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9张

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
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了志士 和隐士的不同人生态度。曹操锐意进取, 陶渊明隐逸山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 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 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 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 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 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 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读山海经(其十)》表达了他对精卫、刑天百折不挠 的坚强意志的赞美,说明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 策自励,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恰恰说明陶渊明是个立体人物, 他的归隐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更是对无法实现抱负 的绝望,其内心仍然不忘世事,想有所作为。
白描 工笔 写意
• 白描: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白居易《卖炭翁》
• 细描: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
归
园
田
居
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了志士 和隐士的不同人生态度。曹操锐意进取, 陶渊明隐逸山林,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 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 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 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 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 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 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 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读山海经(其十)》表达了他对精卫、刑天百折不挠 的坚强意志的赞美,说明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 策自励,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恰恰说明陶渊明是个立体人物, 他的归隐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更是对无法实现抱负 的绝望,其内心仍然不忘世事,想有所作为。
白描 工笔 写意
• 白描: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白居易《卖炭翁》
• 细描: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
归
园
田
居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19张

知识链接:
田园诗派
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 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 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
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写作背景:
陶渊明少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因时局动荡、仕 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 端不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 唱的效果。
总结: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的运用。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4.生动形象的比喻 5.平浅自然的语言
“池鱼”、“羁鸟”
本体:
世俗、官场
诗人自己
喻词: 效果: 情感:
借喻 官场的污秽、束缚 对官场的极大厌弃
生动 形象
误入官场,深受束缚
逃离官场,回归田园的迫切
展+评:
动静结合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的写景手法,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王国维:
方宅、草屋 近
榆柳、桃李
(静) 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导(3min):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 想到他的名句名诗。你能想起几个?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 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 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8张

结
合
静
动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远 近 结 合
有声衬无声
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拓
展
单击此处 添加标题
探
究
1.乐天安命、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是受 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思想的影响而辞官归隐的,那么回归田 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
思路提示一: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 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 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做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 的机会。 思路提示二:我认为能。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 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 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 。
适俗 爱丘山 “
守拙
写 作 背 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2.归去自然:世界那么大,选择归去的 陶渊明除了自然田园,是否还有其它更 好的选择?
钱钟书《说“回家”》:“归去是历程,自然只是对象。历 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 地方从容安息。”
《道德经》: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 万物有 成理而不说。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哪个字是诗眼呢?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29张

《归园田居》一组五首,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抒 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早年 28岁前 “大济苍生”
中年 29 — 41岁 “误入歧途”
晚年 41岁后 “归隐田园”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 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 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 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 天县令。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 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田园共20多 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 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
虽然受到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但陶渊明却试图以身体力 行的躬耕和固守节操,从社会底层影响当时污浊的社会。他用行动 教育了后代文人要不屈服于权贵,不附庸俗之流。同时,也让自己 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和归隐的 选择自由。
课堂小结
是仕,还是隐?是直面现实,心怀天下,还是坚守本性,退隐山 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选择。陶渊 明是不幸的,他生逢乱世。而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中国,愿每 一个平凡如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爱自然爱生活也爱自己。
陶渊明,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 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由此可 知,弃官归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 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书人的必 然追求、以士人劳动为耻的古代,陶渊明毅然 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 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而又可贵的。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18张ppt)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 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方宅
清幽 优美
草屋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白描 手法
见
榆柳 桃李
语言质 朴自然
村庄 炊烟
静
衬
狗吠
听 鸡鸣 动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 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 么美?
因为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 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 彻底逃离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 感情。
还有一个原因,景物描写有层次、 不杂乱,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浓有 淡,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 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 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解读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 力。 2.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
活无限热爱之情。
诵读感知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 节操。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 诗人 厌恶官场 和热爱田园的心情?
眉目传情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 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2张

