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改变对髁突骨上组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超微结构的研究

合集下载

功能负荷改变对发育期兔髁突生长的影响

功能负荷改变对发育期兔髁突生长的影响
第1 7卷 1 期
2 1 年 3月 01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V17N. o 1.o1 .
Ma. 0 1 r2 1 27
文 章 编 号 10 — 17 2 1 ) l0 2 — 4 0 6 84 (0 ( 一 0 7 0 1)


功 能负荷 改变对 发育期 兔髁 突生长 的影 响
we ka d 8 we kg o p ( O 0 . h a e u a f h u c o d a o ew st i n eb n ro a i a d n d C mp r d e n - e ru P< .5) te t b c le o es b h n r l n a h na d t o e ma r w c v t w swie e . o a e r t b h y
rb i a bt .M e ho s T e mo e f l r d f n t n l o d n se t bih d i a b t h e t n w ssan dwi n h ik e s f t d : h d l t e c i a a i gwa sa l e r b i T es ci a t i e t HE a d te t c n s oae u o l s n . o h h o
6 周组 中后 部变薄 ; 8周组各部分均 变薄 ( < . ) P 0 5 。同时软骨下骨髓腔发生 纤维化样 改变, 小梁变细, 0 骨 骨髓腔增宽。咬合恢复
组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突各 部 无 明 显 变 化 , 实验 组 相 比 , 部 分 变厚 ( < .5 结 论 : 能 负荷 改 变 会 影 响 髁 突软 骨 和 软 骨 下骨 髁 与 各 P O0 ) 功 的 生长 发 育 关键词 髁 突软 骨 ; 负荷 改 变 ; 骨 下 骨 ; 合 ; 软 咬 免 R 8. 7 26 文献标识码 A

不同部位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不同部位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不同部位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胡韶楠;徐建光;顾玉东;李继峰【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年(卷),期】2002(16)1【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支配后萎缩骨骼肌神经修复手术疗效欠佳的机制。

方法 12例臂丛神经损伤后 1、2、3、6、12和 18个月患者 ,术中切取小指展肌和肱二头肌的失神经骨骼肌 ,以相同部位的正常骨骼肌作对照 ,观察失神经骨骼肌超微结构和计数肌卫星细胞数量变化。

结果失神经支配后 2个月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肌纤维周围无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 ,可见到运动终板 ,肌卫星细胞数量增多 ;6个月 ,肌丝断裂 ,排列紊乱现象明显增多 ,细胞核体积变小 ,染色加深 ,细胞核固缩 ,肌纤维周边出现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以及增生的胶原纤维 ;12个月后 ,未见类似运动终板的结构 ,肌卫星细胞体积缩小 ,数量减少。

小指展肌较肱二头肌中肌卫星细胞含量下降速度快。

结论失神经支配晚期骨骼肌纤维中运动终板消失和胶原增生以及肌卫星细胞含量的迅速下降可能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骨骼肌;失神经支配;超微结构;实验研究【作者】胡韶楠;徐建光;顾玉东;李继峰【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3【相关文献】1.SD大鼠动眼神经不同部位损伤后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实验研究 [J], 李心远;孟佑强;李世亭;仲骏;朱宁喜;王旭辉;万亮;张文川;华续明;朱晋2.失神经肌萎缩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J], 顾玉东;徐建光3.大鼠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J], 李枚原;薛成斌;韦中亚;朱昌来;张沛云;顾晓松4.去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区域超微结构及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变化与面肌功能恢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及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差异 [J], 惠莲;姜学钧;杨柠;任重5.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面神经眼支和口支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J], 惠莲;于刚;杨宁;任重;姜学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进展(二)

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进展(二)

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进展(二)painchina培恩e学学习锦囊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查找学习资料培恩e学助力疼痛科学习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进展(二)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被描述为自限性的疾病,一般在12~18个月之间,9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康复。

但在一些患者中,症状迁延不愈且难以治疗。

虽然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许多治疗方法已被报道,但由于各种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确定哪种治疗方法最有效。

Ahmad等指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应以疼痛的治疗、运动的维持、握力及耐力的提高、正常功能的恢复以及防止进一步恶化作为治疗的目标。

