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ikeAIR气垫发展史
耐克的发展历史

1960- 奈 特 进 入 史 丹佛大学;同时俄 勒冈大学田径选手 穿着鲍尔曼制造的 运动鞋持续打破纪 录。
B
4
Chronicle of events
BRS与Tiger合作(1962-1971)
1962-成立蓝带体育公司——耐克的前身,奈特在其市场研究报告中断
言,价格低廉、技术优良、善于促销的日本品牌运动鞋,将会取代德国品
1995-NIKE年收入达到48亿美元。Michael Jordan和Monica Seles分 别重返体坛。NFL及达拉斯牛仔队经营者与NIKE签约;脾气火爆的法国 籍选手Eric Cantona在一系列广告中挑战足球界的种族歧视。Nike Air氯 垫科技推出,配备崭新的轻薄精致Zoom Air运动鞋。
1980-200万股NIKE股票公开上市,NIKE运动研发实验室在新罕普夏州 的艾克斯特市成立。该年员工人数增至2700人,营收2亿6千9百万美金。
1981-NIKE选手Alberto Salazary纽约马拉松赛改写世界纪录。Nissho和 NIKE联合在日本成立NIKE日本公司。
1982-NIKE运动服饰成长至近200种款式,服饰年赚7千万美金。 1983-穿着NIKE跑鞋的Joan Benoit打破世界女子马拉松纪录。23名由 NIKE赞助的选手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田径冠军开幕赛中获得奖牌。 1984-洛杉矶奥运会中,Carl Lewis个人囊括4面田径金牌; Joan Benoit 勇夺第一面奥运女子马拉松金牌。NIKE赞助的58名选手捧回65面奖牌。 1985-以芝加哥公牛队的新人Michael Jordan命名的NIKE AIR JORDAN系
Nike的发展历史

Nike的发展历史开创之前(1957-1961)1957-标.布维文(Bill Bowerman) 和Phil Knight在俄勒冈大学首次会面。
1960-礼特进入史丹佛大学;同时俄勒冈大学田径选手穿着布维文制造的运动鞋持续打破纪录。
BRS与Tiger合作(1962-1971)1962-礼特在其市场研究报告中断言,价格低廉、技术优良、善于促销的日本品牌运动鞋,将会取代德国品牌,垄断美国市场。
毕业之后,礼特到了日本,并与运动鞋制造商Onitsuku Tiger公司接洽,当被问及代表何许时,礼特自称是「蓝带体育用品公司」(Blue Ribbon Sports)的代表。
1963-礼特订购的首批200双Tiger运动鞋,于12月运抵美国。
1964-布维文与礼特各出资500美元成立蓝带公司,礼特在田径场上推销鞋子,布维文仍继续设计运动鞋。
当年蓝带公司卖出1300对运动鞋,营业额8000美金。
1965-积夫.庄臣(Jeff Johnson),曾是礼特在田径场上的竞争对手,成为蓝带公司第一位全职员工。
1966-庄臣成立第一间直营店。
1967-布维文开始开发马拉松跑鞋,首创质轻耐穿的尼龙鞋面跑鞋。
1968-布维文设计,在日本生产的Cortez运动鞋,成为Tiger最畅销的款式。
1969-透过日本贸易公司Nissho Iwai协助,蓝带公司取得出口信用状。
一名学生Carolyn Davidson以35美金设计了「一剔」(Swoosh)的标志。
从BRS转到NIKE(1972-1978)1972-结束与Tiger的合作后,蓝带公司在美国奥运选拔赛中正式推出NIKE牌;加拿大成为NIKE最大的海外市场。
1973-Steve Prefontaine成为第一个穿NIKE跑鞋的径赛选手。
1974-全新的Waffle Trainer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训练用运动鞋。
NIKE的业务扩展至澳洲,并在美国新罕普夏州的艾克期特市建立制造工厂。
Nike气垫技术详解

