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合集下载

邢台市第二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答案

邢台市第二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答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A卷基础训练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2、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

其设厂的依据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3、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D。

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8、《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需要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为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加紧对外扩张,而亚洲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经济落后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侵略目标。 两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侵华战争 、
(1840~1900)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原因
(1)鸦片战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让我们一起走近——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
----当时著名思想家龚自珍
英国等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侵略?
中国是如何在列强一次次铁蹄的践踏 下,走向灾难的深渊?
知识结构
原因
列 强 侵 华
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 (1840—1900年)
战争 影响
中国逐渐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惨败投降,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内容 1、割三地
影响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 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惩…… 禁……
①加剧人民贫困、经 济凋敝 ②国中之国、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 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 帝运动; ④帮凶;工具
洋人的朝廷、工具…… 社会完全形成了
《南京条约》 及附件 时间国 家 割地 赔款 开放口 岸 1842.8.与 英国 香港岛
《马关条约》 1895.4.与日本 辽东半岛(因三国干 涉未得逞)、台湾及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19世纪上半期中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22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东沟海战天如墨,泡轰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邓世昌
林永升
北洋舰队
在发生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之事后,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从 速建设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 式成立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 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拥有25艘大型军 舰和抚顺、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军舰主 要购置英德,其余由江南制造总局制造。
刘邓林叶四管带, 定致经靖舰同来。 视死如归抗强敌, 英勇不屈正气在。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 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 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1896年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亡秦者谁三户楚,自1895年台湾 被割占起,台湾 何况闽粤百万户!人民一直没有停 止过反抗,但这 成败利钝非所睹, 些反抗都被镇压。 人人效死誓死拒,台湾与祖国处于 万众一心谁敢侮?分割状态。
1945年抗日战 争胜利,台湾才 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 的实现。
• • • •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决定因素: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推动因素: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中国共产党主导 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正 式建立 实现了 全民族 抗战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解析依据材料“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可知,反映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南京、上海B.苏州、杭州C.广州、厦门D.福州、天津解析由题干时间“1844年”可知,题干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

答案C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 项不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4.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 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联系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江西上烧开学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味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3.(2019・哈尔滨六中段考)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4.(2019・四川溪月考)第二次将片故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年公使驻京、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平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5.(2019·林月考)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交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面门”,威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但交诉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掉“通商”二字。

专题二__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__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导学案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一基础知识梳理1.国门洞开(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随着发展,急需和。

②国内形势:中国,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经过①1840年英国发动,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1894年日本挑起,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③1900年列强发动,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3)危害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无视中国人民的。

②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等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的背景:。

