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15年省社联课题成果要报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结题程序(著作类)

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结题程序(著作类)1、项目负责人将书稿清样及项目申请书交科技处,科技处审阅合格后,由项目组报送省社科规划办审阅,经省社科规划办同意后方可出版。
著作出版后,项目组需向省社科规划办报送10本著作。
项目结项后,项目负责人需向科技处报送著作1本。
2、项目负责人可以联系不同的出版社,但所有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专著的出版,要统一要求,统一标识,统一样式。
书的封面要标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字样。
3、要注明XXX著,请勿写成XXX编著。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流程(研究报告)1、候选鉴定专家5人,必须具有正高职称,熟悉本课题研究领域,同一单位专家不得超过2人,我校专家回避。
2、上述材料要求:项目研究报告一式4份,《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鉴定书》一式4份,专家鉴定意见表2份/位(1份原件),5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简稿一式2份,同时提供电子版。
研究报告封面需作加厚处理。
相关表格请在科技处网站下载。
3、项目成果出版、发表时必须标注“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字样及项目编号。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结题流程1、候选鉴定专家5人,必须具有正高职称,熟悉本课题研究领域,同一单位专家不超过2人,我校专家回避。
2、上述材料要求:《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一式3份,专家评议表1份,项目最终成果2份,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时,研究报告封面需作加厚处理。
相关表格请在科技处网站下载。
3、成果出版、发表时须注明“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字样及项目编号,未标注项目不予结题,以论文作为最终成果的须发表3篇以上论文,其中核心1篇,以研究报告作为最终成果的,须发表1篇以上论文,正式出版著作名称应与原项目名称保持基本一致,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要注明XXX著,切勿写成XXX编著,必须有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者所产生的成果。
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课题结题流程1、候选鉴定专家5人,必须具有正高职称,熟悉本课题研究领域,同一单位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我校专家回避。
四综合计划(马静)

7
8
我国的民间艺术
平衡
2
课件
第七周
4.14----4.18
9
火和我们
2
图片
第八周
4.21----4.25
10
钩的妙用
2
图片
第九周
4.28----4.30
11
漂行的火柴
2
游戏用具
第十周
5.5----5.9
12
13
蚂蚁习性的研究
错觉
2
图片
第十一周
5.12----5.16
14
“1”的思考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第一期考试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7秒考试中心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指定考试《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第一期考试考试题目:共42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7秒1. 【单选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c 【2 分】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改革开放2. 【单选题】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刘文西等为代表的陕西本土画派被称为(b)。
【2 分】A. 陕西画派B. 长安画派C. 三秦画派D. 关中画派3. 【单选题】()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认识有着重大影响。
b 【2 分】A. 哲学思想B. 新闻舆论C. 价值观D. 先进思想4. 【单选题】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突出区域特色,其中陕南地区以汉水文化和(d)为重点。
【2 分】A. 现代文化B. 黄土文化C. 革命文化D. 绿色文化5. 【单选题】省委省政府强调宣传文化系统的全省性评比表彰活动要更多地向(d)倾斜。
【2 分】A. 高端文化人才B. 专门文化人才C. 民营文化企业D. 基层6. 【单选题】当今世界,()的占有、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依托。
a 【2 分】A. 智力资源B. 文化资源C. 创新资源D. 人力资源7. 【单选题】陕西文化强省“八大工程”提出将我省文化产业年增速保持在(d)以上【2 分】A. 10%B. 15%C. 20%D. 25%8. 【单选题】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国有文化单位人员离职创办或领办民营文化企业的态度是(a)。
【2 分】A. 鼓励B. 允许C. 反对D. 无态度9. 【单选题】主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的民生工程叫做(a)。
【2 分】A. 农家书屋工程B. 送书下乡工程C. 公共图书工程D. 农村书社工程10. 【单选题】《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包括(a)。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第8卷第1期2016年2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16.01.006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陈绪林1,黄培2(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芜湖241000;2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北京100872)摘㊀要:当代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可以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1002304㊀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㊁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㊁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㊁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 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 [1]168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秋开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为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一㊁调研分析(一)数据及样本本次调查是从2015年10月开始.调查对象为机械工程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㊁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㊁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汽车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经贸管理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时间为期一个月.