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中学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年度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答卷纸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本答卷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一(2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4)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9)《桃花源记》中“▲ ,▲ ”一句是我国当前新农村老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干涸. (hé) 瞥.(piě)见风雪载.途(zài)B. 惘.(wǎnɡ)然慰藉(jiè)浮光掠.(lüè)影C. 猝.(cù)然嗤.(chī)笑言简意赅.(hài)D. 竣.(jùn)工发窘(qiǒnɡ)相形见绌.(chù)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臆测惬意不容置疑B. 澄澈暄嚷张皇失措C. 玷污侧隐好高鹜远D. 琐屑甜腻消声匿迹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要费大约49万元左右。

B.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收集、分享、评议资料来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扩大自己的学习成果。

C.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环保、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控制此类事件不再频繁发生。

D. 我国应该尽快减少自身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

2013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3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测试试卷分清源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李瑞琪一、总体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其中九年级共有423人参考,均分为87.89,及格率为90.54%,优秀率为29.08%,差生率为0。

总的来看,平均分和及格人数不是太理想,其中超过均分的级班级有九.1、九.2、九.3、九.4、九.5、九.8,超过级及格率九.1、九.2、九.4、九.5、九.8。

试卷共三大题: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

其中前五小题分别考察学生字词、拼音、成语、修改病句和文学常识,从大体情况看正确率较高,这和学生平时的良好积累有直接的关系。

第六题为仿写,此题有一半的同学未能得满分,甚至有极少数同学不会做,出现空白的现象。

这反映出一部分同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或者平时此类题目练习得不够多,还未能掌握做此类题的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量,训练学生对句式、修辞、句意连贯性的培养。

古诗文默写一题,理解性默写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学生得分较高,在今后教学中仍应加强诵读积累的训练。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共分,第一小题是文言文阅读——《隆中对》、和《出师表》,题目难度不大,都是课本上的知识。

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水平距离学生的实际年龄较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两小题失分较多,但总体得分情况比现代文阅读要好很多。

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均是议论文,从答题的情况看,失分较多,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得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文体知识不强,在没有读懂、读透的情况下就贸然答题,以至答非所问,错误较多。

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文体知识训练,指导学生学会不同文体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待。

议论文主要是要学会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学会前后的联系中,自己总结出答案,掌握了恰当的答题方法,就能准确的概括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好题,才能答其所问,才能得高分。

第三大题是写作与表达,题目是话题作文“挫折”。

2013初三语文一诊试题.doc

2013初三语文一诊试题.doc

2013年初三语文诊断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慰藉.(jí)干瘪.(biě)蓬蒿.(hāo)引颈受戮.(lù)B.沉湎.(miàn)栈.桥(jiàn)颓.唐(tuí)怒不可遏.(è)C.腌臜.(zàn) 角.色(jiǎo)骄奢.(shē)尽态极妍.(yán)D.攫.取(jué) 巉.岩(chán) 阔绰.(chuò) 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顶是(3分)( ) xK b1 . Co mA.荣鹰谈笑风生影影绰绰 B.荫庇天伦之乐断壁残垣C.馈赠万赖俱寂如坐针毡 D.休憩无精打采周道如坻3.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____。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A.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 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 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4.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新标第一网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灵感。

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2分)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下联:6.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3分)“……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2分)1、划横线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拮.据(jié)伫.立(chù) 静谧.(mì)免冠徒跣.(xiǎn)B、强聒.(guō)不舍襁.(qiǎng )褓亵渎..(xièdú)妄自菲.(fěi)薄C、遐.(xiá)想睿.智( ruì) 狡黠.( jié) 以彰其咎.(jiù)D、挑剔.(tī)锲.( qì)而不舍留滞.(zhì) 惴.( zhuì )惴不安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袖手旁观断章取义强聒不舍与日具增B.怒不可遏世外桃园盛气凌人重蹈复辙C.格物致知直接了当相提并论不言而喻D.一抔黄土化为乌有豁然开朗廓然无累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是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B.北京市将努力提高生态环境,保证“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我们球队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队员的作用,顽强拼搏,才能赢得这场比赛。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4、A.罗格曾盛赞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一些国家的运动员对中国的偏见化为乌有。

B.那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少年,在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那颗冰冻已久的心终于茅塞顿开....,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C.鸟巢体育馆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D.刘谦表演的魔术能从观众的喜好与需求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

