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膝关节镜手术后抗凝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国 际 骨 科 学 杂 志 2019 年 11 月 第 40 卷 第 6 期 IntJOrthop,Nov.25,2019,Vol.40,No.6
· 379 ·
1.3 观 察 指 标 术 后 患 者 如 无 血 栓 相 关 临 床 表 现 ,则 于 术 后7d
天行下肢静脉彩超 检 查(所 有 超 声 检 查 均 由 同 一 医 师完成),判断标准 为 探 头 加 压 后 管 腔 不 被 压 瘪、全 部 或 部 分 栓 塞 血 流 充 盈 缺 损 、管 腔 内 间 实 性 回 声 ,如 期间出现临床症 状 如 下 肢 肿 痛、疼 痛、乏 力,则 立 刻 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术后3、7d行血浆 D二聚体 浓度测 定,检 测 方 法 为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ELISA)。 术后1、3个月进行 随 访,观 察 下 肢 有 无 症 状 性 深 静 脉血栓形成或肺栓 塞 发 生,有 可 疑 症 状 者 及 时 来 院 检查。 1.4 统 计 学 方 法
纳 入 标 准 :① 年 龄 18 岁 以 上 ,性 别 不 限 ;② 接 受 膝关节探查清理术、半 月 板 切 除 术 及 游 离 体 取 出 术
作 者 单 位 :116001, 大 连 市 友 谊 医 院 骨 科 通 信 作 者 :韩 峰 Email:hanfeng1116@hotmail.com
2017年1月至2019年4 月 于 大 连 市 友 谊 医 院 骨科行膝关节镜 手 术 的 患 者 共 213 例,有 177 例 满 足上述标 准,其 中 男 82 例,女 95 例,年 龄 33~72 岁,平均 (57.3±8.4)岁;体 质 指 数 (BMI)23.4~ 31.8kg/m2,平均(26.7±2.6)kg/m2;膝 关 节 探 查 清理术117例,半月 板 切 除 术 40 例,游 离 体 取 出 术 20例;联合阻滞麻醉160 例,全 身 麻 醉 17 例。 所 有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0.5~1.5h,平 均 (1.10±0.25)h;止 血带使 用 时 间 0.5~1.2h,平 均 (0.85±0.19)h。 采用随机 数 字 表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两 组,即 治 疗 组 (86 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患 者基础 资 料 无 统 计 学 差异(犘>0.05)。 此 项 研 究 经 医 院 伦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并 获 得 患 者 家 属 及 患 者 本 人 知 情 同 意 。 1.2 治 疗 方 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参考 文献
[ 1 ] 于 雅, 王春 平, 赖 小 娟, 等. 腹腔 镜下 子 宫 内膜异 位症 围手术 期临 床护 理 [ J ] . 深 圳 中西医结 合杂 志, 2 0 1 0 , 2 0 ( 5 ) : 3 2 5 — 3 2 7 .
