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共交通汽车的发展现状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况分析以及解决措施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况分析以及解迟措施交管1111 201102080104章华耀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
古称金陵,简称宁。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
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
东接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西邻安徽省滁州市、巢湖市、马鞍山市,南接安徽宣城市、江苏省漂阳市, 北连江苏省仪征市、安徽省天长市。
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
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愈加要求快速、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
因此交通工具从人力向机动电动等过渡也是基本规律。
世界各地几乎都经历过如下过程: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
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地铁一号线以及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已经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内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南京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十分的突出。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①机动车拥有量: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12年6月底,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达148. 73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已突破一百万辆,为108. 34万辆。
与2011年底相比,汽车拥有量净增8. 63万辆,增长8.7%。
2003年底自行车拥有量235.9万辆,增长平缓;2006年底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22万辆。
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②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
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如在公交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时间、公交出行的两端步行时间和乘坐公交的平均候车时间等方面均比往年有所下降。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
古称金陵,简称宁。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
东距市300余公里。
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
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
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
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城市交通现状(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
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
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出租汽车客运量,轮渡客运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现状 (1)第二节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指标分析 (3)一、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三、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统计 (3)四、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指标分析 (7)一、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指标分析 (11)一、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同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指标分析 (15)一、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15)三、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占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比重统计 (15)四、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同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南京轮渡客运量指标分析 (19)一、南京轮渡客运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轮渡客运量现状统计 (19)三、南京轮渡客运量占全国轮渡客运量比重统计 (19)四、南京轮渡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南京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轮渡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南京轮渡客运量同全国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轨道交通客运量同全国轨道交通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占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同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南京出租汽车客运量同全国出租汽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南京轮渡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轮渡客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南京轮渡客运量占全国轮渡客运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南京轮渡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南京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轮渡客运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南京轮渡客运量同全国轮渡客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南京城市交通现状1.城市交通现状(1)机动车拥有量:2003年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机动车拥有量49.5 5万辆,较2002年增长了15.29%;私家车拥有量已达8.8万辆,增长率⾼达55.87%。
⾃⾏车拥有量235.9万辆,增长平缓;电动⾃⾏车拥有量为10.9万辆,增长率达162.67%。
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运为主。
(2)居民出⾏:居民出⾏⽅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和⾃⾏车出⾏⽐例与2003年相⽐有所下降,分别为19.85%和38.66%。
所有机动车出⾏⽅式⽐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2.3倍,私家车的出⾏⽐例是2003年的3.2倍。
公交整体服务⽔平有所提⾼,如在公交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时间、公交出⾏的两端步⾏时间和乘坐公交的平均候车时间等⽅⾯均⽐2003年有所下降。
(3)道路交通:南京市主要出⼊⼝机动车交通量增幅较⼤,被调查的50%道路平均增长率50%以上;旧城⼀新区通道机动车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26.91%,主城⼤部分⼲道机动车交通量也有较⼤幅度增长。
2.交通质量评价(1)道路车速对⽐分析。
根据2003年下半年对南京市市区主要道路的车速调查结果,市区道路⾼峰⼩时⾏程车速与上年相⽐变化不⼤,为25.47 km/h。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幅度增加和私⼈⼩汽车使⽤率的成倍增长,⾼峰⼩时的⾏程车速仍然没有明显下降,这反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较⾼⽔平。