NIKE///?内NIKE AT 幻:他戒忒削L. Jft 初 1979年向世■什么是、IKE AIR (伪0霆崔在E 食的两片.e 站ir 氐.国虬毒耐电气垫烘灌垫M 曹瓷0 由薄板制成.雄合缝障之所以想出写这个东西,是因为 群里闲聊的时候有筒子问到什么是“双气压气 垫”。
现在,很多喜欢 Sneaker 的筒子们能认识Air Zoom 认识Air Max,但是 再进一步深入可能就有点费劲了。
诚然,我并 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只是希 望能够将我这一两年内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 共享一下,并希望能够为刚刚开 始关注Sneaker 的筒子提供一些帮助。
下面的文章内容可能略带流水账的性质, 请自备脱水机,然后我们马上开始。
哦对了,既然是篮球鞋区的帖子,就会以篮 球鞋科技为主要介绍对象,当然,会穿插一部分跑鞋科技的,废话不多说,开始 吧。
Nike Air Sole NIKE AIR (内置)缓震气垫要讲Nike 的科技,或许应该从华夫底讲起,但是对丁细想来,除了利用 华夫饼锅做外底这段历史以外还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那么就从 1979年问世的 Nike Air Sole 开始说起吧。
第一部分:Nike Air Sole 想必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
但是从其推出以来,它的形态始终在进行改变,或者说是进化。
最早的Air Sole并不是从半掌进化到全掌的,Nike Air Tailwind 是地球上第一双使用Nike气垫的鞋子。
而其中底内的NikeAir Sole就是全掌气垫,只不过和后来我们最常见的Nike Air Sole 差距很大。
而由丁它是从全掌进化到分掌和半掌,那么全掌Air Sole就是我们这个旅程的第一步。
上面的这张图片是Nike Air Tailwind 所使用的Nike Air气垫,相比我们最熟悉的Air Jordan 11 的中底Air Sole 来说,它的形状是很奇怪的。
而正是这种奇怪的气垫让Nike 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Nike气垫技术详解

之所以想出写这个东西,是因为群里闲聊的时候有筒子问到什么是“双气压气垫”。
现在,很多喜欢Sneaker的筒子们能认识Air Zoom,认识Air Max,但是再进一步深入可能就有点费劲了。
诚然,我并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只是希望能够将我这一两年内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共享一下,并希望能够为刚刚开始关注Sneaker的筒子提供一些帮助。
下面的文章内容可能略带流水账的性质,请自备脱水机,然后我们马上开始。
哦对了,既然是篮球鞋区的帖子,就会以篮球鞋科技为主要介绍对象,当然,会穿插一部分跑鞋科技的,废话不多说,开始吧。
Nike Air Sole要讲Nike的科技,或许应该从华夫底讲起,但是对于细想来,除了利用华夫饼锅做外底这段历史以外还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那么就从1979年问世的Nike Air Sole开始说起吧。
第一部分:Nike Air Sole想必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
但是从其推出以来,它的形态始终在进行改变,或者说是进化。
最早的Air Sole并不是从半掌进化到全掌的,Nike Air Tailwind是地球上第一双使用Nike气垫的鞋子。
而其中底内的Nike Air Sole就是全掌气垫,只不过和后来我们最常见的Nike Air Sole差距很大。
而由于它是从全掌进化到分掌和半掌,那么全掌Air Sole就是我们这个旅程的第一步。
上面的这张图片是Nike Air Tailwind所使用的Nike Air气垫,相比我们最熟悉的Air Jordan 11的中底Air Sole来说,它的形状是很奇怪的。
而正是这种奇怪的气垫让Nike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第一张图是Nike Air Force 1元年所使用的Nike Air Sole。
与现在复刻的Air Force 1不同,这种全掌气垫的后跟部分还保留着Nike Air Tailwind 上的Air Sole那种管状气垫。
而在第二张图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近些年复刻的Air Force 1所使用全掌Air Sole。
耐克是如何用 29 年把一种缓震科技变成了街头潮流?

耐克是如何用 29 年把一种缓震科技变成了街头潮流?3 月 26 日,耐克在纽约、东京、香港三地举行 Air Max Day 庆典,港媒把这一天称为“空气最大日”,围在港岛中环艺穗会门口坡道的粉丝大部分都已经在官网上预约了体验时间,这栋建筑位于下亚厘毕道 2 号,平常为当地的艺术家提供展览场地,如今就连楼顶都装上了圆润粉嫩的大管道,为的是最大化 Air 这个词带来的直观感受。
这是耐克第三年举办 Air Max Day 纪念活动,此次发布了三款限量版 H-T-M 新鞋。
H-T-M 分别是藤原浩、Air Max 设计者 Tinker Hatfield、耐克 CEO Mark Parker 三人的首字母组合。
Hatfield 说,三者的合作来自于他和 Parker 多年前去日本出差,遇到“真的很了解球鞋和街头文化的”藤原浩,于是一起谋划了这个系列。
活动依旧聚集了各路媒体,不过他们的采访对象除了耐克,还有各种潮流达人和艺术家。
耐克公司设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和设计师维持持良好的关系,其中不乏一些有亮点的新人,耐克得到好作品,设计师则得到创作平台。
此次位于 Air Max Con 三楼的空间就挂了 6 名艺术家以 Air Max 为主题创作的动画作品、绘画和拼贴艺术。
这样活泼和艺术化的营销方式,和耐克一周前在纽约举办的创新大会气氛迥然不同。
一名耐克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Air Max 其实是 “casual wear”,属于运动生活系列,范围更广。
这意味着它作为技术却有着丰富的玩法,它更关乎时尚和“所有人”。
有鉴于此,耐克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了渲染潮流文化上。
它们推出了一部特辑影片《Master of Air》,9 名球鞋收藏家成为主角,其中包括1996 年出生的北京人 Krysion,年纪不大但已收藏了诸多稀有 Air Max 鞋款。
他说,选择 Air Max 而非 Jordan 的理由则是“它的收藏难度更高”。
耐克发展历程

