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活水源头品考点通关——可溶性铝盐溶液相关图象问题面面观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向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C.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D.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A正确;B、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42432Al+3CuSO =+3Cu Al SO 54192,54份的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192份的铜,则溶液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溶液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C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 正确;D 、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反应完全,沉淀的质量不变,故D 不正确。

故选D 。

2.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点溶液为蓝色B .a 点固体为Zn 、Cu 、AgC .b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D .c 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溶液中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质量是纵坐标,加入锌粉的质量是横坐标;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0b 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bc 段是锌与硝酸铜反应,cd 段是锌粉过量。

【详解】A 、 d 点是锌粉过量,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两者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了硫酸铜,溶液不为蓝色,不符合题意;B 、a 点是锌与硝酸银反应了一部分,所以a 点固体只有Ag ,不符合题意;C 、b 点是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铜还没反应,所以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两种,符合题意;D 、c 点是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析出固体是Ag 、Cu ,Ag 和C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大全)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大全)

图像题P H 的变化图像知识点(大全)一、化学图像题pH 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向一定量CuSCU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来源】2020年河南省'漂河市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B 、某温度下,将KNO?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

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C 、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

1. 往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某温度下,将KNCh 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A. 溶质质量分数出B.2.卜・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沉淀质量小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l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IO3和MnO2的混合物制0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益阳卷)化学(带解析)【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B、向pH=l的溶液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酸性就越弱,PH就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加热KCIO3和MnO2的混合物制。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用函数图像表示一些化学(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

通过对图像试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图像题是中考及化学竞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H的变化;导电情况的分析;沉淀量与气体量关系计算;跨学科知识应用;溶液有关问题等等。

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形式出现的最多。

【方法点拨】解答曲线题关键要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和趋势,把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例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20℃~30℃间,A与B有相同的溶解度;在70℃时A、C溶解度相同。

(1)请在溶解度曲线中标出物质的标号;(2)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3)在50℃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8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其中__的溶液为饱和溶液,___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____方法。

[解析]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可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溶解度曲线,这类图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了解,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受温度变化的影响;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后,这类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略;(2)由大到小C、B、A;(3)A、B;C (4)降温结晶。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图像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2022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选择专练09(图像分析40题)

2022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选择专练09(图像分析40题)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9(图像分析)1.将20 g 炭粉与 80 g 氧化铜置于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已知:C+CuO Cu+CO ↑高温和2C+2CuO 2Cu+CO ↑高温),充分反应。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内各相关量对应关系是A .B .C .D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描述的是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B .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碳C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D .发生的反应为3222KNO 2KNO +O Δ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①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使其充分反应B .②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C .③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混合溶液pH 的变化D.④将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8%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都是8%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四个化学实验并绘制了相关图像。

其中错误的是A.密闭容器中,红磷燃烧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与时间的变化关系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反应过程中电子总数、原子总数、分子总数与时间的关系C.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6.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B.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C.等质量的CaCO3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浓度为5% 和10%的稀盐酸反应D.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8.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溶液质量与加入Fe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B.b点得到的固体为两种C.c点溶液是无色的D.从图像无法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9.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像的理解正确的组合是①A表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Zn + H2SO4=Zn SO4 + H2↑②B表示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Fe + 3H2SO4 =Fe2(SO4)3 + 3H2↑③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④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⑤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A.①②③B.②④⑤⑥C.③⑤⑥D.①④10.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①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②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③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④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人Ba(OH)2溶液A.1个B.2个C.3个D.4个11.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像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12.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MnO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A.2Mg OH中加入稀盐酸C.CuO中加入稀盐酸D.()213.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原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图像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原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图象题的解法和技巧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它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

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图像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

专题归纳一、图像题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

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识面广,知识的联系强,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

二、解题方法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象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

1. 直角坐标系题: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

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变大、变小、不变型。

终点可分为: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2.表格型题: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1)起点开始于y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为零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不为零。

如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其溶质质量的变化图象。

(2)起点开始于x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才开始变化。

如条件为加热的反应其生成物(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图象。

(3)pH图象和溶解度曲线均为曲线图象,不要画成直线。

二、主要题型1.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07 离子反应图像讲解

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07 离子反应图像讲解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07 离子反应图像离子反应图像是考试常考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离子反应的实质、先后顺序、离子反应的量的关系等。

