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符文字图完全解读

合集下载

大盂鼎铭文原文对照表

大盂鼎铭文原文对照表

大盂鼎铭文原文对照表
以下是部分大盂鼎铭文的原文对照表:
铭文译文
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训为大)显(训为明)玟王受天有大令(命),在(载,过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门内辟(通辟,除去)厥匿(通慝,训为恶),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长久)正(通政)厥民,在(上雨下于)午卩(通御,训为用)事,虘又cuó(叹词),酉(通酒)无敢酖,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烧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通蒸,天子冬祭)祀无敢扰,古(通故)天异(通翼,训为护)临(训为看)子,废(训为大)保先王,(字铸坏,疑为匍)有四方。

王说:“盂,你
要光大文王承受天命,在珷王继承文王建国时,除去殷顽民的流毒,使天下四方安定。

长久治理你的民众,在王位敬奉天意行事。

叹服殷朝的败亡命运。

不可沉溺于酒。

祭祀时不可扰乱天神、祖先。

因此天神、地神会特别关照你。

你要光大文、武二王的功业,使天下四方安定。


我闻殷述(通坠,训为丧)令(命),隹(唯)殷边侯田(通甸)上雨下
于与殷正百辟,率肄(通肆)于酉(酒),古(故)丧师(人民),巳(疑为叹词)。

“我听说殷朝灭亡的教训是纵酒过度。

殷王纵酒过度,荒诞无道,先王因此而拥有天下。

现在我命令你拥有天下。


王曰:“令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

” “王说:“你要做好盂的榜样,继承先祖南公的遗志。

””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大盂鼎铭文原文较长且涉及多个方面,难以完全列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专业青铜器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第7课_汉字与书法

第7课_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篆刻艺术
(一)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 1、含义: 工具——毛笔写的方式,依据我国汉字 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 手法,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 艺术。 2、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①材料: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 ②人力准备: 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③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原始汉字何处是?
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 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
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符号就是原始汉字吗?
新石器 时代遗 址(距 今4000 多年) 中发现 的陶器 刻符
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 址(距今约4000—— 5000年)中发现的陶 器刻符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文 彭
中 国 长 沙 湘 潭 人 也
邓 石 如 吴昌硕
淫读古文 日闻异言
齐 白 石
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行书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2、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 A、秦篆汉隶属于自发的书法艺术; B、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C、东晋的王羲之成为“书圣”,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 D、隋唐时期: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E、宋代: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F、明代:书法艺术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4、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通过自由 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 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朝阳巨石板上的神秘符号比甲骨文还早

朝阳巨石板上的神秘符号比甲骨文还早

朝阳巨石板上的神秘符号比甲骨文还早发布:yayan | 发布时间: 2012年3月31日上世纪90年代初,在朝阳黑牛乡林货郎沟发现了一块刻满神秘符号的巨大石板,这些符号包括方格、圈点、波浪线……有人认为此乃古人雕刻的“岩画”,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块自然风化后留下奇特纹路的普通石板,若非考古队的张振军出面保护,这石板很可能就被农民砸碎数块运回村里盖房子了。

张振军为何对这块石板情有独钟?他的解释令人心头一震:“这石板上的图案,是距今几千年的象形文字! ” (朝阳神秘符号) 一锹下去挖出古怪石板这块石板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张振军回忆说,当年发现这块石板纯属巧合。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兴起植树造林热潮,朝阳作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行动积极。

当时的做法是,在山坡上挖“鱼鳞坑”,也就是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脸盆大小、深不到半米的浅坑,以便让流失的水土、风沙刮来的尘土汇聚在这些坑内,形成土层,然后在土坑中栽种树苗,逐步恢复植被。

有一天,林货郎沟村民在挖鱼鳞坑时,在倾斜度约为六七十度角的一座荒山的半山坡上发现一块约四五平方米的大石板,石板是青砂岩,村民没当回事,想砸成几块搬回村里盖房子。

当时,黑牛乡一文物部门领导看到这石板后感觉“大有文章”,但自己又说不好这石板到底是何来路,就赶紧打电话约张振军前来查看。

身为考古队员的张振军赶到后,发现这石板上的图案很特殊,明显有人为凿刻的痕迹,当时他就觉得这石板上的神秘图案是远古人类凿刻的“象形文字”,这貌不出众的大石板实为无价之宝!于是,他赶紧劝阻村民停手,并叫来一辆卡车将这大石板运回县文管所,即今天的朝阳十字街内的关帝庙所在地,一放就是十来年。

刻满神秘符号的石板如今存放于朝阳县博物馆,朝阳县博物馆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朝阳关帝庙内,虽然叫博物馆,但没有独立展厅,对外也称作朝阳县文管所。