耐克发展历程耐克(Nike)是世界上著名的运动品牌之一,创立于1964年。
耐克的建立是由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和菲尔·奈特(Phil Knight)两位大学教练创建的。
从最初的独立业余公司,到如今的全球巨头公司,耐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创立初期,耐克主要生产和销售针对跑步和田径等运动的鞋类产品。
菲尔·奈特非常热衷于鞋子的研发和创新,他曾去日本参观了一家名为“Onitsuka”的鞋类公司,并决定引进该公司的产品,并成立耐克公司来销售这些产品。
1964年,菲尔·奈特在自己的车库里成立了耐克公司,并开始销售鞋类产品。
在成立初期,耐克还没有建立自己的鞋类设计和生产工厂,而是把鞋制造的任务交给了“Onitsuka”公司。
然而,当时的这家公司发现耐克在销售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收入微薄。
因此,一场法律战争开始了,菲尔·奈特决定不再向他们采购产品,而是自己来设计和制造鞋子。
在开始自己制造产品后,耐克很快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鞋款。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Waffle Sole”鞋底,它是由比尔·鲍尔曼设计的,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鞋底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舒适度,在运动员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随着这个创新性鞋底的推出,耐克公司开始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1971年,耐克正式更名为Nike,并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接下来的几年里,耐克继续通过推出创新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
1982年,耐克推出了一款名为“Air Force 1”的鞋款,它是全球首款搭载气垫技术的运动鞋。
这个创新的设计不仅大大提升了鞋子的舒适度和缓震效果,也使耐克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1984年,耐克签下了一位年轻而有潜力的篮球新秀,他叫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
这个签约成为了耐克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耐克为迈克尔·乔丹设计的首款篮球鞋Air Jordan一炮而红,不仅被篮球界广泛采用,更成为了时尚文化的代表之一。
运动鞋球鞋技术解析

运动鞋球鞋技术解析Aa3(adidas)一种当运动鞋接触地面,将产生的能量吸收、储存,然后反馈给穿着者的缓震系统。
一般是由一种化合物结合特殊成型材料(聚亚安酯)嵌入一种楔型的结构提供这种功能。
这个楔形结构(就像是个U 型的夹子)是能量回馈的要素。
当脚踝受到冲击,它会和在脚踝处的缓震材料一起受压变形。
这时,那些缓震材料已经吸收了冲击的能量,而这个楔形结构也已储存好了能量。
当这些受压部位从脚踝到脚尖过渡时,楔形结构开始张开,释放出储存好的能量,推进双脚前进。
ABZORB(New Balancel 美国专利研发的吸震材质,使吸震的安全性更加完整;ABZORB 能吸收99%以上的地面反作用力,避免脊椎、膝盖、脚踝等受到不当的地面反作用力挤压,造成运动伤害。
同时,将吸收的反作用力转换成下一步运动的推进力,帮助节省体骓,在各种运动场合都能发挥优异性ACTEV A(New Balance) 可以说是EVA 中底技术的升级版,可以将鞋子受到外力而产生形变后的缓冲力增强到最大化,最大程度地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adidas 1(adidas)世界上第一双智能鞋,2005年3月诞生,为全球的运动商品带来了一个新纪元。
有着杰出的感知、理解和适应能力,能够帮助运动员决定什么功能是最需要的。
鞋后跟的磁性传感器能感觉到压力水平的变化。
这种压力水平的大小会被传送到智能鞋的“大脑”——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会依据压力水平的大小来判断鞋的减震程度是否适宜,然后,由马达驱动的电缆系统会调整鞋的减震部分,使鞋根据需要变得更软或考更硬。
adiPRENE(adidas)由具有橡胶涂层的泡沫构成的缓震系统,提供长时间的稳定性和保护性,基本上都位于鞋跟部位。
AF1(Nike) 即Air Force 1,是NIKE 公司最先设计的专业篮球鞋,它的面世使NIKE 公司一举成为世上研发能力最强的篮球鞋生产商,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近1/4 个世纪。
Air(Nike) 是一种专业气垫,它主要是采用一种氨酯材料制成。
鞋子减震结构

