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kvpjm06本经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0Ihdkxa06本经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Shakespeare06本经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12月6日上午)一、 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C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A3.对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有协助和补充作用的是:B4.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5.区域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为:D6.决定区域经济目的的是:B7.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C 8.正确解决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问题,必须处理好:D9.区域生产力的特点之一是:A ( 10.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之一是;B 11.区域生产力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C 12.区域经济实体具有的两重性质是:C 13.区域经济活动的载体是:D 14.全国性的经济区划是:B15.划分经济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A 16.经济区的良种类型是:C17.划分部门经济的主要目的是:D 18.经济区划的原则之一为:A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是:A 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遵循的原则之一是B 21.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坚持:D 22.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A 2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之一为:C2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之一是:A2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要遵循:B 26.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D27.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意义在于:C 28.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过程中的管理是:B 2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C30.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为:A31.我国区域投资金出现:B32.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B3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在于:D 34.制约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之一为:A 3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C 36.区域产业产业合理的关键是:B 37.选定主导产业必须:A38.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管理的重要对策为:D39.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人口与总人口数量是否适度的根本尺度是:C40.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数量是否适度的最直接标准是:A41.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B42.知识、科技型人才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征为:D43.新世纪我国人口转移主要靠:B44.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是:D 45.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A 46.城市地址的选择要考虑:A 47.增长点是:C48.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与布局要:D 49.我国经济特区是:B 50.我国经济特区是:A 51.经济特区在体制上:B 52.经济特区的功能之一是:C 53.区域经济效益是指:A54.区域经济效益具有的两重属性为:D 55.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之一为:C 56.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C57.正确处理区域经济效益与宏观、微观效益的关系应当:B58.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是:C59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是指:D60.区域经济宏观管理要解决区域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之一是:B61.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重点是:A 62.财政政策是区域宏观管理的:C 63.区域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具有:B 64.区域经济运行:A65.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最主要提高的法律意识是:A66.我国在加快经济立法过程中要抓紧制定和完善:C67.在立法中要正确处理:D68.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区域经济秩序需要:A二、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有:ABCD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为:BCD3.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有:ABD4.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ABD5.区域经济管理起源于人们从事的生产劳动出现了:AB6.区域管理的二重性为:CD7.区域管理目的的要求有:ABC8.区域经济管理的关系有:ABD9.区域生产力的特点是:ABD10.发展区域生产力必须遵循的基点有:ABCD11.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原则有:ABD12.区域经济实体具有的两重性为:BC 13.区域经济实体的形式有:ABCD14.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划分经济区域主要考虑的因素有:BC15.经济区的类型有:AB16.部门经济区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BCD17.综合经济区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ACD 18.划分经济区域应遵循有:ABCD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有:ACD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 2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包括:ABCD22我国今后实行的非均衡协调发展为:ACD2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为:ABCD2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BCD2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原则有:ABCD 26.区域联合与协作的特点有:ABD2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加强管理的必然性为:ABD28.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对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有:ABCD2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BCD30.区域投资需遵循的原则有:ABC 31.区域投资资金的来源主要有:ABCD 32.区域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为:BCD33.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要处理好以下哪些关系:ABCD34.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性在于:BCD35.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制约因素有:ABD 36.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市场需要,它包括:CD37.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是:ABC 38.选定区域主导产业依据的原则为:ABC 39.地区间消费者需求差别的形成因素主要有:ABC40.判断区域劳动力数量是否适度的最直接标准有:AC41.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有:ABC 42.知识、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有:ABCD43.新世纪我国区域人口流动应是:ABCD 44.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BC 45.城市位置选择的条件有:AB46.规划好区域内城市发展战略应做到:ABC47.在区域经济管理中选择增长点应遵循的原则有:ABC48.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特点有:BCD49.我国的经济特区在管理上的特点有:ABC50.经济特区特殊管理措施有:BCD51.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中需要发挥的功能有:ABCD52.特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表现为:BCD53.区域经济效益性质为:AB54.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为:AD55.讲求区域经济效益的意义有:BCD56.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57.区域经济效益:ABC58.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ABC59.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在于….矛盾有:ABCD60.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为:ABC61.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任务有:ABCD62.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包括:BCD63.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明显地带有:BCD64.法律建设是区域经济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其原因在于:ABCD65.区域经济管理需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包括:ABC66.完善区域经济管理的法律体系,我国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有:?67.对法律的实施实行监督,主要有:BC68.维护区域经济秩序,严格执法必须:AB三、判断题:1.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经济综合体。
[VIP专享]ajubqln中_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1)
![[VIP专享]ajubqln中_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41d8496a0242a8956aece48c.png)
(9)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意义
√A.分工与协作理论 (5)区域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为:√D.管
在于:√C.能够推动各地区科技进步 (10)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过程中
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的管理是:√B.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
(6)决定区域经济目的的是:√B.
