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剖析

合集下载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思想家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思想家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思想家古希腊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这个时期孕育了众多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及其代表性思想家进行探讨。

一、柏拉图的理念形式论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的核心观念——“理念形式”。

他认为,物质世界只是理念形式的不完善投射,真正的世界在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中。

柏拉图强调,人们应追求真理、美和正义,通过哲学思考以达到智慧和和谐的境界。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用主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真理,他提出了“统一即真理”的观点,认为真理包含在事物的本质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真理。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于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苏格拉底的启蒙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与年轻人的对话中。

苏格拉底将“认识自己”视为哲学的核心,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来寻找真理。

苏格拉底将知识与德行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内在道德的培养与提升。

他的启蒙思想在人类的认知和道德规范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转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的先驱,他提出了“万物流转”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永恒的流动是它的本质。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领域。

五、伊壁鸠鲁的快乐至上伊壁鸠鲁主张以快乐为人生的目标。

他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而痛苦是最大的恶。

伊壁鸠鲁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律,他主张通过理性的追求来达到快乐的境界。

他的思想对后世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哲学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和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是宇宙的本质,通过数学可以发现世界的原理和规律。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之死后,深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了解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柏拉图的灵魂观中,灵魂被认为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肉体,而是灵魂,肉体只是灵魂的所在和服役之物。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人的身体里是暂时的,而在人的死亡后,灵魂将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他描述了一个关于灵魂的寓言故事。

他说,灵魂起初是完美的、纯净的,并居住在天上的灵魂世界中。

灵魂渐渐地对人间的诱惑产生兴趣,并选择来到人间的身体中体验生活。

一旦灵魂降落到人间,它就会被人间的欲望和感官的束缚所困扰,从而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纯净与完美。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灵魂的救赎,唯有在心灵的内在追求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来自于感官的经验,而是来自于灵魂对真理的觉悟和达到对真理的直接洞察。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与肉体的感官和欲望进行斗争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思考,去挖掘出灵魂中的真理和智慧。

灵魂在柏拉图的观点中是分层次的,他将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理智的部分)、意志(消极情感部分)和情感(积极情感部分)。

他认为,只有当理性的部分统治着灵魂的其他部分,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这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与社会中的正义和公共利益不谋而合。

从苏格拉底的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灵魂观的坚定信仰。

苏格拉底之死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尽管苏格拉底面临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死亡而不是放弃自己的信仰。

这表明他相信灵魂是永恒存在的,并且死亡并不能终结灵魂的存在。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通过寓言故事、思考和理性分析来阐述了灵魂的复杂性,并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一种追求灵魂救赎的过程。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广泛探讨了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尤其是关注了道德、政治和知识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1. 类型学的理论:柏拉图的思想包含了形而上学的元素,他提出了存在两个世界的理论-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

感官世界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而理念世界是不可感知但却是真实和稳定的。

理念世界中有各种“理念”,它们是完美、永恒和不变的。

2. 形而上学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人类灵魂在诞生前曾经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并且通过知识的觉醒和追溯,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到理念世界。

人类的目标是了解和追求真理,通过思考和哲学推理,我们可以超越感官世界的局限。

3. 论道德的哲学思考:柏拉图相信,道德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善和美,这些是理念世界中的统一和完美。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能够意识到道德根本上是对统一和真理的追求。

4. 共和国的政治理念:柏拉图在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政治结构,他认为正确的治理应该是基于专业化和智慧的领导。

他主张哲学家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只有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公共利益,并为之工作。

5. 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体和社会完善的关键。

他提出了概念“哲学之爱”,它涉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主张年轻人通过对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理性和审美感,并通过培养灵魂对善的向往来实现完美。

6. 知识论: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从感官世界中获得的,只有通过思考和理念的觉醒,人们才能获得持久和真实的知识。

他主张哲学家通过对理念的研究来获得真理和智慧。

7. 爱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到对美和完美的追求。

他通过分层理论解释了爱的本质,从对个人的爱逐渐拓展到对理念的爱。

柏拉图主张爱是一种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力量。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