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14个行政班级,回收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77份,有效率达96%.表1㊀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项知道不知道知道,但不太懂人数14247388占比24.6%8.1%67.3%表2㊀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项认同不认同无所谓人数44513119占比77.1%2.3%20.6%表3㊀能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个字书写状态完全空白写出部分关键词完整写出24个字人数132308137占比22.9%53.4%23.7%㊀㊀(二)结果分析1.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42人,占比24.6%.知道一点,但不太懂的388人,占比67.3%,不知道的有47人,占比8.1%.从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看,全面知道和知道㊁但不太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数有500人,占总人数比例91.9%,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实反映广大人民∗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 z z g j h1-1-2016-35);2014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 y x m615)作者简介:陈绪林(1966-),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黄培(1964-),男,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教师.. All Rights Reserved.群众的利益,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科学的真理,体现时代的要求.知道一点㊁但不够了解的学生388人,占总人数的近3/4,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够,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自身努力学习不够,对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不足.不知道的47人,占比近1/10,说明少数大学生政治觉悟不高,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2.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577份有效问卷中,有445人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比77.1%,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是坚信不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谓的人数达119人,占比20.6%,这意味着1/5还多一点的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持无所谓态度,这里要具体分析.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核心价值观确实抱着不太关心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表面持无所谓态度,可能内心深处已被西方强势推行的价值观占据,而自己却浑然不觉.不认同的学生13人,占比2.3%,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可能是极少数学生在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认为共产主义理论是虚无缥缈的,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更谈不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3.能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4个字 .知道并能够完整写出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有137人,占比23.7%,写出部分关键词的308人,占比53.4%.132人完全写不出来,占比22.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近1/4的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一半多一点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可有可无.近1/4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一个字写不出来,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的漠视,同时,思政课教师也难逃其责.(三)原因分析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状况总体良好,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外在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问题.1.国际环境原因.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我校大学生,大多数是 95后 的年轻人,是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输出其价值观的重点人群.他们中有20.6%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无所谓态度,有2.3%的同学不认同核心价值观.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多数来自皖北㊁皖南的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易产生价值认识偏离,辨别大是大非能力较弱.随着一百多年的反侵略㊁反征服㊁反殖民斗争的胜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经济一跃为世界第二,加之 历史终结论 和 文化冲突论 的问世,更助长了西方国家向中国,尤其是向当代大学生输出其价值观念,如西方的电影㊁动漫㊁节日㊁广告㊁美食㊁服装等无一例外地蕴涵着西方的价值取向,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其价值观变成衡量我国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可否.2.国内环境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出现,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权力腐败㊁道德滑坡㊁伦理失范㊁金钱至上等社会问题凸显.我校大学生出身农村,年龄在18岁左右,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或正在形成,对上述现象感到困惑,部分大学生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㊁制度和理论产生怀疑,在价值取向上倾向拜金主义㊁享乐主义㊁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反映到思想深处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缺失.3.校园环境原因.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首先,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课堂.我校是理工类大学,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重技术㊁轻理论,尤其轻视思政课.因此,388人对核心价值观只是知道一点,具体不了解,47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一无所知.加之有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真学㊁真懂㊁真信㊁真教,教学内容空洞,理念滞后,手段单一,缺乏教学实效.对学生上课喜欢坐在教室后排玩手机㊁听课率㊁到课率㊁抬头率低等现象缺乏有效管理,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思政课主课堂.