要求
区域经济管理的性质
第四单元
(7)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9)正确处理区域经济效益与宏观、
√C.市场需要
微观效益之间的关系应当: √B.统筹
(8)区域产业合理化的关键是:√B.正 兼顾
(6)全国性的经济区划是:√B.国 家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
l.单项选择题 (l)我国经济特区是:√B.社会主义 的特别行政区 (2)我国经济特区是:√A.综合型 的 (3)经济特区在体制上:√B.有示 范功能
2006年经省农业厅,南平市政1府94批1准年,毛南泽平东农在校《与改建造阳我农们业的工学程习学》校一合文署中办,学把,这强句强原联指合治,学实态行度一的套话班古子为,今两用个,校从区哲的学管的理高体度制做,了从新而的使分学析校,的深办化学了规对模实,事办求学是实的力理都解有,长并足为的其发提历展出史,了的逐一经步个验发经教展典训成的告为注诉有释我着,们广指:泛出什发:么展“时空‘候间实坚和事持良’实好就事发是求展客是前观,景存党的在和闽着国北的家唯一的一切事一事业所物就集,会文第‘顺理一是利、个’发农问就展工题是;商,客什实贸实观么事为事事时求一求物候是体是的背是,地内离一面看部实个向待联事老全我系求话国们,是题招的即,,生学规党实和校律和事就。性国求业职,家是的业‘的一,教求事一语办育’业、,学明就就实出规显是会事自模不我遭求东最同们遇是汉大于去挫地班、高研折看固师等究。待所资教”同学著力育。时校《量和毛,、汉最中泽只学书雄学东有生河厚教对坚和间、育中持学献办,国实校王学不社事当传质同会求前》量点、是工。和就中,作书办在国党以中学于革和及称声职命人存赞誉业的民在刘高教分的的德的育析事问“综所无业题修合有不才学性工贯能好国作穿顺古家和着利,级任实前实重何事进事点事求,求中情是一是专都的旦。和必精背”省须神离其级靠。实意文自因事思明己而求是学完他是根校成才就据。。能必实而找然事这到遭求些中到索成国挫真绩革折理的命甚。取的至得规倒是律退得,。益制实于定事学出求校适是党合是政中马领国克导国思的情主坚的义强路世领线界导方观,针的得政根益策本于,要全指求体导,党中是员国马干革克部命思和走主教向义职胜的工利精的,髓辛实。勤事工求作是和是共中同国努革力命的实结践果经,验但的最高主度要总的结一和条概是括得,益中于国学革校命始和终建坚设持的实经事验求表是明的,原实则事,求可是以是说胜,利坚之持本实,事只求要是坚原持则实是事我求们是学,校我各们项党事就业会健永康远、立稳于定不和败谐之发地展。的重要保证。
2020年(财务知识)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第七章区域经济管理

(财务知识)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第七章区域经济管理第七章区域经济管理壹、名词解释△区域(P158):是壹个空间的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的壹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类型(P158):1.根据自然特征划分的自然区域。
2.根据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划分的行政区域。
3.根据经济联系划分的经济区域。
△经济区(P159):于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以劳动地区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不同层次、具特色的国民经济地域单元。
△经济区域(P159):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于的某些特定问题,政府往往按照壹定的指标或原则,对全国或特定区域进行分区划片,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从空间上划出其边界,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且对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对策,这就是经济区划。
△区域经济管理(P161):区域经济管理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全国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相应的政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指导、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P163~164):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进行全局性、综合性的谋划和部署。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P171~172):是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安排,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的依据。
△大区域规划(P172):是按照全国划分的综合经济区范围,由中央主持编制的规划,它对推动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和联合,促进经济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更要作用。
△行政区规划(P173):是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区域规划,它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直接配套,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P175):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区域关系的壹系列政策的总和,它是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手段。
△区域金融政策(P177):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主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总量平衡问题。
区域经济管理学

区域经济管理学区域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发展特定地区经济的学科。
它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特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
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省份、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地区经济,通过对其发展规律和问题的研究,为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如何提升特定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地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区域经济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特定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以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这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管理学关注的是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经济管理学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管理学也关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
区域经济管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涉及到区域间的贸易、投资、共享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以及政策的协调和规划的整合等工作。
区域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关注特定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区域经济管理学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也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持续深入,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域经济管理学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学分析作者:张美琳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由于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所以本文主要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策上的目标选择及发展不平衡等进行阐述及分析,以此促进高中生对区域经济管理学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目标选择前言:区域经济管理学主要是以区域经济系统为出发点,将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作为核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及管理等有关范畴、原理进行有效阐述,再对其理论知识阐述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行有效的探讨,以此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古典的區位论至现代的区域经济学,其主要分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期,古典区位论出现并发展;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70年代,现代的区域经济学逐渐成形;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管理理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再次发展。
