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与哲学思想从古至今,世界上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思想,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位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Socrates)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苏格拉底主张“怀疑一切”,他认为人类应该质疑自己的观念和信仰,通过批判性思维寻找真理。
他强调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强调道德的价值,提出“认识自己”的理念。
苏格拉底的思想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思考的方法和思路。
二、柏拉图(Plato)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他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认为真理和道德存在于理念世界中,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一种投影。
柏拉图主张通过哲学思考和追求智慧来达到最高境界。
他对政治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中。
他提出了“万有原因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原因和目的,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他还研究了逻辑学、政治学、自然学等领域,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都有深远影响。
四、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他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谈谈方法》和《第一哲学沉思》中。
笛卡尔主张怀疑一切,以怀疑的方法来确立真理。
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念,认为思考是存在的证明。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五、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主张人类应该追求道德和自由,他提出了“人人都应该以人为目的,而不是以人为工具”的伦理观。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

不要专注于
对身外之物的追求, 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 真正的人 。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 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
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
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
出身贫寒, 但崇尚知识, 多方求学, 逐渐成为具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 “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与柏拉图对于“道德教育”都是很推崇的,他们都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道德的教育。
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
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
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希腊三贤教育思想比较讲解

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锻炼其身体,体育训 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智育
方面,亚里士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 画的目的都了将来的实际效果。道德教育的 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 成具有“中庸”、“适在智度”、“公正”、 “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在亚里士 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 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体 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
枪、射箭等等。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
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
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
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经过5年后, 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亚里士多德: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灵魂论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 灵魂区分为两大部分:理性的部分和 非理性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 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德育 体育、智育 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教育的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明确指
出教育对于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
他指出国家的立法者(统治者)必须“首先注意青少 年人的教育”,特别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教
有特殊才能的人,则继续学习。第三阶段:继续学 习(30_35岁)。继续研究哲学,直到35岁,然后成 为国家的重要官吏。第四阶段:哲学王(50岁左右)。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古希腊三杰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西方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多个领域,对人类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启示。
以下是对古希腊三杰思想的一些总结。
首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杰中最早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定律”的概念。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需要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调查来发现真理,并将之运用于生活中。
他强调人的精神成长与升华,主张通过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是以对话和提问为中心的,通过质疑和批判来引导人们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找到真理。
苏格拉底的人定律思想为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基础。
其次,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哲学思想。
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
他通过对比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差异来揭示真理的本质。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分别观念,即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分类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二是超验观念,即真理的本质超越了感官世界的表面现象。
柏拉图的理念哲学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存在于事物的本质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真理。
他提出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一系列的哲学理论,并建立了自己的思辨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逻辑学成为了后来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总结来说,古希腊三杰的思想都与人类自身的思考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苏格拉底提出了思考和调查的重要性,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揭示了真理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发现真理。
他们的思想方法各有特色,但都强调人的思考和发现真理的能力。
古希腊三杰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哲学和科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为人类思维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希腊三贤(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 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 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 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 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 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 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 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 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 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 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柏拉图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
勒斯(Aristocles),却又何以改 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 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 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 “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 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 今。
柏拉图学院:不懂几何禁止入内
灵魂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思想: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 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 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 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 理想的灵魂是一个有条理的灵魂,其中较高的 功能驾驭较低的功能,他有聪明勇敢、克己和正直 四种德行。有理性的生活是至善的,物质是不完善 的,灵魂要从这种障碍物中解脱出来。 柏拉图将心灵“存有” 的高层世界当作是不变 的,和肉体的感官变异做对比。柏拉图的形式或理 念,也就是永恒的绝对者。对柏拉图主义者而言, 普遍概念要比个别事例更真实。
古今西方哲学家简介

• 温和的唯实论:从认识发生史来说,共相在后,就一个具 体的认识过程来说,共相在先。
• 共相是普遍性,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抽象的结果,故共相在 后,但共相是潜存的东西,殊相是由于分有了共相而存在, 故共相在先。
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萨特
•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法国 人。
• 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被誉为“世界良心” 。 • 拒领诺贝尔文学奖。 • 《存在与虚无》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 萨特最终也没有得到学院派的承认。
谢谢大家!
• 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 上学基础》等。
•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 判”。
•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 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 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 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 变。
• 对基督教的批判: “上帝死了” 。
• 对理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 强力意志说。
• 超人哲学。
海德格尔
•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 的哲学家之一。
•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 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 呼号。”
西方三大思想体系

