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精选教案集:《辛德勒名单》
新疆塔城市第三中学2015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辛德勒名单(节选)

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本篇节选文字写了辛德勒作出重大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通过写辛德勒由发战争财到不惜花费巨额金钱尽全力拯救生命,讴歌了人性复苏之美,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教学重点:作品是通过哪些镜头来具体表现人性的复杂的。
教学难点:作品是怎样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的复杂的。
思路方法课前要求学生看电影,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性认识;揣读作品,把握情节,重点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情节。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把握全剧的主题。
3.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主题音乐、电影海报导入美国影片《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响起。
幻灯片上出现一张电影海报:从暗红色的衣袖中伸出一只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只显然是男性的大手,正在坚定、有力地挽起这只小手。
凸现在这寓意深刻的背景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当你凝神欣赏激光唱片上这张堪称摄影佳作的封面时,那首听过一次再也无法忘怀的旋律就会重新在耳畔响起。
如果说那起伏跌宕、沁人心脾而又如此质朴的曲调传达出一种忧郁,那么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忧郁;如果说它表现了一种哀伤,那么这也决不是我们作为个人能够体会得到的哀伤。
因为,这是影片《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
★影片评析导入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
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
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6项金像奖。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2单元 辛德勒名单(节选) Word版含答案

辛德勒名单(节选)本课话题——人性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辛德勒:我只想要回我名单上的人,因为她们对我非常重要。
……看到他的人都安全地装运上车,辛德勒长出了口气。
他目送着火车驶出这个人间地狱。
辛德勒原本是一个恶人:他贪婪、自私、虚伪、好色……然而亲眼看到无辜的犹太人遭受摧残与杀戮时,萌发了善意,救下了一千多名犹太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15年4月,安徽舒城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人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
老人伤愈出院时,善良的小何没有心生嗔怒,还带着家人向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捐款千元。
以德报怨,表现出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大度和宽容的人性美,不管是中世纪的爱斯美拉达,还是当代的初三女生,在她们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中最闪亮的东西——人性美的光芒。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心灵美是最高境界的美。
——爱默生2.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
——歌德3.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
——蒙田4.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5.外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伏尔泰6.永远要记住,你的心灵就是你一生的宝藏,你要不断地挖掘它。
——卡耐基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诧.异( ) 引擎.( ) 焚.化( ) 同胞.( ) 崭.新( ) 烟蒂.( ) 搭讪.( ) 吆.喝( ) 烟囱.( ) 濒.临( ) 推搡.( ) 铁镐.( ) 搪.瓷( ) 撮捻.( ) 拎.东西( ) 【答案】 chà qínɡ fén bāo zhǎn dì shàn yāo cōnɡ bīn sǎnɡ ɡǎo tánɡ niǎn lī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劲⎩⎪⎨⎪⎧用劲.( )强劲.( ) (2)笼⎩⎪⎨⎪⎧笼.罩( )笼.屉( ) (3)颤⎩⎪⎨⎪⎧颤.抖( )颤.栗( ) (4)荷⎩⎪⎨⎪⎧荷.枪实弹( )荷.花( ) 2.语境辨析法(5)一家磨.( )坊,每到夜里一两点就开工,闹得邻居们根本无法休息,3年折磨.( )走了7家邻居。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辛德勒名单(节选)》5

《辛德勒名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的特点,把握《辛德勒名单(节选)》剧情。
2、赏析辛德勒人物形象,从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中体会人性的复苏。
3、认识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感受人性之美,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1、寻找辛德勒心理变化轨迹,感受人性复苏的过程。
【学法指导】导学案自主初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推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用影片的影响与赞誉导入,意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1993年11月3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了一部电影,德国总理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它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它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
你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吗?导入课文。
二、预学反馈(设计意图:重视预学,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初步了解作品相关内容,以便课堂深度研读)1、简介作者托马斯·肯尼利2、简介导演斯皮尔伯格3、简介《辛德勒名单》获奖等情况4、简介《辛德勒名单》剧情三、新课研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主旨三个角度逐层深入解读文本,深度探究人物心灵变化轨迹,把握文本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一)赏析选文情节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的情节。
参考:德国工厂主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故事。
2、辛德勒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解救计划”的?参考:①惨景触动心灵②决定花钱拯救③与高斯谈判④拟定拯救名单⑤出错陷入死地⑥重金解救成功3、剧中有个多次切换反复的场景,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它反复出现呢?参考:106镜头打印解救名单的镜头作用渲染一种急迫的气氛。
突出名单非同寻常的意义:营救工作的关键,影片的主线。
意味着生存,体现人性光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辛德勒名单(节选)》30

