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分析实验更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分析实验通过对物质的成分、性质及浓度等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相关信息并做出判断。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质性质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种类或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简单离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
1. 简单离子反应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反应,观察生成物的颜色、沉淀等性质变化,来判断原物质的存在。
例如,利用铁离子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的黑色沉淀来判断铁离子的存在。
2.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定性分析出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含量。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气体生成反应某些物质在反应时会生成气体,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和气味等可以推测原物质的存在。
例如,利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泡来判断盐酸的存在。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的数量或浓度。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容量分析、滴定分析、光度法等。
1. 容量分析容量分析通过制备已知浓度的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测定反应终点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容量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2.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基于等值点的定量分析方法,常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
滴定分析需要准确控制滴定试剂的滴入量,并利用滴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3. 光度法光度法利用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溶液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利用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光度法在水质监测及药物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质谱仪通过将待测物质进行电离、分子碎裂,然后根据碎片的质量和电荷比对其进行检测和测量,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质谱分析在有机化学、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化学分析的定量与定性方法

化学分析的定量与定性方法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在化学分析中,定量和定性是两个基本概念。
定量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中各组成部分的含量,而定性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中的定量和定性方法。
定量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中各组成部分的含量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光谱法等。
重量法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方法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称重样品和产物的质量差异来确定样品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容量法是通过滴定的方法来确定样品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光谱法是通过物质与特定波长的光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特征光谱,通过测量光谱的强度来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这些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定性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颜色反应法、气味分析法和沉淀反应法等。
颜色反应法是通过物质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后形成的特定颜色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
气味分析法是通过物质在加热或溶解后所散发的气味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
沉淀反应法是通过物质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后形成的沉淀来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
这些方法在定性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量分析可以用于确定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确定矿石中有价金属的含量等。
而定性分析则可以用于确定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确定水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离子等。
这些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成分和性质的认识需求。
总之,化学分析的定量和定性方法为人们认识物质的成分和性质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可以确定物质中各组成部分的含量,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物质种类,满足人们对物质的深入了解的需求。
化学分析在化学研究、实验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意:文章长度被限制为1500字,因此我尽量简练地表达了内容,如果需要增加字数限制,请告诉我具体要求。
化学分析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原理

化学分析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原理化学分析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确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数量。
定性分析是指确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特性,而定量分析则是确定化学物质的数量。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原理。
一、定性分析原理定性分析是通过判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特定性质,如颜色、溶解性和反应等,来确定其成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 化学试剂反应法化学试剂反应法是通过加入特定的试剂,观察样品是否发生颜色变化或特定的沉淀生成来判断成分。
例如,加入氯化铅试剂后,如果样品产生白色的氯化铅沉淀,则可以判断样品中有氯离子的存在。
2. 功能团反应法功能团反应法是通过加入特定试剂来观察样品中的功能团发生反应,从而推断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
例如,碘水试剂可以与双键发生加成反应,通过观察是否生成蓝色溶液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不饱和化合物。
3. 能谱分析法能谱分析法是利用样品对射线或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样品的能谱图与已知物质的能谱图,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例如,通过使用质谱仪来分析样品中的各种离子或分子的质荷比比值,从而得知其成分。
二、定量分析原理定量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设备测量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从而确定其数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剂滴加到反应溶液中,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电位计的读数,来确定反应物的比例或量。
例如,利用硫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当指示剂酚酞变成粉红色时,表示反应到达表观中和点,可以通过计算滴定液的用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浓度。
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利用比尔定律可以将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确定物质的浓度。
3.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势和电流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电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解法和极谱法等。
分析化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介绍