(2)瓜分狂潮的经过:1895年的成为开端。

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

(3)瓜分狂潮的危害:(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目的:。

②实质:。

③影响:。

二、选择题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不包括()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西方列强急需市场原料C.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D.中国完全半殖民化2.《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B.长江两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4.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B.开放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5.列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中,对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是()A.关税自主权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传教权6.近代前期列强的侵略战争最能体现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的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黄海 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等体现了中国人
民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同仇敌
忾、坚决御侮、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奋进。 3.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 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基本上以
【答案提示】
(1)义和团反帝的立场是正确
的,但对文明的排斥不正确,因此义和团的
行动一方面反映了坚定的反帝态度和精神,
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它的盲目性。 (2)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利用到剿灭。 (3)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千
古伤心是马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描述 的是《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正是中 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探究 材料1:“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对封建 统治者认识不清,表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性。 (2)客观方面,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
压。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要点二 点
中国近代民众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特
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 斗争,如黄海海战、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 自发组织的反抗行动,如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
基本 全面抗日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知道正 要求 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
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本课 包括 日军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本课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画面,贯穿着全民 华、
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中国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
争史)
认真阅读“课前提示”
基本
概述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
要求 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
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
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
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
1840-1842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2.鸦片战争首开中国国门
参考《作业本》P13第11题
(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
A、英国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两大经济目标→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开辟: 第一商品销售市场; 第二原料产地 B、中国:国力渐渐衰退,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夕(理想目 标)
2. 抗战最后阶段的主要事件:
国内:毛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 反攻 国际:1945.5,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7,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8,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击溃关东军;美英在太平洋集结 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 3. 原因:1. 正义性、进步性
2. 国共合作 3. 共产党游击战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主要有
哪些?概括这些典型事例的共同点
《作业本》P15第12题
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
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名族尊严。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侵华史、抗争
史、探索史)
(1931~~1937~~1945年)
认真阅读“课前提示”
1. 北洋水 师主力 尚存。
2. 威海卫 战役, 北洋水 师全军 覆没
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 年,《马关 条约签订》
中日甲午战 争后1895.4 —5-10
人物和地点: 1.全国人民鸣 锣罢市,反对 清政府卖国 2.日军登陆, 丘逢甲,徐骧 义军。刘永福 黑旗军
1.是一次自发 的反抗日本侵 占台湾的斗 争; 2.表现力爱国 精神; 3.消灭日军主 力近一半兵 力,斗争并未 停止
说明 战”、“反割台斗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都表现
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英勇斗争的精神;“义
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
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
一. 重大 事件 列表
事件
背景
主要事迹
性质或作用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
中日甲午战 争时期:
海4军提督丁汝 昌,定远刘步 蟾,致远邓世 昌,经远舰林 永生,靖远舰 叶祖珪。 敌众我寡,战 斗平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认真阅读专题导语
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侵华史)
认真阅读“课前提示”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
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 基本 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 要求 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列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全民族的抗战
5. 广大侨胞的支持 6.国际社会的支持
7.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1)国内意义:
1.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次取 得完全的胜利;
2.团结一致,血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捍卫民族尊 严。
(2)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做出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背景:1931.9.18 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1935:华北事变,华北自治。中日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 1937.7.7:日军全面侵华
过程: 1. 中共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宣言 1935年 中共《八一宣言》
2. 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 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淞沪会战
(4)侵占徐州、广州、武汉(1938.5)武汉会战
二. 日军的罪行
(1)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死30万
(2)进行“生化战”:违反国际法,用活人作实验,实施细 菌战和毒气战,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3)殖民统治:政治以华制华,利用汉奸,复制傀儡政权, 实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文化:推行奴化教育
3.三次侵华战争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 约》(结合P24-25表格和正文,同时参考《作业本》P13第11、
12题)
侵华战争
条约内容
危害
《南京条约》 领土:割让香港岛给
1840,
英,赔款2100
1842.8
万银元,
贸易:开放五口
通商,协定关
税,
司法:美;法,领事
裁判权,片面
最惠国,居住
(1)结合书本相关知识P36、37,按时间顺序列举1931-1935年日本
制造的主要侵华事变及影响:
1931.9.18 东北发生事变,不抵抗。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1932.1.28 淞沪发生事变,淞沪抗战
1933.1 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抗战
.5 冯玉祥,吉鸿昌收复多伦
1935
华北事变,华北自治。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
1.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

(1)原因?阅读P35“资料卡片”
A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东方会议,征服满 蒙;B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日本陷入了极端的危机;C国 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2)结果: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日军的军事侵略:步步推进、蚕食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烧杀抢掠,流离失所 (3)掠夺人民和国家财富,毁坏文明遗产 (4)经济上: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
2、总体影响: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请注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的逐渐加深的过程
租地;
领海:军舰巡查贸
易;
文化:传教士传教
1. 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
2. 英国获得大量特 权,损害中国主 权;
3. 首先打开中国大 门;
4.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马关条约》 1894 1895.4
领土~割让辽东半 岛,台湾及其附属岛 屿,澎湖列岛~赔偿 军费2亿两,沙市苏 重庆杭州,开设工 厂:直接投资
4. 八路军和新四军
5.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中共提交的)
意义: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最终赢得抗日战争 胜利的根本保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1)几大会战概况
会战(大捷)名称 作战地区
战果
淞沪会战
上海及其周围地 区,激战三个月
了巨大贡献
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 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 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说明 斗争”这一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把握这一课的深度和
广度。
一.国门洞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1.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1840年至1900年列 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加深
《辛丑条约》 1900 1901
4.5*9.8亿,北京东 郊使馆界,派兵保 护;严禁参加反帝活 动,
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 国的工具;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其中的相同的领域有赔款
二.举例说明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具体影响
(1)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 约,政治上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
中日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
1936.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1.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华北)——时间: 1937.7.7、经过:两名日军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 桥、影响(对中日两国)开始全面侵华VS全面抗战的开始、 日军的战略:华东华北,三个月灭亡中国(七七事变) (3)八一三事变(华东)日军进攻上海,南京沦陷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 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山西:太原附近
平型关大捷,抗日 战争以来首次大捷
பைடு நூலகம்徐州会战
山东台儿庄
歼敌一万余人,抗 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
湖北
张自忠牺牲
2. 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五.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及其意义(1945年
8~10月)
1. 时间:1945.8.15宣布投降;10.25 台湾光复
说明 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 军民
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之 抗
伟大意义。
日、
中共
探索国家出路这三个方面。“侵华”可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两方面考
虑;“抗日”包括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和全民族抗
日战争(1937-1945年)两个阶段;“探索”主要指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