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

(2)如何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行道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行道树的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行道树的作用和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合作成果,互相借鉴。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行道树的认知。

(2)讨论如何爱护行道树,保护环境。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行道树、爱护环境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道树。

2. 情感教学: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行道树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亲身体验种植、养护行道树的过程。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行道树》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作品背景及主题。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行道树》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1.2.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等。

2.1.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相关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供更多阅读材料。

2.2.3 纸质教材:提供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笔记。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行道树》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1.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和写作技巧。

3.1.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1.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5分钟3.2.3 分析讨论:20分钟3.2.4 主题探讨:15分钟3.2.5 总结反馈: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与《行道树》相关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行道树》教案6篇

《行道树》教案6篇

《行道树》教案6篇《行道树》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道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道树》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设计拟用主问题探究法,即用一个大容量的问题来统帅两文的教学。

同时针对两文的主旨和风格,对教材作了灵活处理,深教细教《行道树》,浅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课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节奏。

教学步骤:一、探究主问题:这两篇小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深入钻研课文后,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作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提倡有价值的争论。

明确两文特色:从内容上说,《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人们尝试第一次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艺术魅力上说,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上说,前文含蓄,后文直白;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式,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式,是叙议结合……二、探究分问题一:《行道树》读起来极优雅动人,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然后作答。

明确:有很多原因。

如:①形象选择高妙——行道树本身就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况作者还喻它为无私奉献者,的确惹人喜爱。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为行道树设置了一种独特的背景氛围,使描写主体始终处于鲜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云托月。

③作者构思奇妙——用行道树形象与原始森林同伴、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还有诸多对比隐在文中,如堕落与高尚、神圣与庸俗、深沉与肤浅、痛苦与欢乐、黑夜与朝霞、喧闹与孤独、污浊与清新、忧愁与快乐等等,发人深思。

④语言表达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词语达意,善用转折句层层翻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行道树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行道树教案篇一行道树张晓风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暮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

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

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

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1、读一读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繁弦急管寂然2、带着问题朗读:行道树的生活环境行道树的作用行道树的形象3、课后练习: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

人教版《行道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行道树》。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公共绿化的认识和重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行道树》。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行道树》。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行道树,提问学生对行道树的了解和观察。

(2)简要介绍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行道树》。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跟读和学习生词。

(2)教师解释生词的意思,并给出例句。

(3)学生进行生词练习,巩固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词掌握:通过生词练习和运用,评估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行道树,了解其生长习性、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每组向全班介绍所选行道树,并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行道树》教案篇一一.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

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二.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哲理性语句就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全文就能融会贯通,把握住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注意两个对比,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要准确理解所谓"堕落";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注意两个对比,可以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初中课文行道树教案

初中课文行道树教案

教案:初中课文《行道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3. 讨论和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行道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行道树在城市中的作用。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观察和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街道上观察行道树,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行道树的小作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行道树的了解和认识。

(2)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作用。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4. 讨论和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行道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行道树在城市中的作用。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观察和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街道上观察行道树,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5篇《行道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歌曲《好大一棵树》二。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

出示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静观半分钟)四。

反复朗读,实现目标★ 一读课文,认准字词,积累词汇:(5分钟)① 朗读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

② 自学指导:品味朗读,感受朗读的语气语调;在文中圈注关键词语,疑难字与易错字注音;自己查阅字典和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含义,互相交流讨论;组长抽查部分同学掌握情况。

③ 重点字词:堕落点缀贪婪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④ 检查方法:重点词语领读;连词成篇。

(星级评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形象:(10分钟----目标1)① 朗读方法:齐读。

② 自学指导: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③ 检查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④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⑤ 问题评价:读后抢答,小组竞争的方法。