其中,古典区位论又分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以及市场区位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勒施。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其总体纲领,同时也是正确选择区域经济的政策工具依据,能够体现出区域发展的战略思想。
从整体上看,此目标是实现经济上的增长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1]。
同时,此目标又可以分为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
其中效率目标是指能够使用可获得的多种资源实现最大经济效率,简单来说就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保证宏观经济具有良好的收益;而公平目标是指使用可获得的多种资源实现最大社会公平,换言之,就是不断的缩小各个区域间收入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
一般来说,效率与公平是互补的,若想提升效率就要减少相对的平等,若想增加平等就要降低效率。
在区域经济政策下为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好相应的判断。
首先在经济发展中。
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其发展初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发展中期,差距逐渐稳定;在发展后期,差距开始缩小。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一、经济区域二、区域经济学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1、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一般按照地理、行政、文化、经济特征划分区域。
讨论: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一个经济区域?2、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1、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2、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例如: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资源稀缺性问题。
讨论:区域经济学研究什么资源的稀缺?3、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经济学研究,也不能例外。
过去主流经济学家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经济的时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空间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4、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区域经济问题大量涌现:(1)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不良后果。
(2)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
(3)某些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缓和衰退。
(4)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
(5)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
(6)环境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5、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兴起(1)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至工程技术专家投身到区域经济研究的领域。
(2)不同级别、不同范围和规模的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召开。
(3)各大学和机构被邀请参加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咨询、评审和委托研究的请柬应接不暇。
(4)每年有关地区发展战略、地区规划研究的成果,不下数百部。
讨论:关于湖南(中国、全球)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知道多少?6、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第十八章区域管理体制与大都市区治理结构

(三)跨行政区边界的政府间合作
• 1.非正式合作(informal cooperation)。
• ,非正式合作通常是政府之间口头的、非正式的协议,一般不具有法律 约束力。
• 2.政府间服务合约(interlocal service agreement)。
• 政府间服务合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地方政府签订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 议,根据协议规定,其中一个地方政府同意按照议定价格向另一个地方 政府提供某项公共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可在合约中约定。
• 3.Citistate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具有经济联合、政治管辖和社会组织特 性的经济政治共同体。
二、Citistate理论对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 (一)突破传统的省建制模式,按Citistate构建新体制 • 如果按Citistate构建体制,以城市及其基本辐射范围为依据组建都市
区,赋予这样的都市区以省级的权力,使新建制后的国家成为一个 Citistate的集合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减凌驾于城市区以上的省一 级政府,让各个Citistate像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一样,以独立的主体参与 全球竞争,那就必然大大增强城市与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活力。
(二)“省管县”体制产生的背景
• “省管县”体制的产生首先源于“市管县”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它束 缚了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了城乡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 其实,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省管县”体制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条件 下优化空间组织关系的要求。
• 制基础的变化、微观主体行为的市场化、统一大市场运行成本的进一 步降低也对上层建筑提出了要求,即需要优化市场经济的空间组织关系, 突破行政区经济的固有边界,寻求建立适应经济区发展的新框架。
• 4.共同权力协定(joint-powers agreement)。 • 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共同权力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6
四
第四节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1.京津冀北地区: 中国北方经济核心区; 中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域; 中国人才培育与信息交流中心。
2.北京: 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 全国重要的现代化服务基地; 全国经济调控与管理中心; 我国国际经济交往中心。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5
四
2.组合用港,发挥区位优势
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三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其 他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同盟。其目 的是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货流与服务,实现港口利 用率最大化,用户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3.联合培育共同的主导产业