《辛德勒名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分析欣赏电影台词内涵外延三种方法,从而把握剧本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场景108的朗读分析把握电影剧本台词,并走进剧本人物内心,感受人性的复苏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艰难可贵及其普世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场景108的朗读探讨分析,把握电影台词背后言语行动的目的、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教学难点感受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艰难可贵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在电影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星星,它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曾在第66届奥斯卡电影节中斩获7 项大奖,它就是《辛德勒名单》。
时隔24年,这部作品非但没有褪去它的光芒,反而越显示出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那么是什么使它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走进剧本,去感受它的魅力。
二、赏析经典场景1081、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为我们重现经典场景108,其他同学仔细聆听他们的对话,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
2、这两位同学演得怎么样?台词是剧本的特点之一,它为我们走进人物打开了一扇窗。
(1)言语行动的目的3、如果要让台词说得生动,我们必须要去体会人物为什么说这句台词,他的目的是什么,揣摩场景108辛德勒和服装厂老板第一次对话,体会两个人物言语背后的目的(板书:言语目的)为什么老板和辛德勒会有这么一段对话?想救更多人,仅凭一人之力还不够(万一学生没有答到点上,可提示联系上下文----关注107结尾“还不够”-------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辛德勒:用利益打动(板书)“更多钱”重读老板:质疑(板书)辛德勒:打感情牌(板书)一组关联词“只……可……就”齐读,关联词故意重读:表明代价小,作用大,只要付出一点衣食就可以救很多人老板:拒绝追问:为什么拒绝?提示:真的只要提供一点衣食就行了吗?我们来看场景108最后(2)潜台词原因1:耗资巨大(切入潜台词分析)4、在“这事确实耗资巨大”和“好了,不谈这事了”中间辛德勒似乎有一些话没说出来,揣摩一下他没说完的话。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德勒的名单》的作者奥斯卡·辛德勒及其创作背景。
2.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分析小说中的历史背景,认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所遭受的迫害。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辛德勒的名单》是奥斯卡·辛德勒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小说,讲述了德国商人辛德勒在二战期间,如何拯救上千名犹太人免于纳粹屠杀的故事。
2. 人物介绍:简要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辛德勒、犹太人、纳粹分子等。
3. 情节梳理: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4. 主题思想:剖析小说所展现的人性光辉、道德抉择和生存意义等主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观影互动法: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增进对小说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梳理。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主题思想,讨论作品的意义。
3. 第5-6课时: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小说中的道德抉择。
4. 第7-8课时:观影互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历史背景,认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所遭受的迫害。
3. 学生能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4. 学生的读后感能够体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六、教学资源1. 《辛德勒的名单》原著小说或电子书。
2.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DVD或在线视频。
3. 相关历史资料,如二战时期犹太人迫害的图片、文献等。
4. 讨论问题指南,包括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和道德困境。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辛德勒名单》教案教学设计

《辛德勒名单》教案教学设计《辛德勒名单》课内巩固1.加点字注音成沓()拎东西()缭绕()恻隐之心()搪瓷()推搡()厮打()烟蒂()忐忑不安()暮霭()漱口()引擎()濒临()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负缭绕流芳百世源远流长B.诀窍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C.偏袒推搡重蹈覆辙遮天敝日D.学藉掰下浮想联翩山清水秀3.本文是电影文学剧本,其与小说和戏剧的差别是什么?答:4.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到自己身上?答:5.有人认为辛德勒的行为只是个人赎罪,你怎么看?答:课外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猛虎和蔷薇》(余光中)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怒马,如飞瀑,其一如夜莺,如驯羊,如静池。
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
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
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有幕士,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他显然因此种阳刚阴柔之分而感到自豪。
其实东坡之词何尝都是“大江东去”?“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恐怕也只合十七八女郎慢声低唱吧?而柳永的词句“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又是何等境界!他如王维以清淡胜,却写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诗句;辛弃疾以沉雄胜,却写过“罗帐昏灯,哽咽梦中语”的词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辛德勒名单(节选)》

《辛德勒名单》(节选)【教材分析】本文属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的第三版块“人性在复苏”中的内容。
从形式上来说,它是电影剧本的节选。
电影剧本指以文字描述整部影片的人物和动作内容,所采取的写作形式。
它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的手法连接成整体。
本文节选了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129个镜头中的镜头101到镜头117,共17个镜头。
从内容上来说,课文节选了电影剧本中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一部分。
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集中表现了辛德勒摆脱兽性,人性回归的蜕变过程。
它充分展现了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完整地诠释了辛德勒身上人性的具体内涵。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从本文的学习中理解这种美好的人性。
教学中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遗憾——专题的人文内涵是“人性”这样一个比较抽象而且内涵又极为丰富复杂的话题。
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容易泛泛而谈,只进行空洞的讨论,忽视文字之间隐含着的思想情感,更不注意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影剧本相对比较陌生,对辛德勒其人其事地了解也基本停留在知道他曾经拯救过许多犹太人,而对辛德勒的精神,学生容易仅仅停留于“善良”或者“有人性”这些概念,我觉得需要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感受辛德勒丰富真实的内心,走一走辛德勒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内容,理解文本主题。
2走进人物内心,感受辛德勒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
3理解辛德勒身上彰显的人性美的具体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走进人物内心,感受辛德勒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
2难点:理解辛德勒身上彰显的人性美的具体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预习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
(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2)完成辛德勒人生简历表。
(党派、身份、主要事迹、最高荣誉,形成初步认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3.1【教学设计】《辛德勒名单(节选)》