一、考查离子反应的实质溶液中加入试剂首先要明确离子之间的反应原理,即离子之间是如何反应的,如NaHCO3溶液中加入石灰水,先发生反应OH-+ HCO3-=CO32-+ H2O,生成的CO32-再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同样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同时发生反应:Ba2++SO42-BaSO4↓、Al3++3OH-Al(OH)3↓,当Al3+沉淀完全,SO42-还有剩余,当SO42-沉淀完全,Al3+转化为AlO2-。

1.向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已知:偏铝酸钡易溶于水)。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 OA段产生的沉淀为BaSO4和Fe(OH)3B.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l-)=c(SO42-)C. 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O42-+ 2Ba2++ Al3++3OH-=2BaSO4+Al(OH)3D. C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AlO2-水解,其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Al(OH)3+OH一【答案】BSO42-BaSO4↓,得到3molBaSO4沉淀,C点为氢氧化铝溶解后的沉淀物质的量,为氢氧化铁和硫酸钡沉淀共4mol,所以氢氧化铁沉淀为1mol,氢氧化铝沉淀为2mol;分析判断OA段沉淀了3mol钡离子,1mol 铁离子和1mol铝离子此段对应的沉淀为BaSO4、Fe(OH)3、和Al(OH)3,故A错误。

AB段为沉淀1mol铝离子;BC段为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钡1mol;FeCl3、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含FeCl31mol,含Al2(SO4)31mol,c(Cl-)=c(SO42),故B正确。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数图结合题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数图结合题

3. 下列图象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A.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含铜元素的质 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溶液 的pH与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图
C.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
入蔗糖晶体时,溶液的质量与蔗糖质量的关系图 ☆4
D.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 的关系图
CuCl2+ Fe==Cu+ FeCl2
64+71
56+71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快×
×

×




C固×aA体C. O①3高=高温=C温固a煅体O+烧C一O2定↑质量的石灰石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甲<乙
5.曲线之下的点M t2 ℃时乙的溶质数据没有达到饱和 6.曲线之上的点N
t2 ℃时乙的溶质数据超过饱和
(同安)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B. t 2℃时,10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50 g乙 C. 从0℃至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D. t 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
×A.有硝交酸点钾,溶就解是度此不温可度能时等两于种氯物化质钠溶解度相等的点 ×B.温度越高,氯化钠的溶解度越小
从左到右,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稍上升的,所以溶解度是增大
×C.从10℃到20℃,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从10℃到20℃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上升的,所以浓度增大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题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酒精B.蔗糖C.植物油D.二氧化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B.氧化物一定都是化合物C.物质燃烧一定都需要氧气D.混合物一定含多种元素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B.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C.t℃时在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D.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B.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看火焰颜色C.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CO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A.因为2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7、分类正确的是A.单质:冰、铁、碳B.氧化物:生石灰、干冰、石墨C.溶液: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D.晶体:胆矾、氯化钠、硝酸钾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A B.B C.C D.D10、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酒B.花生油C.蔗糖D.食盐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烧杯中盛有115g,温度为80℃,溶质为M,溶质质量为15g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 瀛
图象 A、 表 示 随 着 ( OH)的 增 加 , B Na 解 析 ( 3 、( 0。 ) 化情 况 的 图象 ;As A1 ,A1 +) 2 变 1 + 与 o 一 应 中 , 应 的第 一 阶 段 : 。 3 反 反 Al + 0H一一 AlOH) , ( 。 故随着 ( OH) Na 的增 加 ( 抖 ) 渐减 Al 逐 少 ; 二 阶 段 , 0H一过 量 时 反 应 为 Al OH) 第 当 ( + 0H一一Al o 一+2 O, 时 随 着 ( a H。 此 N OH) 增 加 的
2 ( AlOH) , AlOH) 完 全 沉 淀 时 , a O 。 当 ( 。 B S 恰 好
完全 沉 淀. 淀 反 应 完 全 时 , 续 加 B ( 沉 继 a OH) 溶 液 ,
AIOH)会溶 解 , 淀质 量会 减少 , AIOH) 完 全 ( 。 沉 当 ( 。 溶解 后 , 沉淀 B S 的质量不 再发 生变 化. 案 c aO 答 .

