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南京《交通影响评估报告》

南京《交通影响评估报告》

南京《交通影响评估报告》南京市交通影响评估报告是针对南京市交通建设或交通改造项目进行的一项综合评估,旨在评估项目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包括交通状况、出行方式的变化、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等方面。

一、交通状况评估交通影响评估报告首先对南京市交通现状进行评估,包括道路车流量、道路网络连通性、公共交通状况等。

通过对交通状况的评估,可以了解现有交通系统的瓶颈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后续的交通改造提供参考。

二、出行方式的变化评估交通影响评估报告还需要评估项目实施后对市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例如,如果项目建设了新的地铁线路,原本习惯开车的市民可能会选择地铁出行,进而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又如,如果项目建设了新的自行车道,市民可能会倾向于骑自行车代替开车或乘坐公交,从而减少碳排放。

这些对出行方式的变化评估将有助于制定交通管理和规划措施。

三、交通拥堵情况评估交通影响评估报告需要对交通拥堵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道路拥堵指标、交通瓶颈区域等。

通过交通拥堵情况的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而提前采取相应的交通调控措施。

四、交通安全评估交通影响评估报告还需要对交通安全进行评估,包括交通事故频率、交通事故类型等。

通过交通安全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并提前采取安全措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五、环境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报告还需要对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

交通建设或改造项目可能会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综上所述,南京《交通影响评估报告》是对南京市交通建设或交通改造项目进行的一项评估工作,通过评估交通状况、出行方式的变化、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南京市交通系统的有序发展和市民的出行便捷。

南京市交通安全现状调查

南京市交通安全现状调查

南京市交通安全现状调查1.概述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1.1区位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

总面积6597k㎡(不含水域),截至2012年建成区面积752.83k ㎡。

1.2地貌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

长江穿城而过,沿江岸线总长近200公里。

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中,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1%以上。

全市林木覆盖率2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在全国位居前三甲,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1.3 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江南、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有为南京摘去“火炉”帽子的说法。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4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400字》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的创新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新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汽车。

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人们外出的时间,提高了生活与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运输车辆的数目也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的内需。

可是,它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给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运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为伴随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却相对的落后。

不少城市规划者当时在规划市政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的当前的交通情况。

这便容易导致当前道路交通车辆承载能力的供需矛盾突出,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

当前,我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堵,给交通的运行带来了不少压力。

北京市就是典型的例子。

完善交通管理,避免交通拥堵出现的意义更为突出。

交通顺畅有助于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这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

当前,不少上班族由于交通的拥堵而上班迟到,其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交通问题的解决必然能够大大降低因交通问题而带来的运行障碍。

另外,交通的便捷性能够给市民带来舒适感,能够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相反,城市交通拥堵则容易提高市民的焦虑感,严重影响其幸福感。

为此,城市交通问题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一个关键措施。

再次,交通环境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

混乱的交通环境必然会使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最后,城市交通拥堵会增加城市的行政成本,严重影响行政的效率。

严重的城市拥堵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成本。

一般来说,交通拥堵的成本大约能占GDP的1%到3%,当交通拥堵发展到一定严重的程度,城市的运行压力降会大大增加,甚至出现城市瘫痪的情况。

因此,优化交通管理,保证交通顺畅可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可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此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其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的调研和分类分析,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调研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是道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是指用于道路及相关设施建设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调研。

1.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总体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总体情况的图景。

例如,某城市的道路总长度为XXX公里,交通用地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平均每公里道路需占用XXX平方米的土地。

2. 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用地利用分析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和规模,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进行分类分析。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类型的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析。

(1)主干道和快速路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干线,通常连接城市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

快速路则是主干道中的一种高速道路,主要用于快速车辆通行。

主干道和快速路的交通用地利用相对较高,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建设。

(2)次干道和支路次干道和支路相对于主干道来说,交通用地面积较小,一般用于连接城市各个区域和补充交通需求。

这些道路的交通用地利用相对灵活,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需求变化。

(3)步行街和人行道为了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提升行人出行体验,许多城市都设有步行街和人行道。

这类交通用地以行人为主,对机动车辆通行面积要求较低,但对行人流量和设施布局有一定要求。

(4)交通枢纽和停车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枢纽和停车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枢纽包括车站、港口、机场等地,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停车场则用于满足机动车辆的停放需求,占用的土地相对较少。

