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中药
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教案纸(1)

各种植物淀粉粒在类型、形状、大小、脐点位置等方面各具特征,可根据有无和形态,鉴定药材。
(2)菊糖inulin
成分: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
分布: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科部分植物,山茱萸果皮。
①草酸钙结晶Calcium oxalate crystal
作用:草酸被钙中和,减少草酸对植物的毒害
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
单晶Solitary crystal——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twin crystals(茛菪)。
针晶acicular crystal——两端尖锐的针状,在cell中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raphides,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半夏、黄精、玉竹等,也有分散,如苍术。
果实、花瓣、少数根
各部分贮藏cell中,主要是不暴光组织细胞核
功能
光合作用,合成固化淀粉
积聚淀粉、脂类、传粉、传播种子
造粉体,造油体
蛋白质体
△质体转化关系
胡萝卜、白萝卜→变绿
番茄果实由白→绿→红
辣椒由绿→红
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状: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
大小:比质体小,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下仅见外形
复粒淀粉compound starch grains——由若干分粒组成,每一变粒具2-多个脐点,每脐点有各自层纹环绕。
半复粒淀粉half compound starch grains——有2-多个脐点,每脐点除有各自层纹外,同时有共同的层纹。
养心草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养心草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黄安玉;林珠灿;房英娟;陈丽芸;郭素华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3)003
【摘要】目的建立养心草中槲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Q-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0.8 ml/min;柱温:30℃. 结果槲皮苷在8.16~816
μ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测定养心草中槲皮苷的含量.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黄安玉;林珠灿;房英娟;陈丽芸;郭素华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鱼腥草中槲皮苷含量测定 [J], 印晓红;金汉台;谭林威;何林旺;王建方;闵会;胡江宁
2.基于金丝桃苷和槲皮苷的鱼腥草含量测定及质量分析 [J], 张思荻;赖月月;杨超;
卿艳;李敏;周娟
3.养心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J], 陈建琴;许雪琴
4.养心草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J], 黄安玉;林珠灿;房英娟;陈丽芸;郭素华;
5.阳春砂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和槲皮苷含量测定研究 [J], 李宗主;潘瑞乐;李展;赵晓宏;斯建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南民间草药风柜斗草研究进展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Zhangzhou Fujian,363000,China) Abstract: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 is widely used as a single test to treat hepatitis and protect liver in fujia n province,
植 物 提 取 液 发 明 的凉 茶 ,该 凉 茶 据 其 专 利 申请 说 明 ,能在降火 的同时 ,凉而不寒 ,且能温和脾肺 ,使 人 体机 能得 到调 理 、闽南 师 范大 学 邹 金 美 等 研 究 出 ,一种楮 头红速溶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能很好溶 解 于水 ,口服进入消化系统后有利于人体消化和人 体对楮头红有效成分 的吸收 ;携带 、储存和食用方 便 。本 文 就 生 药 学研 究 、化 学 成 分 及 提 取 分 离方 法 、含 量 测 定 、药 理作 用 等这 几 方 面 的研 究 进 展进 行 综 述 ,为 后 续 研 究 开 发 提供 鉴 别 、提 取 纯 化 和 药 理 参考 依据 。
福 建 分 析 测 试 Fujian Analysis& Testing
19
闽南 民间草药风 柜 斗草研 究进展
郑 晓艳 ,李秋静
(漳 州卫 生职 业学 院 ,福建 漳 州 363000)
摘 要 :目的 :风柜 斗草在福 建省 民间作为一种 治疗肝炎 、保肝 护肝 的单 验方被广 为使用 ,是一种极 有价值 的中草 药 。为进一步对其研究开发提供参 考依据 。方法 :本 文对风柜斗草的生药学研究 、化学成分及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 、 药 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 键词 :风 柜斗草 ;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 ;药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143(2018)01—0019—04 Doi:lO.39690.issn.1009—8143.2018.01.04
中职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试行)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用化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制备常用中药制剂、规范操作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并进行一般维护与保养、有效控制中间产品质量等能力,为后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制剂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制剂技术等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中药制剂等岗位需求,围绕中药制剂生产中常见剂型生产操作及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制剂生产常用技术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依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剂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评价项目。
2.能按工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称量和配料,能按工艺流程进行常用中药制剂的生产制备,学会对常用中药制剂进行质量评价。
3.能对中药制剂生产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和基本维护与保养。
XXXX-XXXX学年上学期中药学院课表(最新稿819)