其次,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人文氛围营造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熏陶作用.第三,没有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也没有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好地利用实习㊁实训㊁顶岗实习以及校外实践等环节,与学生相处时间长这一有利优势,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和培养.第四,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教育教学中.以3G㊁4G网络㊁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等为中介的博客㊁微博㊁微信㊁易信等平台,信息海量,内容冗杂,直接干扰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4.主体自身的原因.首先,我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和情感发育尚未完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认识不到位㊁不准确,认为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提高技术技能没有关系.其次,由于受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限制.在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文科生完整写出价值观24个字的人数占比43.5%,明显高于理科生的19.2%.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理科学生高考不考政治科目,在整个高中阶段不学政治㊁历史等科目,导致理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但文理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率几乎相等,文科学生认同率是77.8%,理科学生认同率是77%,说明理科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只要理科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构想冷战后,西方国家首先把价值观念作为突破口,向我国渗透,当代大学生是其输出重点对象,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㊁认同,使其内心构筑起强大的精神长城,正确对待外来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教育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外来价值观首先,教育大学生要有 怀疑一切 的精神.怀疑一切曾经是马克思的座右铭.对待西方的东西,要有怀疑精神,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把西方的一切奉为真理.大学生要遵循鲁迅提出的 拿来主义 ,辩证地 拿 .决不能落入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陷阱,如,否定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还有,大学生要树立民族自尊意识.在西方价值观的强势来袭之际,大学生一定要有民族自尊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领先世界的.对于我们是谁,西方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多读书,多读历史,包括国史㊁党史和西方历史.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大学生要树立民族自信心,特别是在精神领域要强烈自信,重构我们的话语权㊁审美权㊁道义权,抢占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 三个自信 .(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随着改革的转轨,我国社会现象鱼龙混杂,给大学生的学业㊁就业㊁情感带来困惑㊁彷徨和失落.在这种时刻,作为我国未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成稳持重,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价值遵循,对社会主义㊁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否则会对共产主义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所以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国家理想之中去.(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改革1.加强思政课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要循循善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2]9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自由 范畴,在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意指:本体论层面,自由是绝对和无条件的;从哲学认识论层面,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改造;从政治法律层面,自由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而形成西式话语 人生而自由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不论是政治上的自由还是生活中的自由,都是具体的自由,是相对的㊁有条件的.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我校传统的 雨耕 文化㊁芜湖地方特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依托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实施方案㊁道德小品大赛㊁思政论文比赛㊁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辩论赛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载体,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全校学生参与,形成优良校风㊁教风和学风,使学生的道德认同在自娱自乐中得到提升,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3.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天然的统一关系.根据皖教工委 2013 9号文,我校于2013年9月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共计16学时,1学分.确定观读类㊁调研见习类㊁社会服务类等教学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方能获得相应学分.由思政部牵头联合学生处㊁招生就业处建立芜湖奇瑞等10个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㊁王稼祥纪念园等5个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融入社会,拉近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明确自己的定位,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欠缺,激发他们回归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遵循,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165真正做到把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融入到学生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的每一个实践环节之中.