5、根据要求默写:(7分)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②.《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亵渎(xìe dú)忐忑(tǎn tè)强聒不舍脑羞成怒B. 商酌(shāng zhuó)枘凿(rùi zaó)重蹈覆辙滋滋不倦C. 画缯(huàzēng)谮害(zèn hài)秀手旁观吹毛求疵D. 缟素(gǎo sù)拮据(jiéjū)为民请命恃才放旷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3.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3分)()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3分)()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

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

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

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

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

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精]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二阶段测试语文试卷(3)

[精]2012-201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二阶段测试语文试卷(3)

九年级语文阶段测试答案卷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第一卷积累与运用(23分)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题号 1 2 3 4 5答案二、填空、简答(13分)6、(2分)。

7、(4分)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_____,斗杀_____,为兄报仇。

在快活林里醉打_____。

_____误入白虎堂。

8、默写(7分)(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3),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4)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5)这两句是,?。

(6)?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卷阅读与理解(34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吴广素.爱人________________(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分)选()12、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分)四、阅读(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11分)14.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

2012-2013学年度中考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及答案201327

2012-2013学年度中考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及答案201327

2012-2013学年度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2013.5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眼花缭.乱(liǎo)暇.疵(xiá)B. 谈笑风声.(shēng)风靡.(mǐ)C. 轻妆.淡抹(zhuāng)迸.溅(bìng)D. 威.言耸听(wēi) 翩跹.(x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接连出现的雾霾天气告诉我们,空气污染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王老师的鬓角。

C.一幅大师未竟之作,遭盗贼窃出后找人狗尾续貂....,流入市场变卖又回到大师手中鉴别真伪。

D. 坚决制止随意丢弃死猪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群臣吏民能面刺..,闻.寡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之耳者,受下赏。

A.面刺:当面指责。

B.过:错误,过失。

C.市朝:公共场合。

D.闻:听到。

4.对下列文字表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当时的致病病毒为H5N1型。

而这次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也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亚型,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次又出现了“例外”! H5N1型禽流感出现后,医学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这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和突变,才导致可以传染给人。

2013上期中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上期中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上期中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8分)一、根据平日学习积累,完成1~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禁锢.(gù)田圃.(pǔ)旁骛.(w ù)恪尽职守(kè)B.诓.骗(kuāng) 谮.害(zān)舐.犊(sh ì)怒不可遏.(è)C.带挈.(qiè)抽噎. (yè) 胡诌.(z ōu)强聒.不舍(guō)D.恣睢.(suī)拮.据(jié)佯.惊(xi áng)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润如油膏重蹈复辙孜孜不倦前仆后继B.断章取义刻骨铭心神色张惶面面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相觑C.言行相悖与日具增根深蒂固不求甚解D.心无旁骛锲而不舍恃才放旷莫名其妙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B.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C.是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杨修之死》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D.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阿长、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5.名篇名句积累(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源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岁寒,然后。

(《论语》)(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4),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7)中国古代诗人常借月烘托意境,抒发感情。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人迹板桥霜”描绘了一幅残月朦胧的晨景图;杜牧《泊秦淮》中“,夜泊秦淮近酒家”借月描绘了秦淮烟月迷离的夜景。

(8)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了“云”,如“苍茫云海间”,“云深不知处”,请你再写出含“云”的两个诗句:①;②。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8分)①上千人遇难,数百人失踪,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家园被泥石 yān 没,亲人被阴阳相隔。

2010年8月初甘肃州舟曲爆发的特大山洪石流,让这个素有“陇上桃源”之称的小县城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

②举国哀悼,山河同悲。

心系舟曲,同舟共济。

有风我们一起挡,有雨我们一起扛,有难我们一起上,有苦我们一起尝,危难中我们是力量,越是风雨越要飞翔,越到最后越要坚强,风雨同舟心是爱的船桨,风雨同舟有你有我逆流而上,风雨同舟天地落在身后两旁。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陨.()落 yān( )没⑵文①处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⑶“灭顶之灾”的意思是。

“同舟共济”中“济”的意思是。

(2分)⑷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4分)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霸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高八尺,腰宽十围。

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1)上文选自《》,作者是。

(2分)(2)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指,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性格特点。

)(2分)4.全球变暖,洪水肆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沙尘暴袭,……面对这些,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今,“低碳”成了世界的热门话题,当下“低碳”不仅是环保的代名词,更是时尚的标志。

你和你们班的几个同学也加入到低碳的行列中,你们必须完成一些相关任务。

(8分)(1)小庆想让妈妈来点时髦的零碳生活,他想用最简要的话给妈妈解释什么是“零碳”,他将以下两则材料给你,让你帮忙概括一下什么是“零碳”。

(3分)材料一: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孙珊,和另外两名员工积极尝试零碳生活,他们估算了除工作外自己一年个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后每人出资2000元人民币,委托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种植多重效益林来抵减碳排放。