分及 ( 6 2 . 3 ±4 . 9 )分 ,观 察组 分 别为 ( 5 2 . 4 ±4 . 2 )分 、 ( 5 0 . 2 ±
±4 . 9 )分 、 ( 7 3 . 2 ±5 . 6 )分 、 ( 7 0 . 1 ±4 . 6 )分 、 ( 6 8 . 3 ±4 . 5 ) 分、 ( 4 8 . 9 ±4 . 7 )分及 ( 4 7 . 8 ±5 0 )分 ,观 察 组 分 别为 ( 7 2 6
4 . 2 )分 、 ( 5 0 . 7 ±4 . 1 )分 、 ( 4 8 6 ±3 . 9 )分 、 ( 4 6 . 9 ±3 . 6 )分 、 ( 7 2 . 8 ±5 . 4 ) 分及 ( 7 1 . 3 ±5 . 2 )分 。护 理前 两 组 均 无显 著 性 差 异 ,P 均 >0 . 0 5 ,而护理 后 观察 组 前五 项均 低于 对 照组 ,后 两项 均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人 工膝 关 节置换 术患者 术后 深静脉 血栓 形成 的预 防与护 理 。方 法 我 院骨科 采用人 工膝 关 节置换 术 治疗 的患者 2 5例 ,术
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术后给 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让患者极早的开始功 能锻炼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 术后随访 6
分、 ( 6 8 . 5 ±4 . 4 )分 、 ( 4 8 l 8 ±4 . 9 )分 及 ( 4 7 . 7 ±5 . 2 )分 ;护 理 后对 照组 分 别 为 ( 6 0 . 1 ±4 8 )分 、 ( 5 9 . 3 ±4 . 6 )分 、 ( 6 1 . 1 ±4 . 3 )分 、 ( 5 7 . 3 ±4 . 1 )分 、 ( 5 6 . 5 ±3 . 8 )分 、 ( 6 4 . 2 ±5 . 0 )
膝关节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V ) D T 是膝关节镜手术后 的严重并 发症之一 , 易造成肢 体肿胀 、 疼痛 、 功能 障碍。张福 先等 报 道 10例 D T, 0 V 患者 中 4 %发生肺动脉栓 塞 ,%发生致死 性 5 4
对一些高危患者 , 如患 有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 、 下肢 肿胀 、 下肢静脉 曲张 等应 尤其 注 意 , 针对 患 者病 情详 细讲 解 发生 D T的危险因素 , V 让患者 了解本病 发生 的基 本诱 因。肢体肿 胀、 疼痛会使患者 出现恐惧 、 焦虑等心理 , 治疗失 去信心 , 对 此 时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 导患者 采用能分 散疼痛 的方法 减 指 轻疼痛 , 把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告知患者 , 并鼓励患者早期 下
防 D T的发生 至关 重要 , V 主动 配合 治疗 、 理及康 复 锻炼 。 护
作者单位 :30 0 广西玉林 市第一人 民医院骨伤手外科 5 70 李泽光 : , , 女 本科 主管护师
守无菌操作 , 正确封管。也可对患肢进行湿热敷 , 注意水 温不 宜超过 5 0℃ , 以防烫伤。
提高和对 感染 的 良好控制 , 我科 采用经 口咽寰枢椎 复位钛板
(rnoa a at xa rd co l eT R ) t sr] fno i ut np t,A P 内固定手术 , a l a le i a 其具
参 考 文 献
[ ] 庄 青山, 1 夏德涛 , 葛吉玉. 口咽前路 松解复位后路 椎 弓根螺钉 经 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 脱位 [ ] 中国脊 柱脊髓 杂志 ,0 9 J. 20 ,
2 3 术后抬高患肢 , . 促进静脉 回流
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
水平 2 3 m, 下肢远 端高 于近端 , 膝下 不 能垫 枕头 , O~ 0c 使 在 不能屈髋 过度 , 以免影 响静 脉 回流 J 。避免 在 患 肢 进 行 穿 刺、 输液 、 血等操作 , 抽 以免 因血 管壁损 伤诱 发 D T V 。为减少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1例防治论文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1例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共41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1例患者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等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化的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63-01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问题,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现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骨科手术后dvt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骨科术后并发dvt患者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39~81岁;其中左下肢24例,右下肢17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16例,股骨颈骨折术14例,胫腓骨骨折术8例,膝关节置换术2例,髋关节置换术1例;合并糖尿病8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脑血栓病史6年以上4例;术后出现dvt时间为1~12d。
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亮,患肢持续肿胀并逐渐加重,行走不便。
2 治疗及转归本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程不超过72 h者给予溶栓治疗,尿激酶经发生dvt侧下肢远端静脉,将40~50万u尿激酶加入100ml 0.9%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7~10 d为1个疗程;将0.4 ml低分子肝素于脐周皮下注射,每12h 1次,连用7~10d,随后口服阿司匹林0.1g,1次/d;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放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1次/d静滴,连用7~10d。
手术后预防VTE措施详解

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一、VTE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 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 - 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 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