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类分析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进行分类分析。

以下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类分析。

1. 功能性分类根据道路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街等,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调研与分析

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调研与分析

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调研与分析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调研与分析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公路在农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农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农村公路的建设需要桥梁作为支撑,因此桥梁是农村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南京市为例,对农村公路桥梁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

一、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的现状1、数量:根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南京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2091座。

2、年限: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的年限较为分散,以20-30年为主。

其中有5%的桥梁年限在30年以上,25%的桥梁年限在20年以上,60%的桥梁年限在10-20年之间。

3、情况: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中,存在着危桥、老桥、窄桥、低桥等情况,这些桥梁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出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1、建设时间过久: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时间较为久远,其中一些桥梁的建设时间甚至超过了3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的年限不断递减,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同时,桥梁建设所使用的技术也与现在的技术相比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一些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维护不及时:农村公路桥梁处在自然环境中,经常受到风吹雨打的影响,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

但是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的维护情况并不是很好,很多桥梁出现问题后并没有及时得到修缮,这不仅影响了桥梁使用寿命,还对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3、建设标准不够高:一些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标准不够高,无法承受重载车辆的通行,这也为桥梁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此外,一些桥梁的坡度、弯度设计不合理,过于陡峭或者过于曲折,这也影响了桥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三、改进南京市农村公路桥梁现状的方法1、建立健全的桥梁维护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桥梁维护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案,加强对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处理问题,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保障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南京城市交通现状1.城市交通现状(1)机动车拥有量:2003年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机动车拥有量49.5 5万辆,较2002年增长了15.29%;私家车拥有量已达8.8万辆,增长率⾼达55.87%。

⾃⾏车拥有量235.9万辆,增长平缓;电动⾃⾏车拥有量为10.9万辆,增长率达162.67%。

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运为主。

(2)居民出⾏:居民出⾏⽅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和⾃⾏车出⾏⽐例与2003年相⽐有所下降,分别为19.85%和38.66%。

所有机动车出⾏⽅式⽐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2.3倍,私家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3.2倍。

公交整体服务⽔平有所提⾼,如在公交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时间、公交出⾏的两端步⾏时间和乘坐公交的平均候车时间等⽅⾯均⽐2003年有所下降。

(3)道路交通:南京市主要出⼊⼝机动车交通量增幅较⼤,被调查的50%道路平均增长率50%以上;旧城⼀新区通道机动车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26.91%,主城⼤部分⼲道机动车交通量也有较⼤幅度增长。

2.交通质量评价(1)道路车速对⽐分析。

根据2003年下半年对南京市市区主要道路的车速调查结果,市区道路⾼峰⼩时⾏程车速与上年相⽐变化不⼤,为25.47 km/h。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幅度增加和私⼈⼩汽车使⽤率的成倍增长,⾼峰⼩时的⾏程车速仍然没有明显下降,这反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较⾼⽔平。

其中龙蟠中路、虎踞路⾼架、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光路等路段车速均有所下降;⽞武湖隧道、新模范马路、⾬花南路等路段车速有所上升。

⾏程车速较低的路段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街⼝中⼼区附近,车速低于15km/h的瓶颈路段有洪武北路、中⼭路、中⼭南路、中⼭东路、建康路等。

(2)道路饱和度分析。

2004年南京市主要道路饱和度绝⼤部分较2003年明显增加。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京的交通状况也变得越来越拥堵。

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混杂使得南京市的交通问题不断恶化。

第二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2.1 交通瓶颈南京的历史城区,存在着狭小的街道和巷道,这些道路本身就不适合大流量的车辆和人流。

加上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口的增加,南京市内的道路就显得越来越拥堵,进出城的公路和铁路也存在着瓶颈难题。

2.2 交通安全隐患南京市交通压力大、道路狭窄,而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存在着违章驾驶、不按规定行驶、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这些行为给行人和车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恶化。

2.3 公共交通问题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交通容量不足,线路不足,不便捷,车辆老化,有效期较短、不频繁、不准时、不连贯等多种问题。

市民对公共交通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2.4 道路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南京市各区县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有些施工工地和商铺堆放杂物等看似小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的畅通。

第三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优化建议3.1 优化交通瓶颈区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改建道路、拆迁老旧小区、限制车辆保有量等措施来疏通交通瓶颈区。