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媒介新阵地作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㊁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各种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学生实施自由化图谋的主要途径,企图通过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加强争夺.(四)加强师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履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职院校老师要有强烈的荣誉感㊁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导师和引路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的全过程.重点抓好学校党政干部㊁共青团干部㊁思政理论课教师㊁辅导员㊁班主任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专业教师㊁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的协同育人机制.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认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和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职学生要利用各种新媒体途径,加强自身的文化积淀,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㊁马恩列原著和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研读,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参考文献:[1]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㊀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AS t u d y o f C o l l e geS t u d e n t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C o r eS o c i a l i s t V a l u e s C h e nX u l i n 1,H u a n g Pe i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A n h u iT e c h n i c a l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W u h u ,A n h u i ,241000;2D e p a r t m e n t of B a s i cC o u r s e s ,B e i j i ng U n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87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h e l p s t u d e n t sd e v e l o p a n d p r a c t i c et h ec o r es o c i a l i s tv a l u e s ,c o l l e g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m u s tf i r s tw o r k t o e n h a n c e s t u d e n t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 t h e v a l u e s .T h i s p a p e r i s b a s e d o n a c a s e s t u d yo f s t u d e n t s f r o m A n h u iT e c h n i c a lC o l l e g eo f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a i m i n g tof i n d s o m e p r a c t i c a b l ew a y s t o p r o m o t e c o l l e ge s t u d e n t s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w i t h t h e c o r e s o c i a l i s t v a l u e s .K 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c o r e s o c i a l i s t v a l u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责任编辑:陈九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快基地建设是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基地建设是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周葆果
【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十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林业科技肩负艰巨的历史使命.基地是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根据全省林业科技产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辽宁省林业厅厅直6个科研院所始终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尤其是2000年在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下,在有关部门、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把握机遇,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快了基地建设,开创了林业科技产业的新局面,促进了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总页数】2页(P54,43)
【作者】周葆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7
【相关文献】
1.切实发挥要素整合优势加快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关于加快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J], 吴成章;史春生;肖扬
2.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加快“四化”基地建设全面促进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再上新台
阶 [J], 谢利江
3.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J], 窦庆峰
4.沙棘基地建设是加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 [J], 马海水;辛东平
5.股份合作制是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J], 金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目录》的通知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5.06.04•【字号】冀人社字[2015]97号•【施行日期】2015.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目录》的通知冀人社字[2015]97号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经专家组评审,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计85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3项,现将获奖课题目录印发。
