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发布时间:2022-02-21T02:16:11.55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45期作者:杜彦儒[导读] 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核心素养落实角度来看,具体指代的为:第一是信息意识。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二小学101300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基层教育工作者专注的教育名词,被广泛的运用到《新课程标准》体系中。

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了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是使学生们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

因此,本文的研究结合当前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实践出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探索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思考一、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核心素养落实角度来看,具体指代的为:第一是信息意识。

指的是学生们可以主动对于信息获取,并且能够学习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信息具有区分真伪的能力;第二是计算思维。

指的是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培养相应的计算机思想,在解决问题时都具备相应的思维活动;第三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指的是学生们可以借助数字化的资源和工具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学习资源,依据信息技术学习大纲和校本教材,解决学习任务,生产创新学习作品;第四是信息社会责任。

指代的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个体可以保护好信息资源,遵守相应的信息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使用安全的信息设施,并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活动中。

二、培养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1.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5G技术的应用,当前学生们的学习中伴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教师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讲解,而学生们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平台进行课程的学习。

2.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学生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的普遍,很多专业和学科都是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寻求更好的发展。

详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详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详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4T03:30:46.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4期作者:文红苹[导读] 对数学的剖析定义自古以来都掌握在少数有数学天赋的人手里,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尤其是对一些逻辑思维不强的同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的运用各种适合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当今的高中数学课堂,大多知识已经不再像初中小学那样浅显易懂了,当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数学科目的确应该有它该有的难度。

所以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及时正确的引入问题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文红苹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摘要】对数学的剖析定义自古以来都掌握在少数有数学天赋的人手里,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尤其是对一些逻辑思维不强的同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的运用各种适合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当今的高中数学课堂,大多知识已经不再像初中小学那样浅显易懂了,当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数学科目的确应该有它该有的难度。

所以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及时正确的引入问题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081-01面对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逻辑思维的高中生,教师引导其进行高阶逻辑思维训练对其未来的长足发展十分必要,而数学因其庞大的内容与形式逻辑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平台。

以问题为导向作为被当前教师群体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方法,其对于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打造相对轻快的课堂氛围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尽管当下此方法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但其已然成为教育领域较为关注的重要课题。

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第5卷第20期2016年10月教育观察Survey of EducationVol.5No.20Oct.2016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张锰(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苏州,215300)[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教师要运用好问题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质疑;精心设置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利用有效问题,整合所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20-0076-02电视剧和长篇小说往往会设置悬念,引发观众和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禁不住猜测后面的故事,想象后面的情节。

要想验证结果,观众和读者需继续观看和阅读。

把这种设疑的方式引用到教学中就是问题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一、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质疑成功的课堂以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为起点,以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基础。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使师生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距离。

因此,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由畅谈,让学生的智慧迸发出理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安全》一课时,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而是运用了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浏览教材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节省教学时间。

在此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一边预习,一边思考,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 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有限 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进行实验,样本数量相对 较少,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 性。
教学进度的控制
在项目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和不可控因素,教学进度往往难以控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 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 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 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 能力
项目教学法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 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05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 学中的效果与挑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将抽象的理论 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 趣。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 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指导及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 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 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生按计划进 度完成项目任务,确保项 目能够按时完成。
评估项目成果与反馈
评估标准明确
在项目开始时,教师应明确评 估标准,包括完成时间、质量
、创新性等方面。
多角度评估
评估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包 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特点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性(中期)课题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概况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立项:我校所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目标: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课题内容:1.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理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社会学习能力,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2.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研究,深入开展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

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音体美等)教学创新研究。

3.继续进行校本教学网站建设的研究,我们以前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要加强资料的归类,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研究方法: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小学中实施问题式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吕炳群

小学中实施问题式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吕炳群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问题式任务驱动的策略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吕炳群【摘要】本文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结合问题教学法的精髓,提出以问题式任务驱动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信息素养及基本信息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构建认知、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和内化伦理。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自身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笔者尝试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

一、以问题教学法和任务驱动的结合为前提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I)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和协作,在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以作品展示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