2021-2021学年上学期2021级中药学专业课程表注:1.上课地点:综502。
2.带“△〞者为限选课。
3.2021级毕业班所有理论课1-9周结束,第10周考试,第11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
4.?波谱新技术及应用?、?药物评价概论?08中药学、08药学合班,在综502上课。
5.?药事管理与法规?08中药学、08临床中药、08制药工程1、2班合班,在B411上课。
6.?药物毒理学?08药学、08中药学及08临床中药学合班,在综502上课。
7.?中药新药研究?08制药工程1、2班、08中药学、08中药资源与开发合班,在B411上课。
8.?中药鉴定新技术?周二5-7节在B205上课。
9. ?就业指导?08中药学和08中药营销合班,在综502上课。
中药学院2021年7月2021-2021学年上学期2021级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方向)课程表注:1.带“△〞者为限选课。
2.2021级毕业班所有理论课1-9周结束,第10周考试,第11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
3.?药事管理与法规?08中药学、08临床中药、08制药工程1、2班合班,在B411上课。
4.?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08临床中药、08药学合班,周三下午在综301上课,周五上午在综502上课〔第1-6周理论,实验课08临床中药班分2个实验班进行,实验时间为第7周周五全天。
5.?现代医学导论?08药学、08临床中药学合班,在A501上课。
6.?药物毒理学?08药学、08中药学及08临床中药学合班,在综502上课。
7.?中药养护学?08临床中药、08中药营销、08中药资源与开发合班,在B414上课。
8.?就业指导?08临床中药学和08药学合班,在A501上课。
中药学院2021年7月2021-2021学年上学期2021级中药学专业(营销方向)课程表注:1.上课地点:B414。
2.带“△〞者为限选课。
3.2021级毕业班所有理论课1-9周结束,第10周考试。
4.?中药养护学?08临床中药、08中药营销、08中药资源与开发合班,在B414上课。
基于语言顺应论的中医药对外翻译分析

2022年12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Dec.2022 第39卷 第4期(总第122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4(Sum.No.122)【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22-11-05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漳州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策略选择动态顺应性研究(项目编号:ZWYS202104)”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小英(1985-),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英美文学。
基于语言顺应论的中医药对外翻译分析刘小英(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通识教育部,福建漳州363000)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医药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大量中医药产品开始投入国际市场。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产品在输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外翻译矛盾问题,很多词句翻译无法做到精准对应,存在意识和内容模糊的情况。
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受到了文化冲突的影响,为此寻找合适对应的中医药对外翻译办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研究以语言顺应论作为翻译的主要应用理论,进一步研究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医药对外翻译策略,并提出几种比较积极有效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够解决中医药翻译问题,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中医药;对外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4-0213-04 中医是独特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宝贵火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臻品。
中医传承数千年,其内在蕴含的独特文化系统和人文理念无可取代。
本世纪由于我国综合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社会蓬勃发展,中医开始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从中国到世界,完成了更大空间的跳转。
但是中医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文化差异问题,中医药产品对外出口需要将产品内容对应翻译,但是中医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与精髓学说,与西方文化和精神传承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道天堑成为了影响中医翻译准确度,影响中医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性障碍。
《中药学》课程标准

《中药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G4000063 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专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课时(60理论:12实验)总学分数:4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阐述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各章药物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证、分类、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阐明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各种中药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后续学习方剂学,中成药学及中药调剂学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中药学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在理论为实践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具体模块。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各类药材的性味特点,功效及临床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具备辩证配伍应用药物的能力。
逍遥丸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60例