按照《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定,对获得一等奖的,向前5位主研人颁发结项和获奖证明;对获得二等奖的,向前3位主研人颁发结项和获奖证明;对获得三等奖的,向课题主持人颁发结项和获奖证明。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6月4日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目录一、2014年度优秀课题(72项)(一)一等奖(9项)1、课题编号:JRS-2014-1042课题名称: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马进军课题组成员:王改侠、李东雷、邢顺福、李国庆2、课题编号:JRS-2014-1129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郝刚课题组成员:金欣、吴瑞红、张玉松、甄丽华3、课题编号:JRS-2014-1143课题名称: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黄淑敏题组成员:张婷、高瑞果、赵亚宁、吕闽、温丽君、赵慧、贾玉洁4、课题编号:JRS-2014-2002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与完善思路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李林课题组成员:赵国荣、郭赞、李雅超、石菲菲、田雨、王义卿、赵美玲5、课题编号:JRS-2014-2007课题名称:新型农村集体养老保障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健课题组成员:任喆、张悦玲、蔡梦雪、汲朋飞6、课题编号:JRS-2014-3011课题名称: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金红霞课题组成员:张玲、陈哲思、王亮、张冬燕、李珍、周羡蕾7、课题编号:JRS-2014-3016课题名称: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刘妍课题组成员:雷娜、王印华、高彦、王哲、周剑8、课题编号:JRS-2014-3028课题名称:独立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我省“绿色崛起”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张耀东课题组成员:姜乐涛、白向玮、赵娜、陈飞9、课题编号:JRS-2014-4003课题名称:“三位一体”复合模式预防“吃空饷”长效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燕山大学课题负责人:张立臣课题组成员:张云飞、张明、赵希海、张丽娜、张莉莉、赵翠玲(二)二等奖(27项)1、课题编号:JRS-2014-1001课题名称:雾霾治理视角下职工转岗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杨艳军课题组成员:侯建华、张冬静2、课题编号:JRS-2014-1004课题名称:河北省绿色经济转型压力下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路径选择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少龙课题组成员:武晨静、杨光、杨竹晴、赵美玲、张德川、翟丽芳3、课题编号:JRS-2014-1018课题名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大本课题组成员:冯薇、王轩、祖磊、吴忠迁、王素丹、鄢载鹏、崔毅、陈潇琪4、课题编号:JRS-2014-1024课题名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新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闫雯课题组成员:李云飞、杨飞、路佳、李征、李晓利、国万忠、袁艳平5、课题编号:JRS-2014-1027课题名称: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马波课题组成员:张庆松、冯晨静、管春峰、张晓霞、马玉青、高峰、胡珊珊、张俊红6、课题编号:JRS-2014-1052课题名称:化解过剩产能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江朝力课题组成员:张玉伟、王东欣、时杰慧、顼玉卿、冯兰刚索贵彬7、课题编号:JRS-2014-1117课题名称: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雷娜课题组成员:冯伟、董浩洁、刘妍、张海涛、杜文丽、耿树海8、课题编号:JRS-2014-1121课题名称: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武丽霞课题组成员:王爱兵、任彦茹、吕艳波、杜荣、刘晓燕、陈玉欣、李冬、王辉、郝晓龙9、课题编号:JRS-2014-1141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马静课题组成员:陈冉、黄淑敏、田亮、盖海红、姜明霞、刘琳、冯颖10、课题编号:JRS-2014-1151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王玉科课题组成员:贾志科、徐珊珊、董金秋、宇文宏11、课题编号:JRS-2014-1163课题名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刘占良课题组成员:杜玉林、李立增、王渝、秦伟、闫志刚、万涛、李君君、王立忠12、课题编号:JRS-2014-1168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隐性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负责人:常学军课题组成员:何刚、邢士宾、唐艳芬、李炜、朱英群13、课题编号:JRS-2014-3025课题名称:基于隐性知识的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王颖课题组成员:杨双琪、张潇、刘志国、庞楠14、课题编号:JRS-2014-3055课题名称:河北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侯建华课题组成员:杜文丽、任宏伟、张玲、陈蒙、卞艳艳、王惠贞、朱桂银、范艳芬、周士敏、赵静15、课题编号:JRS-2014-3056课题名称:适应河北省经济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朱树金课题组成员:徐冰、曹醒东、郭文婷、布秀敏、郭军城、李更良、金江昆、靖彩玲16、课题编号:JRS-2014-3058课题名称:环境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课题负责人:陈婧课题组成员:孟媛媛、郝英君、孙璐17、课题编号:JRS-2014-3061课题名称:河北省海外人才引进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顾丹丹课题组成员:周超、王素玲、王远航、甄珍18、课题编号:JRS-2014-3067课题名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张帆课题组成员:边龙龙、杜冰、刘旭、周焕恩、庞洪秀、朱玉静、刘晓丽、邱丙中、罗文、左旭沿19、课题编号:JRS-2014-3071课题名称:河北省旅游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田宏课题组成员:张建春、张朝环、尹志欣、贾琰、胡静、李亚20、课题编号:JRS-2014-3075课题名称:如何引进京津人才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李甡课题组成员:刘少芳、耿冬茹、党林林21、课题编号:JRS-2014-3083课题名称:京津冀一体化地理信息人才发展实证分析与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第三测绘院课题负责人:刘素平课题组成员:赵泽亚、杜佳树、张骏、刘一明22、课题编号:JRS-2014-3085课题名称: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课题负责人:魏书君课题组成员:李聚光、梁瑞英23、课题编号:JRS-2014-4002课题名称:社会性别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贾世要课题组成员:刘倩倩、李卫森、胡夕坤、王志云、魏英娟24、课题编号:JRS-2014-6006课题名称:民国时期的最低工资立法及其现代启示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蔡禹龙课题组成员:金纪玲、顾珣、张微、李紫烨25、课题编号:JRS-2014-7013课题名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郭雪慧课题组成员:李志敏、郑春媛26、课题编号:JRS-2014-9005课题名称:河北省渤海新区建设中地方文化变迁及现代城市文化构建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宋朝利课题组成员:XXX、崔文、李玉婷、王立校、李培杰、张红霞27、课题编号:JRS-2014-9008课题名称:河北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张颖课题组成员:刘雅丽、刘春秀、刘佳宁、刘亚苹、高田娟、买月梅、周媛(三)三等奖(36项)1、课题编号:JRS-2014-1011课题名称:网络舆情对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