问题教学法以获取知识方法为前提,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解决问题的准确、快速和有效把握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

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教学过程中有提问了,有问题了,就属于问题教学法。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问题教学法是把知识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用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教学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加深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的理解。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带动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途径。

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对问题的质疑权交给学生,利用其好奇与探索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挖掘学生综合潜能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征问题教学法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师生共同拥有提问的权利;其次,解答问题的义务由学生承担,课堂展现的是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反复提问、解疑的过程中,学生自行领悟学习方法,自主、积极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再次,问题的答案呈现多元性、开放性,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时时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功的愉悦;最后,教学的归宿是新问题的产生,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使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创造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产生,要注意事物的“特点”与“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设问与情境的创设都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过于暴露、直接,又不能过于隐蔽,要做到“暗示”。

在“问题意识”培养中,对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要加以注意,如知识的积累、心智技术的发展、动机与情绪状态和个性思维习惯等。

为让学生能把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和从众等心理因素,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趣味动画scratch “石头、剪刀、布”一课时,让学生和电脑比赛。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师小方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5期【摘要】:“问题提出、问题展示、问题解决、巩固性练习”四个步骤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问题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

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契机。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习不是老师硬灌、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学过程就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只有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真谛,形成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我校一直把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发展地生命线。

经过多次外出取经学习,多次研讨,我校提出了包含“问题提出、问题展示、问题解决、巩固性练习”四个步骤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问题教学法”,在校内强力推行,狠抓落实,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导演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其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地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支持基础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的高中课程改革与2004年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生趣正式启动。

08年河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

截止目前为止,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素质教育的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程改革正在给基础教育带来本质的积极变化。

而我校“问题教学法”的提出和实施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无疑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设 计 的 :
T: 列举 以前的删除操作 , 请学生一一操作 。 接着让学生尝试 删除一个单元格 。 S : 先选 中操作对象 , 按“ d e l e t e ” 键。 现象 : 表格却纹丝不动。
提问 , 这是为什么?难道“ d e l e t e ” 键 失 灵 了?
现 实紧密相关 的生活化问题情 景 , 能感受 到用 “ 信息技术 ” 解 决
的效 果 。
T : 课前 利用教 学媒体 播放动 画片 《 名 侦探柯 南》 的一 个 片
段。
在 问题教学 中如何创造 呢? 1 . 提供相关模型来创造
s : 欣赏动画片 。
例 如《 计算 机 中的资源管 理》 的“ 文件夹 和子 文件夹 ” 教 学
时, 我是这样设 计的 : 同学们 的书包 中经常放哪些东西?当书包装不下 时你会 怎 样做 ?怎样整理 ? 从学 生 日常生活 中的实例“ 整理书包” 人手 , 开门见 山地 引 出了本课 的两个概念 : “ 文件 ” 和“ 文件夹” , 文件 : 类似书包 中的 书和试卷 ; 文件 夹 : 书包 。接着开始演示 : 打开“ 我 的电脑 ” , 打 开 E盘 中的“ 王小 明” 文件夹 , 里面共有 1 9 个文件 。
现象 : “ d e l e t e ” 键起作用 了 , 但删除 的只是表格 中的内容 , 表 格本 身并 未删 除 。 S : “ d e l e t e ” 键 只删除表格 中的 内容 , 那 么用什 么方法 才能删 除表格本 身呢? 评析 : “ 掉进 陷阱的体验往往 比走一段 直路 更容 易使 人记忆 犹新 ” , 学生对删除表格操作及 “ d e l e t e ” 键在这儿 的作用 , 通过误 区设 问而理解得更 为深刻 。设置误区问题让学 生在 “ 反面教育 ” 的作用下 , 经历 了一个设 谬——排谬 的过程 , 不 仅加 深了对知识
T: 让 学生在 表格 中输入一 些 内容 , 然后再选 中表格 , 再 按
“ d e l e t e ” 键。
粒, 以后每一小 格给的麦 子都是前一小格 的 2倍 。 您像这样把棋
盘上 的 6 4个小 格用 麦粒摆满 , 就把这些麦 粒赏给我吧 !”
( 1 ) 提问 : 国王 需 要 拿 出多 少 麦 粒 ? ( 2 ) 分析: 1 + 2 + 4 + 8 + 1 6 + …+ 2 5 6 + 5 1 2 = ?
1 . 遵循认知规律 , 设置 多元情境 在 问题情景 的设置上 :当学 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 的认识 和 生活经验相联 系时 , 即会 引起学 习者 的极大兴趣 , 兴趣必然产 生 学 习动机 。因此 , 在教学 过程 中应遵循学生 的认 知规 律 , 设置 与
例如 , ( ( w o r d中表格操 作》 的“ 删 除单元格 ” 教 学时 , 我是 这
周边实 际阿题的乐趣 。 2 . 通过趣味故事 , 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 : 《 如何使用 的 e x c e l 函数 》 我用 P P T出示如下材料 :
有一位宰相发 明了国际象棋 , 国王打算奖赏他 。 国王问他想 要什么 ,宰相对 国王说 : “ 陛下 ,请您在右边棋盘上 的第一小格 里, 赏给我 1 粒麦 子 , 第 2个小 格里给 2 粒, 第 3个小 格里 给 4
@鹤 ⑨ 离 圆 @
2 0 1 4年 第 3 O期 ( 总第 2 5 8期 )
问题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林小 卯
( 浙 江省 乐 清市 乐成公 立 寄宿 学校 , 浙 江 乐清
问题 教学 法是教师根据学生 已有 的认知水平 ,以解 决学生 在现 实生 活中遇到的问题为 目标提 出相关 的问题 ,引导 学生积 极思维 、 大胆尝试 、 学会质疑 、 学会探究 的一种教学方法 。 在教学 过程 中 , 学习始 于学 习者的注意 , 影 响注 意的是兴趣 , 一个精 妙 的问题往往可激发学生多方 面的兴趣 ,及时有效地 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因此 , “ 问题 ” 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 重要 的。如何在信 息技术教学 中灵活地运用 问题教学法?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 谈 谈
自己 的一 些 看 法 。