后来这笔6000元的资金促成专业人员在云南昆明长松园林场种植600棵香樟树和滇朴,这些树在此后30年会逐渐将这三位员工当年所有的个人活动碳排放归零。

材料二:零碳,又称“碳中和”,是现在最火热的新词,“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

当二氧化碳通过生产生活中用电、开车、乘机等排放到大气层后,个人、家庭、组织或公司通过计算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

进而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达到“零碳” ----碳的零排放,零碳通常通过第三方支持节能降耗项目(如使用太阳能、风能)或者植树造林项目来进行。

(2)班长小发收集到“低碳族”写的一些关于低碳生活的准则,他建议参考他们写一个生活化的宣传语(2分)①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②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③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3)低碳社会的到来,更依赖现代公民的参与,由民间层面发起的低碳生活呼吁,与政府层面推动的低碳策略,是低碳理念得到践行的最大保证。

你们到街头宣传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的冷遇,他们说的更多是:“你低你的碳,关我什么事!”这时你该用怎样的态度怎样回答?(3分)我该地说: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分)将书读活吴泰昌①当下想读或爱读书的人众多。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老的这几句话,道出了读书活动的这个特点。

读书,就是人要将死书读活,读者与活书做朋友,交流对话,从中了解作者所描写、记载的事件和意义,体验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使自己增长智慧、知识,增添快乐和力量,收“开卷有益”之效。

②许多前辈早悟到了读书的这种奥秘,一再以各种表述提醒读者。

茅盾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怎样用眼晴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

”而高尔基则说得更具体、形象:“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晴、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③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向交织进行,是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所在。

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书才能成为读书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忠实朋友。

④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

作者和读者均是独特的“这一个”。

作者通过书面发出交流信号,读者接收了信号后,经过思考、领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补,甚或读者会有超出作者所预想的发现和联想。

读者寻找作者的空间自由度是很大的。

有修养、有经验的读书人,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比一般读者会有更多的收获。

文学作品许多人爱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比之学术等著作留给读者阅读的想象、联想、创造的空间更大。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

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这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著名作家杨绛如是谈论自己的读书。

⑤生命有限,知识无涯。

目前图书出版事业空前发达,中外古今旧书新著浩繁,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交际活动俱增,即便是一个迷恋读书的人,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也很有限。

面对这种状况,读书人要学会更用心地去挑选对自己身心有益、适用的好书来读。

世界各国都有悠久的读书传统,前人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先贤哲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种种读书方法,推荐列举过数不胜数的好书篇目。

凡此,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人都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达·芬奇说:“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而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图书中“我只看过极少极少的一部分。

”读书,读者与书的作者在相互自由地寻求和选择。

在博览泛读好书的基础上,再花工夫精读少量。

各人有自己的读书需求和志趣意向,对好书的精选,也难免会多有差异。

北大教授朱光潜和宗白华,是公认的两位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师。

他们爱读西方古典哲学、美学经典名著,但偏重的对象却大不一样。

朱光潜爱读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黑格尔的《美学》、莱莘的《拉奥孔》、维柯的《新科学》,并翻译成中文出版;而宗白华则爱读叔本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翻译出版了康德的名著《判断力的匹配》(上)。

⑥“读书乐”,是长久流传的一句话。

“乐”从何来?读书本是花时间、伤脑子的苦事,而从书中获取的多方面充实感,则是苦事成乐事的根由。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

”只有会读书的人,将书读活的人,才能尽情享受这无穷无尽的读书之乐。

(选自《浙江日报》2010年7月23日)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6.作者认为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是什么?(3分)7.本文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8.请谈谈你对文章末尾段落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9.你知道将书读活的例子吗?结合自己的生活或阅读积累从正面或反面列举一个例子作为事实论据。

(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6分)顺便的爱,最好的爱鲁小莫⑴那段时间她生病,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⑵每一位来访者,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

她应对。

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觉抱歉。

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⑶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午时,女孩正好从车旁经过。

虽然女孩双手空空地来看她,还是很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

⑷女孩是她赞助的一个贫困女生。

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

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付出1200元钱。

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

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

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

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

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来这个城市时买的。

后来,他们搬到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

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⑸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一件衣服、一顿饭而已。

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

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

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筹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⑹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母女一样促膝交谈……⑺节目录制得很成功。

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