基础 题 型 : 溶性铝 盐 溶液与 强碱 溶液 的反应 可
■■ t ● —
点、 转折 点) 的含 义 , 后 结合 相 关 的化 学 过 程 ( 原 然 或
例 1 向 A1 I 液 中 逐 滴 滴 入 Na C 。溶 OH 溶 液 ,
( 图 中 表示 AIOH) 的物 质 的量 、 表示 Na 下 ( 。 OH
法, 也是 高考 考查 的重要 内容之 一. 变 式 1 下 列 图象 表 示 Al 与 A1 抖 0;物 质 的量 变化 的曲线 , 实线 表示 Al , 计 虚线 表示 A1 , 中正 O 其 确 的是 ( ) .
则 KOH 溶液 的物 质 的量 浓度 可能 是 (
A 1 t o ・ lL o :
) .
) .


A B C D
, 向A 1 液 逐 滴 aH 液 有白 Q析 _ 解 1s 中 滴 人NO 溶 , C溶
色 沉淀 产生 , 反 应 的离 子 方 程式 为 Al + 该 ¨ 3 0H一一AI0H) ; 续 滴加 Na ( 。 继 OH 溶 液 至 过 量 , 沉淀 逐渐 溶解 最 后完 全 消失 , 应 为 A ( 反 l OH) + 。
OH —AI Oi+ 2 o, 成 1to AlOH) H 生 l ( o 需 要 3 o l to OH , Na 溶解 1to ( l OH) 需 要 1to Na o Al 3 l OH, o

B( a OH) 与 A1( O ) 恰 好完 全 反 应 的方 z zS 。 程 式 3 a 0H) +AI( O ) 一3 a 0 B( 。 。 S 。 B s ●+
将 化 学 问 题 转 化 为 数 学模 型 , 思 维 的 一 种 飞 是
跃. 认 真分析 化 学过程 的基础 上 选 择适 当的 数学 模 在
型 , 用数 形结 合思 想 ,把抽 象 的化 学 问题 转 化 为 直 利 观 的数 学 图象 来解 决化 学 问题 , 后 回到化 学 规律 的 然 深 化 理 解 上 , 正 做 到 从 量 的 角度 对 化 学 规 律 再 认 真
变式 2 下 列 图象 中 , 能表 示将 B ( a OH) 液逐 溶 滴加 入到 A1( O ) 溶液 中 , 生沉 淀 的质 量 m 与加 S 。 产 入 B( a OH) 液 的体积 关 系 的是 ( 溶

溶 液 的体积 ) 正确 表示 这个反 应过 程 的是 ( 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IOH) ●, ( 。 随着 ( 1 增加 ( Oi) 渐 减 少 ; HC ) Al 逐
第 二 阶段反应 为 : ( AlOH) +3 。 H 一Al 。 +3 随 H O, 着 , HC ) 加 , Al ) 渐增 加 ; 后 两 过 程 所 需 2 ( 1增 z 逐 ( 前
彝妻 主 曩
键之 一 , 是 易错 点. 也

反应 , B S 不溶 于 强碱 溶 液 , 是 解 决本 题 的关 而 aO 这 变式 3 向 5 1to ・ A1( O ) 溶 液 中 OmL lL o 2S 。 加 入 1 0mL KOH 溶 液 , 分 反应 得 到 3 9g沉 淀 , 0 充 .
, HC ) 比为 1: , D错误 . z ( I之 3 C、 答案 B .
识. 现从 教材 中有 关 铝 元 素 的 相 关 知 识 出 发 , 相 关 对
的图象试 题 进 行 全 搜 索 , 过 对 比、 通 品味 以达 到对 该
知识 点 的全 通关 .
彝嚣雯 萎堇
理 ) 出合理 判断. 做
2个 阶段 消 耗 的 Na OH 的物 质 的量 为 3: . 1 答案 C .
点 根据 数形 结合 思 想 , 把抽 象 问题 转 化成 具 体 评 的 图象 问题 , 但 可 以体 现 出相 关 的定 性 关 不 系也可 以体 现 出相 关 的定 量 问题 , 问题 简 单 直 观 , 使 可 以 更 深 刻 地 理 解 化 学 过 程 , 一 种 常 用 的解 题 方 是
品 者 最 通 关
溶相图问面观 液关象题面
◇ 山 东 唐 爱 涛 邵 鸿
, A1 2 0;) ( 逐渐增 加 , 后 两 过 程 所需 ( a 前 N OH) 比 之 为 3 1 B项 正 确 . :, 图象 C、 表 示 随 着 , HC ) D 2 ( 1 的增 加 , ( 抖) n A1 - 变 化情 况 的 图象 ; A1 n A1 、 ( 02 ) 对 02与 H 反 应 , 一 阶 段 反 应 为 : + AI + H O= 第 H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