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案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的流动和交换,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可以调配到干旱地区,促进当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2. 加强产业互补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促进产业互补,实现不同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达地区的技术和资金可以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向其他地区供电,实现清洁能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配置,保护生态环境。
水资源调配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难题,减轻当地生态环境压力。
2. 促进生态环境修复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跨区域的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3. 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现跨区域生物能源的调配,可以实现生物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个人观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推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五、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最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以我国天然气、煤炭、水、电力等资源为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量与需求量的差异。
2.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为例,理解区际联系的重要性。
3.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影响。
【重点难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
【二】课堂学习预备知识:我国主要资源生产和消费不平衡。
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主要运输方向: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向: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思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的原因:2.思考西部天然气丰富,长期以来开发较少的原因。
3.为什么要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天然气相对煤炭的优点:调整能源结构对环境的意义:4.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地区: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有哪些影响?试从资源调配、能源结构、环境、相关产业、东西部协调及缩小地区差异等方面思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1.实际问题分析;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解决方案设计;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资源的定义:指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
–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指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调配到另一个地区,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经济因素:如市场需求、价格、交通运输等;–政策因素: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资源的运输: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转移:通过技术手段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交换: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转移技术;–熟悉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引水工程将其他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到该地区;–案例二: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通过铁路运输将煤炭资源调配到其他地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授课教师:齐淑红授课时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
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二(5)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
3、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概况。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3、通过图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学难点】1、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理论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西气东输线路示意”,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始地点和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2、比较天然气与煤炭的优劣,联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差异,认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性。
3、通过读分布图,说出资源的分布特征,归纳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
4、能够分析资源分布特征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所起的作用。
5、通过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图,能够理解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天然气是一种无悔的燃料”的质疑,能够对问题进行“分解推理”,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基础上,能够自主归纳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高归纳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认识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相关,关注中国能源现状,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1分钟关于“西气东输”的短片。
视频导入,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给学生1分钟缓冲的时间,调整状态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时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过渡】西气东输,从西向东调配天然气资源,这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西气东输为例,探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大家不要觉得西气东输很遥远,你们家中烧水做饭用的能源是什么?有没有使用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预计2015年建成,工程主干线经过厦门。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经过哪些地方呢?学习探究一:认识西气东输工程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活动1】观察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说出起点、终点,以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问题:从经过的地形区,可以看出沿线地形_________(特点),施工难度________(大小)。
【活动2】给出一组数据(中宁、上海、广州的天然气气价,分别为1.45元/m3、2.5元/m3、3.45元/m3),思考导致上海和广州天然气气价差距大的原因,从而区分一线、二线工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难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分析思路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结合各种图文资料、影像资料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幻灯片)中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图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幻灯片)中国三大经济带发展情况比较图
中国中西部资源占全国比重图
(小结)我国资源的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必须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我国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知识目标:通过新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了解我国西气东输的线路,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德育目标: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身边的环境,节约利用资源。
教具:教材西气东输线路图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重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分析综合法教学过程:①课堂组织(1分钟)②导入新课: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是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另一个是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是不是这两个地区的发展是独立进行的?是不需要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呢?对、当然不是,就以我国东北地区来说,如果他的发展是封闭的,那么,它的产品怎么处理?如果没有外界,又何谈商品粮基地呢,是不是?所以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他区域,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加强联系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那么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区域间是如何联系的,同学们把书翻到86页,这节我们来学习第五章内容“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他的第一节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在学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之前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那资源跨区域调配顾名思义,也就是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可是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资源为什么会把它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呢?下面大家就带着这个疑问阅读书86页第一自然段,看看谁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开始!(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问然后根据答案进行总结)好,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例子分析一下原因。
比如我们很多同学早上来上课时会从宿舍那边拿一瓶水到教室来喝,就关于这个带水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宿舍那边有水可带,其次教室这边无水可喝,最后,四节课下来你不喝水会口渴。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及沿线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
3、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皖电东送和因江济淮两大资源调配工程相关资料,分析掌握资源跨区域
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比皖电东送和因江济淮两大工程,概括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看问题。
2、了解安徽的一些省情,增强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3、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镇中09-10学年第2学期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40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中国之南水北调
1、根据下列图表谈谈中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2、说说长江为何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区,华北地区为何成为最大的供水区。
4、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方案,除了要做好工程线路建设外,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还要采
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观点。
Array
5、列举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
教学活动2:中国之西气东输
1、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地点及其线路所经主要地
形区。
2、谈谈线路改向取道陕西北部的主要原因。
3、浅议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意义(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教学活动3:中国之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
的 电基地和 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往 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
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
将强大 电,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 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 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浅议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意义。
教学活动4:配套练习
1.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
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A 、B 、C 、D 四地供水相当紧张的
地区是________地。
(2)2000年我国对“三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这三条河是(E )________河、(F )________和黄河。
(3)E 河发源于________山北麓,流经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________。
这次从E 河调水,十分有利于我国________(自治区)林草的恢复和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F 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等原因使该河下游绿洲不断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5)2000年,尽管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经统一调水,使黄河全年畅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尽快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中数码所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
对于西部地区:
对于长三角地区:
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分属于来自________的能源。
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2)“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________盆地中,东输的终点是________。
(3)管道输送天然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东向西途径的地区中,属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能源在该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我国三大常规能源的调运线分别运
送的常规能源是:
A________,B________,C
________。
(4)近年来,A路输送的能源被大量转化为
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输送和利用方式相比
有哪些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我国的国情,请你谈谈我国能源可
持续发展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6分)读图“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根
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1分)
A.天津B.青
C.黄骅D.
(2)产煤区的煤
主要靠铁路运
输和海上运输。
请回答图中数
字①、②所表示
的运输通道分
别沿哪条铁路
线到达A、B两
港的?(2分)
①
②
省镇中09-10学年第2学期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40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答案
教学活动1:中国之南水北调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人多、地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浪费严重。
2、长江流量大;径流稳定;自西向东流经西、中、东经济地带。
华北地区,地表径流总量少,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污染浪费严,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4、节水、防污、生态保护
5、国内的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俄罗斯的北水南调等
教学活动2:中国之西气东输
1、略
2、陕西北部有气源开发,可增加西气东输可供气量,便于线路维护及安全供气。
3、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都有较大推动作用
改变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缓解煤炭运输压力;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3:中国之西电东送
火电、黄河、京津唐地区水电水电、火电参照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意义
教学活动4:配套练习
1.(1)B
(2)溺水、塔里木河
(3)祁连山、河西走廊、内蒙古自治区
(4)冰雪融水、过度引用地表水
(5)节约用水,改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全流域水资源使用的统一管理
(6)①引黄入晋②引滦入津④引黄济青
2.(1)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2)塔里木盆地、上海(3)不外溢,不挥发,安全性强,运量大,连续性强(4)南疆商品棉基地、河西走廊、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
(5)略(6)略
3.(1)我国东部的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使用量,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东部能源使用
对中西部能源的生产依赖大
(2)阶梯交界处,喀斯特地形起伏大、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3)煤炭、天然气、水能
(4)提高煤炭输出地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便于对污染等问题集中管理
(5)加强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构建节能型经济体系;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投入,开发新能源;增加忧患意识,增加能源储备;进行国际合作,开发国际市场;
4.(1)D
(2)大秦线、神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