该文管所保管的文物安放于关帝庙内一座古旧殿宇里,因占地面积较大,这块刻有象形文字的大石板无法单独安置,只能斜立在关帝庙一偏殿的墙角处,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墙里,以防风吹日晒冰冻雨淋。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文刻符考辨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文刻符考辨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文刻符考辨上:陶文“炅山”下:陶文“炅”都说西安半坡陶文是刻画符号而不是文字,殷墟甲骨文才是汉字最早的文字形态。

它符合作为文字的四大要求:1.表意、2.符码系统有规律且可重复、3.书写而不是描画、4.抽象而不具象。

其后则是金文篆书、隶变,草讹、楷正,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汉字史,又因为各代各域的艺术家的介入,构成了一部同样波澜壮阔的书法史。

甲骨文之前的准文字符号西安半坡陶文基于仰韶文化距今六千年,这是依靠碳14+的科学检测得出的年代结论,无可动摇。

殷墟甲骨文距今3400~2700年前,所谓中华文明三千年,其年代计算即大略出于此。

当然因已有纪年,也毋庸置疑。

3000年到6000年之间,应该还有相应的文明形态存在。

殷商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了,但商前有夏,成熟的文字系统之前,必有一个已有文字意识却尚未成系统的阶段。

西安半坡陶文是简单的独体刻画符号,尚未有组合,表意过于简单,因此作为“可重复”与“规律”的特征不强。

学者们也大都认为半坡的刻画符号并不足以构成文字系统。

之所以说它是符号,正是据其缺乏系统,只是简单标识而已。

有个别学者也认为,其已经可算作文字。

但约定俗成的观点是,刻画符号的称呼更稳妥而保险,不会引来纠缠争议。

介乎两者之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年代是在史前两千年左右,合公元后的两千年,约为4500~2800年之间。

正处在西安半坡刻画符号和殷商甲骨文系统文字之中间区段,亦即是构成了考古意义上的六千年前(半坡·陕西)、四千年前(大汶口·山东)、三千年前(殷墟·河南)这样的一脉三环的文明进展脉络。

它的文字研究形态,按逻辑按规律应该是1.单体刻画符号——2.复合组合准文字符号——3.表意组合复杂文字系统。

既然1是半坡,3是殷墟,那么这个处于中间转接状态的2就是大汶口,其传世出土的文字形态,是否真如我们所推断的那样呢?大汶口陶文中最有名的符号,是一个组合体(而不是半坡那样的单体)。

经典历代书法欣赏

经典历代书法欣赏

历代经典书法欣赏1.结绳记事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众说不一。

《周易·系辞·上》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书契。

”《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结绳记事为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汶口陶尊符号(图)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

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

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龟甲占卜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是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史称“殷墟”。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风,是一种最古而造极的书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此骨系河南安阳出土,长32.2厘米,宽19.8厘米。

是甲骨文断代第一期商武王时期的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

骨版巨大且完整,正反两面共有一百六十余字,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内容为商代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情况,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大汶口:“鸟负日连山”的刻画符号,为何说像极了太昊族徽?

大汶口:“鸟负日连山”的刻画符号,为何说像极了太昊族徽?

大汶口:“鸟负日连山”的刻画符号,为何说像极了太昊族徽?之前我们介绍过关于大汶口文化中的獐牙勾形器和透雕象牙梳,其上的刻画符号引人注目,很有可能是神话传说中太昊伏羲所作八卦的雏形。

其实,在大汶口文化另一件典型器物中,大口尊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器壁之上出现的“鸟负日连山”图案,同样神秘。

(一)大口尊刻画符如果在陶器上出现单独的鸟纹,其实并不少见,毕竟大汶口文化可能受到来自庙底沟文化的影响,而庙底沟文化中飞鸟纹一直是其主要母题,但是大汶口的鸟纹却有所不同,它一般多和太阳、山峰一起出现,这就让人难免浮想联翩。

回过头来去看大汶口文化中的图案,对于其中太阳和山峰的认定应该争议不大,但圆形的太阳下面翘起的弧状三角到底是不是鸟纹呢?这可能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毕竟如果这不是所谓的“鸟纹”,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金乌负日”了。

可以肯定的是,大汶口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了很多庙底沟文化中的元素,比如在花厅和建新遗址中镂空豆的圈足上就有飞鸟形镂空造型,而且大汶口的一些陶鬶也在造型上模拟飞鸟。

因为庙底沟文化中飞鸟纹的流变是十分清晰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两相对照,看看大口尊上、夹在太阳和山峰之中的图案,会不会是一种变形的鸟纹?不难看出,在庙底沟时期就已经有了将鸟纹和太阳放在一起的组合方式了,而在鸟纹简化的过程中,太阳逐渐消失,鸟纹也变成了口部向上的月牙状。

