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吴国盛老师推荐读书书目
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

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科学的历程念书笔记靠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确实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咱们推荐的一本书。
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无太大的爱好。
可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觉了很多科学的可爱可读可学的地方。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明白得科学,是咱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期以后的内在要求。
这本书要紧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进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敞亮起,再到20世纪那个高技术时期。
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以后的科学如何进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切的问题。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咱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
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切。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判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刻画,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性极强。
”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很多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
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不是确实靠得住,历史依据和理论安在。
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公共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爱的部份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这部份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感觉古希腊的聪慧的确能让人赞扬不已。
在生活中,咱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此刻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可是,我以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进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能够找到各类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
封面学者: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

封面学者: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万辅彬【摘要】吴国盛,男,1964年生,湖北武穴市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15)002【总页数】1页(P1-1)【作者】万辅彬【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吴国盛,男,1964年生,湖北武穴市人.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 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9年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0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1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2003年出任北京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1986~1996年间,吴国盛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西方自然哲学基本概念的历史而展开,涉及自然概念、宇宙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旁及科学通史和科学编史学,并关注本学科的基础建设,反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1996年以来,吴国盛教授研习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哲学,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开展对现实中种种现代性“现象”的反思,形成了新的学术思路和写作意向:学术研究方面,在以下四个方向致力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即以“追思自然”为主题的自然哲学、以柯瓦雷概念分析为主要方法的科学思想史、以现象学解释学为哲学背景的科学哲学、以技术批判理论为特色的技术哲学;在“科学革命”和“技术理性”两大专题上积累文献、开拓思路;探索和研究科学传播学、应用伦理学的理论问题.大众写作方面,沟通科学人文、传播绿色观念、反思现代现象,持守科技时代思的可能性.吴国盛教授在学术上勤于耕耘,成果丰硕,编、著、翻译近30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汇成厚集,学术成果获多种奖项.1996年5月,论文“希腊人的空间概念”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授予“自然辩证法青年成果奖”,论文“重建自然哲学”被评为“《自然辩证法研究》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1996年,著作《科学的历程》被中宣部授予“五个一工程”著作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团中央授予“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1997年,著作《自然的退隐》被中宣部授予“五个一工程”著作奖;1998年,主编丛书《绿色经典文库》被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7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9年,著作《时间的观念》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被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评为“科学家推荐的20世纪百部科普佳作”,并列入新华书店总店《全国新书目》“新中国五十年百部名著”;2001年,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著作《科学的历程》(第二版)被科学时报社授予“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书奖.吴国盛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突出,1998年,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被教育部授予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什么是科学

