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试卷三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有四个语文学习活动,21个题目,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一、学校开展“浙江深度游”文化和旅游联合推广活动,请你参与。

(26分)【跟着民俗游浙里】以下是“民俗组”活动的小结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帮助他们完善。

(5分)浙江民俗丰富,底蕴.(A.yùn B.wēn)深厚,既有淳朴的山地文化性格,如丽水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唱山歌,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又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浙江海宁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的习俗沿(xí)______千年;还有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如台州温岭泽国三月三庙会,亦称迎赛会,历史悠久,金华义乌鸡毛换糖,换成了(xiǎng)______誉国际的都市新区……民俗已经成为浙江现代旅游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吸引物。

1.请按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1)底蕴.(A.yùn B.wēn)(2)沿(xí)______ (3)(xiǎng)______誉2.文中画线句的表述不当,请作修改,使其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文从字顺。

(2分)【跟着美食游浙里】3.“美食组”开展了“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全省名小吃汇展活动,请你从以下美食中选择一种,根据提供的图文信息,从色香味形等角度,为它写一条广告词。

20字以内。

(2分)A.杭州定胜糕:用米粉制作而成,多为豆沙馅,面上点缀干桂花,入锅蒸熟,色、形各异。

B.金华酥饼:多以梅干菜搭配肥肉为馅,饼皮层层叠叠,面上洒芝麻,在烤炉烘烤而成。

C.宁波水晶油包:面食,馅料为白糖和板油调制而成,蒸熟后食用。

D.嘉兴肉粽:外包竹叶,糯米为主原料,馅料咸甜多样,常见有肉、蛋黄、板栗、豆沙等。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着古诗游浙里】4.“古诗组”同学们准备采用风景配诗文的形式,制作手绘风景书签作为活动的文创产品,请你帮忙挑选与风景匹配的诗歌。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语文 试题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 8 页,15 道题,满分 120 分,含卷面分 3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学校开展了“探寻水的奥秘”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一、寻水 ·发现丰富含义(22 分) 1.阅读活动前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3 分)(1)承载.( ▲ )(A.z ǎi B.z ài) (2)发 xi áng ( ▲ ) (3)深 su ì( ▲ )2.同学们搜集了与水有关的材料,请补充“水”的资料卡片(19 分)“水”的资料卡片(1)字典中的“水”诗句及出处 加点字读音 字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① ▲ 。

. (曹操《观沧海》) cānɡ 含“氵” 的字常与水流、液体有关 ,含“忄” 的常与心理、情感有关。

“怆然而涕下” 的 “涕” 也与水有关意思是③ ▲ 。

② ▲ , 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huàn ɡ字源探究:从“泽”字的篆体字形判断,从水睪声,其属于造字法中的④ ▲ ,本义光泽,润泽。

随着历史发展,词义又不断扩大,具体如下:A.恩泽、恩惠B.汗衣、内衣C.禄位、遗风D.洗濯《诗 ·秦风 ·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泽”意思为⑤ ▲ (填选项) , 原因是⑥ ▲ǎi B.zài) 着浙江文化的厚重和智慧。

大禹治水的因势利导,浙东学派的义利双行,漫入江南烟雨,凝结成“两浙人文 天下冠”的深 suì( ) 与豪迈。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寻脉之旅…… 活动前言 浙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 xiáng( )地之一。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年前浦江 上山的一粒稻米,七千年前河姆渡的一个榫卯,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一块玉琮,承载.(A.z .(2)【诗文中的“水”】请你用古诗文名句将这一板块补充完整。

2024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浙江省中考试题卷语文根据相关内容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一、“树立远大志向”主题演讲活动(19分)1.阅读演讲稿开头,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6分)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基石,志向是实现梦想的阶梯,_____________。

我们应树立远大志向,把人生梦想①_____________时代洪流,让péng_____________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②_____________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漫长而jiān_____________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péng_____________勃jiān_____________辛(2)文章①②处应分别填入哪个词?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A.汇入汇聚 B.汇聚汇入(3)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

(2分)2.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下联()(2分)上联:各勉日新志下联:A.雅量涵高远 B.星斗焕文章 C.共证岁寒心 D.云山起翰墨3.根据段落的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4分)志向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

在《望岳》中,杜甫以“会当凌绝顶,①_____________”表达勇于攀登高峰的理想;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②_____________”彰显舍生取义的气节;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抒写先忧后乐的抱负。

4.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登月,尽显中国航天科技的智慧与力量。

请任选一项,结合所选诗文内容,写一段话致敬中国航天人。

(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同学为演讲活动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见下图),你认为选用小诗《路》是否合适?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人教版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渡普中学2012-201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4分)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liú ,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 使人明智, B 使人灵秀, C 使人周密, D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ài ,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