分析化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介绍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
在分析化学中,定性和定量分析是两个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观察和实验现象,通过对样品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进行分析,来推断其组成和性质。
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沉淀反应和气体反应等。
颜色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
它基于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组成和性质。
例如,当某种物质与特定试剂反应时,会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可以确定其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常用于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和药物的分析。
沉淀反应是另一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它基于物质在溶液中形成沉淀的特性来判断其组成和性质。
例如,当某种物质与特定试剂反应时,会产生不溶于溶液的沉淀物,从而可以确定其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和无机盐的分析。
气体反应是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质在与气体反应时产生的气味、气体的颜色等特征来判断其组成和性质。
例如,当某种物质与特定气体反应时,会产生特殊的气味或颜色变化,从而可以确定其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常用于有机物的鉴定和气体的检测。
与定性分析相对应的是定量分析,它是确定物质含量和浓度的方法。
定量分析主要依靠测量和计算,通过对样品的质量、体积、光谱等进行分析,来推断其含量和浓度。
其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和光谱法等。
重量法是一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基于物质质量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样品的含量。
例如,通过称量样品和标准物质的质量,再根据它们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药物含量的测定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容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基于物质体积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样品的含量。
例如,通过使用滴定法,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滴加到待测样品中,直到反应终点出现颜色变化,从而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化学分析的类别和实验方法是什么

化学分析的类别和实验方法是什么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
化学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学检测、食品安全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的类别和实验方法。
一、化学分析的类别化学分析的类别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实验,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一般来说,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气体检验法通过物质燃烧或反应放出的气体特征,来判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2)共沉淀法利用物质在溶液中共同沉淀的特性,来判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3)比色法将需分析物与已知质量的标准物质混合,通过比较两种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程度,来判断需分析物的成分和含量。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并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示。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1)重量法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计算出其中各成分的含量。
(2)容量法利用溶液中反应的摩尔关系,计算出其中各成分的含量。
(3)光度法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计算出其中各成分的含量。
二、化学分析的实验方法化学分析的实验方法根据需要测定的物质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1.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和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光谱分析法分为多种类型,如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
2.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液相或气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色谱分析法分为多种类型,如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等。
3.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分为多种类型,如电位滴定法、电流法分析等。
4. 热分析法热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热分析法分为多种类型,如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等。
化学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各种化学方法和手段,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它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来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含量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化学分析是一种实验室技术,旨在确定或鉴定物质的各种组成、结构以及特征等信息。
它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二、定性分析方法1. 颜色反应法:该方法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观察物质在加入特定试剂后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如,溴水滴入无机盐溶液中,如果产生橙红色物质,则可以确认该无机盐中含有溴离子。
2. 沉淀法:沉淀法是基于生成沉淀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根据不同物质在特定试剂中产生的沉淀形态、颜色等特征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例如,向无机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如果观察到白色沉淀物生成,则可以确认该溶液中含有钙离子。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
质谱法常用于有机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式等信息。
三、定量分析方法1.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化学反应的滴定过程来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根据滴定液的浓度、滴定体系的pH值以及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等参数,可以准确测定物质的浓度。
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使用可见光或紫外光对物质进行吸收或发射光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测定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或发射光的强度,可以间接测定物质的含量。
3.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例如,电位滴定法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在特定电极上的电位变化来确定其浓度。
四、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分析化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定性与定量分析是两个重要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用于鉴别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确定其所含的化学组成;定量分析则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含量或浓度,以及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比例。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定性分析方法1. 实验室定性分析方法实验室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火焰试验、沉淀反应、气体的检验、以及基于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等。