非手术治疗功能锻炼与休息工作与学习中,适当休息、避免做引起肘关节疼痛的活动,症状往往会缓解。

功能锻炼可以使肌肉产生适应性调整。

理疗理疗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另一种选择。

一些研究已经报道了物理疗法的良好效果,在短期随访中理疗比休息及减少活动更为有效。

离心运动和给予肌腱部分负荷有助于肌腱的愈合。

肩关节的稳定是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必要因素,下斜方肌、前锯肌和肩袖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疗法已被建议作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方法。

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直接施加于桡侧腕短伸肌外的皮肤处,便可完成这项治疗。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冲击波可以通过影响微循环促进新生血管,从而改善疼痛。

而且体外冲击波可以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来减轻各种肌腱疾病的疼痛,这与以前的动物研究相一致。

徐远红等发现,体外冲击波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肯定,在长期疗效方面冲击波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临床疗效。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短期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变长期结果。

在Pattanittum等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即使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效果优于安慰剂,但是口服和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并没有区别,且它在理论上影响肌腱愈合的风险。

LuK等的研究指出,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不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常规治疗。

激素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注射在肱骨外上髁炎治疗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应用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肌腱损伤。

髁突重建的研究现状

髁突重建的研究现状

髁突重建的研究现状颞下颌关节髁突缺损修复主要是利用组织或材料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重建,有自体骨移植、牵张成骨、同种异体骨移植、关节假体等。

各有优缺点,目前还没一种“理想”的重建方法:例如自体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抗感染能力强等优点,但自体骨移植最大的缺点是供区并发症,特别是需联合移植时,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增多;牵张成骨重建颞下颌关节是自体骨重建的一特殊类型,重建关节同时还能纠正伴有面部的畸形,但治疗过程较长且需要病人密切配合,许多病人难以忍受,且易发生感染以及引起病人心理疾患等。

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外形结构与自体骨相似,但由于其手术复杂,重建移植的是复合组织,存在免疫原性等客观原因,所以无法得到广泛运用。

人工关节尽管能缩短手术时间,仍可能有感染、异物反应、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假体重建的下颌骨不利于后期义齿修复。

1 组织工程髁突研究的进展21世纪以来,随着组织工程迅猛发展,组织工程髁突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2010年Grayson[1]等利用快速原型技术生物支架材料制成髁突形态,将人干细胞经培养增值后植入,再用特制生物反应器灌注培养液,最后形成与人髁突一样形态的骨组织。

Brady[2]等2011年报道在体外同一培养条件下,利用双向诱导方法培养出骨样与软骨样整合的组织。

同年Schek[3]也培养出骨与软骨结合的髁突样组织。

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是体外培养出来的组织工程髁突。

翁雨来[4]等人曾在2000年报道利用生物支架材料制成人髁突形态,在支架材料内部接种成骨细胞,髁突头部涂软骨细胞与Pluronic F127凝胶后植入裸鼠皮下,12w后构建出带软骨与骨组织的人组织工程髁突。

Alhadlaq[5]等利用老鼠骨髓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后,分层植入支架材料上,埋入裸鼠背部皮下,12w后从裸鼠体内取出,形成带骨与软骨整合的髁突样形态的组织。

这些虽然是异位培养出的组织工程髁突,但是组织工程在关节重建中选用的支架材料的强度和形态难仍以达到临床要求,目前还没有在原位培养出组织工程髁突等许多问题亟于要解决。

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改建的超微结构变化

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改建的超微结构变化
Ul t r a s t r u c t u r a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ma n di b u l a r c o n d y l a r c a r t i l a g e u n d e r