其中龙蟠中路、虎踞路⾼架、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光路等路段车速均有所下降;⽞武湖隧道、新模范马路、⾬花南路等路段车速有所上升。
⾏程车速较低的路段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街⼝中⼼区附近,车速低于15km/h的瓶颈路段有洪武北路、中⼭路、中⼭南路、中⼭东路、建康路等。
(2)道路饱和度分析。
2004年南京市主要道路饱和度绝⼤部分较2003年明显增加。
南京公交发展研究报告

南京公交发展研究报告引言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市公交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公交系统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公交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1. 公交系统的现状1.1 路网和车辆统计截至2020年,南京市公交路网总长度达到XXXX公里,覆盖城市主要区域和郊区。
公交车辆数量约为XXXX辆,覆盖了市区和近郊线路。
然而,与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相比,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1.2 运营状况南京市公交系统按照不同的线路分为城市线路、近郊线路和农村线路。
城市线路主要服务于市区居民和上班族,近郊线路主要连接市区和郊区,农村线路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居民。
然而,目前南京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状况存在以下问题:•公交车辆拥挤:由于人口密度和需求的增加,部分线路的公交车辆常常出现拥挤现象,给乘客带来不便;•不均衡的线路覆盖:一些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导致居民出行困难;•运营时间不足:部分线路在晚间或节假日运营时间较短,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2. 问题分析2.1 乘客需求分析根据南京市的人口结构和居民出行习惯,我们对乘客需求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上班族、学生和老年人是南京公交系统的主要乘客群体。
他们对公交服务的可及性和舒适性有较高的要求。
2.2 运营管路问题南京市公交系统由不同的运营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但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
各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一些线路的优化和调整难以实现。
2.3 公交换乘不便问题南京市的公交换乘系统相对较为落后,换乘站点设置不合理,乘客换乘时间长,给出行带来不便。
此外,缺乏有效的导向标识和信息发布系统,使得乘客难以准确了解换乘信息。
3. 发展策略3.1 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根据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适时增加城市线路、近郊线路和农村线路的覆盖范围;•优化运营管理:加强不同运营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整体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公交系统的整体效率;•完善公交设施:增加公交站点和候车亭,提供座椅和遮阳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引入智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改善公交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如实时车辆定位、乘客信息采集和换乘查询系统。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京的交通状况也变得越来越拥堵。
尤其是在高峰期,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混杂使得南京市的交通问题不断恶化。
第二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现状分析2.1 交通瓶颈南京的历史城区,存在着狭小的街道和巷道,这些道路本身就不适合大流量的车辆和人流。
加上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口的增加,南京市内的道路就显得越来越拥堵,进出城的公路和铁路也存在着瓶颈难题。
2.2 交通安全隐患南京市交通压力大、道路狭窄,而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存在着违章驾驶、不按规定行驶、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这些行为给行人和车辆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恶化。
2.3 公共交通问题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交通容量不足,线路不足,不便捷,车辆老化,有效期较短、不频繁、不准时、不连贯等多种问题。
市民对公共交通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2.4 道路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南京市各区县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有些施工工地和商铺堆放杂物等看似小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的畅通。
第三章、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的优化建议3.1 优化交通瓶颈区南京市政府可以通过改建道路、拆迁老旧小区、限制车辆保有量等措施来疏通交通瓶颈区。
3.2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南京市政府可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文明驾驶和骑行意识,建立行人专用通道,并且完善市内交通监控体系,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3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南京市政府可以着重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线路建设、车辆更新、票价优惠等。
并且可以推动“公交优先”政策,增加公交道路专用线,优化公交站点位置,并建立涉及多个交通方式的深度联运体系。
3.4 完善管理体制南京市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道路绿化、道路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一、引言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还能够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公共交通运输的定义、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公共交通运输的定义公共交通运输是指政府或私营企业为大众提供的出行服务,包括地铁、公交车、轻轨列车、有轨电车等。
这些服务由政府或私营企业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旨在提供便捷、安全和经济的出行方式。
三、公共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公共交通运输起源于19世纪初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对出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是马车和有轨电车,在20世纪初期逐渐被汽车取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保意识增强,地铁、轻轨列车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开始兴起。
四、公共交通运输的现状目前,全球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不断涌现。
在中国,地铁、公交车等传统公共交通工具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同时,出租车、网约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也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
五、公共交通运输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运输将会迎来更多变革。
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高铁、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铁路也将逐渐普及。
此外,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也有望应用于城市出行领域。
