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看门人的魔镜》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镇定的女主人》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镇定的女主人》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想象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
2.能了解课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3.能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眼镜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能联系上下文想象女主人吩咐保姆的话并读出语气。
2.能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眼镜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了解课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镇定”的意思是?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位镇定的女主人的故事。
请你根据课文填空:女主人在请人吃饭时发现,吩咐保姆。
保姆看见,就。
大家都。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学习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行为。
过渡:情况那么紧急,女主人首先提醒自己不能慌张,不能叫喊,假装没事。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思考:女主人是如何假装没事不惊动客人和眼镜蛇的呢?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1)出示句子:忽然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
客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
交流板书:吩咐保姆有说有笑(2)指名交流“吩咐”的意思。
(口头指派或嘱咐,近义词:嘱咐、命令)(3)指导朗读。
2.为什么要低声吩咐?(保守秘密,不惊动客人)女主人到底吩咐了保姆什么呢?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的2—4小节。
(1)边读边请你展开想像,女主人会怎样吩咐保姆。
借助这个提示,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出示: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
”预设:有一条眼镜蛇盘在我的脚上。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可不说。
)把牛奶放到阳台上。
眼镜蛇到阳台上,马上把门关起来。
(该怎么做?必须要说。
她告诉保姆先……再……)原因为什么不要?也许保姆知道,现在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行了。
)(2)把大家的话串起来说完整。
出示:女主人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客人,只好假装没有事。
新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看门人的魔镜》资料显微镜

《看门人的魔镜》资料
显微镜
中文名称显微镜,英文名称microscope。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
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
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
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
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看门人的魔镜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看门人的魔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应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2.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难点:从看门人的事例中,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自制教学投影片、显微镜。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门人的魔镜。
(认识多音字:看。
)二、引导质疑,朗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质疑:看门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魔镜?魔镜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镜有什么魔力?……2.交流讨论,互相解疑。
(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3.随文识字。
交流中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可以用书上的词句,可以是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老师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学生读句段时字音的正确,并随文识字,随机贴示词卡或板书词语。
注意多音字:看(kān)门。
店diàn员工匠jiàng芝zhī麻放弃qì委wěi托欧洲zhōu再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指导读音,贴示或板书。
(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懂意思的词语,让其他学生试着联系课文给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倡学生在书中存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看门人的魔镜》课件2 语文a语文a件

qì
弃
12/9/2021
wěi
委
12/9/2021
zhōu
洲
写字
尼店或架
弃招泳洲
12/9/2021
பைடு நூலகம்
19 看门人的魔镜
12/9/2021
读
认
写
文
字
字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 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 你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
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2/9/2021
•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段. • 思考: • 1.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 2安东尼是怎么制作显微镜的? • 3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12/9/2021
•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6----12段。 • 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给安
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12/9/2021
19 看门人的魔镜
12/9/2021
kān
diàn
(看) 店
12/9/2021
jiàng
匠
12/9/2021
zhī
三年级语文上册《看门人的魔镜》课件3 语文A版

1723年,安东尼91岁的时候, 闭上了自己睿智的眼睛。
作业
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 为开头写几句话。
“很快学会了”说明了什么?
聪明、手巧、勤奋好学
“放弃”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几个月、几十次、几百次”: 说明他有严谨的态度、浓厚的兴 趣。
这些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读一读、比一比:
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 点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 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 生物的人是谁吗?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门人的魔镜
diàn
店员
jiàng
工匠
zhī
Hale Waihona Puke 芝麻qì放弃wě
i委托
zhōu
欧洲
第一个看见这些微生物的人 是安东尼。1632年,安东尼 出生在荷兰的德付特市。
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 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 的魔镜?
安东尼有一个爱好——用玻璃磨 制镜片。那时候,荷兰制作眼睛 的工匠很多,镜片都是手工磨制 的,安东尼很快学会了这门手艺。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看门人的魔镜》习题第一课时(精品)

《看门人的魔镜》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题1.组词。
尼()招()加()舟()泥()召()架()洲()2.填一填。
精美的()奇妙的()()的镜片()的安东尼二、综合题读读词语,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店员或者架子放弃招呼游泳欧洲三、提高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雨的色彩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争论()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1)小白鸽说:(2)小燕子说:(3)麻雀说:(4)小黄莺说: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安东尼招呼加法小舟泥土召开架子欧洲2. 精美的(东西)奇妙的(世界)(精美)的镜片(伟大)的安东尼二、综合题我学会了游泳。
三、提高题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2.仿佛,讨论、辩论(意思对即可)。
3.(1)小白鸽说:无色的(2)小燕子说:绿色的(3)麻雀说:红色的(4)小黄莺说:黄色的4.无色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看门人的魔镜》课件3 语文A版

“很快学会了”说明了什么?
聪明、手巧、勤奋好学
“放弃”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几个月、几十次、几百次”: 说明他有严谨的态度、浓厚的兴 趣。
这些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读一读、比一比:
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 点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 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 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1723年,安东尼91岁的时 候,闭上了自己睿智的眼睛。
作业
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 为开头写几句话。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 生物的人是谁吗?
看门人的魔镜教案

看门人的魔镜教案看门人的魔镜教案1知识目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应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2.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难点:从看门人的事例中,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自制教学投影片、显微镜。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门人的魔镜。
(认识多音字:看。
)二、引导质疑,朗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质疑:看门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魔镜?魔镜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镜有什么魔力?……2.交流讨论,互相解疑。
(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3.随文识字。
交流中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可以用书上的词句,可以是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老师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学生读句段时字音的正确,并随文识字,随机贴示词卡或板书词语。
注意多音字:看(kān)门。
店diàn员工匠jiàng 芝zhī麻放弃qì委wěi托欧洲zhōu再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指导读音,贴示或板书。
(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懂意思的词语,让其他学生试着联系课文给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倡学生在书中存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熟知内容,巩固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门人的魔镜》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
2.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
2.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四、参考资料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
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
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
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
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