3.2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南京市政府可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文明驾驶和骑行意识,建立行人专用通道,并且完善市内交通监控体系,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南京市政府可以着重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线路建设、车辆更新、票价优惠等。

并且可以推动“公交优先”政策,增加公交道路专用线,优化公交站点位置,并建立涉及多个交通方式的深度联运体系。

3.4 完善管理体制南京市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城市,南京地铁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南京地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线网规模、客流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线网规模截至目前,南京地铁线网规模总长度约xxx公里,共有xx条地铁线路。

其中,1号线、2号线和3号线是南京地铁最早开通的线路,连接了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务区。

随着城市扩大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南京地铁不断扩展线网,建设第四、五、六号线等新的线路,以增加线网覆盖范围。

3. 客流量南京地铁的客流量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南京地铁客流年均增长率超过X%。

这得益于南京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铁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此外,南京地铁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乘客体验,如提供WIFI、优化换乘流程以及设置便利设施等,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乘客。

4. 市场竞争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地铁面临着特定的市场竞争。

南京地铁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

这些交通方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给乘客,因此南京地铁需要在服务质量、票价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吸引更多人使用地铁。

5. 发展趋势未来,南京地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南京地铁将继续扩展线网覆盖范围,建设更多新的地铁线路。

同时,南京地铁也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并引入先进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支付等,以进一步提升乘客体验。

6. 结论南京地铁市场发展迅速,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稳步增加。

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南京地铁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未来,南京地铁将继续发展壮大,并成为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

古称金陵,简称宁。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

东距市300余公里。

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

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

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

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城市交通现状(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

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

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道路系统方面①.道路功能偏混杂。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基本定位于混行交通模式,车辆与行人共用一个交通空问。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道路建没步伐,新建、拓建了一大批道路,但在路网布局、路网功能区划、道路使用等方面基本维持混行交通的格局,实施的是修建三块扳道路,在道路上设置中心隔离、机非隔离、交叉口信号控制及在一些交叉口修建立交桥等,在同一道路断面上研究解决问题。

混行交通难以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同一道路断面、同一平面混合行驶和双向行驶时,车辆相互影响的问题。

特别是自行车行驶的不稳定性.随机性。

造成了交通秩序混乱降低了交通安全系数,导致交通速度降低,交通阻塞增加,通行能力不高。

②.道路结构不合理。

市的道路结构为主、次干道各占逾四成,而支路只占不到二成。

相比而言,国外成熟的道路结构是一支路为主,通过支路连接主次干道,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使机动车可以在城市中穿梭自如。

我市的主次干道偏多,造成的结果是车辆大量拥挤在主次干道上,车辆行驶不灵活,容易造成大围的拥堵。

③.城市结构对道路的影响。

城市的结构不合理。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分布太分散,造成相互联系不便捷,使连接各个分区的道路趋于饱和。

例如连接河西与主城的七座横跨淮和的桥-尤其是靠近市中心的4座,每到早晚高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

此外还有大厂地区与主城的联系,主城与江宁。

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

在许多外地人眼里是一个红灯特别多的地方。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我上次做公交车,车行驶至解放路金城集团东大门就开始减速,前面排了近300米的车辆。

公交车且开且停,直到第三个红灯过后,方才开过解放路和中路的路口。

司机表示,现在龙蟠中路施工,很多车辆都不走高架,而是改走大明路,从大光路驶入解放路,避免在龙蟠中路上“挤窝子”。

这样一来,解放路就开始吃不消了,尤其是解放路与南路这个路口,一个红灯105秒,这让急于上班的市民怎能满意对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具体有效措施,改善市的红绿灯设置,尽可能地避免上述现象。

动态交通方面①.机动车占有量大。

截至去年底,我市民用机动车辆(即私家车)已达65.5万辆。

车多与路少构成了现在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

②.非机动车、行人的影响。

目前,自行车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且城区出行率高,流量大,方向性、时候性强。

且交通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市民的交通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行人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对机动车的顺畅通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市的公交系统建设的不足。

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等车时间过长,首班末班车不够准时”、“车过于拥挤”、“市区开往郊区的车辆过少”。

对此我们的建议主要是:发展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系统研究,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推进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合理设置公交车单行线,目前市已有单行线20多条,收效显著,不过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单行线的负面作用,它会使道路之间不再也无法连贯,从而导致道路利用率低下;最后,我们希望可以开展公交票制多元化研究,同时提高公交车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公交车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④.施工影响。

