、比实际的低一点C 、与实际的一样高D 、向右倾斜一点5.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底,倒入水后,硬币的位置看起来将( )A 、升高了B 、降低了C 、不变D 、左移了6.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 )7.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视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8.如图所示人看到水中的游鱼,有几条可供选择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A、PAOB、PBOC、PCOD、PDO9.一束光线穿过三棱镜后的折射光路如下图中的哪一幅()10.把筷子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方看筷子,如图所示,正确的是()11.图中是一束光在空气和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OA、OB、OC表示光线.那么,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入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空气在界面的边.(填“上”、“下”、“左”或“右”)12.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点A,水中有一点B,现要求用一激光束由A点射出之后经过界面进入水中后经过B点,则激光束应对准C点的(填“左边”、“右边”或“正方”)照射.在图中画出大致的光路.1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小试锋芒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里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于入射角.若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沿着法线方向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是,折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3.如图所示分别是由光的反射或折射形成的现象,请你在其下方写出对应的现象.4.古诗中“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现象;“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现象.5.“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的美景奇观,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鸟”是光的形成的像.6.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但总大于入射角7.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汽车观后镜中可看见路上的行人B、小孔成像C、站在河水中的人“腿变短了”D、日食的形成8.光从水里斜射到空气中时,则()A、只发生折射且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且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且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只发生折射且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高了的树的实像C、变低了的树的虚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和立竿见影B、坐在电影院的任一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C、人看到溪水里的石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一些D、清澈的池塘映出岸边景物美丽的倒影11.图中关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表示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当玻璃杯中没有水时,在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处形成一光斑.在不考虑杯壁对光的反射的条件下,当往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面至CD时,光斑仍在B处B、当水面到EF时,光斑仍在B处C、当水面至CD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D、当水面到EF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大显身手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B、白光通过三楼镜后出现七色光C、在河边可以看到树的倒影D、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产生像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小孔成像和立竿见影B、坐在电影院的任何一个座位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C、人看到溪水里石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D、清澈的池塘水面上映出旁边景物的倒影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潜水员在水下看到在水中游动的鱼B、人看到河边树的倒影C、阳光下旗杆的影子D、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4.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A、都是折射现象B、都是反射现象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5.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如果改变入射角,使入射角减小,则()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不变B、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C、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减小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注水后的水池底部看起来变浅B、平静的水中映出人的倒影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D、阳光下站在地面上会出现影子7.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A、看到的鱼B、看到的鱼的上部C、看到的鱼的下部D、看到的鱼的右部8.一盏探照灯装在东面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游泳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A、向东移动后静止B、向西移动后静止C、先向东移动后再向西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9.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快慢就会改变10.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折射角入射角.11.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光垂直射到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12.一束光线垂直照到玻璃上,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入射光线保持不变,玻璃旋转10度,则入射角为度,反射角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净现值最大准则的正确性是由基准折 现率—最低希望收益率的经济意义决 定的.而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只在基 准折现率大于被比较的两方案的差额 内部收益率的前提下成立,由于基准 折现率是独立确定的,不依赖于具体 待比选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因而 用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比选方案是不 可靠的.
4.
5.
差额内部收益率只能反映增量现金流的经 济性(相对经济效果),不能反映各方案 自身的经济性(绝对经济效果),因此差 额内部收益率只能用于方案间的比较,不 能仅根据其数值的大小决定对方案的取舍. 差额内部收益率也可用于仅有费用现金流 的互斥方案比选,比选结论与费用现值或 费用年值法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实际 上是把增量投资所导致的对其他费用的节 约看成是增量收益,其计算公式按两方案 费用现值相等或增量费用现金流现值之和 等于零的方式建立.
(2)差额净现值指标的判别准则: )差额净现值指标的判别准则:
如果 NPV ≥ 0 ,表明增量投资可以 接受,投资(现值)大的方案经济效 果好; 如果 NPV < 0 ,表明增量投资不可 接受,投资(现值)小的方案经济效 果好;
(3)相关结论: )相关结论:
通过计算差额净现值对两个互斥方案进行比选,与分 别计算两个互斥方案的净现值并根据净现值最大准则 进行比选的结论是一致的; 当对多个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时,直接用净现值最大准 则选择最优方案比两两比较的增量分析更为方便; 通过直接计算各互斥方案的净现值选择最优方案时, 其判别准则为:净现值最大且非负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这一判别准则可以推广应用到净年值指标,即净年值 最大且非负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对于仅有或仅需计算费用现金流的互斥方案,只需进 行相对效果检验,通常不需要进行增量分析,直接使 用费用现值或费用年值指标进行比选,其判别准则为: 费用现值或费用年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差额内部收益率也可用于仅有费用 现金流的互斥方案比选,比选结论与费 用现值或费用年值法一致.(在这种情 况下,实际上是把增量投资所导致的对 其他费用的节约看成是增量收益,其计 算公式按两方案费用现值相等或增量费 用现金流现值之和等于零的方式建立.
(5)投资额不等时如何利用差 额IRR来评价
6.
7.
运用差额内部收益率对互斥方案进 行比选时,如果互斥方案的投资额 相等,则使用另一判断准则. 如果出现增量净现金流符号多次变 化的情况,应按照内部收益率的经 济涵义对其解进行检验.
例5:某两个能满足同样需要的互斥方 案A与B的费用现金流如表所示.试在 两个方案之间做出选择(i=10%).