观价值导向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燕山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宁课题组成员:王晶、陆静、谢姝琳、赵悦、刘佳新、王妍妍2、课题编号:JRS-2014-1016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宇课题组成员:罗葆青、XXX、张慧川、张金珠、王倩、王卫波3、课题编号:JRS-2014-1028课题名称: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长城汽车学院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时君伟课题组成员:黄斐、杨薇、张竞乾、马倩影、杨素林、白璟4、课题编号:JRS-2014-1032课题名称:农业英语紧缺人才培养现状及就业前景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李艳玲课题组成员:王子贤、牛亚卿、姬振亭、刘冀、刘畅、姜志芳5、课题编号:JRS-2014-1034课题名称:河北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袁永军课题组成员:冯晨静、李娜、乔路昆、白杨、王晓朴、余良川6、课题编号:JRS-2014-1066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常秀芹课题组成员:陈秀梅、李剑7、课题编号:JRS-2014-1070课题名称:河北省沿海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以秦唐沧三市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杨立铭课题组成员:赵瑞、许文静、董硕玲、赵珊珊8、课题编号:JRS-2014-1101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艺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保定学院课题负责人:郭文龙课题组成员:芦娟娟、任跃、石妍9、课题编号:JRS-2014-1107课题名称:我省化解过剩产能和环境治理中职工转岗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边丽娜课题组成员:商钊敏、范丽娜、杨军安、赵展、王素仙10、课题编号:JRS-2014-1114课题名称: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推进我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课题负责人:刘京晶课题组成员:袁合静、李忠君、徐国玲、毕会娜、刘晓静11、课题编号:JRS-2014-1132课题名称: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刘荣林课题组成员:霍荣光、郭晓璇、樊永霞、杨同军、李文垒12、课题编号:JRS-2014-1133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健全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杨同军课题组成员:杨同军、吴梅菊、霍荣光、王国强、王青肖、卢晶、郝丽娟、尹灵巧13、课题编号:JRS-2014-1136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创业促进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齐建云课题组成员:刘从立、马晓丽、贾玉洁、王静、王建都、王立源14、课题编号:JRS-2014-1139课题名称: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张永欣课题组成员:马广烁、王晖、刘轶卿、李宝茹、王丽莉、李美、高红卫15、课题编号:JRS-2014-1140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视域下我省高职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胡宁课题组成员:王丽娜、姜明霞、王巍、刘鹏、盖海红、胡生夕、张洁16、课题编号:JRS-2014-1144课题名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刘娜课题组成员:于伟娜、张丽丽、张晓倩、姚秋妹、胡靖超17、课题编号:JRS-2014-1145课题名称:高职院校“立体式、多方联动”就业机制建设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严李莉课题组成员:张运琴、黄士良、李桂荣、陈丽敏、秦黎刚、李佳18、课题编号:JRS-2014-1160课题名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王俊河课题组成员:吕昕、李艳彩、檀辉、吕善辉、高炜19、课题编号:JRS-2014-1161课题名称:校、企、政、介联动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罗秀波课题组成员:李聚光、李付青、武彬、杜柏林、武军伟20、课题编号:JRS-2014-2001课题名称: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杜欣课题组成员:李瑾、师建泉、李伟21、课题编号:JRS-2014-2018课题名称:河北省灵活就业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胡生夕课题组成员:盖海红、姜明霞、胡宁、王巍、孟坤、郑晓煜、田亮、张皓、史玉川、刘晖22、课题编号:JRS-2014-3015课题名称:以就业为导向的河北省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宁课题组成员:王萌、赵丹、富苏苏、刘石钰、张小倩、马晓莉、王浩勇23、课题编号:JRS-2014-3018课题名称:基于“提升服务水平”的高校人才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课题负责人:唐淑娟课题组成员:XXX、肖东、温杰、肖岭、祝国红24、课题编号:JRS-2014-3029课题名称:高校图书馆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服务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钱静雅课题组成员:肖霞、赵世美、孟庆超25、课题编号:JRS-2014-3038课题名称: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张辰琛课题组成员:周秀菊、刘亚坤、朱凤荣、王艳斌、孙军威、李娟、巩志娟、李丽华、田淑霞、卢玉平26、课题编号:JRS-2014-3047课题名称:培养京津冀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助力“四大攻坚战”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张杨课题组成员:李海申、殷悦、张国辉、贾巳梦、张瑶、李南哲27、课题编号:JRS-2014-3049课题名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契机下我省曹妃甸等重点区域人才聚集的动力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刘莎课题组成员:李毅、陈晨、刘艳萍、李瑞、张彪28、课题编号:JRS-2014-3053课题名称:艺术类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以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课题管理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课题负责人:吴珺课题组成员:孙慧聪、郭淑丽、陈娟、苏银娜、李清澜29、课题编号:JRS-2014-3059课题名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李毅课题组成员:陈云尚、智立甫、贾明、张艳30、课题编号:JRS-2014-3066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技能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刘翠娟课题组成员:贾卫兰、祁虹、宋利伟、钮小静、刘宝学31、课题编号:JRS-2014-3069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李卫国课题组成员:韩建伟、冯科、王鑫、曾繁磊、李爱民、任筠32、课题编号:JRS-2014-3070课题名称:就业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王俊艳课题组成员:张建丽、刘冬、刘占稳、王丹、杨凯、张迎军33、课题编号:JRS-2014-3081课题名称:经济转型环境