近年来我市长期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不免的会经常性的有交通管制。

特别是近期城东干道和路-中路一线两条城市交通主动脉的施工,使通行率锐减,城市交通也因此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

二、原因分析1.城市开发。

城市快速开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今年以来,市政建设、老城改造对道路影响的围很大。

涉及道路交通的主要工程有:长江路改造、赛虹桥立交工程、草场门大桥拓宽工程等共计48个。

占道施工使原本不富余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比如龙蟠南路双桥门立交施工,将原由南向北进城的4股车道占用2股,通行能力减少50%,必然造成机动车排长队。

再如草场门大桥拓宽改造,也使通行能力减少30%,造成早晚高峰交通通行不畅。

2.地形条件。

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过境交通压力十分大。

部分城市交通设施不得不承担过境交通压力。

对于过江交通,二桥、三桥的建成缓解了过境交通的压力。

然而,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使一座长江大桥难以满足城市需要。

从这点上看,对于城市部过江通道的建设迟了,考虑不足,没有预料到发展的迅速。

3.建设资金的制约。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

许多工程不能够同步建设,甚至还会分几期来建设,带来的可能是施工浪费,重复建设。

4.车辆增加。

车辆增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长。

目前,主城区75%道路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车流十分密集。

5.历史人文因素的制约。

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

暑去山岗、湖泊和明代城墙的地理位置是路网不可能十分规整。

民国时期形成的以浓郁的绿化相间隔的三块版式主干道,也限制了道路的扩宽改造。

而出于对城市景观的保护,市区不能修建大量的高架桥,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高、工期更长、对交通影响更大的隧道和地铁。

近期,市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三.城市交通发展建议1.道路建设方面尽快完成“井”字型快速环。

开辟城过江通道。

就前面所谈的道路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难以增建主城道路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公交车道和单行线,使道路合理使用率提高。

要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努力大幅提高路网密度。

从历史风貌保护和人居环境的角度,慎重对待旧城区道路的建设和改造。

特别是要慎重对待胡同的改造,避免过境车辆的驶入,避免引起新的交通安全和环境问题。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路建设方针。

2.公共交通建设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筑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

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通车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研究制定与地铁换乘便捷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推进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和试点,加快公交智能化的步伐。

要随着新城区建设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常规公交线网覆盖围,促进新区的开发建设。

继续加快公交后方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公交停车场和公交综合站点,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300米覆盖率达50%以上。

继续增加并更新一批公交运营车辆,适当提高运营车辆档次,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加大支线巴士数量、密度。

着手研究营运中巴车“退城进郊”方案,制定合理的限制、疏导办法,在主城区逐步限制其行驶,进一步改善主城区客运秩序,改变中巴车运营管理难、对城市交通秩序带来的不利影响。

3.公共停车设施第一,拥车者自备泊位,是最终向停车产业循环的一条重要举措。

如果每辆机动车都有自己车位的话,那么车辆发生点的泊车问题就完全得到了解决。

吸引点的泊车问题,相当一部分也应由配建解决。

应当鼓励或者强制配建向社会开放。

第二,鼓励多元化投资,积极建设公共停车场。

未来一段时间,应重点规划和布置在城市新街口、路、河西、铁北等中心商业区,外围副中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外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外围地铁枢纽站等地区停车设施的建设。

充分利用老城改造和河西开发及地铁施工这一契机,适当增加社会停车场的数量和规模。

积极动员沿街单位有空闲场地或多余停车泊位的对外开放,方便市民停车,可增泊位2000个左右。

建议在本市主城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地段设立大型旅游客车停车场。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停车管理信息网络化。

逐步建立一套信息系统,通过诱导显示牌方便驾车者寻找停车泊位。

在市区部分路停车场逐步设立咪表系统,并与全市电脑计时收费停车场实行IC卡联网化。

参照、、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停车场(库)的使用率和科技含量。

4.城市交通管理方面①.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

②.扩展交通控制系统。

主要是红绿灯控制,研发新软件,开展“绿波带”工程。

③.做好临时交通管制的预案工作。

近年来,市道路交通施工繁多,且多在交通主动脉上,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相信,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两个率先”进程,构筑和谐的交通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

以地铁开通为契机,整合一批公交线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用需求的手段引导小汽车在中心区的使用,努力开创“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