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合集下载

专题二 第二课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第二课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
(三)意义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根本原因:19世纪末 列强掀起瓜分 世纪末, (一)背景 根本原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狂潮, 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危害百姓,反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危害百姓, (二)概况
洋教斗争高涨 1、起源及口号: “扶清灭洋” 、起源及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 2、活动地区: 、活动地区: 3、反帝斗争 、 4、运动性质: 、运动性质: 山东、河北(京津) 河北(京津) 在京津沿途 北京等
三、黄海战役与反割台斗争 (一)黄海海战 (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甲午战败,签订《马》,割地 、背景:甲午战败,签订《 割地… 2、概况: 1)时间: 、概况: )时间: ( (2)领导人:丘逢甲、徐骧、刘永福 )领导人:丘逢甲、徐骧、 月全部沦陷。 年 月全部沦陷 3、结果:清政府破坏,1895年10月全部沦陷。 、结果:清政府破坏, 4、影响: 、影响: 体现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 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扶清灭洋” 3.“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反映: 扶清灭洋 的口号主要反映: A.主要社会矛盾 A.主要社会矛盾 B.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B.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C.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C.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D.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 D.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
(A)
4、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20世纪初, 世纪初
大 世 亚 界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东北 鲜 中国 日本 台湾 蒙古
陆 政 策
黄海海战 平壤
丰岛
丁汝昌
叶祖珪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步蟾
林永升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无力承担反帝重任,中 国人民只能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山 直 隶 运 西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一、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⒈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阿古柏侵占新疆,建立政权 ②俄、英为控制新疆,支持阿古柏
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 ①军事:“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2)手段: 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②外交 ——左宗棠
(3)管理:
1884年,清朝设立行省
一、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⒈左宗棠收复新疆 2.黄海海战 (1)战争爆发有何特点?
(4)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李鸿章的 避战策略
三 军 败 绩 割 地 求 和
万寿盛典
万 寿 无 疆 普 天 同 庆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
一、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⒈左宗棠收复新疆 2.黄海海战 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1.三元里抗英 (1)背景 (2)时间 (3)特点 (4)意义
(1)背景

廊坊 天津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1899.10 平原


东 胶州湾


河 南

济南 山 江 苏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北京
廊坊
渤 张德成、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直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天津 大沽

隶 运Βιβλιοθήκη 西 河 黄平原 济南 山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五、义和团反帝运动
从材料中概括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原原材因因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 之横((,11)未)有191甚世9于世纪今纪末日末,者列。,强列掀强起掀瓜起分瓜中分国的中狂国潮的,狂中潮国,民 族中危国机民空族前危严机重空。前严重。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192世)纪洋末,教洋势教力遍布活山动东猖。甲獗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本要求】
1.知道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概述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的斗争事迹。
3.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 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爱国官兵
黄海大战
人民大众
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
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
彻底胜利。
★结论: 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课堂训练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 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2.“……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 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 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 万人数……”此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历史ⅰ人民版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素质提升

历史ⅰ人民版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素质提升

历史ⅰ人民版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素质提升【素质提升】【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9世纪70年代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国家是A、英法B、英俄C、英德D、俄法3、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纪泽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中俄签订《改订条约》②左宗棠收复新疆③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④曾纪泽出使俄国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5、黄海海战中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领是A、刘步蟾B、邓世昌C、叶祖珪D、丁汝昌6、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说明了A、洋务派卖国B、中国经济落后C、西方制度先进D、封建统治的腐朽7、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湾斗争中,英勇抗击日军的爱国人士有①刘永福②徐骧③丘逢甲④唐景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C、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9、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本意理解得比较确切的是A、维持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保卫大清国,反对外国势力入侵C、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侵略D、扶持大清皇帝,反对一切外国事物10、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例题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3)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 贯立场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或“一中一台”意图。 (4)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 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
材料三: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 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 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 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 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 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 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 的认识。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不可分割,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 移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祖 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 势所趋;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平统 一祖国的进程,也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 ① 《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 投降卖国。 面对日本割占台湾,各界人士态度如何? A 全国人民坚决反对 B 台湾人民悲痛万分,誓死保卫台湾 C 清政府严禁大陆人民援助台湾军民
(2)主要情况: ①罢市抵制 主要义军: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②发布檄文 抗击地点:新竹、台中、彰化、台南 ③武装抵抗 主要战斗:大甲溪伏击战 重大战果: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
结论:中国军民的抗争史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 要原因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单选题1.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

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 B.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D.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2.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的态度是()A.都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击八国联军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3.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

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

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B.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不易实现4.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5.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实行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勾结 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6.梁启超在谈论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