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表-1 VTE的危险因素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恶性肿瘤高龄手术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肥胖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既往VTE病史吸烟中心静脉插管急性内科疾病遗传性或获得性静脉曲张心脏或呼吸衰竭血栓形成倾向妊娠及产后肠道感染性疾病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肾病综合征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卧床、瘫痪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影响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因素主要包括为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表-2 外科住院病人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疾病性质其他危险因素*低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无单纯下肢损伤良性妇科疾病小手术<3吩钟经尿道手术或其它低危泌尿外科手术膝关节镜中度危险非骨科、小手术有血管外科大手术大型、开放性泌尿科手术大型神经外科手术非大型普外科手术(40-60岁)创伤、烧伤大型普外科手术(<40岁)无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高度危险大型妇科手术、良性疾病有择期脊柱手术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无极高危险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KR或THR )髋部骨折(HFS )择期脊柱手术(多个危险因素)严重创伤脊柱损伤膝关节镜(时间长、复杂)有*危险因素:VTE病史、肿瘤、凝血因子高凝状态等。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应用膝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实用性、安全性。
方法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不抗凝组85例(A组),术后常规抗凝组87例(B组),术后行D二聚体检查和下肢超声多普勒相结合筛选DVT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评估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两组均有DVT病例,但A组明显病例较多有5例,并出现1例肺栓塞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DVT 5例,对照组出现DVT1例,P<0.05)。
患者年龄和术中止血带时间是关节镜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关节镜术后应采用抗凝治疗,尤其是对于年龄较高及止血带应用较长时间患者,抗凝治疗安全可靠。
标签: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关节镜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膝关节镜手术得到快速发展,也逐渐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时有关节镜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血栓栓塞症(PE)的病例报道[1-3]。
有学者报道关节镜术后DVT发生率在0~17.9%之间,差别很大[4-7]。
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术后预防DVT已成为常规[8],我国也有相应指南[9],因关节镜术后VTE发病隐匿,因此关于关节鏡手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临床报道较少。
2010 年1月~2013年10月,我们对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行抗凝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 年1月~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行关节镜手术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46.6±1.3)岁。
随机分为关节镜术后不行抗凝治疗85例(A组),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87例(B组),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②既往有DVT病史;③长期口服避孕药;有感染、肿瘤病史。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晓病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
膝关节手术致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胱 肿 瘤 行 膀 胱 、 道 全 切 术 , 回肠 代 膀 胱 , 口 尿 取 开
腹 壁 。术 后 第 1 3天 起 造 口处 因 尿 液 、 道 分 泌 肠 物 刺 激 , 部 皮 肤 出 现 红 斑 基 础 上 的 丘 疹 、 疱 局 丘
乏 足够 的警惕 。作者 遇 到 1例 膝 关节 手 术 致深 静 脉血 栓形成 , 报道 如下 。
炎 ; 美拉 唑针保 护 胃黏膜 。病程第 6天左膝 肿痛 奥
消退 , 部皮 温正 常 , 局 停用 川 芎 嗪 针及 白眉蛇 毒 血
凝 酶针 , 于病 程第 1 2天行 左 胫 骨平 台切 复 内 固定 术, 手术顺 利 , 用时 5 r n 5 i 。术 后诊 断 : a 左胫 骨 平 台
2 支 , 苏 昆 山 永 信 药 品 工 业 有 限公 司 生 产 ) 0 江
局部 外 用 1次 。考 虑 到 外 用 药 膏 后 仍 需 立 即 粘 贴造 口底 盘 , 避 免 丘 疱 疹 破 溃 , 破 溃 倾 向 处 为 在
一 _ _ 一 _ l
图 1 图2 图3
图 4 图5 图6
异 常信号 , 虑 挫 伤 , 考 内外 侧 半 月板 损 伤 , 侧 副 外 韧 带 损 伤 ; 象 : B 12/ , C 2 1X1 L, 血 H 2 L WB . 0/ g
P T 18X1 L 肝 。 能正 常 , L 9 0/ , 肾功 血糖 1. 4 mo 02 m l /
助检查 : 膝关 节 M 左 R示左胫 骨 平 台及 内侧股 骨髁
2 讨 论
手术 相关 的静脉 血 栓形 成 在 国内至 今 未 引起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和 自我保健 等常识 ,提高 患者对 疾病的预防能力 以及 家庭护理的科学
M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3 1
溃疡性结肠 炎的发病成 因,治疗 方式 、护理方法 以及 相关的疾病预 防
的变化情况 。因此,护理人 员在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进行 临床护理 期 间 ,一定 要详 细的观察 患者 接受治疗 后相 关病症 的改 善和变 化情 况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 育 ,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解释 卧床 休息对 帮助患 者康复的重要性 ,取得 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 ,护理人
深 静脉血栓在 医学上为深静 脉内非正常的凝结 ,其为深静脉 回流 出现 障碍 的一种疾病 ,且 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 导致 患者发病 的因素为高凝状 态、静脉壁 损伤及血 流缓 慢 l 。深静脉