不要专注于
对身外之物的追求, 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 真正的人 。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 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
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
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
出身贫寒, 但崇尚知识, 多方求学, 逐渐成为具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 “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与柏拉图对于“道德教育”都是很推崇的,他们都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道德的教育。
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
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
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苏格拉底和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解读》

《苏格拉底和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解读》

《苏格拉底和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解读》1. 引言1.1 概述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思辨方法和对德行与智慧关系的探索而闻名。

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通过《对话录》这部文献为后世保存下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解读《对话录》中所体现出来的观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苏格拉底的生平背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对他背后环境的初步了解。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他思辩哲学和问答方法,并阐述德行与智慧之间的关联。

接下来,我们会简要介绍柏拉图的《对话录》,包括作者和内容概述,并着重分析其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塑造。

最后,在阐述柏拉图如何发展了苏格拉底思想观点、《对话录》如何反映了柏拉图对理念世界和真知识追求的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这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话录》的解读,深入了解他们对古代哲学产生的影响。

我们将探索柏拉图如何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对话录》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主题,展示这些思想如何在古希腊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我们还会讨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是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并探讨个人如何运用他们的思想以提升自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从中汲取灵感,以拓宽自己对于德行、智慧和真知识追求等方面认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能够反思古希腊时代哲学与现代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和相互借鉴之处。

2.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2.1 苏格拉底的生平背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在雅典,父亲是雕塑家,母亲是助产妇。

虽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其他人的记录,我们能够了解到关于他的许多内容。

2.2 思辨哲学与问答方法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思辩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导师。

他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常常通过提问学生来发现、分析和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陷,他被认为是欧洲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崇尚真理和智慧,鄙视虚伪和无知。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代哲学家影响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弟子柏拉图(Plato)。

柏拉图出生在公元前428或427年,是苏格拉底的最著名的弟子之一,他也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认为,人的生命最高的目的是寻求智慧,建立一种理想国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他通过创造对话和对比来表达思想,曾经写作了很多对话来探讨道德、政治、自然和神秘主题。

他也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三位巨匠之一(另外两位是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也被称为柏拉图主义,它在欧洲哲学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起构建了古代希腊哲学的思想体系,他们的思想与思考一直影响着文化、科学、政治和社会生命的方方面面。

今天,他们的思想仍然在当代哲学领域受到广泛研究和探讨,因为它们为认识世界和我们自己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是探索生命的真谛。

他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权力、财富或享乐,而是在于发现自己独特的真正性质。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世界和他们自己的存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以建立一个更完美、更公正、更美好的世界。

他的哲学方法是通过对话和提问,让人们思考和澄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找出自己的成长和改善的方向。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塑性和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问,就能充分发掘出来。

他的探索和思考,启示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精神也成为了道德和人类尊严的象征。

柏拉图思想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和社会。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错误和丑恶源于人类个人和群体的自私和无知,并将这种自私和无知比喻为人类的囚禁。

他认为只有通过合理和公正的法律来控制人类的欲望,并通过智慧和正义来包容和调节人类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正义和公正。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让· 布丹的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 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主权是指对 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 等的权力。 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的性质。
第四章 17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 思想
胡果· 格老秀斯(Hugo Grotius , 1583—1645)
荷兰人,近代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先驱,国 际法学创始人。其名 著《战争与和平的权 利》(1625年)不仅 是重要的国际法著作, 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 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 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 开创性著作。

阿奎那对政体的分类
正义政体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 非正义政体 ——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但丁· 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 , 1265—1321年)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 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开端的历史人物。他 的文学名著《神曲》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 山之作,但他的政治 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 纪的范畴。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方法(统治术)
• 宁可做令人惧怕的君主而不是受人敬爱的君主
• 君王必须同时扮演狮子与狐狸的角色
• 马基雅维里是西方第一个关注统治术的思想家, 充分体现了他的目的/手段论,即“以目的说明手 段正确的政治无道德论”。但其本质是一个爱国 主义者。
Is it better to be loved than feared, or the reverse? The answer is that it is desirable to be both, bu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join them together, it is much safer for a prince to be feared than loved, if he is to fail in one of the two┉ Nevertheless, the wise prince makes himself feared in such a way that, if he does not gain love, he escapes hatred; this he will always achieve if he refrains from the property of his citizens and his subjects and from their women. --------Machiavelli, The Prince, pp62-63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古希腊三杰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西方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多个领域,对人类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启示。