逍遥丸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60例
郭宝云;费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7
【摘要】目的观察逍遥丸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性治疗诊断明确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给予逍遥丸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观察1~3个疗程.并与采用西药安宫黄体酮、维生素E治疗30例对照.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成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症是较好的方法.
【总页数】2页(P1226-1227)
【作者】郭宝云;费平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363000;福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柏散外敷合逍遥丸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2.桂枝茯苓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50例
3.桂枝茯苓胶囊和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症
4.大黄庶虫丸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
5.耳穴揿针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症20例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遴选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专业:中药专业代码:630302申报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学校举办单位:漳州市政府学校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申报时间:2012年02月01日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4)(一)专业建设背景 (4)(二)专业建设现状 (5)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8)(一)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8)(二)专业发展具体目标 (8)(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0)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0)(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0)(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15)(四)师资队伍建设 (17)(五)实训基地建设 (20)(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3)(七)专业群建设 (24)四、绩效考核指标 (26)五、建设经费预算 (27)六、保障措施 (28)(一)组织保障 (28)(二)制度保障 (30)(三)资金保障 (30)(四)行业保障 (30)七、专业建设预期效果 (31)附件设备购置清单 (32)专业名称:中药专业代码:630302项目负责人学院:郭素华(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行业企业:潘杰(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林建宗(福建省聚善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执业药师)曾宏翔(漳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主要参与人学院:付达华(教务处副处长、博士、副教授)王二丽(教务处教务科科长、讲师)蔡扬帆(药学系主任、教授)杨丽珠(药学系党总支书记、教授)陈美燕(药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王文羡(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王琼珺(药学系药剂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育青(药学系中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淑瑜(药学系药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庄苒(药学系药品经营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行业企业:陈育琳(漳州市药检所所长、主任药师)李碧峰(漳州市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林向前(漳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主任、副主任药师)陈湘荔(厦门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执业药师)庄沧桑(厦门九鼎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执业药师)陈应权(福建省泉龙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基旺(福建东龙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设期:2年(2012年-2013年)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 行业背景分析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50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当今,它又以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兼具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综合作用而倍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中药产业是一个大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以及中药知识产业等。
2005年我国中药及相关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2008年6300亿元,2009年7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农业、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以及中药加工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大中药市场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呈现出新型产业的显著特征。
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医药大国,其中中药的销售将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
我国中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药现代化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2007年,科技部、卫生部等16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制定的《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继续促进我省医药和保健食品新品种的研发利用,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业的协调发展,增强新药和保健食品新品种开发能力,提升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水平。
2.人才需求分析目前福建拥有数以千计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漳州、厦门、泉州闽南三角地区集中了上千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药联锁和药品物流业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态势急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力支撑。
但多年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一线岗位的工作要求,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造成了时间和资金上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企业甚至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
现在人们对于健康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的需要专业的用药指导,中药专业人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都将供不应求。
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中药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对实现我国我省医药业现代化,振兴医药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院作为漳州市唯一的医药卫生类高职学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成为培养中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专业建设现状1.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绩中药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中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中药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用植物学》、《药理学》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荣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合作开发中药专业综合实训教材》被确定为福建省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
2.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共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
中药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生产性实训为重点,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校企互惠双赢为前提,以企业提供职场实训为基础,以双师教师培养与引进为关键,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办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特色。
3.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中药专业建设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结构模块化,并依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成立中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行业企业专家、中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制定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4.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中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41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兼职教师13人。
其中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3人,占56.10%;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23人,占82.14%;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含在读)17人,占专任教师60.71%;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17人,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认证22人。
13名兼职教师均为中药领域的资深专家,主要从事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和培训。
5.实验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总面积11405 M2,包括制药实训车间、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精密仪器室、模拟药店等。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良好,设备齐全,可以满足中药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需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条件保障。
同时注重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根据中药专业学生岗位技能需要,先后40余家企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校外实践教学体制。
图1 药学系校内实训条件6.贯穿“红十字精神”,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途径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成长的规律和培养他们应具备的条件,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红十字精神的培养,大力宣传“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精神,把“红十字精神”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7.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同度高中药专业在30多年来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科研特色。
考生志愿填报率高,三年来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连年超过98%。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均超过95%。
8.人才培养衔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地延续与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现中药专业中职生源百分比22.8%,专升本百分比4.2%。
9.社会服务能力较强近年来,中药专业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在职人员培训班,如乡镇卫生院药学技术人员培训班、中药调剂员、药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资格培训班等,年社会培训量为2687人,为相关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
10. 专业群结构布局合理专业群建设结构布局合理,以中药省级精品专业为特色,以药学专业为骨干,带动药品经营与管理、生物制药技术等新兴专业协调发展。
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功能互补,结构布局合理。
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促进本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良性循环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总体目标主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娴熟专业技能和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药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新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标准、工作任务流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设置与专业岗位群对应的实训课程项目,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修改完善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综合实训教材和规划教材投入使用;建立起教学科研并重、精诚忠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中药专业的教学资源,以及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渐成为行业支持、社会认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构,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具备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二)专业发展具体目标1.完善校、企(院)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成立校企(院)合作理事会,形成合作办学、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院)长效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校企合作完成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3.校企合作建设工学结合的院级精品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4.建成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中药制剂大楼暨药学实训大楼,为涵盖药品生产、管理、质量检查等职业岗位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创造条件;5.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聘请一批行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兼职任教,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