血栓 形成之后 ,少部分患者 可以 自行消融或者 是局 限在发病部位 ;多 部分 患者在形成深静脉血 栓之后 ,会扩散到 患者 整个肢体深静脉 的主
患者病 痛感所具有 的积极 作用和意义 ;适 时的对患者进行呼 吸指导 和 体位指 导 ,从而为灌肠 的顺利实施提供可能 ,针对 病灶处位于 乙状结 肠 、直 肠以及降结肠 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 指导和帮助患者取左侧 卧
位 ,针对病灶处位于升结 肠或横结肠 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 和帮 助 患者取右侧 卧位 J ;同时 ,针对采用 中药灌肠治疗 的溃疡性结肠 炎 患者 ,护理人 员需 要对药温进行调整 ; 在 中药灌肠治疗 ,严格 坚持无 菌操作 ,降低患者治疗后病情的反复。 3 l 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 是溃疡性结肠 炎患者临床治疗过 程中十分重要 的环 节。 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 的饮食 习惯科学 、健 康与否都直接 影响着 患者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5期 中国内镜杂志 Vol. 23 No. 5 2017年5月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May 2017论 著收稿日期:2016-09-20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5.014文章编号: 1007-1989(2017)05-0064-05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蔺超,刘涛,任强,李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骨关节外科,山东 滨州 256603)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镜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29例,以术者、手术时间为匹配条件,按照1∶2配比,选取对照病例58例,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与否、血脂是否异常、手术类型、止血带应用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Caprini 评分进行评估,分析膝关节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29名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均为肌间静脉血栓),总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经过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的OR ^=1.09,95%CI (1.03,1.16)。
Caprini 评分的OR ^=2.97,95%CI (1.39,6.32)。
结论 该研究表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年龄增长及Caprini 评分增大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鉴于静脉血栓的严重后果,应重视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但预防措施要个体化,以免抗凝药物滥用。
关键词: 膝关节镜;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knee arthroscopyChao Lin, Tao Liu, Qiang Ren, Jian Li(Department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 Shandong 2566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knee arthroscop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ing patients from Feb 2012 to Mar 2016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knee arthroscopy. A 1∶2 matched control group was generated according to the surgeon and the date. Preoperative and perioper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respect to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smoking, blood fat, surgical procedure, the time length of ligating tourniquet, anesthesia methods, surgery time and Caprini evaluatio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29 cas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 (VTEs) occurred, resulting in an incidence rate of 1.17%.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elevat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VTEs included age OR^=1.09, 95%CI (1.03, 1.16) and Caprini evaluation OR ^=2.97, 95% CI (1.39, 6.32).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VTEs occurred infrequently. Considering the serious result of VTEs,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it. Age and Caprini are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VTEs. It is essential to target those at high risk for VTEs and appropriately treat those patients.Keywords: knee arthroscopy; venous thromoboembolism; risk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y自从1978年成功完成首例膝关节镜检查术后,膝关节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目前成为膝关节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
全世界每年约有五百万台膝关节镜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VTEs)是骨科大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极大地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第 5 期检查,对于有VTEs 症状者行血管造影检查。