(最敏捷思维;最佳回答)★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阐发感悟:(10分钟---目标1.2)① 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选择性朗读② 自学指导:a.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b.把喜欢大声有感情读给伙伴听,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传神的关键词语,运用的写作手法,带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充分利用原文原句解决问题)c.标注出共同的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繁弦急管”等词语;2、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课文,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读中批注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研讨、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1、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中悟、读中思和边读边作批注;2、理解并学习行道树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读法,探究法,质疑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出示行道树的图片,要求学生概括什么是行道树。

)一棵棵排列着整齐的队伍的行道树,站在马路边,在想些什么呢?它们引起我们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

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3、通过朗读、探究,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合作研讨的习惯,了解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

4、学习无私奉献者的襟怀及崇高精神。

(二)简介作者张晓风,当代台湾散文家。

作品主要有《从你美丽的流域》、《星星都已经到齐了》、《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等(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贪婪堕..予牙龈.烟囱...苦熬给..落点缀冉冉(2)在()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四)听读课文,整体把握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自由读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归纳文中行道树形象,说说它们都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情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主题)“行道树”神圣而又痛苦,具有“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主探究,品读课文1、老师讲要求,教方法过渡:下面,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注意“读出自己”,同时在文中作好批注。

出示学习方法提示:“自读自悟”a.理解法:读了,我知道(懂得)了;b.感悟法:读了,我感受(体会)了;c.拓展法:读了,我想到(仿佛看到)。

d“我要质疑”读了,我不理解。

(在文中打上问号)老师作批注示范:“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特别是“悲凉”一词最能体现!2、学生自读后,再分小组交流。

(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写批注,引导小组的交流,并适时鼓励寻找到文中关键句子的学生,示意他认真准备等会儿再集体交流。

)可能出现的句子:A、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掉。

“堕落”,本义指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有沦落、流落的义项。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中,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B、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同城市里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行道树的痛苦,更深入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C. “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本句主要是表现城居人民环保意识薄弱,“固执”一词是行道树的自谦,充分表现了行道树执着地奉献!D.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句话表明了行道树具有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品格)3、质疑探究,深入理解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老师有几处疑难,谁能帮我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何谓神圣的事业?(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

)师: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

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

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

有时为了道路畅通或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

)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能否改变。

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的,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砖缝里的香瓜子。

悬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

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

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

作为树,它们的家本来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那儿空气清新,树香袭人;它们本应像同伴那样“吸露”,“玩凉凉的云”,听小鸟唱歌,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它们离开了家,离开了同伴,“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成了一列行道树,它们也曾为此而悲,但是它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选择——“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作出这种选择是艰难的,惟其艰难,才更体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服于它。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处于不可选择的境地时,勇敢地接受它吧,那样你的生命将拒绝平庸。

你们知道哪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师:海伦·凯勒。

霍金。

张海迪。

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拒绝平庸的人。

我们都知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

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 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抗洪前线的解放军。

师:生命的价值在于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不是吗?惟其经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才更加凸显了它们奉献精神的可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

“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是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奉献的过程是痛苦的,奉献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4、问题研究:(1).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

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为什么快乐?上文说, "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

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引导:做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自己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快乐。

(只在有必要时引导一下)(3)、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贪婪”是什么意思?明确:在这里“贪婪”不是贬义词,说某人贪得无厌,而是指早起的孩子,趁着大好时光,尽量地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这个词用的很好,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对新鲜空气的渴求。

(六)、情感体验,主题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

”正是有了这些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

你能找出我们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为社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吗?学生可能会举例:如:清洁工人,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白衣天使,教师、科学家、航天英雄、士兵、公安干警、等。

(七)、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乐,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

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又将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呢?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最后,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听一首歌,感受一下人世间最美丽、最崇高的情感——爱的奉献(八)、作业布置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以“假如我是……,我愿……”的形式说几个句子。

例句: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

仿写: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愿。

假如我是,我愿为。

2、从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树》写一段话,赋予这种事物一定的象征意义。

(300字左右)【板书设计】行道树张晓风山上的伙伴行道树城市里的人们原始森林烟尘中繁弦急管吸露玩云勤生绿叶、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红灯绿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