至于为什么口向上?很有可能是其中蕴含的托举太阳的内涵并没有丢失,所以从V型鸟纹这个角度看,这的确与大汶口的鸟纹在外观上很接近了。

当然这种解释仅是个人观点,按照很多专家的解释看,中间的并不是鸟,也不是月亮,因为月亮上面没有那个尖尖。

故而,也有根据陵阳河遗址出土的一件简化此类图像(省去了下面的山形),认为太阳下方的图像显然不是月亮,像火之形。

(二)太昊氏族徽图像学的解读,或许还需要联系大汶口可能对应的人群,从他们的信仰去找寻答案。

按照一般的说法,太昊是东夷族始祖,而东夷人群则是鸟与太阳的双重信仰。

王土大木工目日口田山禾白月人金言立水火之已子女又纟

王土大木工目日口田山禾白月人金言立水火之已子女又纟

王土大木工目日口田山禾白月人金言立水火之已子女又纟1区(横区一)G(11)王()戋五一F(12)土士二干十寸雨()D(13)大犬三()()()古石厂()()()S(14)木丁西A(15)工弋戈()艹廿()廾匚七2区(竖区丨)H(21)目()丨上止()卜()()()J(22)日早曰()刂()()()虫K(23)口川()L(24)田甲囗四车力皿()()M(25)山由贝冂几()3区(区丿)T(31)禾竹()()丿彳()攵夂R(32)白手()扌()斤()()()E(33)月()彡乃用豕()()()()()()W(34)人亻八()()()Q(35)金钅勹()()()儿()夕()()()4区Y(41)言文讠方广亠()丶()U(42)立辛()冫丬()()六门疒I(43)水()()()氵()()小()()O(44)火灬()米()P(45)之宀冖廴辶()5区(折区)N(51)已巳己忄()乙尸()心羽()B(52)子孑耳了也凵卩阝()()V (53)女刀九臼彐巛C(54)又马巴厶()()X(55)纟幺()()弓匕()一丨丿丶乙(横提竖钩捺点折一级简码一地在要工上是中国同和的有人我主产不为这民了发以经练习1国团边远我我定成扌现寸雨三丁力心车乃匕马巴由竹斤讲肥昌张吴自且尺下勺术太主义斗头是足充首左页级足旦个少么申里夷汉湘结封字莫花华困凶本天团同这边这这困匝匡床巨冈屑见自千尺勺斗头申里半东串冉迕222222221345676666767890运迈迤迅舌自午退在五笔字型输入法中,对一些作了如下规定:1字根间是内外型的字型视为合型。

2字根间是包与半包的关系的字型为合型。

//。

333333333字根间的位置关系为‘连’的字型属于杂合型。

4字根交叉重叠构成的汉字字型为杂合型。

5取大优先。

6兼顾直观7能散不连8能连不交。

/练习2舌自午天丑果五笔字型单字编码规则,单字的五笔字型的编码口诀是:五笔字型均直观,依照笔顺把码编;键名汉字打四下,基本汉字请照搬;一二三末取四码,顺序折分大优先;不足四码要注意,交叉识别补后边。

大汶口符文字图完全解读

大汶口符文字图完全解读

大汶口符文字图完全解读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

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在陶器上,有一些特别的图案。

这些图案是文字的起源:
这些图案,有些已被解读:
图案1:钺。

图案3:斤(斧)。

图案6、图案7:灵。

其他的图案,俺原创解读如下:
图案2:地。

谢天谢地,甲骨文专家告诉俺甲骨文没有“地”字,现在俺终于找到“地”字。

图案4、图案5:天。

图案8、王族。

图案9:大巫女(妇好)。

图案10:司南、太史令(天文七星)。

图案11、图13:四辅。

图案12:亚其。

外轮廓“亚”,内部四星为箕星。

这些称呼,到后来依然可以看到传承影子。

“大巫女”对应“妇好”墓的“妇好”,大巫女是由王妃担任的:
“亚其”对应“妇好”墓的“亚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汶口符文字图完全解读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

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在陶器上,有一些特别的图案。

这些图案是文字的起源:
这些图案,有些已被解读:
图案1:钺。

图案3:斤(斧)。

图案6、图案7:灵。

其他的图案,俺原创解读如下:
图案2:地。

谢天谢地,甲骨文专家告诉俺甲骨文没有“地”字,现在俺终于找到“地”字。

图案4、图案5:天。

图案8、王族。

图案9:大巫女(妇好)。

图案10:司南、太史令(天文七星)。

图案11、图13:四辅。

图案12:亚其。

外轮廓“亚”,内部四星为箕星。

这些称呼,到后来依然可以看到传承影子。

“大巫女”对应“妇好”墓的“妇好”,大巫女是由王妃担任的:
“亚其”对应“妇好”墓的“亚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