3 2 5 6 0 0 )
T : 让老师来试试看 。 教师操作 : 插入文本框——设置 文本框
格式——输入文字—— 调整文本框位置 , 成 功。 S : 看老师操作 , 疑惑 。
T :教 师说 出秘 密 ,导入新 课——《 文本框 和 图文框 的使
用》 。
的理解 , 而且会逐步养 成思维的批判性 、 严谨性 和深刻性 , 从 而 提高 思 维 的 品质 。
( 3 ) 用公式进行计算 。 ( 4 ) 还 可用 其他方法解决这个 问题 吗? ( 用 函数计算 )
评析 :
( 1 ) 问题本 身具 有现实意义 , 与数学 整合 , 可快速 吸引学生 注意力 ; ( 2 ) 在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 : 既达到复 习旧知识 ( 用公 式计算和等 比数列 的填充 ) 的 目的, 也让学生及 时地应用新知识 佣 函数) 解 决问题。 3 . 创设 动画情景 , 激发学生兴趣
二、 遵循学生智力的“ 最邻近发展区” , 问题情景有效化 问题教学法成功 的关键在于巧妙的设计 问题 。 情境 的创立 、
例如 , 《 文本框和图文框的使用》 这一课教学时 , 我创设 了这
样的情景 :
问题 的提 出 , 必须遵 循维果斯基提 出的“ 最邻近发展 区” 理论 , 从 学生现有 的智力水平 出发 , 引导学生从这里开始进入 , 取 得最佳
评析 : ( 1 ) 用 学生感兴趣 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 , 大大 提高学
生学习的兴趣 , 提高课堂效率 , 增强课堂互动。
( 2 )难 点 是 时 间控 制 ,不 能 让 学 生 太 沉 浸 在 动 画 片 的 情 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设优质高效的问题 情景
中, 否则适得其反 。
4 . 对 比分 析 , 发现矛盾 , 激 活 思 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