由于膝关节镜术后恢复时间短,超过4周患者很少回门诊复查。
所以认为超过4周时间失访患者大为增加,同时4周后发生VTEs 患者较少[2]。
即使如此也难免有发生VTEs 同时失访患者,这也是将配比值选在1∶2的一个原因。
1.3 研究对象根据以往对于VTEs 形成的研究,选用以下研究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与否、血脂是否异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手术类型、应用止血带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Caprini 评分(由Venous Resource Center 网站获得的最新修订的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而来)。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数据的分布类型进行检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对相关因素采用T 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则对相关因素采用Wilcoxon 法进行检验。
对性别、是否吸烟、血脂是否异常、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等这些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应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向前条件法)进行分析。
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期间,29名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
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年龄、BMI 依据以往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对手术时间和应用止血带时间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发现,手术时间和应用止血带时间在血栓组中不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见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手术时间、应用止血带时间、Caprini 评分和手术类型对血栓形成有影响(P <0.05)。
见表2。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即年龄、手术时间、应用止血带时间、Caprini 评分和手术类型进一步应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向前条件法)进行分析。
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和Caprini 评分对血栓形成有影响,年龄的OR^=1.09,95%CI(1.03,1.16),说明年龄增大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形成血栓的危险度增高。
Caprini 评分的OR ^=2.97,95%CI (1.39,6.32),说明Caprini 评分越高,发生血栓的危险度增高,见表3。
也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
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0.00%~18.00%,整体上说发生率在较低或中等水平,对于是否常规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尚有争论[2-8]。
明确膝关节镜手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解决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及如何应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采用1∶2病例对照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术后VTEs 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血栓组 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出现VTEs 患者29例。
纳入标准:术后4周内经下肢静脉彩超和(或)静脉造影确诊;行膝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镜手术包括:膝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切除修整及关节镜术后同期行腘窝囊肿开放性切除术。
排除标准:术前已有VTEs 患者;术前已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
1.1.2 对照组 以同一手术者在相近手术时间内(3个月内)所行同类手术为匹配条件,按照1∶2配比,选取对照组58例。
1.2 研究方法利用我院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I80.101、I80.102、I80.201、I80.204、I80.205、I80.301、I80.303及手术分类编码(ICD-9-CM-3):80.6004、80.6005、80.6006、80.6009、80.6010、80.6011、81.45008、81.45009、81.47005、81.47008、80.86005筛选所需患者数据。
因为根据已有研究,膝关节镜手术术后VTEs 形成发生概率小,前瞻性研究所需样本数大,误差随之增大。
所以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根据文献选定为1∶2配比病例研究[9]。
在选取病例时,因年龄、性别、方式等均可能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所以采用术者和手术时间来选取病例。
因为根据本院规定,科室每3个月要对科室手术进行总结讨论,其对于术者手术操作可能产生影响,所以相近手术时间选择为3个月。
本科室共有8名具有相同资质的医师行膝关节镜手术。
随访时间为4周,在4周时通过电话联系患者来我院门诊随访,随访时会常规行术侧下肢静脉彩超蔺超,等: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内镜杂志 第23 卷表1 正态性检验结果Table 1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data-normality tests表2 血栓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for VTEs dangerous factors注:MITY:半月板切除术;ARPC:关节镜术后同期行腘窝囊肿开放性切除;PCLR: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ACLR: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FNB:股神经阻滞;CSEA:腰硬联合麻醉;†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直接计算P值第 5 期3 讨论本研究期间我科共行膝关节镜手术2 487例,其中发生术后VTEs 29例,发生率为1.17%,并均为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近[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