曹操和陶渊明,一位是统治者,一位是弃官归隐、亲身劳作的诗人,他们的人生 境界和追求都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而他们的人生也是他们各自追 求的极端化发展,也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美丽和不足。如何将这两种人生追求结合起 来,取长补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 四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总结常见的表达技巧,积累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 度出发写一段话。
谢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
第 二 部 分
诵读诗歌,感知文本
齐声朗读,感悟诗歌节奏,体悟情感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
曹操与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只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不具备曹操 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更不具备曹操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乱世中,他只能选择归隐 田园、独善其身,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统治者与农民,政治家与诗人,或许身份有不同,但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第 三 部 分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 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 人的经历来回答)
第 四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总结常见的表达技巧,积累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 度出发写一段话。
谢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
第 二 部 分
诵读诗歌,感知文本
齐声朗读,感悟诗歌节奏,体悟情感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
曹操与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只是一个柔弱的文人,不具备曹操 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更不具备曹操的军事才能,所以在乱世中,他只能选择归隐 田园、独善其身,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然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统治者与农民,政治家与诗人,或许身份有不同,但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分。
第 三 部 分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 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 人的经历来回答)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复得返自然。
古汉语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依依 自然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拙(形容词做名词,原始的、本真的品性)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全文感知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 什么?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 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何感?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远近结合
景物优美 动静结合 心旷神怡 视听结合
狗吠 鸡鸣
白描 情景交融
无尘杂 有余闲
呼应开头
复返自然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 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归依,他在 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手法 ➢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
结合的手法 ➢ 生动形象的比喻 ➢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思想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又包含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内容图示
回归自然
归园 田居 田园风光
古汉语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依依 自然
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拙(形容词做名词,原始的、本真的品性)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于)桑树颠
全文感知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 什么?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 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 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 归向何处? 4. 归去何感?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朗读课 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远近结合
景物优美 动静结合 心旷神怡 视听结合
狗吠 鸡鸣
白描 情景交融
无尘杂 有余闲
呼应开头
复返自然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拓展延伸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 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归依,他在 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手法 ➢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
结合的手法 ➢ 生动形象的比喻 ➢ 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思想情感
➢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又包含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内容图示
回归自然
归园 田居 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44张

观点二,我赞成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人在涌入社会洪流的过程中 不慎迷失了方向,改变了初衷,一味追名逐利。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停下来,探求自我人性的纯洁 ,学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纯正。况且获得 这返璞归真的喜悦并不一定要离群隐居,也可以在实现人生 价值的同时,保有一片心灵净土。
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 陶潜 ,字 元亮 ,
东晋(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
位 田园诗人。自号 五柳先生,
私谥
,世称靖靖节节先生。
2.主要作品收录在《陶渊明集》 中,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等。
• 开创了田园诗体,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观点三,我觉得应辩证统一地看
面对各自的人生,陶渊明选择归隐出世,曹操却选择积 极入世,二者行为看似相悖,实则都是处世成事的大智慧。 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以一颗出世之心,达入世之境。淡泊 于名利,积极于进取。习主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应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积极奋斗之上,在为国奋斗的同 时成就自我。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 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 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 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 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 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特点:
恬静 幽雅 朦胧 和谐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宁静
方宅
视听结合、
白描 手法
视
草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
爱丘山
田园:闲适、幽美
黑暗 官场:
尘网
厌 弃 恋 恋
归 归
方宅 榆柳 村庄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总结:樊笼
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狗吠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 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西汉—五言诗的酝酿期
五言歌谣形式在这一时期日趋酝酿 成熟 《戚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 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尘网、樊笼
园田 、自然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 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陶渊明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流传至今的有125首,其诗 分为咏怀诗、饮酒诗、田园 诗三类。他的作品大多写退 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 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 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 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 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
的境界.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汉—五言诗的成立期
文人们在充分吸收民间歌谣形式的 基础上,开始了五言诗创作,班固 的《咏史》标志着这一创作的开始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成熟期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这个时期五言诗 的最高成就,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基础
建安时期:五言诗成为占领诗坛的文学形式 “三曹”“七子”曹植《白马篇》
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巩固期
归园田居 (其一)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字元亮,晚年又 名潜,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 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 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 没落仕宦家庭。唐人避唐 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 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 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 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 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 田园诗人。有《陶渊明 集》。被称为“千古隐逸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方宅 草屋 榆柳 见 桃李 村庄 炊烟
静
衬
恬淡舒畅 怡然自得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听
狗吠 动 鸡鸣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 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 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 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 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 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 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 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 多的艺术效果。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 作者什么感情? 写了绿树、楼台倒影、池塘、微风、花香浮动的庭 院等景物, 写出了景物静谧、安宁、优美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
阮籍:建安以后,第一个全力用五 言诗创作的人《咏怀诗》 西晋:文学上形式压倒内容 东晋:玄言诗占据文坛,陶渊明的诗歌更 进一步丰富了五言诗的思想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zhuō yì nài fán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旧林.故渊 官场 自己 园田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
久在
为何而归?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