We i f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We i f a n g 2 6 1 0 5 3 , S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Ch i n a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t o ma t o l o g y ,
主题 词 :
李 雪,女 ,1 9 9 0年生 ,山 东省 潍坊 市人 ,汉 族 , 潍 坊 医学 院在 读硕 士 ,主要 从 事 口腔 种 植 方 面 的 研 究
通讯作者:王明国,教授,
硕 士生 导 师 ,济 南 市 中心 医院 口腔 科 , 山东省 济 南
市 2 5 0 01 3
也 会显 著增 强。 李雪 。 王明 国。杨 肺 。高洁 . 范园 园.宋岩 下领 持续 前 导作角 下繇 状突 软骨 改建 的超微 结构 变 化 中国组
织I程研究。2 0 1 5 .1 9 ( 2 9 ) : 4 6 3 4 - 4 6 3 9 .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5 . 2 9 . 0 0 9
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改建的超微结构变化
李 雪’ ,王明国 ,杨 帅’ ,高 洁’ ,范园园’ ,宋 岩。 ( ’ 潍坊 医学院口腔 医学院,山东省潍坊市 2 6 1 0 5 3 ; 济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山东省济南市 2 5 0 0 1 3 ;。 辽宁医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1 2 1 0 0 1 )

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改变的研究与进展

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改变的研究与进展
外 在 透射 电镜下 纤维 主要 是有 明显 的周期 性 横纹 的
变 化但趋 势不 同 。
4单侧后 牙缺 失下 颌髁 突软 骨的免 疫 组化研 究 软 骨组织 内的胶 原纤 维具 有 重要 的功 能 . 软 在
骨基 质 中蛋 白多 糖 的参与 下实 现软 骨组 织 的抗 张力 和承 受压力 的功 能 。 原纤 维具 有坚 强 的刚性 。 胶 作为 软 骨组 织 的骨 架. 软 骨 呈 一定 的形 状. 水 蛋 白多 使 亲 糖 聚合 体舒 展在 胶原 纤 维 网架上 .形 成 稠密 的 胶体 使软 骨坚硬 而 又富 于弹性 .具有 巨 大的缓 冲 容量 . 传
之 间可见 均质 状的小 片状 、 状或 不规 则形 物质 。 点 而
单 侧 后牙 缺 失 下 颌 髁 突软 骨 周 缘 部 呈岩 石 样 外 观 , 可 能是 凝胶 样 物质 . 面 可见 明显 的裂 隙 . 表 在裂 隙 内
隐 约可见平 行走 向的粗 大纤维 束[ 6 t 。
3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的酶组织化学的研究
力 的负重关 节 .关 节表 面 的形 态 和 内部 构 造是影 响
关节 运动效 能 的重 要 因素 而 髁 突软骨 是下 颌骨 重
22扫 描 电镜观 察 :髁 状 突 剖 面可 观 察 到上 下 纵 横 .
交 错 的立 体 网状 结构 . 似海 绵 状 结构 , 维 粗 细不 类 纤 等 . 种海绵 状结 构 的网眼 大小 不 同。在 胶原纤 维 中 这
细胞 组成 。 过渡 层是 一层 富有 胶原纤 维 的软 骨带 . 钙
称。 由此颞 下颌 关节 各部 分负 荷分 布发 生变 化 . 而 从
引起 相应 的组 织学变 化 .但是 要充 分 了解 关节 变化

