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合集下载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问题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问题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问题在行测考试中会考察真假话问题。

那么什么是真假话问题呢?这类题型的描述一般是这样的:给出若干个人(如:甲、乙、丙、丁)分别说一些话,然后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个是真的或有几个是假的,最后要求我们判断出到底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上下反对法以及假设法。

下面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矛盾法。

矛盾法顾名思义就是题干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做题的时候主要根据题干中的矛盾来破解题目,是专门针对题干中出现了互为矛盾表达的题型。

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在题干所给的信息中一定有两种表述互为矛盾。

在这种题型中我们应用矛盾的意义:互为矛盾,一真一假,就能让题目引刃而解。

1.甲、乙、丙、丁四个小孩在院子里踢球,突然球飞到玻璃上,将玻璃砸碎了,房屋的主人走出来问这四个小孩是谁砸碎的。

甲说:“是丁干的”。

乙说:“不是我干的”。

丙说:“是甲干的”。

丁说:“甲是在诬陷我”。

已知他们当中有一个说假话,则说假话的是谁?A.甲B.乙C.丙D.丁中公解析:此题就是一道典型的运用矛盾法来解答的题目,在这四个人的叙述中,我们会发现甲与丁所说的话互为矛盾,既然互为矛盾,必定有一真一假。

又因为题干中告诉我们四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个为假,因此,这句假话一定在甲或是丁的叙述中,那么乙和丙说的话就一定是真话,乙说不是乙干的,丙说,是甲干的都是正确的,则最后我们能确定一定是甲干的,故选A项。

2.对某受害人的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这五个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甲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B. 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 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 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中公解析:我们将题干的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下表所示:我们会发现,在这些陈述中甲说的所有是与丙说的有些非明显构成了矛盾,既然构成矛盾,则题干中只有一个叙述是正确的,这个正确的就一定在甲与丙之间,那么乙与丁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则意味着陈没有嫌疑且所有人都没有作案,故最后选B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答题妙招】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在真假性上很特别,必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做真假话类型的问题时,若能找出矛盾关系,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1】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 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

”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

”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

”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说错了B.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C.小王说错了D.小王说对了【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

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

故答案选D。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人的话可写为:甲:①甲真②乙假;乙:③乙真④丙假;丙:⑤乙真⑥甲假。

其中,①和⑥、②和⑤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

由题干可知三人的话为三真三假,则③④也为一真一假。

假设③为真,则④为假,即乙真、丙真,根据题干“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可知,①②均为假,⑤⑥均为真,推销仿冒品的是甲。

假设④为真,则③为假,可知乙和丙的产品都为仿冒品,与题干矛盾。

故选A。

【例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对于备考公务员类的考生来说,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各位考生能够系统的复习行测,还是能够在国考中获得好成绩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分的。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峙的两种情形,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例】男:女第一男女是对峙的,是男不是女,是女不是男。

而且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男女是矛盾关系。

【例】生:死第一生死是对峙的,是生不是死,是死不是生。

而且生存状态只有两种:生和死,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生死是矛盾关系。

二、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峙的两种情形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形,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例】黑;白第一黑白是对峙的,是黑不是白,是白不是黑。

但是色彩除了黑白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黑白是反对关系。

【例】东:西第一东西是对峙的,是东不是西,是西不是东。

但是方位除了东西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东西是反对关系。

三、实战演练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解析】A。

题干中的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形。

A项,男人和女人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其他色彩,白色和黑色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包括青年、中年等其他情形,老人和小孩是反对关系。

2.物质:意识A、盈利:亏损B、清晨:中午C、党员:非党员D、富饶:贫瘠【解析】C。

题干中的物质和意识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除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就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意识形状,不存在第三中情形。

A项,除了盈利和亏损还有不赚不赔第三种情形,因此盈利和亏损是反对关系。

B项,除了清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和晚上等其他情形,所以清晨和中午是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在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又如何解。

一、思考:如果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规则: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能力训练1、判断下列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中公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 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接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中公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之真假矛盾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之真假矛盾题

这类试题是公务员考试必考试题之一,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的分值很高,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给出的信息中具有一对“矛盾”,要求根据“矛盾”简化条件,进而从备选项中寻找到确定的的选项,老师就这部分试题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该试题的提问方式是:“以上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为真,下列哪种断定为真?”“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四人中只有两人说真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可能为真?”等等。

解答该类试题时,可以根据“矛盾”关系(四个基本的直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关系等),确定若干关系中的某两种关系为一真一假或必有一真或必有一假,排除这两种关系后从而确定其余关系的真假。