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蒋晓蒲课题组成员:武玲玲、张婧、孙丽娜、田芳、韩飞雪、夏媛34、课题编号:JRS-2014-6004课题名称: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聂雅课题组成员:江朝力、冯兰刚、索贵彬、武建章、顼玉卿35、课题编号:JRS-2014-7002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民工群体薪酬支付长效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朱辉课题组成员:唐雯、王勇慧、张运通、尹健、马岳明36、课题编号:JRS-2014-8003课题名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提升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林鹏课题组成员:李韬、李汉才、冯军、林巍、齐刚、王彦辉、赵莲二、经批准延期结项的2013、2012年度优秀课题(13项)(一)一等奖(3项)1、课题编号:JRS-2013-6005课题名称: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兵水课题组成员:刘长青、王韶坡、张春旺、张艳斌、范大志、杨红月、谢一锋、杨泽坤2、课题编号:JRS-2013-1084课题名称:合理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学院课题负责人:李锡英课题组成员:贾明杰、王小丽、张红伟、刘亚、陈玉娟、苏丽3、课题编号:JRS-2013-1018课题名称:不同主导影响因素下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模式选择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许月明课题组成员:胡建、连大鹏、王东平、刘冬蕾、石冬梅、齐静(二)二等奖(3项)1、课题编号:JRS-2013-1089课题名称:河北省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沈丽霞课题组成员:白晓艳、李现红、佟玉兰、刘娟、孙雨、杜丽娜、康建江2、课题编号:JRS-2013-2032课题名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策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广东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罗书章课题组成员:张正军、陈爱英、张利民、杜清、张慧芳、李汝3、课题编号:JRS-2013-3037课题名称: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张家口市人才流动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课题负责人:张晓星课题组成员:李箭飞、张力学、耿茹、郭晓波、马爱芝(三)三等奖(7项)1、课题编号:JRS-2012-1068课题名称: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冯超课题组成员:赵志航、郭雪萍、陈永民、张建学2、课题编号:JRS-2013-3033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建立河北特色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基地的途径探讨课题管理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郝凌霞课题组成员:刘漪澜、王春雷、刘鸿雁、XXX、李园3、课题编号:JRS-2013-2018课题名称: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养老金供需均衡的可持续性视角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克桥课题组成员:曹佩琪、杨光、封佼佼、孔瑾4、课题编号:JRS-2013-1016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志鹏课题组成员:马永青、赵宪军、张金良、李静、赵瑞琴、连会有5、课题编号:JRS-2013-1041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用人单位调研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王攀课题组成员:马云霞、王云祥、郄艳丽、沈瑾、杜鹃6、课题编号:JRS-2013-2013课题名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李翠君课题组成员:熊笑坤、苏卫涛、池浩明、康广、郭哲7、课题编号:JRS-2013-3025课题名称:河北省健全社会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研究——基于成本分析的视角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金春课题组成员:张新爱、赵燕、黄敏、李慧。
引领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路径

2019年度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2019年度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是今年来,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我村的文明创建水平。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较好成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突出位置,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每年初,我村都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
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日常工作中,也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始终,加强对精神文明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带动,增添精神文明建设活力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我村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原则,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首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
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镇各村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活动。
各村在文化栏内刊登公民道德章程,使公民道德规范普及教育进村到户深入人心,树立文明新风尚。
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采取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浅谈社会工作在中职德育家校联系工作中的运用

问题。 在学生方面,首先可借助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如开
展情绪处理、应激反应等成长小组,为中职院校学生建立健康的 情绪自控能力、找到合理的情绪发泄途径而努力;其次应当注意 到学生反映出被他人认同,尤其是被家人认同的需要,借助社会 工作中的增能理论和个案工作的工作方法,对青少年“增能”, 使其和家人认识到学生个人的潜力,满足中职院校学生被他人认 同的需求,促使其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再次,应当注意到针 对学生方向受阻的家庭沟通形式,学生对于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的 应对方式为导致沟通出现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结合社会工 作中的认知行为理论,利用行为训练的方法调整学生对于家长教 育方式方法的应对,巩固其中积极的方面,干预消极的方面不失 为扭转学生家庭沟通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我国已经进入民生时代,这是用经验可以进行直观的基本事 实。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 要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 的奋斗目标。这朴实的话语阐述了党的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唯 物史观的体现。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的综合 工程,净化政治生态也必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健康洁净的政治 生态,必然会与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为中国 梦的早日实现而不断努力。