六、结论总之,在城市化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公共交通运输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将为公共交通运输带来更多可能性。
南京交通发展

谢谢!
参考文献: 1.吴本荣.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近代化( 1894 ~ 1937).2009.8(1):30-35 2.刘贤腾,沈青,朱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 以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9.33(1):80-87 3.李 志, 周生路, 吴绍华等.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地理学报 .2014.69(2):255-267 4. 杨涛.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现代城市研究.2003.1:50-55
南京交通发展
一、近代公共交通工具的引入
旧时的南京,由于城内多泥路、石板路,且多狭窄,人们的出行除了步行外,主 要靠轿子或畜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
进入近代,新式马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始建立,西式马车、人力 车、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相继引入,人们的出行方式亦悄悄地发生着改 变。
1894 年,张之洞主持修筑了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条马路——“江宁马路” 。 江宁马路的修建,是南京古道改建为近代道路的开始,开启了南京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此后,西式马车和人力车迅速取代轿子、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成为南京街头重要的公 共交通工具。
地铁建设
地铁对于高密度的城市来说是一种高效率且非常有吸引力的交通方式。
南京地铁有效地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南京交通发展目标
总目标:
构筑一个与南京现代化大都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
1.建成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国家级主枢纽城市 2.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 3. 建成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 4.建成科学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最早引入南京的新式交通工具当属西式马车。19世纪末,上海的西洋人首 先把西式马车带到了中国,并很快流行为市内主要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公共交通汽车的发展现状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公交更应该成为城市亮丽的名片。
然而,事实并不令人满意。
南京新闻台曾郑重指出:“南京公交车——城市的公害”;而近几年公交票价一再上调引起了居民的普遍讨论。
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公交应该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服务,但人们感受到的大都是公交存在很多问题、出行很不方便。
公共交通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最初是由政府提供的。
1998年以前,南京的公交公司都是国营企业,“以老大自居,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尤其是服务意识较差,与老百姓的矛盾比较突出。
”当时,由于没有竞争,公交公司对开辟新线路的热情不高,运营线路只有91条,很多市民因为公交车线路少、出行不方便而改用其它的交通工具,公交车没有起到它作为公共交通的便民作用。
南京公交自1997年引入中北巴士和雅高巴士公司,便与南京公交总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激烈的竞争使南京的公交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各家公司都想抢占“制高点”,在形象、新线路的开辟上各显神通,“市民感到怎么方便就怎么开,由此吸引了大批的乘客,也使三家公司的经济效益直线上升”,曾一度实现“共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竞争”不再使得公交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揭开“竞争”的面纱,发现南京公交已经陷入了另一种“垄断”。
国家政策上提供大量资金,保证了公交的发展;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部分资金很好的运用到改善交通状况上。
就目前南京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仅仅提高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从这些小问题可以看到南京公交问题的根源:
1.司机的服务态度问题。
公交车是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需求弹性很小,若公交车司机态度不是很差人们便会选择忍耐,这反而使情况更加糟糕。
很多乘客反映,部分公交车司机的态度很差。
“阿油下,没下走喽”是当地公交司机的“行话”,如果不小心错过便坐过站了;溜站,飚车,闯红灯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肇事逃逸,占行慢车道,挤抗行人、自行车的事件让人们十分恼火;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与同车朋友“神侃”甚至拿起手机发信息的行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更不用说有些司机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了……人们经常会在街上或一些媒体报道中看到公交司
机与乘客发生冲突的事情,并不能说一定都是司机的错,但其态度可以想见。
2.运力不均。
当人们奋力挤上一班姗姗来迟的公交车时,刚找到可以站稳的地方,却发现有一辆空荡荡的公交车从眼前驶过,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令乘客很费解,为什么同是公交车,运力却如此不均?如此一来,资源正在被浪费。
3. 时段把握不好,假期出行困难。
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便有很深刻的印象,一到下班高峰期或是赶上节假日,公交车就很难等到、很难挤上,能将自己“塞”进去已经是万幸了。
而在平时公交车的运输压力可能会小很多。
一方面,在高峰期,公交车没有能够实现很好的调配;另一方面,这与运力不均也有很大关系。
4.价格问题
公交车价格的调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的,自从管理部门大力清除了社会公交运力后,公交票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路狂涨,纸质月票从30涨到了40;不久计次月票卡粉墨登场取代纸质月票, 60元只能座120次,与之前30元无限次使用相比,对于有些路途远一点的,涨得就不止一倍二倍了;然又没过多久,计次卡也不用了,改用计费卡,6毛钱一次,又涨了一毛;目前已经到了8毛(冬夏季节空调车1.6元);据传将来有可能还会涨……涨价也并非不可理解,但这种涨价方式似乎缺少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的解释,因此,人们不满是可以理解的。
5. 超载问题
在南京乘客的印象中,公交车似乎无所谓“超载”,只要还能“塞”得进去便还会继续载乘客。
人们都知道,无论什么车都不能够超载,公交车也不例外。
对此,顾客只会抱怨“拥挤”而不是“超载”,司机和公交公司同样也表示很无奈。
那么,除了公交车承担公共交通重任的特殊原因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了超载愈演愈烈呢?
6.车厢内的环境
公交车车厢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容忽视是的问题,这与其所在公交公司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有直接联系。
首先,,车内空气混合着公交的汽油味,若是空调车则不开车窗,车内环境更是让人头昏脑胀。
其次,在提倡保持车厢内环境的同时,却没有一个垃圾箱,乘客在一定程度上感觉不便。
7.车厢环境(移动电视或广播选择的自由性)
随着共交通的发展,车厢内的设施不断改善,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
乘客有广播,也有移动电视,然而,对于听谁的广播节目、看什么电视节目乘客却没有选择的权利;若正好是乘客喜欢的节目则很好,反之,即使乘客很讨厌也要忍受直到下车。
对于大多数乘客而言,能够有公交车乘已经满足了,对于这种选择的自由权已经没有要求了。
不知这是乘客的大度还是无奈。
8.安全问题
此外,在一些相对较偏的地方,公交问题带来安全问题。
以仙林大学城为例,“小黑车”猖獗,有很多安全隐患,发生过多次交通事故,有大学生在事故中丧生。
人们并非不了解现状,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乘坐“小黑车”,恰恰反映了当地乘坐公交车很不方便。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