《辛德勒名单(节选)》《辛德勒名单(节选)》,是苏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专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第三板块“人性在复苏”的一篇自读课文,本专题共分三个版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在复苏”,三个版块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三组矛盾。
《辛德勒名单》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的善与恶, 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犹太导演斯庇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的波兰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时代里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值得一提的是斯庇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战争已经结束,光明已经来临,没有什么是永恒而不可化解的,世人应谨记犹太人为了送给义人辛德勒的戒指,还有寻那上面的希伯来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观看《辛德勒名单》影片;3.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播放电影主题曲。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这段小提琴声在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显得是那么的深沉而悲壮,仿佛在为那些在二战中被残酷迫害的600万犹太人默默哀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德勒名单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情节。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把握全剧的主题。
3、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哪些镜头来具体表现人性的复杂的。
【教学难点】作品是怎样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的复杂的。
学法指导:课前要求学生看电影,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性认识;揣读作品,把握情节,重点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要点】1.简介作品 2.梳理课文情节 3.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4.讨论写法
一、简介作品
《辛德勒名单》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影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新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它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
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
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生存,凝聚着人性之美,是影片的主要体现之物。
二、研习文本
1.读课文,正字音,理结构
(1)捻(niǎn) 引擎(qíng) 一沓(dá) 惊讶(yà) 濒(bīn)临
噩(â)梦推搡(sǎng) 罪孽(niâ) 噙(qín)
(2)情节发展见教参37-38页。
(3)结构
①犹太人的惨景触动心灵
②决定花钱拯救
③谈判:高斯、服装厂老板
④拟定名单:尽可能多
⑤出错:女犹太人陷入死地
⑥结局:拯救成功
――人性复苏
2.讨论人物性格
(1)辛德勒
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善于交际,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心发现,用自己的全部资产建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多犹太人的生命。
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
且不谈他开始时的丑恶,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
这个抉择的
出发点虽有个人的算计,但是当惨剧再一次发生时,他的冒险救人就没有个人私利的考虑了,这样的表现使得人物更真实。
生活中真实的辛德勒:1993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组织授予辛德勒“最正义的非犹太人“的光荣称号。
二战后的辛德勒处境极为悲惨,他身无分文,并且开始酗酒,后因饮酒和吸烟过度而死。
期间作为回报,那些“辛德勒犹太人”关心和照顾过他们的“大救星”。
辛德勒的性格十分复杂,他曾经为德国人服务,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参与策划和帮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的行动。
同时,辛德勒却是曾经营救过1000多名犹太人,使他们免遭大屠杀,并且用自己的钱财供养这些人吃住,一直到二战结束。
此外,他还曾收养过两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儿童,并称自己是他们的父亲。
(2)高斯
高斯是一个凶残冷酷、贪婪无耻的纳粹分子。
他的许多举动是丧失人性的,但他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
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
高斯的原型阿芒?歌特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7岁参加纳粹青年团,22
岁加入奥地利纳粹党。
因涉嫌参与一起炸弹袭击事件,歌特只身逃往德国。
1942年歌特被授予纳粹党卫军“模范军官”的称号,成为希特勒身边的红人。
1940年4月,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建立,与此同时,在它的旁边还建起了另一个死亡集中营――两年后歌特接管的“普拉斯沃犹太强制劳改营。
每天早晨,歌特穿着大短裤和白背心,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杆步枪,度到卧室的阳台上,瞅着犹太人干活,随后他会随心所欲地瞄准犹太人放几枪。
据不完全统计,歌特以这种方式射杀的犹太人不少于500人。
三、分析写法
1.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
辛德勒的性格发展分析见前
作品写高斯从对金钱、对犹太人的生命的态度两方面与辛德勒形成鲜明对比,高斯极度的兽性的丑恶反衬了辛德勒崇高的人性之美。
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第一,观众观看三次谈判时,内心一定会为辛德勒捏了一把汗:危险吗?会成功吗?他面对的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啊!第二,文学作品常用的误会法在这里起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观众们刚刚为男人们脱离危险而松了一口气,女人们却又阴差阳错地进入地狱,观众的心怎会不立即提到嗓子眼呢?
3.选文的语言特点
影视艺术是用运动着的画面和声音讲述故事,影视文学则是作者创作的供拍摄用的文学剧本,它既能给导、演、美、剪,服、化、道照等影视制作工种的工作人员提供蓝本,又能供广大影视文学爱好者阅读。
为了便于演员表演和展示情节的发展,本文在塑造人物时,注意用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用人们能看得见的细节表演来表达,并善于使用道具来链接情节。
四、感悟主旨
本篇节选文字写了辛德勒做出重大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通过写辛德勒由发战争财到不惜花费巨额金钱尽全力拯救生命,讴歌了人性复苏之美,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五、布置作业
第49――50页1――3题六、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