作者简介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 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国盛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 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
什么是科学
20xx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介
03 图书目录
目录
02 名人推荐 04 作者简介
《什么是科学》(第二版)是2023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吴国盛。
内容简介
什么是科学(第二版)在本书中,吴国盛教授先是梳理当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然后阐述现代科学起源于古 希腊的理性科学,并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接着又从两个方面讨论现代科学的产生:第一、宗教直接助力现代科 学产生;第二、数理实验科学塑造了现代科学的标准。此外,吴国盛教授还讨论另一科学传统——博物学(自然 志),并由此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坦言虽然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没有科学,但是在博物学的意义上, 中国有科学,并由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吴国盛先生还原并呈现出科学zui为本源的面貌,以此引发中国人反思并纠正自己对科学的长期误解。 ——饶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章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第一节两种基本用法 第二节科学:夷之长技 第三节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第四节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第五节小结 第二章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第一节 science辞源及其演变 第二节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第三节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第四节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北大推荐的50本书豆瓣评分最高的书籍

北大推荐的50本书豆瓣评分最高的书籍北大教授为高中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包括《时间简史》《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进化爆炸》《IT不再重要》《万历十五年》《写在人生边上》《麦田里的守望者》《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等。
1、路甬祥:《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2、李政道、柳怀祖:《科学与艺术》3、姜伯驹、钱敏平、龚光鲁:《数学走进现代化学和生物》4、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5、吴国盛:《科学的历程》6、徐志伟:《电脑启示录》上、中、下7、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8、吴海发编注:《中国科学院院士致中学生的信》9、达尔文:《物种起源》10、斯蒂芬·R·凰帕卢比:《进化爆炸》11、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12、法布尔:《昆虫的故事》13、刘兹欣:《三体》Ⅰ、Ⅱ、Ⅲ14、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15、汤马斯·佛里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16、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17、尼古拉斯·卡尔:《IT不再重要》18、卡尔·萨根:《暗淡蓝色: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1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20、罗伯特·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21、《论语》22、《诗经》23、司马迁:《史记》24、曹雪芹:《红楼梦》25、朱自清:《经典常谈》26、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2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8、楼宇烈:《十三堂国学课》29、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0、李泽厚:《美的历程》31、宗白华:《美学散步》32、《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微博]出版社出版3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4、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精神的魅力》35、路遥:《平凡的世界》36、费孝通:《乡土中国》37、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3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39、吕大年:《替人读书》40、柏拉图:《理想国》41、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42、拉尔夫:《世界文明史》43、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44、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45、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46、阿尔弗雷德·怀特海:《教育的目的》47、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48、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阿尔伯特·哈伯特:《致加西亚的信》50、肖恩·柯维:《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1、《追寻生命的意义》2、《拖延心理学》3、《梦的解析》4、《宽容》5、《如何阅读一本书》6、《影响力》7、《政府论》8、《人的潜能和价值》9、《设计心理学》10、《小王子》11、《策略思维》12、《无价》13、《浅薄》14、《定位》15、《麦肯锡方法》16、《社会契约论》17、《人月神话》18、《伦理学》19、《目送》20、《欢乐的经济学》21、《一九八四》22、《雪国》23、《自私的基因》24、《Facebook效应》25、《历史研究》26、《论美国的民主》27、《西方美学史》28、《长尾理论》29、《理想国》30、《菊花与刀》31、《激荡三十年》32、《经济学原理》33、《悲惨世界》34、《芙蓉镇》35、《平凡的世界》36、《老人与海》37、《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38、《红与黑》39、《人间词话》40、《战争论》41、《惠普之道》42、《非暴力沟通》43、《人性的弱点》44、《爱的艺术》45、《正义论》46、《心理学与生活》47、《玩偶之家》48、《生命是什么》49.《西方的没落》50.《论法的精神》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导读——吴国盛