负荷运动对人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影响

负荷运动对人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影响

9 0 ・
安顺学院学报 3 0 1 4 年第 6 期
增殖,并向成肌细胞分化。李方 等报道,青年男性受 除此以外,关于卫星细胞信号的运动诱导效应主要是 试者在进行 1 O 周耐力运动训练后骨骼肌卫星细胞被活化, 增加卫星细胞库的大小。最近,O’R 4 n y 等观察到男性青 其活化状态是根据卫星细胞中颗粒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以 年进行 3 0 0 次膝离心拉伸运动后测得混合骨骼肌纤维 中卫 及线粒体相对量来决定的。然而,怎样定义活化骨骼肌卫 星细胞含量增加显著 司 。膝混合肌纤维卫星细胞含量运动 星细胞仍有质疑。在—项关于 1 1 位健康男性长者的研究 中 后一天、三天、五天增加。其他也有关于一次运动后 4 天 发现,经过 1 2 周耐力运动训练可引起卫星细胞含量增加 , 和8 天时卫星细胞含量类似增加的报道,但没有发现运动 同时 V Q 峰值增加 l 5 ,肌细胞核数量和朋纤维大小分另 4 后恢复期 2 4 小时卫星细胞含量增加现象。有专家 刀 首次在 增加 7 和 1 4 ,同时骨骼肌卫星纽 I 胞含量增 加了 2 8 ( P 年青和老年对象中比较一次运动后卫星细胞含量的急性效 < n 0 5 ) 。此外 ,t I 型肌纤维卫星细胞含量也比 I 型肌减少; 应,结果显示, 年青和老年对象在 9 2 次离心收缩运动后 2 4 1 2 周的耐力运刻 I I 练可显著性增加股外肌 Ⅱ型肌纤维大小 内卫星细胞含量都增加。但是,年青对象卫星细胞含量增 ( +1 5 ) , 并伴随 Ⅱ型H 卫星细胞含量增 加 ( +5 6 ) , 加 芝 } 句 I j ( 寸 象高 ( 1 4 l V 8 5 1 ) ,这说明老年 人 对 运动 但没有观察到耐力运动训练后骨骼肌细胞核数量和域大小 应答中卫星细胞的补偿较年轻 ^ 迟钝。 的变化。显然,只有更多研究才能解决特定骨骼肌耐力运 2 2 2 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动训练适应陛反应中卫星细胞的作用。 骨骼肌再生能力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 即卫星细胞数量 3 负荷运动对肌卫星细胞激活与增殖的作用机制 和活化下降) ,即使衰老过程减小卫星细胞库大小也不会阻 31 卫 星 细胞 的激 活 I 大规模肌肉肥大的能力。研究表明,抗阻运动训练可同 提供新肌细胞核 ( 或融合产生新肌细胞核, 或允许现 步增加卫星细胞含量和股外肌和斜方肌肌纤维大小;而有 有的肌纤维大规模肥大)过程的第一步是卫星细胞活化。

下颌髁突软骨的生化组成和在压缩负荷作用下的生化机械性能

下颌髁突软骨的生化组成和在压缩负荷作用下的生化机械性能

骨基 质相 延 续 , 此 区域 是软 骨 形成 的结 束 , 也 是新 骨
髁 突软 骨细 胞 的主 要 功 能 是 合 成 和 分 泌 基 质 。 MC C合 成 和分泌 的胶 原有 I、 Ⅱ和 X型 。MC C与一 般 关 节软 骨 的 区 别 在 于 存 在 I型 胶 原 ¨ 。 I型 胶
性能 破坏 。
磷 酸 酶活 性 的 增 加 , 并 导 致 基 质 的溶 解 和 钙 化 。在 关 节 软骨 , 胶原 形成 了软骨 的三 维 网络结 构 , 同 时也 影 响了软 骨 的形态 、 稳定 性 、 拉伸 力 和抗剪 切力 。 MC C在压 缩 负荷 作 用下 , 胶 原 网络 低 的渗 透 性
原 主要在 纤维 层表 达 。 Ⅱ型胶 原 在成 熟 层 和 肥大 层 表达 。 X型胶 原 仅 局 限在 肥 大 层 表 达 , 常 伴 有 碱 性
D一葡 萄糖 交替 连接 而成 的线性 大 分子 粘多 糖 , 其
分子 式 为 ( c 。 H : 。 N O ) , 其 双糖 单元 内 以 1 3 - 1 . 3苷 键相 连 接 , 而 双糖 单元 之 间则 以 B - 1 . 4苷 键 相 连 接 。 在软 骨 中 , H A 随 年 龄 的变 化 而 变 化 。人 类 的 M C C 中, H A 的 分 子量 从 2 0 0 0 k D a ( 2 . 5岁 ) 降低到 3 0 0 k D a( 8 6岁 ) J 。H A 对 维 持 软 骨 的粘 弹 性 非 常 重 要, 分 子 量减少 , 其 生物 流 变学 性 能 降低 。滑 液 中的 H A 对关 节 的润 滑 有 决 定性 作 用 。年 龄 增 加 导 致低 分子 量 的 H A增 多 , 结果 是 关 节 的粘 弹性 降低 、 润 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荷改变对髁突骨上组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超微结构的研究摘要〕目的:检测髁状突骨上组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超微结构在负荷改变后的变化特点。

方法:4只成年家兔在被拔除双侧下颌磨牙后1月和3月,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组织的表现。

