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光学实验 专题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实验题1.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的u+v、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u+v(厘米)像与物大小比较像的虚实160.012.072.0缩小实像250.012.562.5缩小实像340.013.353.3缩小实像430.015.045.0缩小实像518.022.540.5放大实像616.026.742.7放大实像714.035.049.0放大实像812.060.072.0放大实像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4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b)根据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 < v。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___________(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u在________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君同学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①小君将蜡烛A点燃置于玻璃板前,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人眼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君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_____(选填“玻璃板太厚”或“玻璃板未竖直安装”).①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将玻璃板向蜡烛A靠近时,A蜡烛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改变另一侧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a.在表中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_________.b.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靠近”或“远离”)透镜.c.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d.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4.小波制作了如图所示镂空的“F”字样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如图乙所示将发光字(图中未标)、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光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专题03光学实验一、平面镜成像实验:1.实验器材:平板玻璃(透明)、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笔;2.实验环境:光线暗一点;3.注意事项:玻璃板垂直桌面、玻璃板薄一点;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5.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正立的、等大的、虚像;(2)像、物分居平面镜两侧;(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u=v;(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5)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大小相等;(6)注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无关。
6.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总结:(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8)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9)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10)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1)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例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中考物理考前题型过关:《光学实验》(含答案解析)

2.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 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选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 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 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在 光屏上会接收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小华再将蜡烛 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移至适当位置,则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 中的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考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 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凸透镜成像 例2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
方法归纳此题考查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要先测量或给定凸透 镜的焦距,再调整装置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改变物距,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楚的像。同时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 应用。解题时应结合经历的实验探究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视察物距变化时, 像距和像的大小逐渐如何变化,总结实验结论。
题型一 光学实验
纵观历年中考,安徽省对光学实验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光的反射、光的折 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上,分值一般设为4~6分,主要考查各种光现 象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
1.光的反射 例1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如图所示是小依和小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
(1)实验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纸板的像,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选填“是”或“不是”)光的反射;(2)小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4)如图丁是小依设计的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保持不动,若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S1移向S2,则表明液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1)选用白色光屏的作用是:;(2)实验时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你的操作是:,此时(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此时∠BON ∠AO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果将AO向O N靠近,则OB会向靠近;如果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光路是的;(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3.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的实像。
光学实验中考物理复习(人教版物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实验专题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现象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 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 上显示出光路时,小明将另一半纸板B 绕ON 向后折时,在纸板B 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2.如图所示,“浪漫物理小屋”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白色的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 折转的A、B 两块硬纸板组成的。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如图甲所示,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①;②。
(3)思扬同学提问:纸板B 上没有了反射光线,那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吗?同组的晨逸同学灵机一动,他用剪刀把纸板B 从中间剪开,将上面一半保持不变,下面一半向后折,还可以(填具体操作),再重做以上实验,发现现象如图乙、丙所示,从而更有力地解决了光在反射时,“三线共面”的问题。
(4)随后,同学借小李的实验器材,调节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分别为15°、30°、45°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结论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图甲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的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基础设问】(1)实验中应选择(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若选择另一种玻璃板会。
(2)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考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例题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则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考点总结:1.平面镜成像规律:对称(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光屏无法承接)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3.寻找蜡烛像的位置,眼睛应位于哪一侧?2.变式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的操作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中考物理实验专项训练:光学实验

光学实验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且应使纸板与平面镜保持_______。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O点上,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B,若光线沿BO 入射,则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_;(3)当把纸板F绕ON向后翻折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ON_______同一平面内。
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1甲所示。
(1)进行实验,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1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量出每条光线与_______的夹角,记录并分析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2)接着他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③如图2乙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若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2丙所示的位置时,则硬币成像在_______。
A.a处B.b处C.c处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用纸板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一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上表。
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3)在图甲中,怎样设计并进行实验可以验证光路是可逆的_____?(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漫”或“镜面”)反射;(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4)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得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
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
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慢。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甲所示,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OA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B将(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ON;(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关系;(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3)实验过程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一些,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①)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记录下来角i 角r第一次第二次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1、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4、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的比较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第一次第二次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事项(考点常现):(1)选择什么作为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要求:完全相同.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实验中玻璃板怎样放置:垂直于桌面.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①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确定像的位置.(6)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7)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较厚,有两个反射面.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8)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9)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1)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按顺序固定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在吧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3.把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3)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4.设计表格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实虚正倒缩放u>2f 实倒缩f<u<2f 实倒放u<f 虚正放5.整理实验仪器。
6.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探讨注意事项(考点常现):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凸透镜应该在当中,2,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时小心点,不要把蜡烛油滴到光具座上,以免影响下次实验。
4,实验完成一个步骤,马上记录数据。
以免遗忘了。
例题探究1、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
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
(1)完成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 AO 50°2 CO 40°3 EO 20°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到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是小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他选用玻璃板、直尺、蜡烛进行实验:(1)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_和比较____________。
他将手指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手指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
这是因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实”或“虚”)像。
(2)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正错误后,他们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将玻璃板拿掉,分析所成的像得到:①像和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像和物的连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能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不会虚(2)可能是像的位置没有找准或因为玻璃板有厚度,测量时玻璃板的厚度没有考虑,或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等。
(3)是因为玻璃板有两个成像的面,前后面都成了像。
(4)①相等②与玻璃板垂直③相等3、小明一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的中心的距离是15㎝,然后把凸透镜、光屏、蜡烛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实验。
如图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F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烛焰在________点,屏上的像最大;烛焰在___________点,屏上的像最小;烛焰在_____点,屏上得不到像。
(4)小明将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请你改正他的错误之处并补充完整。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放大F<U<2F 照相机虚像答案:(1)15(2)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烛焰光屏上(3)c a d和F(4)真题演练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11·丹东)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如乙图)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
答案:(1)位于法线两侧(2)同一平面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可逆2.(11·抚顺、铁岭)小义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义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_______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
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等于(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玻璃板3.(11·南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右下表所示。
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们,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___像。
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 不能(3)OE (4)等大 虚4.(2012徐州)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 和反射光线OB ,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A .光能否发生反射?B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C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D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3)将ON 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___.(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2)垂直(3)同一平面内(4)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选择其他反射光线,重复上述步骤.5.(2012大理)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 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