龙源期刊网 导读——吴国盛作者: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23期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北京大学教授吴国盛编纂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是一部优秀的技术哲学文选。
该书选取了技术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25篇,是教师了解技术哲学全貌和源流的较佳选择,也是了解信息技术哲学观的佳作,书中不少名篇中都涉及信息技术的哲学问题。
正如“编者前言”中所说,“目前我们还几乎无书可读。
大部分技术哲学的专业文献尚未翻译过来,西方先行的技术思想家的文字散布各处。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就是想填补这个空白。
”全书从“社会~政治批判传统”、“哲学—现象学批判传统”、“工程—分析传统”和“人类学一文化批判传统”四个谱系出发,这也是技术哲学的四个思想来源。
讨论了技术哲学中所有重大的问题。
如什么是技术、技术的价值问题、技术与文化的问题、技术与发展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带来的问题等。
以下,笔者特别采撷几位技术哲学家的著名观点,以期给大家带来启示。
雅克·埃吕尔(法国)——所有技术进步都有代价,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技术进步有金钱上或者思想后果上的代价,而是说,当技术进步—方面增加了什么东西,另一方面它必然减少一些东西。
技术允许我们从量上提升所说的文化水平,但与此同时又阻止我们在深度上取得任何进展。
我们不能相信技术什么也不带给我们,但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它是免费带来这些东西的。
兰登·温纳(美国)——我们叫做“技术”的东西也是建立世界秩序的方式。
许多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技术装置和系统,包含着多种规范人类活动方式的可能性。
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如何上班、通讯、旅行、消费等。
在这种意义上,技术革新类似于法案或者政治纲领,它们为公共秩序建立框架,其影响通常会持续好几代人。
美学散步吴国盛:自由之巅: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美学散步吴国盛:自由之巅:科学与艺术的相遇作者简介吴国盛(1964—),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有《反思科学》、《让科学回归人文》、《自由的科学》、《追思自然》、《现代化之忧思》等。
2015年12月5日,“自由之巅:科学与艺术的相遇”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举行。
本次沙龙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主讲。
“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将吴国盛教授的演讲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以飨读者。
自由作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本源吴国盛各位朋友,各位师长,我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与各位分享一下。
这是很好的聚会,感谢几位老师的精心准备。
这个题目是我思想的延伸。
当然我不是艺术批评家,也不是艺术理论家,我是一个做科学史、科学哲学的,我从科学的思考向艺术稍微扩展一下。
今天我讲大概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初步讲讲科学和艺术的“貌似不同,却惊人相通”的一些特点。
第二个,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我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回顾,我把它概括成“科学下行,艺术上行”。
通过历史的回顾之后,最后我们做一点哲学上的思考:“自由何以作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本源?”本来这是我的题目,叶朗先生给它美化了一下,叫“自由之巅:科学与艺术的相遇”,很有诗意。
我的整个报告主题是“自由作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本源”,这是我的根本的观点。
本期美学散步文化沙龙主讲人吴国盛教授我们先讲一讲,大面上,科学和艺术“貌似不同,惊人相通”。
我们知道,今天的科学和艺术是两个大的门类,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之中。
科学和艺术之间,应该说基本上不沟通。
通常科学家和艺术家只有在偶尔的场合里才有可能相遇和沟通,像今天这样的精心准备的场合是十分罕见的。
其实在大学课堂里,科学和艺术也没有机会沟通,原因是,科学和艺术在今天是两个门类。
吴国盛:大学生科学人文读物

推荐暑期大学生科学人文读物吴国盛暑假期间的大学生,无论是理工科的还是文科的,如果愿意阅读有关科学的书籍,我建议可读一些科学人文方面的著作。
这些著作对对文科生而言,可以增进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以补足固有知识背景之欠缺;对理科生而言,可帮助对科学的总体方面有一些认识,以弥补课内专科知识学习的不足。
考虑到阅读时间的限制以及书籍的可获得性,我只推荐四种。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976-1979年间编就的中文版《爱因斯坦文集》三卷本是汉语世界爱因斯坦研究的重大成就,也为普通读者阅读爱因斯坦提供了合适的读本(湖南科技出版社已经出版5卷并将陆续推出鸿篇巨制的中文版《爱因斯坦全集》,有进一步兴趣者可以阅读)。
其第一卷主要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等科学哲学的文章,第二卷主要是科学论文,第三卷主要是社会政治方面的言论。
可能由于版权方面的原因,这个三卷本文集尽管早已售罄却一直没有再版重印,不过大学图书馆以及一些公共图书馆通常都有丰富的收藏。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对近代科学的哲学背景有深刻的反省,堪称伟大的哲学家。
我认为,读文集第一卷能使人们对科学精神有更好的理解。
今年暑期读爱因斯坦还有一个理由,这就是今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纪念。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其中狭义相对论的文章、解释布朗运动的文章和解释光电效应的文章,被认为每一篇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2004年6月的联大第58次会议决定把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的2005年定为“联合国物理年”。
我想,阅读爱因斯坦也是对奇迹年的一种纪念。
关于爱因斯坦的书籍非常之多,如果你还有时间和兴趣,推荐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爱因斯坦的奇迹年的5篇论文结集《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施塔赫尔编,范岱年、许良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权威传记《爱因斯坦传》(派斯著,方在庆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大学生必读书目及北大清华学生必读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目及北大清华学生必读书目来源:张瀚的日志出国来也有段时间了,最近想好好静下来读读书,做为一个快要大学的人了,想让自己更有内涵更有文化,虽然自己也想了很多,以前也看了很多类别的书,也听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各种知识,但是都不成体系,不完整。