4.寻求政策支持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有组织保证。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4
四
(2)发挥民间组织的能动作用。 (3)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4)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5)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观
第一,破除所有制情结,树立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观。 第二,破除地域封锁观念,树立优势互补思想。 第三,破除竞争排他观念,树立互惠互利思想。 第四,破除政府万能观念,树立市场主导思想。 第五,破除“独立大队”观念,确立系统协调观点。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 整合经济整合。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 服务体系。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 市场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06本经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 (12月6日上午)一、 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C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为:A3.对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有协助和补充作用的是:B4.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5.区域经济管理的二重性为:D6.决定区域经济目的的是:B7.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C 8.正确解决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问题,必须处理好:D9.区域生产力的特点之一是:A ( 10.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之一是;B 11.区域生产力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C 12.区域经济实体具有的两重性质是:C 13.区域经济活动的载体是:D 14.全国性的经济区划是:B15.划分经济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A 16.经济区的良种类型是:C17.划分部门经济的主要目的是:D 18.经济区划的原则之一为:A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是:A 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遵循的原则之一是B 21.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坚持:D 22.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A 2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之一为:C2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之一是:A2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要遵循:B 26.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D27.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意义在于:C 28.加强区域联合与协作过程中的管理是:B 2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C30.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为:A31.我国区域投资金出现:B 32.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B 3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在于:D 34.制约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之一为:A 3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C 36.区域产业产业合理的关键是:B 37.选定主导产业必须:A38.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管理的重要对策为:D39.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人口与总人口数量是否适度的根本尺度是:C40.判断一个区域劳动力数量是否适度的最直接标准是:A41.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B42.知识、科技型人才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征为:D43.新世纪我国人口转移主要靠:B44.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是:D 45.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A 46.城市地址的选择要考虑:A 47.增长点是:C48.我国区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与布局要:D 49.我国经济特区是:B 50.我国经济特区是:A 51.经济特区在体制上:B52.经济特区的功能之一是:C 53.区域经济效益是指:A54.区域经济效益具有的两重属性为:D 55.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之一为:C 56.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C57.正确处理区域经济效益与宏观、微观效益的关系应当:B58.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是:C59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是指:D60.区域经济宏观管理要解决区域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之一是:B61.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重点是:A 62.财政政策是区域宏观管理的:C 63.区域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具有:B 64.区域经济运行:A65.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最主要提高的法律意识是:A66.我国在加快经济立法过程中要抓紧制定和完善:C67.在立法中要正确处理:D68.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区域经济秩序需要:A二、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有:ABCD2.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为:BCD3.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有:ABD4.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ABD5.区域经济管理起源于人们从事的生产劳动出现了:AB6.区域管理的二重性为:CD7.区域管理目的的要求有:ABC8.区域经济管理的关系有:ABD9.区域生产力的特点是:ABD10.发展区域生产力必须遵循的基点有:ABCD11.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原则有:ABD12.区域经济实体具有的两重性为:BC 13.区域经济实体的形式有:ABCD 14.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划分经济区域主要考虑的因素有:BC15.经济区的类型有:AB16.部门经济区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BCD17.综合经济区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ACD 18.划分经济区域应遵循有:ABCD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有:ACD2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2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包括:ABCD22我国今后实行的非均衡协调发展为:ACD2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为:ABCD2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BCD2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原则有:ABCD 26.