(2分)我会写:⑵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2分)选项:读诗读史科学数学我会选:A B C D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2分)A.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傅雷家书〉两则》)B.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我会品句:3、我会填。

(名句积累)(4分)⑴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以客观具体的事物比喻主观抽象的感情,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的词句是,。

⑵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⑶今年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想当年,正是毛主席“,”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填《出师表》中的有关句子。

)⑷范仲淹在《渔家傲》体现塞外秋天风景“异”的句子是:“,,,。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2分)在一个乡村小镇的公路边上,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个农民的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变了形,小轿车边上掉了一点油漆。

这时,从小轿车上跳下一个满脸酒气的干部模样的人,他把农民推倒在地,并破口大骂。

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九年级语文一 .综合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颁发(bān)绮丽(qí)不屈不挠(náo)21世纪教育网B.哺育(bǔ)粗狂(guǎng)刚正不阿(ē)C.猝然(cù)侥幸(jiǎo)称心如意(chèng)D.干涸(kū)参差(cēn)杳无音信(y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琐屑铿锵人迹罕至锋芒毕露B.嘻戏谰言粗制烂造吹毛求疵C.销蚀诘问一泄千里根深谛固D.阔绰阴晦冥思暇想相形见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C.当我们登上苏仙岭的顶峰时,我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就这句话,让贾里máo sè dùn kāi()。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滑稽(jī)佝偻(ɡōu)越俎代庖(bāo)B.酝酿(niàng) 藩篱(fān)鸿鹄之志(hú)C.行辈(háng) 蟾蜍(zhān)觥筹交错(gōng)D.曝晒(bào)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混淆恻隐孤漏寡闻山崩地裂B.销毁揣摹冥思遐想味同嚼蜡C.呵责稀疏不容置疑百费待兴D.炫耀挑衅锋芒毕露黯然失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型。

B.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吴鹏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叱咤风云,屡创佳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奶粉”格外受宠。

B.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拮据(jū)襁褓(qiǎng)锲而不舍(qiè)B. 恣睢(suī)诘难(jié)恪尽职守(gè)叱咤风云(zhà)C. 狡黠(xiá)嗤笑(chī)根深蒂固(dì)吹毛求疵(cī)D. 拮据(jù)惘然(wǎng)谀词(yú)怒不可遏(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此处标注为“qiǎng”是正确的,不过由于题目要求完全正确,而A项中其他字音均无误,但考虑到可能存在其他错误或陷阱,我们按常规判断,A项因存在其他可能错误(尽管此处未标出)而不选;B项中“恪尽职守”的“恪”应读“kè”,而非“gè”,故B项错误;C项中所有字音均标注正确,故C项正确;D项中“拮据”的“据”应读“jū”,而非“jù”,故D项错误。

综上,正确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 我们要因地制宜,努力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

C. 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个个生龙活虎,精神饱满。

D.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中“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与后文的“笑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B项中“因地制宜”意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恰当;C项中“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使用恰当;D项中“异口同声”指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使用恰当。

综上,A 项成语使用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望岳》中表现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6)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弹琴复长啸(3)朔气传金柝(4)一山放出一山拦(5)无丝竹之乱耳(6)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解答】略略略略略略第2题.《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解答】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3题.《韭菜饺子》徐立新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2年中考三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试卷三(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答题。

(4分)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渡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

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

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

树移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一种由高楼大夏构成的丛林。

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

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旷.野()相濡.以沫()(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及时部署,使旱区中小学的缺水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B.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C.世博会上,中国馆“智慧的长河”展区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动”版的“清明上河图”。

D.杜鹃花盛开的大明山,是吸引游人来观赏的好季节。

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2分)()朴素是一种美。

因为朴素美的形式不复杂,不________,寓美于清淡之中,所以更能衬托出人的自然美。

重要的是,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_________的内在美,这种美________不显露于外,_______它会让人的精神之美益加彰显。

A.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即使但是B.刻意雕琢朴实无华虽然但是C.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或者或者D.典雅华丽刻意雕琢如果那么4.根据提示,将故事中最后一联的下联补写完整。

(3分)有一次,有朋友跟东晋大诗人解缙开玩笑,在他的门口贴上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在上下联的后面又分别加了三个字,对联变成了: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后的对联妙用谐音,不但使原来的对联意思大变,而且颇显幽默风趣。

5.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7分)(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2)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苏轼,绝世文才,以诗文言志传情。

他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矫健弯弓,豪情满怀,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他月夜游寺,感慨人生。

寄托情思于如水明月:“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

(5)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努力“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各尽所能需要人尽其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听到“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的感叹;各得其所需要住有所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呼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语文实践活动。

(7分)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

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1分)示例:(1)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2)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分)(1)《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

”《〈孟子〉两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品悟(45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15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

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而形貌昳丽..昳丽:______________(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_____(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3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1·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

(12分)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 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

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