所以特意去找了一下大学生推荐必读书目,自认为,可以当做一个参考。
特此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博通类(100种)一、经典1.《共产党宣言》2.《国家与革命》3.《毛泽东著作选读》4.《邓小平文选》5.《鲁迅选集》二、哲学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如果觉得"爽",不妨再看看作者的学术自传《三松堂自序》2.《西方哲学史》罗素:作为大哲学家,作者1950年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匪夷所思吗?看完这部《西方哲学史》,就清楚了。
3.《理想的冲突》宾克莱:可与《西方哲学史》媲美的一部续集,罗素写到20世纪初,宾克莱接着写到20世纪末。
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5.《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三、名著1.《希罗多德历史》:西方的"《史记》",内容广博,趣味盎然。
2.《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西班牙人说,第一次读了会笑,第二次读了会哭,第三次读了会思。
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4.《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西方新闻界的一出活剧。
5.《一千零一夜》:一部魅力永存的世界名著,阿拉伯人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四、国史1.《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十年磨一剑,所以出手不凡,有的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确实发人深思。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史大家的传世之作。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独特而有趣的历史著作,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知名。
可以参观其自传、同样独特而有趣《黄河青山》。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作者是《纽约时报》名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七旬高龄走了一趟长征路,写了这部百读不厌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吴国盛老师推荐读书书目
供大学生提高科学人文素养的60部西学名著
科学名著12本
1,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2,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全集》,朱恩宽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年出版
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笛卡尔《几何学》,袁向东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6,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7,拉瓦锡《化学基础论》,任定成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8,哈维《心血运动论》,田名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9,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0,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11,麦克斯韦《电磁通论》,戈革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1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科普名著16本
1,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2,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3,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4,伽德纳《啊哈!灵机一动》,白英彩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出版5,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6,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郭维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7,法布尔《昆虫学忆札》,王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8,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9,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刘后一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10,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1,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12,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
13,彭罗斯《皇帝新脑》,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
14,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
15,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田名译,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16,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科学思想与科学哲学名著16本
1,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夏康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
2,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4,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5,薛定格《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6,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7,维纳《控制论》,郝季仁译,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