以火焰试验为例,不同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通过观察和比较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化合物的成分。
2. 仪器定性分析方法仪器定性分析方法使用仪器和设备来识别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可见光、紫外线或红外线等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二、定量分析方法1.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基于溶液中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试剂,使其达到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滴定分析法根据所使用的试剂和指示剂的不同,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等。
2. 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
其中,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势和电流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或反应速率。
3. 分析平衡法分析平衡法是使用化学反应的平衡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例如,利用草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可以测定溶液中的草酸含量;利用铁离子和铁指示剂之间的络合反应平衡关系,可以测定水中的铁含量。
分析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分子间具有平衡关系的反应。
总结起来,分析化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各有侧重,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和仪器设备,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的成分、浓度和性质。
【PPP实操】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方法

【PPP实操】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方法一、物有所值定量分析的主要步骤物有所值定量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一)根据参照项目计算PSC值(公共部门比较值);(二)根据影子报价和实际报价计算PPP值;(三)比较PSC值和PPP值,计算物有所值量值或指数,得出定量分析结论。
定量分析使用于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具体流程见下图。
二、PSC值计算PSC值是指政府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提供与PPP项目产出说明要求相同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净现值。
PSC值是PPP项目物有所值定量分析的比较基准,假设前提是采用政府传统采购模式与PPP模式的产出绩效相同。
计算PSC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项目全生命周内的建设、运营等成本;二是现金流的时间价值;三是竞争性中立调整、风险承担成本等。
PSC值包括初始PSC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和竞争性中立调整值。
PSC值计算公式如下: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一)设定参照项目参照项目是指假设政府采用现实可行的、最有效的传统采购模式提供的、与PPP项目相同产出的虚拟项目。
设定参照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1.参照项目与PPP项目产出说明要求的产出范围和标准相同;2.参照项目应采用基于政府现行最佳实践的、最有效和可行的采购模式;3.参照项目的内容不一定全部由政府直接承担,政府也可将项目部分内容外包给第三方建设或运营,但外包部分的成本应计入参照项目成本;4.参照项目的各项假设和特征在计算全过程中应保持不变;5.参照项目财务模型中的数据口应保持一致。
(二)计算初始PSC值初始PSC值是政府实施参照项目所在承担的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其他成本等成本的净现值之和。
初始PSC值=(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1.建设成本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施工等方面投入的现金以及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等实物和无形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方法物有所值定性分析采用专家评分法,主要包括确定定性分析指标、组成专家小组、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和做出定性分析结论等。
一、确定定性分析指标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专家评分表(附表1)中已给定的基本指标及其权重基础上,组织确定不少于三项附加指标及其权重。
附加指标可以从推荐的附加指标中选取,也可另行提出,但不可与基本指标重复,附加指标权重之和为20%。
基本指标和推荐附加指标的评分参考标准见附表2;另行提出附加指标的,应一并提出相应的评分参考标准。
(一)基本指标说明1.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
主要通过察看项目计划整合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情况来评分。
采用PPP模式,将项目的设计、建造、融资、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整合起来,通过一个长期合同全部交由社会资本合作方实施,是实现物有所值的重要机理。
2.风险识别与分配。
主要通过察看在项目识别阶段对项目风险的认识情况来评分。
清晰识别和优化分配风险,是物有所值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在项目识别阶段的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开始前,着手风险识别工作,有利于在后续工作实现风险分配优化。
3.绩效导向。
本指标主要通过察看在项目识别阶段项目绩效指标的设置情况来评分。
PPP项目的绩效指标,特别是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确定对PP项目运营维护和产出进行检测的要求和标准,例如,针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或可用性)等。
绩效指标越符合项目具体情况,越全面合理,越清晰明确,则绩效导向程度越高。
4.潜在竞争程度。
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以及预计在随后的项目准备、采购等阶段是否能够采取促进竞争的措施等来评分。
5.鼓励创新。
要通过察看项目产出说明来评分。
一般来讲,产出说明应主要规定社会资本合作方应付产出的规格要求,尽可能不对项目的投入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具体实施等如何交付问题提出要求,从而为社会资本合作方提供创新机会。
6.政府机构能力。
主要通过察看政府的PPP理念,以及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察看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等来评分。
PPP理念主要包括依法依合同平等合作、风险分担、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等,以及PPP不仅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融资手段,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PPP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包括可通过购买服务获得的能力。
7.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潜力。
主要通过预计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以及预计在随后的项目准备、采购等阶段是否能够进一步采取落实措施等来评分。
物有所值是政府采购的价值取向,不仅指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包括有效落实促进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外技术转让、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以及必要时限制外资参与项目等方面的政府采购政策。
(二)推荐的附加指标说明8.项目规模。
主要依据项目的投资额或资产价值来评分。
PPP项目的准备、论证、采购等前期环节的费用较大,只有项目规模足够大,才能使这些前期费用占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比例处于合理和较低水平。
此外,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的规模越大,才能够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9.项目资产寿命。
主要依据项目的资产预期使用寿命来评分。
项目的资产使用寿命长,为利用PPP模式提高效率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供了基础条件。
10.项目资产种类。
主要依据PPP项目包含的资产种类多少来评分。
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种类的资产,一般来说,项目的资产种类越多,由社会资本方实施,将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11.全生命周期成本估计准确性。
主要通过察看项目对采用PPP模式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将被准确预估的可能性来评分。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确定PPP 合作期长短、付费多少、政府补贴等的重要依据。
12.法律和政策环境。