以下是对古希腊三杰思想的一些总结。

首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杰中最早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定律”的概念。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需要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调查来发现真理,并将之运用于生活中。

他强调人的精神成长与升华,主张通过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是以对话和提问为中心的,通过质疑和批判来引导人们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找到真理。

苏格拉底的人定律思想为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基础。

其次,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哲学思想。

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

他通过对比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差异来揭示真理的本质。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分别观念,即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分类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二是超验观念,即真理的本质超越了感官世界的表面现象。

柏拉图的理念哲学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存在于事物的本质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真理。

他提出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一系列的哲学理论,并建立了自己的思辨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逻辑学成为了后来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总结来说,古希腊三杰的思想都与人类自身的思考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苏格拉底提出了思考和调查的重要性,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揭示了真理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发现真理。

他们的思想方法各有特色,但都强调人的思考和发现真理的能力。

古希腊三杰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哲学和科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为人类思维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如果他们一辈子头颈被限制了不能转动,他们 又怎样能看到别的什么呢? 苏:那么,后面路上人举着过去的东西,除了它 们的阴影而外,囚徒们能看到它们别的什么吗? 格:当然不能。
苏:那么,如果囚徒们能彼此交谈,你不认为,他们会断
定,他们在讲自己所看到的阴影时是在讲真物本身吗?
格:必定如此。 苏:又,如果一个过路人发出声音,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 回声,你不认为,囚徒们会断定,这是他们对面洞壁上移 动的阴影发出的吗?
影像
可知世界
本原
意见(经验事物) 科学知识对象
想象
相信
推理
理智直观
2、洞穴之喻 洞穴之喻说明我们对可感世界的知识和对理念洞 见之间的关系。在洞穴中,囚徒手脚被绑,背对 洞口,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身后有把火, 在火与囚徒之间,各种物体被从这边运送到那边, 从而在囚徒面朝的洞壁上投射移动的影子。囚徒 认为这些移动的影子就是实在。

中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拉底鲁》、《泰阿泰德》、《巴门尼德》、《 斐多》、《斐德罗》、《国家》卷二至卷十、《会 饮》 晚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里底亚》、《法律》、《斐莱布》、《政治家 》、《智者》和《蒂迈欧》
不成文学说(unwritten works)
著作译著
活呢?
格:我想,他会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的。
苏:如果他又回到地穴中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你认为会 怎么样呢?他由于突然地离开阳光走进地穴,他的眼睛不 会因黑暗而变得什么也看不见吗? 格:一定是这样的。
苏:这时他的视力还很模糊,还没来得及习惯于黑暗——
再习惯于黑暗所需的时间也不会是很短的。如果有人趁这
导读类

《柏拉图与〈理想国〉》,(美)N.帕帕斯 著;朱清 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解读柏拉图—英汉对照》,安娜斯(Annas,J.) 著
,高峰枫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一)理念论 (二)回忆说 (三)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四)政治哲学
1、理念如何派生事物 一是“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 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 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
都是如此 。”
所谓“美自身”或“某某自身”,意指美的理念
或某某理念。
二是“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
雅典学园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
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 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 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 非柏拉图哲学的。 ——波普尔
欧洲哲学传统最可信赖的一般特征是,它是由柏拉图的一
系列注脚所构成的。 我这样说并不是指学者们充满疑虑地从他的著作中所抽引 出来的那种系统的思想图式。我是指那些散见于这些著作 中的、由一般观念所构成的思想财富。 他的个人天赋,他在那个伟大的文明时期广泛体验的各种 机会,他的那些尚未由过分的系统化所僵化的理智传统的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 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
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 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 成其为事物的;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 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格:他们一定会这样断定的。
苏:因此无疑,这种人不会想到,上述事物除阴影而外还
有什么别的实在。
格:无疑的。
苏:那么,请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被解除禁锢,矫
正迷误,你认为这时他们会怎样呢?如果真的发生
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
站了起来,转头环视,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 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 苦的,并且,由于眼花缭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 原来只看见其阴影的实物。
如果有个囚徒获得自由,能转身看见投射出这些 影子的物体时,他才发现他以前认为实在的东西 只不过是真实物体的影像。 如果这个囚徒进而再走出洞穴,朝向日光,瞥见 太阳的话,那他会大为震惊,当他回到洞穴去告 诉其他人他所看见的东西,只能看到洞壁上移动 影子的其他囚徒却不相信他的话。这个比喻说明 了理念论的主要观点。
(一)理念论
“理念”(Idea, Form)源于苏格拉底关 于“是什么”的定义