8,贝塔朗菲《生命问题》,吴晓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9,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0,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湛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11,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张华夏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12,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13,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14,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法伊尔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
16,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17,布鲁克《科学与宗教》,苏贤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科学史与科学传记名著16本
1,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王君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2,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
3,库恩《哥白尼革命》,吴国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李斯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
5,布尔斯廷《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
6,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7,库兹涅佐夫《伽利略传》,陈太先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8,韦斯特福尔《牛顿传》,郭先林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9,派依斯《一个时代的神话》,戈革等译,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
10,德布雷《巴斯德传》,商务印书馆出版,姜志辉译
11,达尔文《达尔文自传与书信集》,叶笃庄等译,科学出版社出版
12,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吴程远译,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13,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的故事》,刘望夷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14,克里克《狂热的追求》,吕向东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15,卢里亚《熊掌与鱼》,颜青山等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出版
16,威尔逊《大自然的猎人》,杨玉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名著推荐- 20世纪百部科普佳作(不包括人物传记、科学文艺、科幻作品及实用技术书籍,外国科普佳作中未有中译本的,也没有收入。
一、国外作品(按书名汉语拼音排列)
1,《啊哈!灵机一动》(美)马丁·加德那
2,《从一到无穷大》(美)伽莫夫
3,《超越时空》(美)来道雄
4.《大灭绝》(美)许靖华
5.《大众天文学》(法]弗拉马利翁
6.《大师的智慧——15位杰出电脑科学家的生平与发现》(美)萨沙拉兹列合著
7.《飞向月球》(德)J.普特卡梅
8,《发现者》(美)卡尔斯廷
9,《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莱克
10,《黑猩猩在召唤》(英)珍妮,古德尔
11.《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美)杨振宁
12,《寂静的春天》(美)雷切尔·卡逊
13,《集异璧》(美]侯世达
14.《可怕的对称》(美)阿热
15,《昆虫学忆札》(法)法布尔
16,《科学与怪异(文集)》(美)阿贝尔等着
17,《科学并不神秘》(日)板仓圣宣
18,《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
19,《膨胀的宇亩》(英)爱丁顿
2O,《千亿个太阳》(德]基彭哈恩
22,《趣味物理学》(苏)别莱利曼
23,《器具的进化》(美)佩卓斯基
24,《人的上升)(英)布鲁诺夫斯基
25,《人类的故事)(美]房龙
26,《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美]沃森
27,《上帝掷骰子吗?》(英]斯图尔特
28,《圣诞演讲(包括蜡烛的故事、肥皂泡和它的力)》(法)法拉第
29,《生命之科学》(英)威尔斯等著
30,《时间简史》(美]霍金
31,《所罗门王的指环》(奥地利]劳伦兹
32.《森林报》(苏联)比安基
33,《数字化生存》(美)尼葛罗庞蒂
34,《数学万花镜》(波兰]史坦豪斯
35,《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苏)亚历山大洛夫
36.《湍鉴》(美)布里格斯皮特
37,《完美的对称)(英]巴戈特
38,《物理世界奇遇记》(美]益英夫
39,《物理学的进化》(美)爱因斯坦英菲尔德
40,《细胞生命礼赞》(美)刘易斯·托马斯
41,《能猫的拇指》(美)古尔德
42,《伊甸园之河》(英)道金斯
43,《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英]达尔文
44,《与鸟为伴:加拉帕格斯群岛考察记》(美)乔纳生,威诺
45,《宇宙》[美]卡尔,萨根
46,《宇宙之大》(英]金斯
47,《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澳)大卫,布莱尔寞克纳玛拉
48,《宇宙的起源》[英]巴罗
49.《自私的基因》[英]道金斯
50.《最初三分钟》(美]温伯格
51.《最新科学指南》(美)阿西莫夫
二、国内作品(按书名汉语拼音排列)
1,《不知道的世界》(共10册)
2,《变幻多彩的地球》陶世龙
3.《莼鲈之思》黎先耀
4,(当代博物馆丛书》(天文、地理、植物、动物、海洋、航空航天、水陆交通7册)
5.《大自然启示》王书荣
6,《打开原子的大门》(上、中、下)郭正谊
7,《地质旅行》夏漱芳
8,《打开通天大门的钥匙》庄逢甘
9,《地球家园》
10,《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高士其
11,《和平的梦》颐均正
12,《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13,《花乌虫鱼及其它》周建人
14.《今日天体物理学》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
15,《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
16,《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17,《科普杂拌儿》叶至善
18,《了解风云的脾气》林之光
19,《蓝天绿地丛书》(共6册)
20.《茅以升科普创作文集》
21,《漫谈物理学和计算机》郝柏龄
22,《每月之星》陶宏
23,《鸟与文学》贾祖璋
24,《钱三强文集》钱三强
25.《十万个为什么》(世纪版)
26,《神奇的北极》(共6册)
27,《绳圈的数学》姜伯驹
28,《算得快》刘厚谊
29,《生物史图说》北京自然博物馆编著
30,《神秘的克隆》周琪、刘春巧等著
31,《神奇的南极》金涛
32,《数学百草园》谈祥柏
33,《天体的演化》戴文赛
34,《伪科学——肌体上的癌细胞》何柞麻主编
35,《物候学》竺可帧、宛敏渭
36,《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
37,《小小芯片万事通——著名科学家谈计算机技术》吴文虎李秋弟38,《相变与临界现象》于渌等著
39,《一笔画与邮递路线问题》姜伯驹
40,《拙匠随笔》梁思成
41,《中国恐龙》甄朔南
42,《中国科学技术史》卢嘉赐、席泽宗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