一、学生家庭沟通受阻状况 1. 学生方受阻 这一类家庭状况,沟通受阻出现的过程一般为学校教师联系 家长后,家长采取暴力专制的手段教育学生,学生出现反抗情绪; 次数累积几次后,家长容易将问题直接归因给学生,如出现冤枉 现象,则造成学生极大的反弹,且急剧恶化双方关系;问题持续 发展,学生则单方面切断与家庭的沟通渠道。问题出现的主要原 因一方面在于家长教育方式不恰当,另一方面则在于学生当前正 处青少年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对于意见相左的想法往往难以 接受。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样的家庭状况中依然存在积极的因 素,如父母并未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2. 家长方受阻 这一类家庭状况,沟通受阻主要表现在家长因为各类原因限 制,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关心较少,对学生问题并不重视,在家 庭教育中缺位,导致家庭沟通受阻。学生在这类家庭中,感受到 关心较少,同时由于沟通不足,也较少受到正面的肯定和认同。 同样,这样的家庭中也存在积极的因素,即学生个人一定程度上 表现出修复家庭沟通的努力的行为,虽然部分行为呈现出错误的 状态,如故意犯错引发注意等。 3. 双向阻塞 双向阻塞一般表现为两种状况。 其一往往表现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的破裂,家长双方仍 处于关系的紧张时期,无暇顾及子女。同时父母双方的沟通突然 断裂,青少年期的中职学生无法接受家庭的剧变,从而表现出反 抗行为。其二则往往表现为家庭的纵容,即娇纵型的家庭关系。 这一种状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受阻,而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 沟通在教育上是无意义的,甚至在教育上出现了反面的作用。 二、社会工作融入家校联系的策略 1. 基于学生方受阻的介入策略 在具体的服务方法上,基于该种家庭沟通状况在学生群体中 存在的广度,应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职院校后所面临的最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要报
课题编号:2015N060
课题名称:台湾高职“三方共赢”的校外实习特色及启示研究
台湾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是很成功的,其中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
台湾高职实施的校外实习在实践中非常成功。
从台湾高职校外实习的内涵、运行及保障机制、成效剖析,可为我们更清晰地呈现校外实习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特色,并且探究了三方共赢的奥秘,同时针对我省校外实习中实施面临的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对浙江省的高职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台湾的校外实习课程内涵也颇具特色,包括暑期课程、学期(年)课程、医护科系课程、海外实习课程,要求全台湾公私立技专校院大学部及专科部(五年制、二年制)之日间部(不包括延修(毕))学生参加,有适当补助。
建立相关实习制度,建立实习委员会组织及运作机制,组织成员包括校内实习辅导相关人员或加入实习机构代表人员,主要业务在督导学生校外实习业务之展开、解决校外实习中学生与实习单位的相关纠纷争执。
学校实施校外实习课程时,要求与实习机构双方签署实习合约,内容包括实习职位、合约期限、实习工作项目及名额、实习薪资(或资助学金)、膳宿及保险、实习学生辅导内容、实习学生被实习机构辞退规范、实习学生转换实习部门之处理、实习重修规范及实习考核等项目,并须留意合约相关法律问题,以避免签署后衍生争议。
评定方式可依学校对于实习课程之规划及实施长短而定,列入毕业学分,顾及合理及公平性之原则,可自行制定。
应针对校外实习机构建立其评估及筛选机制,从学生学习立场作最佳考虑,积极开发绩优之实习机构,逐渐淘汰不适合之实习机构,由各系安排专业老师在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前往实地考察并进行评估,其方式为依工作环境是否适宜、工作安全性能系数高不高、工作专业性强不强、体力负荷是否适中、培训计划是否完善、合作理念是否吻合、薪资福利是否适当等评核指标。
应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同意,针对学生实习时在外租屋或所使用之交通工具,以书面同意之方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实习期间之住宿及机构进行评估及筛选制度,交通状况。
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的高职院校校外实习的模式,通过对我省高院校校外实习的现状的调研,并进行深层次归因分析,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从中了解到台湾地区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各部门提供详实的人力供需调查与评估信息;产业界提供具有前景吸引学生的工作环境及薪资待遇;学校依产业趋势发展培育专业及职场伦理之人力、学校课程注重培养职场需要的核心能力。
结合我省校外实习面临的三大困境——校企合作制度不够完善、学校课程改革与企业实践吻合度不够、高职人文教育欠缺,试图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不同角度着手,提出建立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校外实习的管理机制、进行全人教育强化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等方面强调,真正让学生在校外实习中学到可用的技能,让学生在校外实习中感觉“纸上得来总觉浅”,通过实践而发现理论的重要性,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理论与发展完善理论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培养人文与技能兼备的技能达人,置身校园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树立
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改变高职教育是次等教育的陈腐观念,改变只学技能不完善自身的功利动机,改变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光,达成高职教育高素质的人力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长远目标。
高职院校建立配套完善的校外实习措施,重点是教师分批要进行下企业事业专业对口单位实践进修半年,教师在基地参与督查学生的校外实习,老师去实习基地的表现在结束时向全校教师汇报,并且作为年终考核与职称评定挂钩,学校不定时派督导组去考察教师的实践进修,高职学生的校外实习是否优秀作为评省级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必要条件之一。
但产业机构主动接纳校外实习的学生方面的积极性还是不高,这就要求政府实行强有力的政策配合支持企业的主动合作,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动配合让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实习,让学生获得最佳的校外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以上措施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可为完善我省的校外实习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论文一:台湾省高职院校校外实习的探究及启示,经济与社会发展[J],20 15(5)
论文二:探究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校外实习“三方共赢”的奥秘[J],山东青年,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