西方三大思想体系在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三大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和启蒙运动。
这三大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对西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逐渐将思维从神话转向理性的思辨,探索宇宙、人类、道德等诸多问题。
代表性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的思想,强调人应通过批判性的思考来追求真理和美德。
柏拉图建立了理念论,认为理念是超越变化和感性的真理之本源。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重视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分析。
古希腊哲学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想,还对政治、文化和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神学基督教神学是西方基督教教义的理论体系,在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后逐渐形成。
基督教神学主要探讨有关上帝、救赎、信仰、敬虔等问题,并试图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基督教神学的基础是《圣经》,神学家通过对《圣经》的诠释和理解,建立起一系列有关神学思想的体系。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
基督教神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对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西方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革命,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权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等。
启蒙运动倡导用理性来解释世界和人类,反对传统的迷信和权威。
启蒙运动促进了现代的思想体系的建立,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包括建立了人权意识、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倡导公民自由等。
这三大思想体系各有其特点和贡献,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思想史上重要的篇章,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
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
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
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
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
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
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
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
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
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
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
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
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
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
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
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
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
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
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
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
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
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
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
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柏拉图像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
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
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
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反映他的真理高于一切信念。
他的哲学认识论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
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
在批判柏拉图理念的同时,亚里斯多德确立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原因论。
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系由4种原因所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
这不仅表现于人工的制造物中,而且表现在自然万物的产生之中。
他根据无穷后退不可能的推理原理得出第一原因或第一推动者只能是没有质料的形式,或者称之为神。
但这个神在亚里斯多德眼里实际是一种以精神为实体的东西,现实的思想活动是神的生命。
在这里,神不过是一种探索不已、往复追询的代名词。
亚里斯多德还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他把逻辑学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
他的研究便是先从收集大量材料开始,通过严密分析、归纳、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
这就与柏拉图的令人捉摸不定的神密方法明显有别。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
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色诺芬尼的《回忆录》中,将苏拉格底说成是一个道德高尚、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有实际事务主张的好公民,对他的哲学思想则几乎没有谈到。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申辩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他的其他早、中期的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
但一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目的论。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介绍说,苏格拉底早年也研究过自然哲学,一心追求研究事物的原因。
但当这种研究无法帮助他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时,他就感到迷惑和不满足。
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但研究阿那克萨哥拉的著作后,发现他在解释具体的自然现象时又放弃了奴斯,仍用物质作机械的解释。
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
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
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
他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整个世界的万物都具有这样的目的性。
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
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自然哲学中决定论的宇宙观为目的论的宇宙观所代替。
目的论的提出,在于对世界的统一性,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哲学上的解释。
这种解释力图克服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宇宙运动的循环论,和把精神、意识现象统统归结为物质的组成方式不同的片面性观点,同时也力图克服智者们不重视研究原因,把一切都看成相对的、主观的、可怀疑的错误观点,这在认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但苏格拉底对世界统一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解是错误的,具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
在苏格拉底看来,整个宇宙都服从一种目的、一个“好”的原则。
这是由于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才把世界万物设计得如此之好,如此完满无缺,并且追求着最好的目的,从而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意志,且发展得愈加完好的统一整体。
从反对自然哲学的因果决定论,到主张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再到承认作为最高目的的神的存在的有神论,这是苏格拉底世界观的基本面貌。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对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乃至近代哲学和科学都发生过不少的影响,是欧洲哲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
美德论。
苏格拉底既然把世界归为一种善的目的,且认为这是由神决定的,那么研究自然对人来说就是无意义的,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干涉自然的事,就是对神的不敬。
这样,苏格拉底就主张从新方向和用新方法来研究哲学。
于是,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提出了这样的哲学口号:“知道你自己。
”这构成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同时也标志了古希腊哲学史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
在苏格拉底的思想里,所谓“知道你自己”就是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从此出发,苏格拉底建立了他的美德论和方法论。
在苏格拉底时代,智者运动使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普遍的定义。
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如什么是勇敢、美、正义等等。
对话者都以这种和那种特殊的事例来回答,均被苏格拉底所否定。
他说,我不是要你回答这一种美或者那一种美,而是要你说明美之所以为美,即美自身。
所以,苏格拉底所追求的不是关于“美的事物”、“正义的事物”这类具体知识,而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所寻求的“美自身”、“正义自身”,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无穷无尽,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基本主张。
它与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相反。
在他看来,有了知识,懂得了道德的本性,掌握了善的概念,就必然能够做出符合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