解题思路是:(1)找出矛盾;(2)绕过矛盾;(3)寻求答案。

例1.某商场失窃,员工甲、乙、丙、丁涉嫌被拘审。

甲说:“是丙作的案。

”乙说:“我和甲、丁三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说:“我没作案。

”丁说:“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甲说真话,作案的是丙。

B.乙说真话,作案的是乙。

C.丙说真话,作案的是甲。

D.丙说真话,作案的是丁。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真假矛盾型”,答案是A。

甲和丙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真。

因此,乙和丁说假话。

由乙说假话,可知,甲、乙、丁都未作案。

由丁说假话,可知四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

因此,作案的是丙,甲说真话。

例2.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涉嫌被传讯。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真假矛盾型”,答案是C。

由于甲和乙的话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再根据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知丙和丁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导语】欢迎您阅读本文,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备考2015年阳江公务员考试,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广东省考考情,包括考试公告、成绩查询、面试名单、面试预约、面试免费模拟测评、考试用书、培训课程等,都会更新到阳江人事网,欢迎考生朋友们点击收藏。

假言命题是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点,其中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假言命题根据支命题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即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写出推出式,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我有500万,那么我就买辆车。

简洁推出式:有500万→买车。

假言命题即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下面,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考题型。

题型一:已知原命题为真,求假命题/已知原命题为假,求真命题。

根据矛盾的性质一: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可知这类题型是在求原命题的矛盾。

例题1:小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A.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B.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项目提成C.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给他三天假期D.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解析】D。

题干为一个假言命题。

其推出式是:争取到项目→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项目提成。

其矛盾是:争取到项目,但没有奖笔记本电脑且没给提成。

只有D符合。

除了以上问法外,还有一种题型可以用求矛盾的方法来解题。

例题2: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 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假如我们谈论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假言命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是指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的命题,其中包含了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而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过程中,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则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在假言命题中,矛盾命题指的是与原命题在真值上完全相反的命题。

具体来说,如果假言命题为"如果P,那么Q",那么它的矛盾命题就是"即使P,也不一定Q"。

这种关系体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对立,也是推理过程中重要的对照点。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假言推理规则,它是一种基本的推理规则,适用于假言命题的推理。

假言推理规则可以用来推导新的命题,其基本形式为:"如果P,则Q;P成立,那么Q成立"。

这一推理规则在逻辑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论证。

在对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它们的更深层含义。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实际上反映了逻辑对立的思想。

在逻辑学中,矛盾命题往往被用来对原命题进行否定或验证。

通过对矛盾命题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原命题的逻辑关系。

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矛盾命题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逻辑矛盾,从而加深我们对命题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反映了逻辑推理的规律和基本原则。

在逻辑学中,推理规则是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假言推理规则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通过运用假言推理规则,我们可以在推理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导,得到新的结论,从而加深对命题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和推理规则是逻辑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的应用题型假言命题是广东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点,其中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假言命题根据支命题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即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写出推出式,这是做题的第一步。

例如:如果我有500万,那么我就买辆车。

简洁推出式:有500万→买车。

假言命题即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考题型。

题型一:已知原命题为真,求假命题/已知原命题为假,求真命题。

根据矛盾的性质一: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可知这类题型是在求原命题的矛盾。

例题1:小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工,公司经理对他说:“如果你争取到这个项目,公司就奖励你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你项目提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该经理没有兑现承诺?
A.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项目提成,但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B.小张没有争取到这个项目,该经理没有给他笔记本电脑也没给他项目提成
C.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给他三天假期
D.小张争取到了这个项目,该经理未给他项目提成,但奖励了他一台台式电脑
【中公解析】D。

题干为一个假言命题。

其推出式是:争取到项目→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给项目提成。

其矛盾是:争取到项目,但没有奖笔记本电脑且没给提成。

只有D符合。

除了以上问法外,还有一种题型可以用求矛盾的方法来解题。

例题2: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 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仅Ⅳ
B.仅Ⅲ和Ⅳ
C.仅Ⅱ、Ⅳ
D.仅Ⅰ、Ⅲ和Ⅳ
【中公解析】D。

题干中父亲的话是一个假言命题,简洁形式:考上→努力。

题干虽未直接求矛盾,但是如果原命题为真,只有其矛盾证明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即考上了,但没努力。

因此排除掉其矛盾,其他情况证明父亲的话没错。

只有Ⅱ是原命题的矛盾,因此Ⅰ、III、Ⅳ是答案,即选D。

题型二: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是逻辑中的经典题型,在考察中也会涉及假言命题。

根据矛盾的特点: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因此在真假话问题中先找矛盾,根据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3: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公解析】A。

原命题只有一个正确,那么就有三个假的。

第一步先看有无矛盾:①周→吴;②郑;③周且非吴;④周或王。

①和③为一对矛盾,一个真一个假,所以②④为假,排除B、D。

④为假,其矛盾即非周且非王为真,根据联言的性质,非周为真,非王为真,所以③为假,因此①为真,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