结果: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及退行性反应,如粗面内质网的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等;基质中胶原原纤维的有序排列结构消失,胶原网受到破坏,同时蛋白多糖颗粒减少;基质中脂质小体及基质小囊等成分增多;负重区较非负重区的改变更显著。

结论:过重的负荷会超过组织的代偿能力,使细胞产生基质的能力下降,对细胞自身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髁状突的弹性及抗压、抗磨擦等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超微结构;胶原;蛋白聚糖类;电子显微镜检查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the supraosseous tissue of mandibular condyle following load changeDuan Xiaohong, Wang Huiyun.Dept. of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Stomatological College, Fourth Military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supraosseous tissues of mandibular condyle following load change.Methods:The ultrastructure of supraosseous tissues of 4 adult rabbits were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1~3 months after removal of the bilateral lower molars. Result:After removal of the bilateral lower molars, the remodeling and degenerative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condyles increased, such as vesicul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distortion of mitochondria and increase of lysosome. Furthermore, the sequential arrangement of collagen fibrils was disturbed, the collagen network broke down and the proteoglycan granule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lipid globules and matrix vesicles increased. Load-bearing areas showed more changes than unload-bearing areas. Conclusion:Overloading beyond the adaptive abilities of the tissue may cause a decrease of matrix's synthetic activity of the cells and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cells and matrix.Key words Mandibular condyle; Ultrastructure; Collagen; Proteoglycans; Electron microscopy近年来,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结果,但关于髁状突骨上组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在负荷改变对基质的影响方面。

本研究采用拔除成年家兔双侧下颌磨牙的方法,间接造成关节负荷的加重,用TEM观察髁状突负重区和非负重区的骨上组织细胞及ECM在实验后1月和3月时的表现。

1 材料和方法8只成年家兔(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实验对象,分为2组,每组中2只为实验动物,另外2只为对照,雌雄随机。

实验动物在846合剂麻醉下拔除双侧下颌磨牙,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喂养。

2组动物全麻下取样,分别从左侧髁状突的前斜面和后斜面切取大小约1mm×1mm×3mm的骨上组织,30g/L戊二醛4℃条件下固定,0.1mol/L磷酸缓冲液冲洗,10g/L锇酸固定,冲洗后丙酮逐级脱水,混合液浸透,Epon812包埋,光镜下定位,制备超薄切片后,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

右侧髁状突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2.1光镜结果对照组髁状突骨上组织分纤维表层、增殖层和软骨层。

前斜面和后斜面相比,后者纤维层较厚,细胞成分多,增殖层连续,软骨细胞排列较为致密。

3月组比1月组细胞成分较少,余无明显差异。

1月组实验动物前斜面的增殖层细胞稀疏,软骨细胞数减少。

后斜面纤维层略增厚。

3月时,实验动物的前斜面纤维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软骨层变薄,有软骨细胞丛形成,软骨下方可见到破骨细胞;后斜面的变化较前斜面轻。

2.2电镜结果2.2.1对照组纤维表层的细胞较扁,细胞突起较长,胞体长轴平行于关节表面,胞浆电子致密度较高。

胞周基质(pericellular matrix,PCM)较窄或缺无,胶原纤维束可直接与胞膜相接触,基质中的胶原原纤维较粗,直径35~60nm,原纤维上有暗纹,纤维成束,平行于关节表面,但纤维束彼此之间交错,起源于不同的方向,胞间基质(interterritorial matrix,ITM)较疏松,有一些无定形物和网状纤维。

后斜面的基质较前斜面更为疏松,细胞较扁圆。

增殖层细胞与表层细胞相似,扁圆,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浆比例较大。

基质较表层疏松,成束的原纤维减少,细的纤维密集排列成网,增殖层深层的部分细胞周围有半透明的PCM,有少量的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颗粒散在或与细丝相连。