鞋子减震结构5种减震科技1.Air sole:NIKE最早开发的气垫技术,原理是以高压方式将气体灌入一个坚韧的合成橡胶层内,并对灌进橡胶层内的气体进行处理,使之无法穿越外层的橡胶层.Air-Sole在缓震能力、稳定性能和反应速度等方面表现较为均衡,是一种“中庸”的气垫.2.Zoom air:NIKE官网解释为冲击气垫.很薄,使脚更贴近地面,提高稳定性.在提供缓震的同时亦给予足够的弹力,个人认为比Max air更软,更舒服.更适合体重不大,起动较快的外线球员3.Max air:起初为U型,之后发展为多密闭气室的Air Max2,以及气管状的Tube Max air.它具有多区间、多重压力,低压区气压5PSI,高压区气压25PSI.Max air缓震能力很强,能为双脚乃至膝关节提供妥帖保护,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会损失机动力.多用于内线球员4.Total air:巨无霸气垫,可以看成是Max air的加强版,气垫的容量和分布面积更大,遍部全掌,性能和Max air无异.多用于跑鞋、全能鞋、内线篮球鞋.姚明在进NBA后穿的最后一双NIKE 鞋(此后改签锐步)就是使用这种科技,鞋名为Air Uptempo Ultramaitc(此前还穿过一款,黑色的,不过鞋名忘了)5.Tuned air:可调节气垫,气垫表面可见半球状框架结构,用于随时调节人体运动中的平衡.现在基本很难见到了NIKE的机械式减震科技SHOX: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弹力缓震柱,同时具有减震和缓冲的作用.诟病挺多,比较硬,如果体重不够( >70KG )的话,很难感觉到SHOX的存在.而且因为SHOX较之其它科技的形态不同,比较高,所以比较容易崴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穿它的多为能跳的,像VC、O'Neal、Matrix、易建联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用在篮球鞋上的SHOX和用在跑鞋上的SHOX由于作用不同而有一些差别)Impax:SHOX简板,性能基本和SHOX一样I.P.S:NIKE专门为Air Jordan XX开发的全新减震科技,用20块密度、厚度、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的Phylon材料制成相对独立而又有机配合的柱状减震装置.ADIDAS减震系列:简单的说:ADIDAS使用的是减震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 – 可视气垫
AIR MAX 1,第一92 – AIR FORCE 180
外底180度开窗气垫,增大了气垫体积, 气垫下方增加了弯曲凹槽,更加灵活舒适。
1993 – 后跟大开窗气垫
后跟270度大开窗气垫,包裹了整个后跟,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气垫科技之一。
2008 –气垫的又一次革命
AIR SHOX
+
AIR的材料,SHOX的结构, 造就独立的气垫柱,更加灵活舒适!
NIKE AIR 在不同鞋款中的比例
Air Pegasus 22% ¥660
Air Max Moto 18% ¥780
Air Max Tailwind 50% ¥860
Air Max 360 100% ¥1250
全掌360度的最大气垫,无中底, 是最轻质、舒适的缓震体验。
2007 - RAMP AIR
气垫家族的新成员,一种新型的缓震系统。 不对称的低压气垫与周边的发泡材料共同作用, 达到出色的减震缓冲功能。
Ramp Air的缓震原理:
气垫受到压力后 发泡材料吸收压力
内部气体压力增大
气体将压
力传导到
挤压周边发Su泡mm材er料O7 Cram 气pre囊sen壁tation
创新是我们的特征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995– 前掌可视气垫
前后掌2个独立的MAX AIR(大气垫),前掌较薄, 后掌增厚,适合足部不同部位的缓震需要。
1997 – 全掌气垫
从脚跟到脚尖的完美缓震,波浪形的鞋面, 已经成为经典标志!
1998 – 可调节气垫
两种气垫结构相结合,将点受力 迅速传递到面,稳定性更好。
2006 – Air Max 360
NikeAIR气垫发展史
缓震 轻质
灵活 耐用
内置气垫 可视气垫 后跟大开窗气垫 前掌可视气垫
气垫的进步 全掌可视气垫
可调节气垫 Air Max 360 Ramp Air
1979 1987 1993 1995 1997 1998 2006 2007
始于 1979
第一双有内置 气垫的跑步鞋: “Tailwind (顺风)”上市!