区域联合与协作的特点有:ABD2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加强管理的必然性为:ABD28.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对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有:ABCD29.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BCD30.区域投资需遵循的原则有:ABC 31.区域投资资金的来源主要有:ABCD 32.区域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为:BCD33.合理确定区域投资规模,要处理好以下哪些关系:ABCD34.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性在于:BCD35.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制约因素有:ABD 36.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是市场需要,它包括:CD37.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是:ABC 38.选定区域主导产业依据的原则为:ABC 39.地区间消费者需求差别的形成因素主要有:ABC40.判断区域劳动力数量是否适度的最直接标准有:AC41.决定区域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有:ABC42.知识、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有:ABCD43.新世纪我国区域人口流动应是:ABCD44.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于:BC45.城市位置选择的条件有:AB46.规划好区域内城市发展战略应做到:ABC47.在区域经济管理中选择增长点应遵循的原则有:ABC48.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特点有:BCD49.我国的经济特区在管理上的特点有:ABC50.经济特区特殊管理措施有:BCD51.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中需要发挥的功能有:ABCD52.特区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表现为:BCD53.区域经济效益性质为:AB54.区域经济效益的特点为:AD55.讲求区域经济效益的意义有:BCD56.讲求区域经济效益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57.区域经济效益:ABC58.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ABC59.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在于….矛盾有:ABCD60.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为:ABC61.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任务有:ABCD62.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包括:BCD63.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明显地带有:BCD64.法律建设是区域经济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其原因在于:ABCD65.区域经济管理需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包括:ABC66.完善区域经济管理的法律体系,我国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有:?67.对法律的实施实行监督,主要有:BC68.维护区域经济秩序,严格执法必须:AB三、判断题:1.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经济综合体。
×2.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空间…..一个中间层次。
√3.地区之间自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并不具有独立性。
×5.区域经济管理对整个国民经济….协调作用。
√6.分工与协作理论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
√7.区域经济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8.区域经济管理的性质不决定区域经济管理的目的。
×9.区域经济管理目的应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10.区域经济管理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地区企业….×11.区域生产力不存在差异性×12.发展区域生产力补考率同其他地区的联系×13.促使国家经济尽快增长及效益提高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基点√14.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是区域经济…生产力应遵循的原则√15.区域经济实体既具有技术性质又具有经济性质√16.特区经济实体不属于区域经济实体的形式×17.资产因素、人口和劳动力因素是划分经济区的依据√18.划分经济区要重视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19.划分经济区不必考虑行政区的界限×20.经济原则与民俗原则、国防原则相结合是划分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原则√2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某个目标的部署×。
22.局限性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之一√23.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
24.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25.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沿边发展战略×26.西部大开发的管理对策之一是西部要加快…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27.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提高竞争力的客观要求√28.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正朝着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29.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并不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管理的变更×30.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不能跨地区×31.区域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
32.区域投资的原则之一是与行业投资相协调√。
33.我国区域投资资金来源出现单一化趋势×。
34.区域投资规模的确定要考虑国家投资和其他资金投资的关系√。
3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风险约束可以弱化×。
36.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立….一个重要条件√。
37.对外贸易不够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
38.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点是政府的公共开支需要×39.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标准是其结构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系统性√。
40.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指的是第二产业×。
41.人是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统一√42.区域间消费者需要的差别是由年龄结构成差别形成的×43.在区域人口管理中判断区域劳动…..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4.在区域产业高技术化的过程中…..群体特征是稳定而少流动趋势×4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能向城市流动×46.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既有吸引功能又具有辐射功能√47.区域内城市的出现最重要的是人口数量×48.城市地址的选择要重视区域腹地的大小√。
49.区域经济管理中要重视工业的发展,不必重视增长点的发展×。
50.我国各区域今后都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
51.我国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52.特别政府不享有交大的经济管理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