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

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A.义和团运动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7.(题文)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导火线: 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3、经过:(略)引导阅读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4、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侵略的
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 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面对日本割占台湾,各界人士态度如何? (1)全国人民坚决反对 (2)台湾人民悲痛万分,誓死保卫台湾 (3)清政府严禁大陆人民援助台湾军民 3、台湾保卫战中的主要抗日英雄: 徐骧在中弹倒下时仍高呼: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概况如何?
台湾人民进行了反割台的斗争。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 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处痛击日军。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 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的斗争反映什么精神?
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 表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 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一 百多年来第 一次取得反 对帝国主义 侵略的完全 胜利。 国共两党合 作共同抗日
中 国 人 民 抗 争
林则徐坚守广 州;关天培、 陈连升等壮烈 捐躯;三元里 人民抗英等
直隶提督史 荣椿等多名 将士壮烈牺 牲; 太平天国运 动
平壤战役中, 义和团及清 左宝贵英勇作 军抗击八国 战;黄海之战 联军侵华 中邓世昌等英 勇战斗;台湾 人民掀起反割 台斗争
签 定 条 约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 程》《虎门条 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天津条约 》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了

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秀课件(24张)

2.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 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建立西安行辕 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事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 )
设立行省:目的:加强对西北的管理和防务
时间:1884年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期间)
黄海海战 平壤
丰岛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中方 日方 参战舰艇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艘) 10 12 191 272 2052 3566 5艘沉没 5艘重伤 伤亡人数 1200 300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太后即命 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 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败?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95年,《马关条约》割辽东 1、材料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什么 历史事件? 邱逢甲、徐骧(义军)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想想义和团有哪些特点?
本课小结
近 代 前 期 中 国 军 民 维 护
国 家 主 权 的 斗 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爱国官兵 黄海海战 三元里人民抗英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 利。
引新湖大 得栽湘将 春杨子筹 风柳弟边 渡三满尚 玉千天未 关里山还 。,。,
这首诗赞颂了谁的什么 事迹?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光辉的篇章。抗争、抗争
深切怀念一切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 幸福和祖国统一富强而英勇献身和毕生奋 斗的先烈先辈们。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为 祖国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 ——江泽民
结束语:
瓜分豆剖迫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陈天华
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 台 民 布 告 》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
台 湾 军 民 痛 击 日 本 侵 略 军
1895年5月---10月
台北 台中 抗击日军50000余 人
台南
打死打伤32000余 人 日军主将北白川宫 能久亲王山根信成 在台被杀
爱国诗人邱逢甲兵败内渡后仍念念不忘恢复故土,作诗倾诉对台 湾沦陷的无比愤慨,如《往事》等,真切而感人肺腑。台南人 连横是清末民初史家,著有《台湾通史》,以大量史实证明台湾 自古是中国领土,充满国破家亡之痛,写下悲怆沉郁《台南》。
邓世昌
林永升
史料链接:
• 一八八一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 九艘购造于一八八0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
• 赫德说:“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 炮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 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 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 也。”
——邱逢甲
在京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学子们一个个泪流满面,慷慨激昂, 疾呼:台湾是祖国的门户,连地千 里,山海险峻,物产饶绝海外,岂 可“一矢未加,而以千余里地之岩 疆,千余万之苍黎”、拱手让与侵 略者,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 勿割台湾”。
邱逢甲
刘 永 福
当割台的噩耗传到台湾,全岛为之震栗,“若午 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人们奔走相告,游行集 会,鸣锣罢市,愤怒抗议卖国罪行,他们发出檄文 “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人们悲痛欲绝, “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与四野”,爱国领 袖徐骧向群众痛楚陈辞:“吾民之田庐在于是,子孙 在于是,祖宗丘墓在于是,台土无,吾民将安归 乎?”,即使万一失败,“败则举吾民之骨肉与全台 俱烬焉,是亦亡国之荣也”。1895年5月端午节日军 进兵台湾时,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拿起武器,与留 守爱国官兵一道,誓死保卫每寸国土,提出“万人一 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共御倭夷”的口号。
日本侵占台湾,中国社会各阶层的 反应: 清政府:拒绝给台湾爱国军民以帮 助。 大陆人民:纷纷痛斥清政府的卖国 罪行,支援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台湾爱国军民:打击侵占台湾的日 军,掀起台湾保卫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意义:
①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
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认真地思考一下: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材料中“去年今日割 台湾”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 侵略过程中,涌现哪些英 雄人物? 3、反割台斗争反映了什 么?
黄遵宪悲愤地写下了《台湾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 人竟割台湾去”,真实描写了台湾人民暂时失去祖国的痛 苦心情;“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成败利钝 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体现了 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史料链接:
1895年,台湾被割占起,台湾人民一直没 有停止过反抗,但这些反抗都被镇压。台湾与祖 国处于分割状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 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蒋 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 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成为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中国人民具有不畏 强暴,同仇敌忾的爱国 主义和英雄主义传统, 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前 赴后继,精忠报国。几 百年来尤其是19世纪末 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 的不屈不挠斗争,谱写 了动人的篇章,也永远 激励着海峡两岸人民为 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 华大业而奋斗。
学习要求:
黄海海战(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仓促应战 丰岛之战 平壤之战 日本发动侵略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进
清 政 府
希望调停

邓世昌等牺牲, 双方损失相当。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半岛之战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1894.9.17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5
1894.7.25
丰岛
激烈的黄海海战
“东沟海战天如墨,泡轰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 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 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 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 “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 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 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 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 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 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 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