投资 方案 0 年份 A 100 B 150 增量费用现 50 金流(B-A)
考察时间段及计算期的可比性; 收益与费用的性质及计算范围的可比性; 方案风险水平的可比性; 评价中所使用假定的合理性;
(一)增量分析法
通过计算增量净现金流评价增量投资经济效果, 进而对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进行比选的方法 称为增量分析法. 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应已通过绝对经济效 果检验)比选的实质是判断增量投资(或称差 额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即投资大的方案相对 于投资小的方案所多投入的资金能否带来满意 的增量收益.若增量投资能够带来满意的增量 收益,则投资大的方案优于投资小的方案;若 增量投资不能够带来满意的增量收益,则投资 小的方案优于投资大的方案.
COA COB
A B
(2)运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进 ) 行方案比选的判别准则 判别准则: 行方案比选的判别准则:
如果 IRR ≥ i0 (基准折现率), 则投资(现值)大的方案为优; 如果 IRR< i0 (基准折现率), 则投资(现值)小的方案为优;
(3)运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对多个互 ) 斥方案进行比选时的步骤: 斥方案进行比选时的步骤:
t =0 n tOA )t (1 + i0 ) ∑ (CI B COB )t (1 + i0 )
t
= NPVA NPVB
t =0
t =0
其中:NPV 为差额净现值; (CI A COA )t 为方案 A 第 t 年的净现金流量; (CI B COB )t 为方案 B 第 t 年的净现金流量; NPVA, B 分别为方案 A 与方案 B 的净现值; NPV
39.64 14.4 . . 22.89 15.1 . . 16.75 13.8 . .
解:
由方程式: + 19(P / A,10%, IRR) = 0 100 可解得: IRR = 13.8% 计算表明, NPV > 0, IRR > i(10%),增量投 资有满意的经济效果, 投资大的方案更优. NPV = 100 + 19(P / A,10%,10) = 16.75(万元)
第八讲
决策结构与评价方法
决策结构与评价方法
方
方 评价
方 与 方 方 方 方 决策
评 价 类 型
方 评价
方 评价
方 方 方
一,独立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
单一方案 多个方案 1.独立方案的采用与否,只取决于方案自身的经 济性,即只需对方案进行绝对(经济)效果检 验( NPV ≥ 0 , ≥ 0 , IRR ≥ i0 ); NAV 2.方案通过绝对(经济)效果检验,表明其在经 济效果上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予以拒绝; 3.无论采用净现值,净年值和内部收益率中哪一 种评价指标,所得结论都是一致的. 4.多个方案与单一方案的评价方法是相同的.
第二种:两互斥方案净现值或净年值相 等时的折现率;
(CI A CO A )t (1 + IRR) t = ∑ (CI B COB )t (1 + IRR) t ∑
t =0 t =0 n n
其中: IRR 为差额内部收益率; CI A , B 分别为互斥方案 A , 的现金流入; CI B , 分别为互斥方案 , 的现金流出;
2.差额内部收益率
(1)两种定义: 第一种:两互斥方案增量净现金流的现值累计之和等 于零时的折现率; 差额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CI CO )t (1 + IRR) t = 0 ∑
其中:IRR 为差额内部收益率; B CI 为互斥方案 A , 的增量现金流入; B CO 为互斥方案 A, 的增量现金流出;
其他费用支出 1-15 11.68 6.55 -5.13
(1)用费用现值比选
PC A = 100 + 11.68(P / A,10%,15) = 100 + 11.68 × 7.606 = 188.84(万元) PC B = 150 + 6.55(P / A,10%,15) = 150 + 6.55 × 7.606 = 199.83(万元)
�
(二)增量分析指标 及其应用
差额净现值 常用增量分析指标 差额内部收益率
1.差额净现值 差额净现值
(1)差额净现值的计算方法:
A 设 A , 为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 方案比 B 方案投 B 资大,则: n
NPV = ∑ [(CI A COA )t (CI B COB )t ] (1 + i0 )
二,互斥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
互斥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包含两部分 的内容: 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即进 行绝对(经济)效果检验; 考察哪个方案相对最优,即进行相对 (经济)效果检验; 这两种检验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只有 在必选其一时才可以只进行相对(经 济)效果检验.
互斥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目的是方 案比选,因此方案间应具有可比性, 主要包括:
年均净现金流计算方法: ∑ ( CI CO ) n 年均费用现金流计算方法:
n t=0 t
n
∑
CO
t=0
t
n
评价准则:用"年均净现金流"或者"年均费用 现金流"来近似地代替"投资额",其他条件基 本不变.(P96)
相关结论: 相关结论:
1.
2.
运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与净现值指标 对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所得结论是一致的. 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时,净现值最大 准则(净年值最大准则,费用现值和费 用年值最小准则)是正确的判别准则, 而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不能保证比选结 论的正确性.
t =0
n
例4:方案A,B是互斥方案,其各年的现金 流量如表所示,试评价选择(i=10%).
年份 方案A的净现金流( 方案 的净现金流(万 的净现金流 元) 方案B的净现金流 的净现金流( 方案 的净现金流(万 元) 增量净现金流( 增量净现金流(A-B) ) 0 -200 -100 -100 1-10 39 20 19 NPV IRR(%) ( )
由于PC A < PC B , 根据费用现值最小的选优准则,可判断 A方案由于B方案,故应选取A方案.
(2)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比选 根据上表最末一行的增量费用现金流列出求解 △IRR的方程
50 5.13(P / A, IRR,15) = 0
解得 IRR =6%,IRR<10%,故可判定投资小的方 案A优于投资大的方案B,应选取方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