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 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 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
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理念的多重含义
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
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 亦同样。”
就此而论,有三种桌子存在,即作为理念的桌子
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
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的桌子。
日喻 “日喻”即太阳之喻。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 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理念所统治。
格:更真实得多呀!
苏:如果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痛
苦,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那些他能够看清而
且确实认为比人家所指示的实物还更清楚更实在
的影像的。不是吗?
格:会这样的。
苏 :再说,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一条陡峭崎岖的 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不让 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这样被强迫着走很痛苦, 并且感到恼火;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会觉得眼 前金星乱蹦金蛇乱串,以致无法看见任何一个现 在被称为真实的事物的。你不认为会这样吗?
选自《理想国》第七卷
苏:接下来让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 质比作下述情形。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
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 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 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 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
时就要他和那些始终禁锢在地穴中的人们较量一下"评价
影像",他不会遭到笑话吗?人家不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 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不会说甚至连起一个往上去的念头 都是不值得的吗?要是把那个打算释放他们并把他们带到 上面去的人逮住杀掉是可以的话,他们不会杀掉他吗?
格:他们一定会的。 苏:亲爱的格劳孔,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比喻整个 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 喻成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成太阳的能力。如果
格:当然啰。
苏:这样一来,我认为,他大概终于就能直接观 看太阳本身,看见它的真相了,就可以不必通过 水中的倒影或影像,或任何其他媒介中显示出的 影像看它了,就可以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 见其本相了。 格:这是一定的。
苏:接着他大概对此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造成四季交替和
年岁周期,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





Plato: Complete Works,John M. Cooper,D. S. Hutchinson (Author, Edito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4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杨绛译,辽宁人民出 版社,2000 《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 2003 《巴曼尼得斯篇》,陈康译注,商务书馆,1982 《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目录
1. 柏拉图生平与著作
2. 柏拉图哲学 2.1.理念论 2.2 回忆说 2.3 对理念论的修正 2.4 政治哲学
柏拉图 Plato
一、柏拉图生平 出身雅典贵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 大约二十岁时,开始追随苏格拉底。
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 柏拉图逃离雅典避难,后到各地游历。 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学园 柏拉图(约公元 (Academy)。 前427-前347年) 前390、367、361年,出游大希腊。 第一次到达叙拉古,欲将自己的理念 付诸实施,最终未能成功,反被卖做 奴隶,后由朋友赎回 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 学、写作
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
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格:我看见了。
苏:接下来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 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或其他材料制作 的假人和假兽。而这些过路人,你可以料到有的在说话,
有的不在说话。
格:你说的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苏:不,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你且说说看,你认 为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而外, 他们还能看到自己的或同伴们的什么呢?
柏拉图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两个世 界必须被区分开

是/在(being),永远不变 → 理性的对象 变,且永远不是“是/在” → 感觉的对象
前者是真正实在的世界,理念世界,是概念性知 识的对象 后者是相对现实性的世界,生成毁灭着的世界, 它是感觉能力的对象


理念是非物质的形式,不可能在空间或物质中出现, 只是自身纯粹存在。 一种理性主义知识论必须以非物质论的形而上学为前 提
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 格:显然,他大概会接着得出这样的结论。 苏:如果他回想自己当初的穴居、那个时候的智力水平, 以及禁锢中的伙伴们,你不认为,他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