主要通过察看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制度限制政府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来评分。
13.资产利用及收益。
主要通过预计社会资本合作方增加额外收入的可能程度来评分。
社会资本合作方通过实施项目,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前提下,增加额外收入,可以降低政府的成本和公众的支出。
14.融资可行性。
主要通过预计项目对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来评分。
吸引力越大,项目越具有融资可行性,越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交割和较快进入建设、运营阶段,实现较快增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组成专家小组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取不少于7名物有所值评价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并确定组长。
专家小组至少包括工程技术、金融、项目管理、财政和法律等五个领域的专家各一名。
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已公布物有所值评价专家推荐名单的,应从推荐名单中遴选专家,并应在满足前述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随机遴选。
定性分析所需材料应于专家小组会议召开之日前5个工作日送达专家。
三、召开专家小组会议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小组会议。
专家小组会议基本程序如下:第一,专家在充分讨论项目情况后,对照评分参考标准(见附表2),按指标对项目进行评分,填入专家评分表(附表1)并签名;第二,针对每个指标求专家评分的总分,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对应的平均分,再对平均分按照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得到评分结果,具体见附表3;第三,形成专家小组意见,具体见附表4。
四、做出定性分析结论项目本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分结果和专家小组意见,做出定性分析结论。
原则上,评分结果在60分(含)以上的,项目通过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否则,项目不宜采用PPP模式。
附表1: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专家评分表指标权重评分基本指标①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15%②风险识别与分配15%③绩效导向15%④潜在竞争程度15%⑤鼓励创新5%⑥政府机构能力5%⑦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潜力10%基本指标小计80% ——附加指标(不少于三项)附加指标小计20% ——合计100% ——专家签字:年月日附表2: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评分参考标准编号指标评分参考标准1全生命周期整合潜力●81—10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全部运营、维护到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至少有融资和全部运营、维护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61—8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和建造以及核心服务或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至少有融资和核心服务到大部分非核心服务的运营、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41—6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运营;或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对于存量项目采用PPP模式,仅运营和维护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21—40=项目资料表明,融资、建造和维护等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但不包括设计和运营。
●0—20=项目资料表明,设计、融资、建造等三个或其中更少的环节将整合到一个合同中。
2风险识别与分配●81—10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绝大部分风险或全部主要风险将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61—8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较为深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其中的大部分主要风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41—6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可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21—40=项目资料表明,已进行初步的风险识别工作,预计这些风险难以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之间明确和合理分配。
●0—20=项目资料表明,尚未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或没有清晰识别风险。
73绩效导向●81—100=绝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
●61—80=大部分绩效指标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全面合理,清晰明确●41—60=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但不够全面和清晰明确,缺乏部分关键绩效指标。
●21—40=已设置的绩效指标比较符合项目具体情况和明确,但主要关键绩效指标为设置。
●0—20=未设置绩效指标或绩效指标不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不合理、不明确。
4潜在竞争程度●81—10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大且已存在明显的证据或迹象,例如参与项目推介会的行业领先的国内外企业数量较多。
●61—8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大,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竞争程度。
●41—6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一般,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提高竞争程度。
●21—4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较小,预期后续通过采取措施有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0—20=项目将引起社会资本(或其联合体)之间竞争的潜力小,预期后续不大可能提高竞争程度。
5鼓励创新●81—100=项目产出说明提出了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的产出规格要求,没有对如何交付提出要求。
●61—8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较为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41—6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少量要求。
●21—40=项目的产出规格要求不够全面、清晰和可测量,并对如何交付提出了较多要求。
●0—20=项目的产出说明基本上没有明确产出规格要求,或主要对如何交付进行了要求。
6政府机构能力●81—100=政府具备较为全面、清晰的PPP理念,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PPP能力。
●61—80=政府的PPP理念一般,但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具有较强的PPP能力。
●41—60=政府的PPP理念一般,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一般。
●21—40=政府的PPP理念较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较欠缺且不易较快获得。
●0—20=政府的PPP理念欠缺,且本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PPP能力欠缺且难以获得。
7 政府采购政策●81—10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很大,预计后续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确定能够实现。
●61—8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较大,预计后续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可增强落实性。
8落实潜力●41—6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一般,预计后续通过采取措施可增强落实性。
●21—4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较小,预计后续通过采取措施有可能提高落实性。
●0—20=项目有效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潜力小。
(注:此处的政府采购政策主要是指,促进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外技术转让、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以及必要时限制外资参与项目等。
)8 项目规模●81—10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在10亿元以上。
●61—80=新建项目的投资或存量项目的资产公允价值介于2亿到10亿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