该层细胞成分较多。

软骨层细胞的表现具有透明软骨细胞的典型特征,细胞为圆形较透亮,胞浆内有粗面内质网、糖原颗粒、少量微丝等。

细胞突起短小,呈扇贝样。

PCM为半透亮的环形带,有PG颗粒和不成束的细丝。

在PCM的外周是细胞的周边基质(territorial matrix,TM),原纤维较细,密集成网,层层交错呈同心圆样环绕软骨细胞(1)。

ITM内成束的原纤维较明显。

PG颗粒丰富,散布于基质之中。

后斜面的软骨细胞较前斜面多,排列更密集。

接近钙化区的软骨细胞细胞器减少,PCM透亮,PG颗粒甚少或缺无。

基质中有少量的脂质小体和基质小囊(matrix vesicle,MV)。

2.2.2 1月组纤维细胞呈不规则形,胞浆的电子致密度增高,能观察到线粒体肿胀及溶酶体样物(2),细胞突起短小,基质中的纤维数量减少,结构疏松,个别原纤维断裂。

增殖层细胞的突起不规则,且短小,胞内糖原成分略增加。

基质无明显变化。

软骨细胞有改建及退行性变的表现,如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和糖原颗粒增多,细胞和细胞核形态不规整,胞内有较多的细丝出现。

基质较疏松,原纤维的有序排列遭到破坏,PCM变薄,PG颗粒减少。

以上这些变化在前斜面更显著。

2.2.3 3月组各层细胞均有退行性变的表现,较1月组更显著(3),一些软骨细胞胞核周围有许多微丝平行环绕,细胞器明显减少。

表层及软骨深层有坏死的细胞。

一些软骨细胞为不规则形,周围无透亮的PCM,细胞突起长短不一,邻近有较粗的有暗纹的胶原原纤维与细胞膜接触,个别成束。

前斜面的这些变化较后斜面显著。

表层基质纤维排列紊乱,纤维成分减少,无定形物增多。

软骨细胞周围环行的纤维排列消失,基质疏松,有许多弯曲的细小纤维。

PCM不明显或消失,PG颗粒显著减少。

基质中的脂质小体和结晶样物成分以及MV的数目增多,一些MV沿胶原纤维沉积。

前斜面的软骨下方有破骨细胞。

1 对照组软骨细胞较圆,周围有半透明的薄带,内有PG颗粒和不成束的细丝,原纤维紧密排列环绕细胞(×4K)2 1月组关节表层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细胞突起缩短,原纤维无明显成束现象(×10K)3 3月组退变的软骨细胞(×6K)3 讨论以往的研究表明,多数磨牙缺失后,会增大关节的负荷,当超过组织的改建能力时,可导致髁状突组织的病理损伤[1],本实验亦证实了这一点。

TEM水平下,骨上组织各层细胞的变化与其他学者所观察到的骨关节炎时的细胞变化基本一致[2~4],有粗面内质网的扩张、线粒体的肿胀、溶酶体的出现等细胞退变、坏死的表现。

近年研究表明,力学刺激对细胞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其机理之一在于细胞内骨架结构的重新排列[5]。

本实验观察到一些细胞内微丝数量增加,但分布区域的改变无明显规律。

一些软骨细胞典型形态消失,其某些特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胞周有较粗的胶原原纤维,故软骨细胞为适应新的负荷环境有可能向成纤维细胞转变。

正常纤维表层中胶原原纤维为致密的平行于关节表面的纤维束,有助于保护髁状突抵抗功能活动中过度的磨损和撕裂[6]。

实验后1月,成束的胶原原纤维减少,基质疏松;而3月组原纤维排列紊乱,并有折断的现象以及残留的碎片,软骨细胞周围有序排列的纤维网结构也受到破坏。

纤维结构的这些变化可能与压力刺激的方向和强度改变有关。

体外实验表明,力学信号可通过许多精细的途径在细胞内传导,表现在细胞合成和分泌基质的能力改变[7]。

本实验软骨细胞PCM的破坏,与软骨细胞退化后合成基质的能力减弱有关,PCM和ITM完整结构的破坏会影响软骨细胞的内部环境[8],使之遭受不利影响。

PG颗粒在增殖层细胞周围出现,表明该层细胞已具有合成软骨基质大分子的能力[9]。

广泛分布的PG使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软骨细胞受损时,合成PG 的能力下降,故电镜下观察到PG颗粒明显减少。

对照组肥大层基质中有少量的MV,与软骨的钙化有关[10,11],病变后MV增多,沿胶原纤维沉积,在退化的软骨细胞周围也有分布,这与软骨降解中酶活动和软骨钙化程度增加有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